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有沒有發現,《哈利·波特》系列中的反派真的是一群很神奇的人。
儘管與正面人物相比,羅琳在對反派的塑造方面一向單薄和片面,這是連書粉都無法否認的事實。但神奇的是,幾乎每一個反派都有一批「唯粉」。
無論是一心搞恐怖事業的伏地魔,還是不愛梳頭的精神病人貝拉特裡克斯,抑或是空有野心但智商欠費的盧修斯,「唯粉」總能發現他們人物性格(或外貌)上的可愛之處。
然而只有她,讓各自為營的哈迷第一次達成了意見的統一——這個反派真的是太噁心了。
上圖這位女士名叫多洛雷斯·簡·烏姆裡奇。
她是哈利五年級時的黑魔法防禦術教師,也是當時的魔法部部長福吉派到學校來的心腹。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烏姆裡奇的形象無疑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個:
長得像癩蛤蟆,酷愛粉紅色的衣服和巨大的天鵝絨發卡,辦公室裡的所有東西都蓋著帶花邊的臺布。
羅琳在構思這個人物的時候,借鑑了她一位老師的形象。
不過她也特別強調,原型本人與烏姆裡奇的性格並無相同之處,但是她矮胖的體型以及對於甜膩、女孩子氣矯飾裝扮的熱愛,在當時給了羅琳很大的情感衝擊。
羅琳將這種感覺描述為一種因反差感帶來的生理上的厭惡。儘管她承認這種感覺來的沒有道理,但還是表示:
「我不覺得這為她帶來了甜美、天真、純潔的氣質。正相反,我被大大地刺激到了。」
不得不說,羅琳在營造反差感上的努力是成功的。因為烏姆裡奇這個人的確和粉色使人聯想到的甜美、天真、純潔毫無關係。
甚至完全相反——惡毒、陰險、滿肚子壞水兒。
縱觀整個哈利·波特系列,第五部《鳳凰社》無疑是氣氛最為壓抑的。甚至很多哈迷在重溫原著或系列電影時,都會刻意避開這一部。
明明在《鳳凰社》中,真正的黑暗勢力還處在招兵買馬的蟄伏期,並沒有全面控制魔法世界。
讀者壓抑感的主要來源,卻恰恰來自「正義力量」——魔法部勢力對於學校的逐步滲入。
魔法部勢力在校園裡的直接執行者,就是烏姆裡奇。
在烏姆裡奇的掌權下,霍格沃茨變成了書內書外所有人最不喜歡的樣子:
霍格沃茨教人勇敢、誠實、正直,烏姆裡奇來此,卻是因為魔法部想要繼續隱瞞「伏地魔已經復活」的可怕消息。
面對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老師和同學,烏姆裡奇作為魔法部特派的「高級調查官」,盡顯官僚本色。
在開學典禮上,強行打斷校長鄧不利多的發言,旁若無人地上臺發表了一番虛頭八腦的「教育」演說,將「不說人話」的官腔發揮到了極致。
當學生都被說暈了的時候,只有赫敏聽懂了「魔法部要插手霍格沃茨」的弦外之音
在課堂上,她完全遵從魔法部的指示,在最注重實踐的黑魔法防禦術課程上不允許學生使用魔杖,只會照本宣科,仿佛生怕他們學會真正的知識。
當學生質疑「不學習知識我們怎麼保護自己」時,她只會笑眯眯地告訴你:
我們的生活很安全,你為什麼需要學這些東西呢?
在烏姆裡奇掌控下的霍格沃茨,不再是讀者心中溫馨可愛、充滿奇蹟的魔法學校。
她聲稱要做背景調查,頻繁出現在每一個任課老師的課堂上。當她掏出一個筆記本寫寫畫畫的時候,掐著嗓子問出一大堆問題時,誰也不會猜到,這將會是解僱老師的憑據。
有趣的魔咒課、騎掃帚打球、惡作劇、課餘活動、探索密道……一切讓霍格沃茨變得像家的東西,都一點一點被奪走了。
她在短短一個多月裡頒布了從No.22到No.28一共七條教育令,並且把所有的命令都裝裱起來釘在一面牆上;
為了阻止學生暗中反對,她解散了所有的學校團體。無論是棋類俱樂部,還是校級球隊,如果想要重組,必須要申請獲得她的同意。
她甚至還在學生中組建了一支「調查行動組」,賦予他們給學生扣分權力,以協助她在校園裡維持秩序。
而對於「頭號不良分子」哈利,烏姆裡奇的手段更是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
她剝奪了他參加校級球賽的權利、去魔法村莊的權利、甚至未來選擇理想職業的權利,一切能剝奪哈利興趣的事情,她都做得興致勃勃。
可烏姆裡奇好歹也是魔法部的官員,到底為什麼會這麼令人厭惡?
這個問題想必讓不少人從童年困惑到了成年。
在幕後採訪中,飾演烏姆裡奇的演員伊梅爾達·斯湯頓談到了驅使這個人物一切變態行為的最本質動機——
對權力的渴求。
對自己能隨便處置的學生和老師,烏姆裡奇肆無忌憚地監督和懲罰。
但面對上級,她卻又馬上放低姿態,鞍前馬後阿諛奉承,極盡諂媚之能事。
當她以為自己抓到了學生們組織非法活動的把柄時,她急忙叫來了自己的上級——魔法部長福吉,完全不掩飾自己的諂媚和邀功意圖。
如果用書中的表述來形容,「她的語氣裡有一股很不得體的興奮勁」。
電影裡也有一個很有趣的小細節來反映她對地位的執著:在與其他老師爭執時,她刻意要邁上一級臺階,確保自己站的比對方高。
在哈利·波特官方社交網站Pottermore中,羅琳曾經為烏姆裡奇寫了人物小傳。
裡面提到,烏姆裡奇在學生時代沒能攤上過一官半職,於是她很享受這次回歸學校的機會,並利用職權打壓了所有(在她看來)剝奪過她權力的人。
如果故事到此為止,烏姆裡奇充其量只是一個突然得志的勢利小人。但當開始為了維護權力打壓異己時,她的殘忍才肆無忌憚地顯露了出來。
烏姆裡奇最為出圈的名場面,曾經給很多年輕粉絲留下心理陰影。
她把哈利叫到自己的辦公室,遞給他一隻特殊的羽毛筆,要求他反覆抄寫「我不可以說謊」這行字。
由於羽毛筆帶有魔法,每當哈利在羊皮紙上落筆,他的手上就會被刻上同樣的筆畫。過上一兩秒後,手上的字會消失,當他再次落筆時,手背又會再次被割開。反反覆覆,直至傷口不再癒合。
這種永無止境的折磨不禁讓人想到了被日日啄食內臟的普羅米修斯,然而哈利受到懲罰的原因,卻是因為他在課堂上說出了一個已經被魔法部判定為「謊言」的真相。
值得一提的是,電影中的烏姆裡奇在看著哈利受罰時,表情是欲蓋彌彰的假笑——
興奮又有些暗爽、但還假裝保持得體優雅。
而同樣的表情,也出現在她利用職權粗暴解僱佔卜課老師的時候。
原著將其解釋為烏姆裡奇喜歡看人受苦。但是在更深的層次上,她享受的其實是這種高人一等的地位,能將他人踩在腳下的感覺。
正因如此,假笑在增加了這個人物的虛偽感之外,也極具象徵性——在大多數時候,它的含義是:你必須按我的話去做,因為你別無選擇。
看似親切,但任誰都會覺得毛骨悚然。
對這種快感的迷戀,也能夠解釋烏姆裡奇很多看似變態的行為。
她擁有極端狂熱的種族偏見:混血巨人海格善良又敦厚,是哈利最忠實的朋友;狼人盧平是學校最棒的老師之一。但因為他們不夠「純潔」的血統,在烏姆裡奇眼中都只是「骯髒而危險的生物」。
她熱衷於收集各種「戰利品」:在瘋眼漢穆迪犧牲後,將他的魔眼掛在自己辦公室的門上;
「奉命搜查」其他巫師的房子時發現的掛墜盒,她也像勳章一樣每天戴在脖子上。
就連在被馬人襲擊時,她都不忘強調自己在魔法部的官職是「副部長」,可惜馬人根本不理她這一套。
說到底,烏姆裡奇背後代表著專屬於權力的傲慢和強橫,才是讀者和觀眾對其深惡痛絕的最根本原因。
甚至,她完全不在意權力背後的信念是什麼,只要自己能擁有權勢就可以。
所以她第五部中明明是幫助魔法部粉飾太平的官員,可是當第七部伏地魔掌權之後,她又成了魔法部中維護伏地魔權勢的一員。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讀到後者情節的時候都很驚訝「她居然還在為非作歹」,但現在仔細想想,烏姆裡奇這樣的人為了權力,還真做得出這樣的事。
唯一讓人感到安慰的是,在一片黑暗壓抑的底色下,霍格沃茨的老師和學生從未停止過對烏姆裡奇的反抗。
平時總讓老師頭疼的搗蛋鬼韋斯萊雙胞胎,在學校裡賣嘔吐糖果、放煙花、噴臭汁,讓烏姆裡奇為了維持學校秩序忙得人仰馬翻;
而曾經追在雙胞胎屁股後面維護秩序的老師們,也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他們的搗蛋行為表示支持。
「非常感謝你,教授!」弗立維教授用尖細的聲音說,「當然了,我自己能夠清除這些煙火棍,但是我不能肯定自己是否有這個權力。」
(在韋斯萊雙子在學校裡炸開了一箱煙花後,沒有老師願意幫助烏姆裡奇清除教室裡飛來飛去的火花)
哈利在接受《唱唱反調》的採訪說了一些魔法部不願聽到的真話,於是那一期雜誌被烏姆裡奇列為「違禁品」,如有發現學生攜帶就立刻開除。
為了找出學生偷藏的雜誌,烏姆裡奇甚至在學校裡到處攔人,要求看他們的書包和口袋。
但學生們總有新辦法,他們施魔法將雜誌變成空白,或者變成課本的文章。很快,似乎學校裡所有人都讀過這篇採訪了。
當然整個故事中最高亮的情節,還是當屬「韋斯萊雙胞胎飛向自由」這一幕:
在用魔法煙花炸掉了半個大廳之後,雙胞胎高調地宣布從霍格沃茨退學,然後騎著掃帚飛向了落日的餘暉,只留下了灰頭土臉而又歇斯底裡的烏姆裡奇。
在電影中,這一幕也被影迷評為「整個系列最經典的場景之一」,無數觀眾跟著歡呼的學生一起熱淚盈眶。
儘管這次行動並沒有直接將烏姆裡奇趕出學校,但那意味著:
霍格沃茨不會放棄奪回它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