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研究人員在大西洋發現十種外形奇異新深海動物

2021-01-13 科學網

 

北京時間7月8日消息,據《連線》雜誌報導,英國阿伯丁大學研究人員在大西洋中脊發現了十種潛在新物種,或許會徹底改變我們對大西洋深海生物的認識。這些新發現的物種大多外形奇異,令研究人員難以判斷它們遊動的方向以及嘴部位置。

 

研究人員乘坐一個遙控潛水器,在大西洋中脊沿線深達2300英尺(約合700米)至1.2萬英尺(約合3660米)的地方潛行300多個小時,這些照片就是在此次探險期間拍攝的。大西洋中脊是地球上最大的山脈,位於大西洋的正中央,從歐洲大陸穿過,非洲在東面,美洲在西面。

 

1.深海水母

 

 

深海水母

 

屬Trachymedusa綱,以海底附近的浮遊生物和小型甲殼類動物為食。

 

2.南方紫色玉鉤蟲

 

 

南方紫色玉鉤蟲

 

屬腸鰓綱,分布於北大西洋,以海底沉澱物為食,遊動時留下不斷變化的波浪形軌跡。

 

3.Peniagone海參

 

 

Peniagone海參

 

屬海參綱Peniagone diaphana家族,以海底沉澱物為食,會遊泳,分布於大西洋中脊的山坡和山谷。

 

4.海鱗蟲

 

 

海鱗蟲

 

屬於多毛類環蟲(Polynoid polychaete)。

 

5.北方粉色玉鉤蟲

 

 

北方粉色玉鉤蟲

 

屬腸鰓綱,廣泛分布於北大西洋,以海底沉澱物為食,遊動時留下螺旋形軌跡。

 

6.Amperima海參

 

 

Amperima海參

 

屬海參綱Amperima家族,以海底沉澱物為食,會遊泳,分布於大西洋中脊的山坡和山谷。

 

7.櫛水母

 

 

櫛水母

 

屬深海櫛水母綱(Bathypelagic ctenophore),分布於大西洋中脊海底。

 

8.南方白色玉鉤蟲

 

 

南方白色玉鉤蟲

 

屬腸鰓綱,廣泛分布於北大西洋,以海底沉澱物為食,會遊泳。

 

9.Peniagone海參

 

 

Peniagone海參

 

屬海參綱Peniagone porcella家族,以海底沉澱物為食,會遊泳,分布於大西洋中脊的山坡和山谷。

 

10.筐蛇尾

 

筐蛇尾

 

這其實是一種海星,可憑藉其複雜精細的臂狀物去捕捉磷蝦等浮遊動物。

 

其中三個新物種看上去就像是波狀蠕蟲,它們屬於名為腸鰓類(Enteropneust)的家族,被認為是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在進化上的聯繫。在此之前,只有少數幾種來自太平洋的腸鰓類動物為科學家所知。參與這項研究的蒙蒂-普萊德(Monty Priede)說:「它們沒有眼睛,沒有明顯的感覺器官或大腦,但有頭有尾,脊椎動物的原始身體構造是成熟的。」該研究項目是國際海洋生物普查計劃一部分。

 

研究人員所獲得的最驚人的發現之一是,相隔數十英裡的大西洋中脊兩側物種類型豐富。普萊德說:「山脊兩側是彼此的鏡像,但那也是相似性走向結束的地方。我們似乎身在《愛麗絲漫遊仙境》描述的仙境。這次探險活動令我們對大西洋深海生物有了全新的認識。這表明,我們不應僅僅去研究大西洋山脊的周圍生物,而忽視了生活在大西洋中心地帶山坡和山谷的無數動物。」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遊俠導讀】研究人員近日公布了一組深海動物照片,它們看起來像...
    北京時間2月21日消息,研究人員近日公布了一組深海動物照片,令人大開眼界。它們看起來像來自另一個星球的怪物,但這些樣子令人恐懼的動物並不是外星生物,而是生活在地球最深深海底部的海洋生物。
  • 科研人員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
    近日,《海洋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關於海洋生物分類與系統演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結合經典分類學與分子系統學方法,系統研究採自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與卡羅琳洋脊交聯區4座海山的紫柳珊瑚科,發現並描述三個新物種,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iocasicaLi,Zhan & Xu,2020、簇生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fasciculata Li, Zhan & Xu,2020和扇形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flabellata
  • 海洋所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
    海洋所發現深海刺胞動物紫柳珊瑚科三新種 2020-09-24 海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此前,為慶祝海洋所建所70周年,研究人員將5個深海新物種以海洋所命名。其中,海洋所紫柳珊瑚Victorgorgia iocasica Li,Zhan & Xu,2020是首個發表的新物種,也是迄今首個以海洋所命名的大型生物新物種。該新種名稱由海洋所英文縮寫iocas加拉丁文後綴–ica(意為屬於)構成。
  • 深海奧秘:人類在深海世界,所發現的5大奇異生物
    因此,幾乎任何從黑暗深處被發現的東西對我們來說都是奇異和幾乎是陌生的。在本文中,小編準備了,人類在深海世界,所發現的5大奇異生物。然而,與深海裡的章魚相比,我們比較熟悉的章魚看起來要顯得太普通了。例如,這種在深海被發現,看起來就好像從迪士尼電影裡溜出來的章魚。它們生活在水下200米到1500米之間,主要產於東太平洋,少數種類分布在大西洋中部。這種章魚體型微小,擁有凝膠狀的身體,整體看起來有時候讓人覺得可愛,有時又讓人感到恐懼。
  • 南極深海發現奇異生物
    半透明等足甲殼類動物 這種等足甲殼類動物與對蝦同屬一個家族 這是英國南極勘測隊(BAS)實施的生物多樣性研究的一部分。這組照片是在南極洲以西的別林斯高晉海拍攝的,包括銀魚、海豬、甲殼類動物。另外,科學家還捕捉到了巨型海蜘蛛、罕見的鰩魚和筐蛇尾(一種似海星的棘皮動物)等南極海洋生物的照片。
  • 25幅深海生物的復古插圖,看起來實在太奇怪了
    早在攝影技術出現之前,科學家們就依靠藝術家們熟練的雙手在紙上再現他們在海洋上的發現。結果令人驚訝地栩栩如生,有時甚至是異想天開地繪製出了海洋生物的科學圖。隨著科學的進步,人類探索世界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自然插畫的藝術也在不斷進步。藝術家在19世紀成為科學界不可或缺的成員,他們參與表達和傳播研究人員在自然界收集的知識。
  • 研究發現深海微生物抵禦重金屬脅迫新機制
    加強對深海微生物耐受重金屬的機制研究,有利於從新視角了解其特殊環境適應機制,為發展去除重金屬汙染生物製品提供理論依據和候選材料。近期,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孫超岷研究組在深海冷泉和海山生境細菌應對重金屬鎘及汞的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 太平洋史前海底發現「外星人海綿」新物種:高高聳立在莖上,身體有...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在最新宣布這一發現時表示,這種乍看之下酷似外星人的「E.T.海綿」,已被歸類為新物種和新屬。相關研究成果已於7月9日發表於《PeerJ》期刊上。這種生物被發現在7875英尺的「非同尋常的海景」中,那裡看起來怪異的生物似乎生長在海底巖石上。據NOAA報導,這個「怪異的森林」(位於夏威夷西南850英裡處)包括一個由玻璃海綿組成的「外星人般的社區」,看起來像是粉紅色面孔回望著深海探險者。深海之中,有多種海綿在海水中直立——面向著會帶來細小食物微粒的海流,「E.T.海綿」是其中最特別的一種。
  • 在夏威夷海底發現奇異「深海生物」,距離水面1.8公裡
    當科學家們在離夏威夷海岸1.8公裡深的地方發現一種奇怪的深海魚時,他們都驚呆了,其中一人不禁問,那是什麼?這一發現是在帕帕哈瑙莫誇基亞海洋國家公園發現的,帕帕哈瑙莫誇基亞海洋國家公園是美國國家遺產,位於北太平洋,面積58.3萬平方公裡。
  • 海洋科普(1091)| 科學家發現五彩斑斕的深海蠕蟲新物種 在水下「跳舞」並互相廝殺
    本文來自 閒話海洋(ID:OceanTalking)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法國巴黎索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周二發表在《ZooKeys》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描述了四種新發現的五彩斑斕的深海鱗片蠕蟲。這些蠕蟲被命名為Peinaleopolynoe goffrediae;P. mineoi;P. orphanae和P. elvisi(以貓王的名字命名)。
  • 英媒:以色列用齧齒動物試驗新冠疫苗
    來源:參考消息英媒:以色列用齧齒動物試驗新冠疫苗參考消息網4月3日報導 英媒稱,一名消息人士3月31日說,以色列國防生化實驗室已開始在齧齒動物身上試驗一種抗新冠病毒的原型疫苗。內塔尼亞胡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說,IIBR所長什穆埃爾·沙皮拉向總理報告,該研究所在原型疫苗的研製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並且「正在準備進行動物試驗的模型」。一名熟悉IIBR活動的消息人士告訴路透社,以齧齒動物為對象的試驗已經開始。這名消息人士拒絕透露是哪種齧齒動物。
  • 深海探秘:16種奇特生物,你見過幾種?
    1874年發現了第一隻無臉鰻魚就像魚類世界的攝魂怪一樣,這些鰻魚沒有面孔。2019年,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在水面以下4000米的地方發現了一個無臉鰻魚。大西洋狼魚大西洋狼魚的嘴巴充滿鋒利的犬齒狀牙齒,這種掠食性動物以海膽和大型海蝸牛等堅硬或有刺的無脊椎動物為食,除非被激怒,否則它們不會攻擊人類。
  • 大西洋發現奇特「小飛象」,研究員說:它會發光
    大海洋中存在著許多神秘的生物,它們有些已經被人類發現了,也許是找到了足跡,但是沒有被大家熟知,當然還有一些生物沒有被發現。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一種特別的海底生物,研究院說:它會發光。大家可以猜一下。會發光的海底生物?燈籠魚?報警水母?
  • 海洋所等在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孫松研究組對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變動提出新觀點,南大洋食物網的重要物種——南極磷蝦通過新避難所使南大洋主要棲息地快速升溫和海冰減少呈現一定的恢復力,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上。
  • 存在與深海中的十種恐怖生物你知道幾個?
    尖牙是肉食性動物,只要到他嘴裡的絕對被吞噬的屍骨不剩。尖牙魚靠著生物接收器找尋獵物,換言之,他們能感受到深海裡其他有機體釋放出的生物信息。尖牙魚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不像其他深海魚他們沒有發光細胞,且海底烏漆媽黑,所以只要有生物碰到他們,他們絕不留情,雖然尖牙魚看起來面目可贈,但對人類無害,他們最大只會長到18公分,就算如此,我也不會想要在海裡遊泳的時候碰到他們。
  • 日本研究人員提新海洋探測技術:利用黃貂魚繪製海床地圖
    其中一項新技術是利用深海鰩魚來探測海底,它甚至還可能可以為所需的硬體提供動力。資料圖截止到現在,約80%的海洋仍未被測繪到,所以人們對擴大對海底的了解有著極大的興趣。使用多波束聲吶探測儀自動繪製海底地圖的無人駕駛船隻或反射水下物體聲納信號的機載平臺以及安裝了相應硬體的光線都可以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 學術頭條:全球首個新冠疫苗動物實驗結果,發現距地球最近的黑洞...
    研究人員確認了病毒基因組中198個曾重複發生的變異,從而探討病毒在人群中如何演變並逐步適應人類宿主。他們發現,這些新冠病毒共享的同一祖先來自2019年年底,這個時間段正好可能是新冠病毒跳躍到人類宿主的時間。
  • 癌症歷史久遠:研究人員是第一個在恐龍中發現癌症的人
    在史前人類和尼安德特人中發現的骨骼證明,我們的祖先也必須抗擊癌症。加拿大的化石發現現在證明癌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遠:恐龍也患有惡性腫瘤。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University)的馬克·克勞瑟(Mark Crowther)周圍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其中一種恐龍具有特殊之處。在仔細檢查動物的腓骨後,研究人員發現過度生長最初被歸類為癒合損傷。使用薄片和顯微計算機斷層掃描對骨結構進行的新分析表明,中心龍患有骨肉瘤,即惡性骨癌。「 我們無疑擁有一種7600萬年前的恐龍晚期骨癌的特徵。
  • 科學家深海中發現16種超黑魚:穿起「隱形鬥篷...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這一發現可能幫助工程師開發出價格更便宜、更靈活、更耐用的超黑材料(比如可以應用在敏感的光學設備中),或還將有助於未來光學和偽裝技術的發展。
  •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緬甸發現兩個南鰍屬魚類新種
    18日,記者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多樣性研究組的研究人員通過對緬甸伊洛瓦底江水系南鰍屬的系統整理,發現有兩個尚未被描述的新物種,於是取名為法蘭南鰍和高尾南鰍。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