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15日正式被民進黨提名參選2016「總統」。
臺海網4月16日訊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15日確定獲得黨內提名,再戰「總統」大位。民進黨內從未有人參選過兩次「總統」大選,蔡是第一人,這位被視為可能成為臺灣第一位女「總統」的參選人,曾在2012年敗選時提到,民進黨要重返執政還剩下最後一哩路,外界也認為這距離勝選的一哩路,就是兩岸政策。當初失敗的最後一哩路,在剩下的8個月裡,蔡能說清楚嗎?距離最後一哩路,蔡是越走越近?還是越走越遠?端看選前蔡能否拿出讓臺灣人民信任的兩岸大菜。
香港中評社刊發分析文章指出,蔡英文在參選演說裡,對於兩岸政策琢磨的篇幅,比起「內政」和經濟少得多,而且基調不脫之前提到維持兩岸現狀,以及維持兩岸和平穩定的範疇。她也一再地強調,兩岸關係不是國共關係,未來也不會是民共關係,這個論述和日前批評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參與國共論壇的基調相同。
演說裡,蔡英文具體提到民進黨會推動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這項承諾是因為「318學運」年輕人的訴求,蔡英文若要爭取「318學運」等公民團體「第三勢力」的支持,這項承諾必須要完成,因此她會在參選演說裡,特別放在兩岸政策的內容裡說明。
但另一部份原因,也是因為若「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無法通過,未來兩岸協議的籤署、進行更難上加難,對於可能執政的民進黨來說,若能在執政前推動立法通過,也是在未來執政路上,搬開一塊石頭,畢竟未來若民進黨重返執政,兩岸交流能不持續進行嗎?至少過了「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兩岸交流能在這底下繼續進行。
蔡英文日前提到維持兩岸現狀,藍營一再認為維持兩岸現狀到底是什麼?蔡在選前可以說得清楚?民進黨內有大老不諱言的質疑說,蔡英文是民進黨內唯一擔任過三屆的黨主席,但她在黨主席任內,有什麼具體論述嗎?甚至現在又是第二次代表民進黨參選2016年「大選」,這也是過去民進黨所沒有,蔡集黨內光環、優勢於一身,應該更勇於作為,把維持兩岸現狀說得更清楚一點,至少須在民進黨的維持兩岸現狀論,與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上說明清楚。
一位民進黨黨內人士分析,臺灣經濟因為這幾年的內耗,已經和全球經濟有很大落差,2016年當選的「總統」,必須尋求臺灣內部民眾六成五到七成的支持度,才能凝聚臺灣內部最大後盾去做事,至於蔡英文是否有這個能耐,大家都還在觀察。
蔡英文為了儘早獲得黨內提名,提早準備競選政策,提名時程提早,但依據一家臺灣媒體民調,蔡在獲得黨內正式提名的這一天,結果也只贏了朱立倫8%,就像國民黨「立委」說的,國民黨人選都還沒確定,若等國民黨提名人選確定後,想必民調一定會與蔡的拉近。
國民黨「立委」所言,民進黨內確實要思考,通常候選人民調最高的幾個時間點,一個是傳出可能表態參選的時候,另一個是確定獲得黨內參選的時間點。但蔡被民進黨正式提名時的民調數字,並沒有特別亮眼,這代表2016並非像民進黨想像這麼穩贏。若蔡在選前仍沒有讓選民有「亮點」的政策,又對兩岸論述不具體交代,這距離勝利的最後一哩路,恐怕會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