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部名為《鏡子》的紀錄片,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關鍵在父母。
深以為然。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在父母的陪伴中開始的。而我們人生的底色,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父母的薰陶和影響。就像是網絡中經常提到的「窮養」和「富養」,便是父母教育的典型案例。
那些被「窮養」長大的人,從小就看到了社會的艱辛,有人會因此而奮發圖強、變得堅韌無比。也有人會因此自卑,處處小心謹慎。種種結果,難以預知。
相較之下,很多家長更喜歡「富養」孩子,尤其是女孩。在他們看來,給予孩子充裕的物質條件,可以拓寬其眼界,使女孩長大之後不為金錢所動。培養孩子的興趣、豐富她們的思維和認知,也能為其塑造更成熟的三觀,讓她們更好地為人處世。
正如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父母的言傳身教,無時無刻不在為女性的人生保駕護航。能被父母富養,是一些人的幸運。有這樣成長經歷的她們,內心被愛填充,不管是對待感情還是婚姻,都有著鮮明的特點。
被富養的女人,身上往往有這三個特徵,看看你佔了幾個?
一:目標明確,敢于堅持心中所想
央視著名的主持人董卿,曾在節目中談到過自己被「富養」的經歷。
眾所周知,董卿出生於普通家庭,沒有特別突出的物質條件。但幸運的是,她的父母擁有著開放自由的教育態度,他們不會因為董卿學業不佳而一味發怒,也不會像其他人一樣,將成績當成是一切,而是鼓勵董卿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發揮優勢。
在他們的影響和教育下,董卿從小便對閱讀和主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也如願考取心儀的大學,成為了一名文化節目的主持人。
多年之後,當董卿站在《朗讀者》的舞臺上時,無數人被她的學識和氣質折服。殊不知,這份輝煌,得益於父母的言傳身教。
毫無疑問,董卿是被富養長大的。她的父母雖然沒有贈予她絕佳的物質條件,卻為她建造了自由生長的王國,讓她發現自我的興趣,從而一步步實現目標。
父母的格局,影響著後代的高度。開明的父母,從不為子女設限。在他們的幫助下,女性往往目標明確,敢于堅持心中所想。這樣的她們,擁有著無限可能。
二:擁有成熟的婚姻觀,不為他人左右
父母的教育,是女性婚姻觀的來源之一。經歷不同家庭的女性,對婚姻的要求不同,所得到的結果也千差萬別。
就像是《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因為從小被父母虧待,所以她將人生的希望嫁接於婚姻中,在本該安心享受愛情的年紀,為了金錢而低頭。
也許,樊勝美的內心渴望過純粹的感情,只不過,比起這些,她更相信豐富的物質,才是生活的關鍵
這就是女性曾被虧待時會有的想法:越是不被愛,越不相信愛,唯有在感情和婚姻中附加條件,才會覺得安心。
可往往,一段不純粹的感情,從一開始便已經變質。後來的她們或許得到了很多很多錢,卻也因為沒有愛,變得越發孤獨。
而這,是很多被富養的女孩不會經歷的。
曾經看到過許晴的一段採訪,當時記者問她:「為什麼時至今日,你仍然沒有結婚呢?」
許晴回答:「因為我從小是被疼愛長大的,想得到的東西都已經得到。一個人什麼都不缺,就沒有『要』的衝動。所以現在的我,不渴望婚姻能帶給我什麼外在的物質,只想尋找一份簡單的感情。如果沒有遇到,那我可以一直等。」
是啊,那些著急走入婚姻、忽略愛情而嫁給他人的女性,或多或少都是想從婚姻中得到什麼。但當一個女人被父母給予充足的條件,自己也可以滿足自我時,這些想法便不復存在。他們不會因為金錢或者其它事情,逼迫自己嫁給別人,而是自始至終,都在為了愛而結婚。
父母的「富養」,填補了她們內心對外物的欲望,也因此,她們擁有更加成熟的婚姻觀,能更自由地選擇婚姻,不管何時,都有機會獲得幸福。
三:懂得愛自己
作家蘇芩說過:「你身上所有的焦慮和戾氣,都是虧待出來的。不想被俗世浸透,就先愛上自己。對自己足夠好,才能一直優雅到老。」
被虧待和被辜負有時候就像一塊塊沉重的石頭,壓在自己肩頭,讓人難以呼吸。
一個人被虧待久了,可能會覺得生活本就如此,之後不敢再為自己抗爭。而女性被辜負的次數多了,說不定也會認為,自己不值得愛,於是從此妄自菲薄、蹉跎人生。
不管處於哪一種生活方式,都很難過得快樂。因為她們只在意別人的看法,很少顧及自己。但被富養的女性不一樣,當一個人的生活中遍布愛意時,她們不會因為任何人委屈自己,而是會將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她們被人所愛,也懂得愛自己,在相互關愛的過程中,漸漸擁抱了美滿的人生。
此時,被富養的經歷,便是她們前進的動力。心中有光明的人,更有底氣走向遠方。
被富養的女人,往往有三個表現:堅定目標,擁有成熟的婚姻觀,懂得愛自己。看看你是嗎?
當然,這並不是說,所有被富養的女性,都會有這些優點。也不是武斷地判定,那些未被富養的女性,將來一定不會成功。
生活中,有些人即便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內心不成熟,依舊過不好餘生。有些人生於糟糕的原生家庭,後來靠著不懈的努力,仍能走向人生巔峰。
被富養的女性很可能過得幸福,但結果與否,並非取決於家庭,而在於自己。
我們不可以決定人生的起點,卻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默默發力,重新改寫自己的結局。比起是否被父母富養,或許我們更應該做的是依靠自己,用實力去富養自己。
沒有人能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除了他自己。
所以,如果你曾被富養,那麼請珍惜這份幸運,繼續前行吧。若你沒有這份經歷,也不必憂心。人生的路需要自己走,相信當你開始奮鬥時,你終將變得更加溫柔、強大、有力量,也更成功。
那時的你,足以富養餘生的自己。
END.
今日話題:
你覺得自己是被富養的人嗎,覺得被富養的人都有什麼特質呢?
來留言聊聊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