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則質檢新聞牽動著文藝青年的心。7月17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通報流通領域家具質量抽檢結果,11件不合格家具中竟然有6件來自MUJI無印良品!
6/11是個什麼概念,就是這次抽檢超過一半的不合格家具都來自無印良品。仔細一看,這6件不合格家具,除了一件是因為耐磨性問題之外,有5件的主要問題都是標稱材質與實際材質不符。例如,說是胡桃木的沙發椅,實際上是膠合板,說是白橡木的木架子,實際上是纖維板。
對於問題出現的原因,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解釋稱:「商品名稱的標識存在問題,產生名稱差異的原因是直譯了日本的商品名稱。」這個說法讓人費解。有意思的是,今年以來,從繪畫用筆記本到不鏽鋼尺,無印良品的品牌產品多次因產品質量問題引發關注。
如果是一個普通的家居消費者,尤其是在家居市場千錘百鍊的消費者,可能會覺得這都不算什麼事——用纖維板充實木,根本是常規操作嘛!至於還有三件用水青岡充櫸木實木,和用黑核桃充胡桃木的,好歹是木材充木材,放普通家居市場上的店裡甚至都可以說是「良心店家」。這裡並不是說以次充好、標識和材質不符是對的,這種行為當然是錯的,但這種錯誤行為的確在家居市場上非常普遍,普遍到了商家已經會存著「法不責眾」的心態。
這樣的新聞,放普通家居市場上的店家,甚至都不能激起一點水花,但放無印良品身上,可能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這可不是什麼普通家居品牌,是無印良品啊!無印良品是無數文藝青年心中的「白月光」一號品牌,是家居市場現在大行其道的性冷淡風的引領者和佼佼者。更致命的是,其品牌名稱也就是它所標榜的品牌理念——無印的良品,等於「無品牌標誌的高品質產品」。現在,這個不以品牌標籤來區隔自己,宣稱以品質作為核心競爭力的品牌,居然在品質上撒了謊,以次充好來忽悠人,這等於對自己的自殺式襲擊!
可以說,「無品牌標誌的高品質產品」就是無印良品的人設。說起人設,流量生花、創業科技公司都得靠邊站,這都是無印良品玩剩下的。無印良品把人設玩到全球粉絲遍布,甚至能籠絡最不願意以粉絲自居的文藝青年群體的心。
在拜物教大行其道、消費主義橫行的現代社會裡,在很多人恨不能把品牌LOGO打滿全身的潮流下,居然有一個品牌,致力於「用產品品質說話」,甚至連品牌標籤都不做,這是何等的清新脫俗?
無印良品就這樣佔據了文藝青年的心,而且在這些年裡,隨著追求個性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無印良品的生意也做得越來越大。從雜貨到服裝再到家居,從食品到行旅酒店再到藝術品展覽,都暢行無阻。在很多文藝青年的心裡,無印良品早就超越了一個品牌,而是一種他們所嚮往的脫俗的生活方式代名詞。為此,多少人平日用無印良品的產品彰顯品位,即使它比同質產品貴出很多;又有多少人,無論是旅行還是出國,都要去無印良品的門店打卡。
如今,是時候讓無印良品來接受文藝青年們的靈魂拷問了,說好的高品質呢?你的初心去哪了?我的情懷怎麼辦?
其他品牌出質量問題,消費者憤怒;無印良品出質量問題,文藝青年可是要傷心的。產品可以退,但文藝的靈魂要在哪裡安放?
其實,對大部分會傷心的人來講,文藝青年也是他們的人設,無印良品就是用來裝點人設的道具。但真正的文藝青年,是不需要把文藝作為自己的人設的,也不需要用品牌來定義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