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Diamond is Forever/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這句經典的廣告語出自 De Beers®,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鑽石開採商與品牌,它一手締造出天然鑽石如今的超凡地位,成功將購買鑽石這件事情變成了對於「生命中偉大時刻」的慶祝。Rapper 脖子上鑲滿鑽石的項鍊,戀人指間閃耀的戒指,在資本的層層包裝下,這個亮晶晶的小玩意兒成為了地位與真愛的佐證。
© Roo'-be-ah Media
但也有少部分人對於天然鑽石的價值無法苟同,他們認為這是 De Beers® 營造的「百年騙局」。但一樣物品的「價值」,取決於人類的社會價值認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以及其稀缺性,從不以個體的主觀意識而轉移。
© The Telegraph
但如今我們能從珠寶品牌的運作中察覺到天然鑽石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減弱,從珠寶品牌 Pandora 停止使用開採鑽石來製作珠寶,新產品轉用實驗室生產的人工鑽石、 Swarovski 將旗下人造鑽石品牌 Diama 移入品牌重要部門,甚至就連 De Beers® 也成立了人工鑽石品牌 LIGHTBOX,我們能夠看見一場針對天然鑽石的「革命」似乎正在悄然展開,而「革命者」正是人工鑽石。
© Discover Magazine
今天之所以想要和各位聊一聊這個話題,原因是前段時間我朋友結婚,而他的婚戒用的就是人工鑽石。在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其實還是蠻驚訝的,雖然身處小城市,但是身邊同齡女生其實對於鑽戒的要求挺高,這類高要求與鑽石(戒)品牌無關,而是希望能夠用一顆色澤閃亮且夠分量的天然鑽戒來作為自己的婚戒。同樣,這份驚訝也源自於我對於人工鑽石的無知,畢竟在彼時的我看來,這類產物應該是同莫桑石之流相同的「假貨」。
© Discover Magazine
當然,我的朋友對於人工鑽石也是一竅不通,但是隨著婚期的臨近,他也得開始為妻子購買鑽戒,起初小兩口兒也去了幾家名氣響亮的線下店鋪去挑選,但是在面對銷售拋出的淨度、顏色、切工等問題下,他最直觀感受就是懵。
用他的原話就是從來沒有想過原來購買鑽石是一件這麼複雜的事情。
© Instore Magazine
再加之店鋪裡成品鑽戒的高昂售價確實也令剛剛購房購車的他有些吃不消,於是他開始想不如選擇珠寶工作室進行「私人訂製」。於是他在「小紅書」搜索鑽石相關的內容,結果沒想到的是,他卻被鑽石定製的博主反向安利了人工鑽石。
© Miadonna
說實話,人工鑽石最吸引他的點就是,在外觀方面與天然鑽石几乎沒有區別,用安利方的話來說,天然鑽石與人工鑽石的差距就像是南極的冰與冰箱的冰一般,兩者的差異僅是地點與成型時間。
其實在聽到這裡之後,我有些不置可否,那為什麼二者的價格差異會如此之大?
© Made-in-China.com
於是我開始檢索,在「中科院半導體所」發布的內容中我得到了答案。其實人工鑽石並非一個新鮮事物,存在已經超過60年,美國通用電氣在「超級壓力項目」中,通過將碳加熱到 5000 華氏度,在 HPHT 鑽石合成器內用高壓催化令碳元素轉變成為鑽石。
在經過多年的研究之後,人們在人工鑽石的製作方式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有了更多的手段去製造鑽石,例如:用高能炸彈爆炸形成高溫高壓的爆轟法。
© Frank Darling
但上述的兩種方式所產出的鑽石,會將氮元素摻雜進鑽石內,顏色發黃淨度不高無法在珠寶行業內流通,於是一種新的方法應運而生那就是 CVD 生長法,在小克數的鑽石上沉澱碳原子讓鑽石「二度發育」,CVD 法使用的原料是甲烷或是乙炔氣體,出產的鑽石淨度高,可以適用與珠寶行業,同時這樣的人工鑽石也可以應用於對於鑽石淨度有要求的半導體工業領域。
由此可以看出,二者從成分、外觀上確實無異,人工鑽石並非是頂著鑽石名號的「冒牌貨」。
© The Fashion Law
再說回我朋友,在得知這一點之後他就開始尋找購買途徑,最終他在網上找到一家使用人工鑽石的私人訂製工作室。根據他的描述,店家先詢問了他想要的尺寸、淨度以及螢光,因為這關乎到最後鑽石成型後火彩如何,最終他決定挑選一款50分大小,淨度高的鑽石。
決定好了之後,他的這塊鑽石就開始進行培育,這期間需要等待一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店家也會不定時地給他發送鑽石生長的過程,隨後就是切割與安裝。就當我以為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可以結束了的時候,他卻告訴我還沒結束。
© Paul Medawar Fine Jewelry
在店家將鑽戒發給他之前,這枚鑽戒還需要經歷最為重要的一步,那就是被送去專業機構(例如:GIA、IGI、NGTC)進行檢測,由他們來出具培育鑽石的證書及腰碼,以此驗證這塊鑽石的身份,以及會對這顆鑽石從4C標準(Caratage/重量、Clarity/淨度、Color/顏色、Cut/加工)進行評估。
當然,這也因為他是從工作室購買的,如果從一些專門製作人工鑽石的品牌處購買,例如:Diama、James Allen、GRANDMATIC 等,大部分成品都是自帶證書的,但是相應的是這些品牌都有著一些品牌溢價,所以如何選擇還是看各位自己。
格外需要注意的是,購買人工鑽石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與另外一半進行溝通,需要在對方知情的情況下去購買。我的朋友從經濟層面到環保層面以及人工鑽石的製造通通介紹一遍後,媳婦兒最終鬆口這才有了這一次特殊的買鑽經歷。
© Midonna
不過既然說到環保還是得順帶說一句,其實在各個品牌的官網總能見到他們以環保作為宣傳切入口,以 Midonna 為例,它在介紹人工鑽的界面中寫到:
人工培育的鑽石在化學、光學和物理上都與地球開採的鑽石相同,但是比我們從地球上開採出來的任何鑽石都更道德、更美麗、更實惠。我們正在複製地球的自然過程,在現代的實驗室環境中將碳結晶價格降低40% 製造不受任何環境或人道主義因素影響的閃亮鑽石。
© Yadav Jewelry
實際上,比起一直受到濫用勞動力和缺乏行業透明度的天然鑽石開採業來說,人造鑽石行業確實是更綠色環保。但綜合製作手法、行業透明度等因素的考量,製造一枚人工鑽石的碳足跡其實並不算少,僅能讓它同天然鑽石比個高低,所以品牌們將環保作為賣點是否成立確實還有待商榷。
© WiffleGif
其實寫這篇文章的立意並非是想要將天然鑽石與人工鑽石比個高低,二者畢竟「師出同門」,但是人工鑽石在珠寶市場的活躍至少讓我們看見了天然鑽石作為一樣具有普適性的「愛情信物」正在逐漸走下「神臺」的過程。
或許會有新的事物來取代它,又或許有一天,我們不再需要將愛的信物狹隘地定義為一塊石頭。至少,讓我選擇的話,一支好表會讓我在婚禮現場將嘴角的弧度扯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