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Mizuno再次對旗下的跑鞋矩陣進行了更新,同時根據科技的更新,做了相對側重發展。
首先概念跑鞋方面,prophecy系列更新到了9代,在這一代跑鞋上,鞋面的支撐材料得到了進一步的精簡,大網眼的mesh面料,中底仍然主打infinity wave科技,上層使用U4ic材質,後掌直接運用wave機械緩震,大底依然是X10耐磨橡膠。prophecy系列從誕生就因為infinity wave科技將中底拔到了最頂尖的高度,所以一直以來都是對鞋面進行更新微調。在國內的天貓目前可以看到6-8代均有出售,但是高昂的價格還是會讓大部分人望而卻步。
而另一款充滿概念跑鞋風格的creation系列則是已經達到了21代,但是考慮近兩年creation系列的更新也是對鞋面改變,本文將對20代進行描述。中底採用的後掌infinity wave緩震科技,而前掌包括wave片上層則全部填充的U4icX科技,腳感相較於prophecy會更加柔和,尤其前掌不會產生機械緩震的硬回彈。鞋面在兩側仍然是硬質的支撐條,而前掌採用熱貼合配合mesh網眼材料。外底使用X10耐磨橡膠。creation系列今年在國內天貓中僅僅截止到18代。19代到目前的21代在國內只能通過海淘,其實可以說明creation系列在國內的受眾面越來越小。
以上兩個系列仍然保持著infinity wave這一科技,但是Mizuno平行wave、扇形wave和2019年採用的foam wave才是中高端旗艦跑鞋的主力科技,也是日常人們能夠更加接受的科技。
sky系列,近年全新推出的旗艦緩震系列跑鞋,在最初的兩代不管從外形還是科技配置,都讓人有一種匆忙設計、東拼西湊的感覺,而到了2019年的3代,全新的設計風格,全新的科技配置,讓人耳目一新。首先是鞋面,採用的織物工程面料,支撐材料也是採用軟質TPU熱貼合形式,再加上aerohug全新的包裹技術,中底首次在旗艦跑鞋取消wave片,而是完全由U4ic和U4icX材料作為中底緩震搭配,在兩層材料中間還有全新開發研製的XPOP泡沫科技,大底仍然是X10耐磨橡膠。
除了常規版本,Mizuno還推出了編織版本的sky knit 3,近兩年Mizuno在rider、sky和creation系列均有使用自家的wave knit,也是這一日本老牌跑鞋廠順應目前潮流的回應,畢竟現在跑步運動不在是嚴肅,而是豐富多彩的運動,全鞋面採用knit編織技術,帶來強大的包裹和透氣性能。中底延續了sky 3的科技搭配。
在2019年年底,Mizuno為sky 3推出了升級版,skyrise,鞋面織物材質對不同部位透氣孔進行了針對性分布,中底採用全掌U4ic搭配後掌單獨一塊U4icX的組合,夾層仍然是XPOP泡沫緩震材料。這一搭配非常像rider系列,前掌保持最優的回彈與緩震的兼顧,後掌則是提供更加優秀的極限緩震。大底依然是X10耐磨橡膠配方。
接下來是Mizuno最負盛名的rider系列新作第23代,鞋面摒棄了傳統Mizuno使用的Airmesh科技,使用現在大部分跑鞋均使用的工程網眼面料,鞋頭取消了外置車線的防撞頭,而是在鞋頭內使用硬質防撞材料,自家logo仍然是傳統的縫在鞋兩側,中底仍然是近兩年的配置,U4ic與U4icX搭配平行wave,儘管是緩震跑鞋,但是wave片的存在,Mizuno的跑鞋穩定抗扭性能都是非常出色的。大底是smoothride和X10科技。rider系列已經發展的23代,在傳統跑鞋廠商裡,Asics的kayano,Brooks的甘油堪堪能與其比肩。
Mizuno旗下也有支撐跑鞋劃分,作為與sky系列同期推出的horizon也更新到了第4代,鞋面有Airmesh升級為工程網眼材質,同事鞋面支撐材料均更換為熱貼合膜,最為明顯的升級就是中底,捨棄了扇形wave,採用U4ic和U4icX,而且波浪齒程度比sky 3更為誇張,在後掌帶來優秀的支撐穩定效果,中底夾層同樣加入了最新的XPOP泡沫材質。大底使用X10耐磨橡膠。相繼在旗艦跑鞋取消wave片,儘管宣傳採用了foam wave理念,但是材料緩震的熱潮確確實實衝擊了Mizuno這一主打機械緩震的老牌廠商,但是能及時針對自身特點做出積極回應,也可以說Mizuno在嚴肅中的變通。
Mizuno支撐跑鞋的inspire系列,可以說是和rider系列一樣著名的跑鞋系列,在2019年底推出最新的16代。鞋面依然是Airmesh科技,鞋頭內置防撞支撐,中底U4ic和U4icX,在搭配扇形wave,在配置和設計上可以說是rider的支撐版。
在入門跑鞋方面,Mizuno也不再是以往大面積使用wave科技,而是專攻材料緩震。polaris sp同樣是2019年推出的款式,鞋面採用細密網眼的工程網布材料,中腰到後跟則是拼接的合成材質,帶來支撐。中底則是採用的整片的U4ic,大底採用的X10橡膠。
此外還有一款polaris ez,鞋面更換為了透氣三明治網眼材料,以及大量的合成支撐材料。中底依然是U4ic,大底使用的X10橡膠。這兩款入門級跑鞋,可以說是讓Mizuno更進一步的擺脫wave機械緩震的固有印象。
在長距離跑步方面,Mizuno的裝備可以說是面面俱到,無論是馬拉松比賽、長距離訓練、箱根驛傳都有對應的跑鞋。
在2017年推出的shadow系列是代替sayonara系列的定位馬拉松訓練的跑鞋,2019年更新到了第3代,鞋面秉承著輕質要求,沒有過多的支撐材料,中底U4ic搭配平行wave,8mm的前後高差,非常受歡迎的訓練跑鞋。
sonic系列,首款內置wave科技的跑鞋,鞋面側面大量鏤空設計,中底U4ic材料,同時內置wave片,鞋頭上翹角度相較於shadow系列角度更大。
接下來是馬拉松競速部分,首先是最著名的皇速-emperor 3,日本兩大跑鞋品牌在馬拉松跑鞋上非常忠於傳統皮質支撐材料,emperor 3就是一個例子,和虎走系列類似,鞋面傳統的網眼材質,傳統的大量支撐材料,鞋帶孔還有一個與鞋腰的一條拉帶結合,帶來進一步的包裹性。中底使用的U4ic材料,並在後跟使用一片薄薄的wave片。大底在前掌採用了三種紋路,後跟使用的X10耐磨橡膠。
而日產皇速-emperor Japan,鞋面網眼更加密集,鞋頭皮質材料面積更大,中底取消了wave,採用ap+作為緩震材料。大底前掌改為兩種紋路,後跟依然是X10橡膠。
日本本土火爆的箱根驛傳,Mizuno同樣推出相對應需求的跑鞋,cruise 13,,鞋面網眼材質,支撐條比起emperor 3數量略少,中底材料ap+緩震,並且未採用wave片。大底前掌兩種規格的紋路,後跟X10耐磨橡膠。
同樣有日產版本,cruise Japan,鞋面設計與日產皇速相似,中底ap+更加薄,大底前掌採用大量顆粒橡膠,後跟X10橡膠。
比較冷門的aero 17,同樣為長距離競賽跑鞋。鞋面前半部分採用工程網眼面料,後半部分使用傳統的透氣網眼材質。中底U4ic和U4icX搭配wave科技,大底採用X10橡膠。在整體配置上無論是馬拉松還是箱根驛傳都能勝任。
室內競速跑鞋可以說是有duel系列和ekiden系列。duel 3,鞋面細密的網眼覆蓋熱帖薄膜,中底U4ic、U4icX,夾層採用最新的全掌wave墊片,提供強大的回彈性能。大底前掌大面積菱形空心橡膠,後跟X10耐磨橡膠。
同為duel系列的duel GTZ 3,鞋面熱貼材料有所減少,中底厚度進一步削減,全掌wave墊片得到保留,而大底方面則是全部採用顆粒橡膠。
ekiden DR 3,鞋面同樣是全覆蓋的網眼面料,中底採用Mizuno旗下最輕質的EL8緩震材料,最大程度的做到輕質化。大底前掌採用大面積圓形顆粒橡膠,後跟小面積的X10耐磨橡膠。
在長距離競速、訓練跑鞋方面,Mizuno儘管秉承著傳統,但是縱觀整個矩陣,並沒有捨棄自身的科技特點,同時也在與大潮流相呼應。而慢跑鞋方面因為科技發展趨勢,也在不斷的探索調整。
在對旗下跑鞋矩陣進行了精簡,目標定位明確,這樣發展才能更有目的性。在科技大潮下,Mizuno會找到自己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