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日報 記者 程怡欣
隨著人工智慧、5G、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對各個行業的滲透不斷加強。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成德眉資同城化戰略機遇下,成都正加快布局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建設。昨日下午,成都市召開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推介會。推介會上,發布了電子信息場景應用市場機會清單,共159條供需信息。同時,25個項目現場籤約,總投資額達231億元。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方存好出席推介會並致辭。
此次推介會採取「主會場+網絡直播」形式舉行,網上通過媒體直播平臺開展現場直播、線上回播、報導。推介會上,電子信息核心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組織、投融資機構等單位代表200餘人齊聚一堂,共享機遇,共謀發展。據悉,在本場推介會後,成都還將連續在5個工作日內採取「主會場+網絡直播」形式,在5個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逐個開展推介會,介紹各功能區重點發展方向、功能區軟硬體條件、產業支持政策,並邀請專家學者、行業協會、重點企業介紹功能區發展環境等。
談發展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有望年底突破萬億
提起國漫代表作,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爆款」動漫電影主創團隊正是來自成都可可豆動畫影視有限公司。影片中不僅融入了諸多成都文化元素,配音、特效等多個環節也有成都本土團隊參與。不僅是《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王者榮耀等一系列「成都造」產品都是近年來成都軟體產業蓬勃發展的一個縮影。
嶄露頭角的軟體產業,只是成都電子信息產業萬億級產業布局的一塊拼圖。近年來,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勢頭強勁。2019年,成都市電子信息規上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400億元,同比增長14.07%,位居全國前列、中西部城市第一位。「我們堅持創新引領、龍頭帶動、成鏈集群、協同融合,取得了一系列成績,形成了從材料加工到智能終端應用的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正搶抓成渝雙城經濟圈帶來的產業發展機遇,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成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近年來,成都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呈持續增長趨勢,總體規模與南京、廣州等城市位居全國第二方陣,中西部城市第一位,全口徑有望在2020年底前後突破萬億。
2019年,成都提出了建設集「芯-屏-端-軟-智-網」為一體的電子信息現代產業體系,形成了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高端軟體、人工智慧、信息網絡等重點發展方向。其中,集成電路產業重點發展先進存儲晶片,積極打造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鏈,大力加強集成電路設計能力。新型顯示產業重點發展顯示面板、無屏顯示和掩膜版,促進液晶材料、偏光片等發展方向。智能終端產業拓展新型計算終端產能,加強智能可穿戴設備研發與製造,發展行業應用電子終端產品。軟體產業聚焦核心技術和關鍵產品,探索突破高端軟體研發,提升軟體服務的供給能力,拓展軟體服務的滲透領域。人工智慧產業推進數據資源集聚與開發,加速超算人才聚集與產業創新。信息網絡緊抓5G商用的歷史機遇,搶佔新一代通信網絡創新高地,打造軟硬融合、體系完整、特色突出的通信產業集群。
看布局
引進產業鏈 政府企業共建生態圈
在成都電子信息產業龐大的企業陣營中,華為是具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之一。「成都作為西部IT產業的核心區,也是華為重金投入的地方。華為已經紮根成都20年,我們主要聚焦鯤鵬晶片、伺服器存儲以及5G應用。」華為公司川藏區域副總經理許軍在推介會上表示,按照科研成果本地轉化的思路,華為的鯤鵬計算產業夥伴也會陸續紮根成都。如今在硬體生態方面,已經有長虹等授權合作夥伴落地成都。在軟體生態方面,去年華為把鯤鵬的整個生態基地和實驗室落戶天府新區。目前已經有30多家合作夥伴完成了測試,並發布了行業的解決方案。
大企業固然是火車頭,但電子信息產業的技術密集型特性,決定了那些有跳躍式發展態勢的高新技術中小企業,能夠成為提高集群網絡創新突破能力和創新擴散效率的中堅力量。如何通過產業縱向和橫向延伸,推動集群式增長,成為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從吸引企業「扎堆」到注重創新要素「紮根」,營造良好的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成都進行了多重布局。
成都極米科技相關負責人在現場談起了企業的親身經歷:極米科技在發展初期便得到成都市大力支持,得到「房租減免」「稅收優惠」等優惠政策幫助。對於處在發展前期的公司而言,這是非常大的幫助。他想說明的是,龍頭企業可組織產業鏈,但有兩個「軟肋」需要政府牽頭完成:生活環境的打造和創新土壤的培育。解決這兩個「軟肋」,「產業鏈」才能變成「生態圈」。
轉變源自成都一項開創性改革——轉變經濟工作組織方式,統籌建設產業功能區,營造產業生態圈。「在明確了重點發展方向的基礎上,成都積極銜接國家戰略規劃,研究產業鏈構成和生態圈發展規律,梳理繪製了『兩圖一表』。」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成都提出了以「專業會展為平臺,產業功能區為載體,N個要素融合驅動」的產業發展路徑,健全完善「全市統籌+產業生態圈+產業功能區」三級工作推進機制,探索形成「管委會+專業公司」的運營管理模式,推動政產學研用融產業聯盟建設、跨行政區產業功能區建設、產業生態圈市民生活圈協同布局等創新探索。
同時,按照主業突出、錯位協同、成鏈集群的原則,成都形成了以「雙核」引領、「三級」支撐、「多點」協同的5+N電子信息產業總體布局。「雙核」是指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和新經濟活力區,「三級」是指成都科學城、成都芯谷、金牛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其餘為「多點」。
謀合作
發布機會清單,159條供需信息
為培育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新動能,向各界提供高效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機會,成都梳理了電子信息場景應用市場機會清單,發布了電子信息產業協作機會清單、電子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清單、政府需求清單、企業需求清單、企業供給清單。記者看到,清單涉及教育、醫療、科創空間建設等諸多領域的159條供需信息,為各方資源對接提供暢通渠道。清單中涵蓋了成都芯谷研創城、銀河·596科技園等產業協作機會清單以及IC設計公共技術平臺等信息。供需清單中包含了智慧園區建設、智能設備及產品的需求以及智慧服務和智能安防等產品供給。
推介會上,25個合作項目通過線上線下集中簽約,涵蓋集成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慧、網絡通信等領域,總投資達231億元。主要有投資額達百億元的青島海利爾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人工智慧製造總部基地、投資額50億元的業泓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業泓生物識別技術研發製造項目、投資額5億元的南京新創力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產立方」項目等。
據悉,全球最大的可編程晶片(FPGA)廠商美國賽靈思將與成都高新區通過戰略合作的形式,針對成都地區現有產業基礎,依託其在FPGA異構計算、人工智慧、金融科技等領域優勢,在成都高新區搭建FPGA軟硬體基礎開發聯合實驗室,通過提供技術交流、技術培訓、應用開發支持等服務,為IC設計、軟體及消費電子等傳統行業及人工智慧等新興行業賦能,填補成都高新區在FPGA設計服務領域缺乏龍頭企業引領的空白。「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特徵要求和疫情影響,更加凸顯了產業生態的重要性,而其中的核心基礎就是產業鏈,要圍繞頭部企業聚點成鏈,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吸引配套企業入駐,構建更為強健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看到,在推介會現場除了電子信息企業代表外,還吸引了不少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及行業組織代表。會上,由成德眉資同城化區域內產業主管部門、行業組織、產業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各單位組成的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聯盟正式成立。
「產業聯盟是產業生態圈建設的基石,有助於實現協作配套降低成本。聯盟將充分整合政產學研用等多方力量,積極引導產業鏈協作創新,大力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區域產業協同,同時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產業聯盟將以「5個1」為任務目標,致力於打造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搭建一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公共服務平臺,圍繞成德眉資同城化舉辦一系列產業活動,發布一本《成都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藍皮書》,同時打造一批圍繞成都智慧城市建設的超大規模、超大示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