來源:海外網
當地時間1月5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伊拉克看守政府總理阿卜杜勒-邁赫迪(後排左)出席特別會議(路透社)
海外網1月6日電當地時間1月6日,伊朗宣布將不再遵守2015年伊核協議的任何限制,即「離心機數量限制」。同一天,伊拉克國民議會批准要求撤離所有駐伊拉克外國部隊議案。中東局勢的高度緊張,讓歐洲感到了威脅。
德國《每日鏡報》5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歐洲迫切需要為美伊關係「降溫」,但同時需要承擔隨之而來的政治風險。
文章指出,美國擊殺伊朗高級將領蘇萊馬尼,是中東地區緊張局勢的轉折點。毫無疑問,伊朗將在未來幾周或幾個月內採取報復行動。
當地時間1月6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上萬名伊朗民眾參加蘇萊馬尼的葬禮(路透社)
儘管在當前局勢下,美國與伊朗任何一方都不想發動全面戰爭,但相關各方都受到衝突升級的威脅。正如1914年一戰爆發前的局面一樣,沒有人希望戰爭,但由於國際和地區外交的失敗,以及對衝突幹預的不足,將歐洲逐步推向戰爭邊緣。
美國與伊朗之間的衝突,不僅會迅速影響伊拉克,而且會迅速影響整個海灣地區。中東地區恐怖主義或將捲土重來,威脅中東、歐洲,以及全世界的安全。
文章還指出,伊核協議雖然並非完美,但這是一次歷經數十年努力的認真嘗試,旨在找出一條穿越中東歷史雷區的安全道路。川普的貿然行動使得過去的努力付諸東流,這一「歷史性失敗」將導致中東局勢進入惡性循環。
當地時間1月6日,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伊朗民眾當街焚燒美國與以色列國旗(《每日鏡報》)
在這場衝突中,歐洲希望承擔「和事佬」的角色,但是處理不好極易「引火燒身」。
一方面,對於伊朗來說,歐洲只是這場衝突的「旁觀者」,沒有幹涉事件的話語權。此外,歐盟此前未能兌現其提供有效經濟援助以換取伊朗放棄核武器發展的承諾,使得伊朗對歐洲的信任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歐洲如果想要幹預目前存在的戰爭風險,則可能會與美國發生政治上的衝突,歐洲國家或將迎來美國新一輪的制裁。(海外網 李文嵩)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