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雲時代的技術新標準,雲原生的優勢凸顯,其優勢在於能夠很好地構建容錯性好、易於管理、便於觀察的鬆耦合系統,並結合可靠的自動化手段,且工程師能夠輕鬆地對系統作出頻繁、可預測的重大變更。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可以看到泛金融類行業,如銀行、保險行業在數位化轉型過程中,需要做一些促銷等上線頻繁的活動,包括企業的應用架構、業務實現都需要基礎設施做配合,而雲原生技術正是輔助企業完成數位化轉型的最好武器。換言之,未來成功的企業都將"不得不"採用雲原生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數位化轉型1.0時,企業開始邁出"上雲"的第一步,而在數位化轉型2.0時代,為了應對業務模式頻繁變化,企業從原來的雲模式變成雲原生的模式。據Gartner報告顯示,2020年,約75%的全球化企業將在生產中使用容器化應用,跑在像Kubernetes這樣的基礎設施裡。
新一輪數位化轉型中,企業必然走向雲原生,而Kubernetes無疑成為雲原生落地的事實標準。作為谷歌開源的虛擬化平臺,國內外包括微軟、IBM、青雲QingCloud (qingcloud.com)均在社區中作出巨大貢獻,致力於推進Kubernetes的演進與迭代。
為何Kubernetes會如此受歡迎?於爽直言:"未來,Kubernetes將會統治所有的基礎設施。"
具體而言,首先,Kubernetes、容器是跨基礎設施的,只要企業業務構建於Kubernetes、以容器化的方式交付,就可以運行在不同的平臺之上,這就意味企業可以不被任何服務商鎖定,其業務可以更好的跨基礎設施做應用遷移。
同時,在Kubernetes社區中,個人開發者與企業開發者投入巨大,且版本演進快速,而這種演進並非破壞性的極速演進,因作為標準的開發架構與聲明式API設計,有著良好的兼容性,保證業務依然可以持續運營,並面向最終狀態的交付。
其次,擴展簡單和標準方面,Kubernetes可以被理解為容器管理調度中間很薄的一層平臺。因其在設計之初就通過標準化的方式開放出來。以存儲為例,數據需要最終存儲到數據盤裡,Kubernetes把它抽象成存儲服務的標準接口,不管是青雲QingCloud的存儲服務還是其他存儲廠商,都可以基於接口標準,把存儲服務的API對接進去,這使得Kubernetes的生態非常繁榮。
最後,Kubernetes作為Dev+Ops之間的橋梁和粘合劑,很好的推動運維人員與開發人員互相了解,加強開發與運維之間的黏度。
Kubernetes作為雲原生最基礎的支撐平臺,構建起來也相對簡單,但是要知道Kubernetes如此強大,也只是提供了資源運行最基礎的平臺。於爽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Kubernetes更像一個毛坯房,沒有家具和家電,只能保證企業最基礎的應用,而之後還將會涉及到諸如監控、日誌、告警,甚至是開發工具鏈、微服務管理工具等複雜使用,以及企業更多個性化需求。
我們看到了青雲QingCloud擁抱Kubernetes的決心,亦能夠通過其以下努力看到其如何讓KubeSphere容器平臺對企業更加友好。
2016年11月,青雲QingCloud率先推出了業界首創的一套架構同時支持虛擬化和容器的技術。
2017年初,青雲QingCloud推出SDN網絡直通服務,容器可以直接在IaaS平臺上使用SDN的功能,幾乎等同於硬體設備的網絡環境,幾乎沒有性能損失。與此同時,青雲QingCloud的PaaS服務率先應用了容器技術,性能最高可提升500%。
2017年7月,青雲QingCloud發布了Kubernetes on QingCloud,在QingCloud AppCenter上直接交付,5分鐘就可以快速搭建一個Kubernetes。
2018年7月,青雲QingCloud在Cloud Insight雲計算峰會上推出全新容器平臺——KubeSphere,幫助企業快速低成本的管理容器。
2019年4月,青雲QingCloud正式推出KubeSphere容器平臺高級版2.0,並宣布KubeSphere正式加入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簡稱CNCF)雲原生計算基金會。
2019年11月,2.1版本發布,除了對現有功能做了很多加強外,又提供了很多新的企業級功能,通過社區用戶、企業用戶反饋整合而來。
2020年6月,3.0版本發布,增加了"多集群管理""多租戶分離"等功能,幫助用戶提高雲原生應用開發、交付效率。
於爽強調,KubeSphere的理念很簡單即"平臺歸平臺,應用歸應用",結合企業客戶經驗需求,最終降低平臺落地成本與用戶使用成本。
"雲原生全家桶"是社區用戶對KubeSphere的暱稱,因為KubeSphere提供了諸多可選的功能組件,用戶可以在使用過程中,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有選擇性的使用組件。這份"全家桶"有多全多強大呢?於爽為我們詳細的介紹了其優勢所在。
首先,開箱即用的核心功能,即點即用的DevOps,面向開發測試人員,覆蓋了開發測試全鏈條的發布,保證全套流程可以在KubeSphere平臺上通過可視化界面進行統一的管理。
第二,靈活可選的微服務框架,無論是傳統微服務框架還是主流的雲原生微服務框架,都可以在KubeSphere平臺上得到很好的支持。
第三,應用跨平臺一鍵部署,得益於容器、Kubernetes的特性,天然地KubeSphere產品中得到支持。
第四,健壯的容器基礎設施,青雲己有的包括SDN、SDS產品、QingCloud雲平臺,都能夠與KubeSphere相結合。
最後,企業級增強特性,極簡人機互動,通過社區用戶和商業用戶的反饋,保證KubeSphere良好的產品體驗,除了大型企業落地、多租戶、運維友好與安全基礎功能外,還有更完善的監控功能,以及在合規方面,保證例如銀行、保險等企業部署安裝KubeSphere時能夠滿足其審計上的要求。
不難發現,人們對於開源、雲原生的熱情和渴望從未停止,也正如社區用戶將KubeSphere親切地稱之為"雲原生全家桶"一樣,青雲QingCloud推出的KubeSphere,不止於一款簡單好用的雲原生時代下管理平臺,更預示著在新的起點下,雲原生的未來更加順利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