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志彬
作者系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原副會長、學前教育專委會第二任理事長
突如其來的疫情猶如飛來橫禍,給各行各業的發展都帶來前所未有的困難,民辦幼兒園更是雪上加霜。
目前全國半數左右的民辦園很難支撐到5月份,特別是開園三年左右的近兩萬所民辦幼兒園因為投資大、欠債多、近3個月無收入,面臨教師工資、房租、還息還貸、開園無期、上級政策多變、領導冷漠等諸多經濟與精神方面的壓力,讓幼兒園舉辦者感到前途渺茫和無助。
近日,我通過對民辦幼兒園的調研採訪,了解到部分幼兒園和舉辦者正舉步維艱,急需相關部門給予政策和資金方面的幫扶,來渡過難關。
西部地區A園長:400萬元債務、每月3萬多元利息無著落
A園長五十多歲,2006年7月在村裡辦了幼兒園。當時國家政策好,農村人讓孩子接受學前教育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入園的孩子越來越多,2011年在全省率先購買了河南宇通標準校車,接送孩子上下園,老伴以前是汽車兵,十分專業,確保安全第一,從未出過事故。隨著幼兒園事業快速發展,他們感到老園的條件不符合時代要求,想讓村裡的娃也能有一所漂亮的現代化幼兒園。
村邊有一個廢棄了20年的磚廠,早已變成了垃圾場,周圍居民對環境汙染十分不滿,為此經常上訪。他們向領導提出租用這塊地建園,既解決了環境汙染問題,又發展了學前教育,一舉兩得,得到領導支持。
老伴是全市有名創業勞模,前些年辦園也有結餘,他們拿出幾十年全部積蓄,賣了兩處房,再貸款400萬元,總共投入1600萬元,經省設計院設計,2018年5月,一所當地最好、全省一流民辦幼兒園拔地而起。幼兒園佔地15畝,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地基深四米,全部鋼筋結構,整體水泥澆築,可防七級地震。幼兒園教學樓、多功能室、專業教室、養魚池,噴泉池、綠化帶、操場、玩耍場地一應俱全,水果樹木和蔬菜花草滿園。農村的孩子們享受到比城裡孩子還要好的優美環境,有一個快樂而又美好的金色童年,實現了「人生中幹的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的夢想!
A園長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資金問題。為了建園,之前分別在富登銀行、郵政銀行、中國銀行貸款,5月中旬先後到期,再加上未付完的工程款和工資款,共背負了400萬元的債務。幼兒園在疫情前有四百多孩子,現在不能復園,幾個月沒有收入,每月要還3萬多元的利息,令他們苦不堪言。
求助教育局,無辦法解決,求助於縣長,連面都沒見上,轉讓沒人要,給市領導寫求助信,久久沒有回覆。她四處奔走求助,七十歲的老伴每天沒日沒夜地幹,種菜賣菜,盡最大努力還款,因為不想帶著債進墓地。當初他們建造這所幼兒園,領導滿臉笑容,甚至要求把孩子轉給公辦園點兒,現在有困難,沒有領導伸出援手,只有一句話「上級沒政策」。有的親戚說:「活該!誰讓你們放著舒坦日子不過,一定建最好的幼兒園?」
「是啊,有誰認可我們建園是為了孩子,不少人背地裡只說我們為了掙錢。我們現在就是罪人!真是自討苦吃,日子怎麼過?」 A園長說。
中部地區B園長:政府補貼只發放過一次 找主管部門蓋章像「撞大運」
B園長是有二十多年教齡的老園長,她的園是小型普惠園,一百多個孩子,五個班。2018年政府按每班四千元的標準補助了2萬元。她想這也挺好的,雖然收費低了,但是國家給補貼,還配備一名保安,日子也過得去。但是萬萬沒想到的是,政府補貼迄今為止只發放過這一次,2019年到現在一分錢也沒有了。
疫情中不能復園,沒有收入,但是她不願意虧待跟了自己十年的老師們,基本工資要發,還要交房費。「普惠園為什麼還要交房租?」 B園長說,幼兒園雖然是政府的產權,但不是小區配套園,所以每年9萬元的房租是必須照交的。
普惠園的名字是挺好聽的,但是每年各種檢查很多。年檢除了常規資料檢查還有辦學水平評估檢查,一個月搞兩套指標資料。民辦園和公辦園不同,沒有專門人員填寫各種報表,一人多職,常常加班到很晚。B園長認為,加強管理是對的,但是朝令夕改真讓人受不了,比如2018年上級要求9月下旬開始就要求老師和孩子吃一樣的,要制定陪餐制度,要有陪餐記錄。但是現在檢查突然要求師生分開就餐,頭天發通知,第二天就要查,幼兒園不得不連夜加班重新填表記錄做假材料。雖說都是領導,但一個領導一道令,幹部說假話,百姓奈若何?民辦園長感到民辦園的生存和發展都好難。
普惠園年檢更是一道關,年檢就是過關。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年檢材料需要教育主管部門蓋章,跑了多少趟都蓋不來章,不是因為領導有會不行,就是因為領導學習不行,再不就是領導外出檢查工作不行。申報表需要三位領導審查籤字,負責年檢的領導要籤字,分管副局長要籤字,正局長最後審查再籤字,三個籤字要跑好幾趟,因為三位領導不是天天同時在單位。又不能預約統一辦理,只有撞大運。民辦園辦事難,門是不難進,就是領導看不見。
面對嚴重的疫情,B園長周邊的一些民辦幼兒園堅持不下去了。幼兒園園長們擔心,在教育部2020年「公立園在園幼兒數佔比50%」的指標下,民辦園生存會更加困難。
民辦園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一點都馬虎不得,又掙不了多少錢,溫飽而已。在公辦園是家長求園長,在民辦園是園長求家長,但公辦園工資照發,民辦園工資沒人管,B園長感到心力憔悴,很累很累,也多次想退出。
「但如果不辦,轉給誰?這種小園沒人要;自己不幹了,那些老師怎麼辦?不是也要失業嗎?老師失業,孩子怎麼辦?實實在在是欲幹不能,欲罷不忍。」 B園長感到進退兩難。
北部地區C園長:有了幼兒園卻沒了家 希望政府能看到民辦幼兒園舉辦人「火熱的心」
1985年,C園長是幼兒園代課教師,1989年回歸學校任教,2005年因學校生源不夠,不給開工資,2012年她在家鄉開辦了一所正規幼兒園。2016年看到自治區普遍蓋幼兒園,C園長激動得不行,心想:我們鄉下娃可算能在屋裡上衛生間了,颳風下雨的時候能在活動室玩耍了。
為了爭口氣,為了給家鄉父老的孩子建一個好幼兒園,為了圓自己一個夢,拿出全部積蓄,拿出兒子結婚的專款,又借貸八十萬元,建了一個合乎國家要求的幼兒園。
為了節省開支,C園長身兼數職,哪個崗位缺人就到哪兒頂崗。鍋爐工的崗位是最辛苦的,冬天北風刺骨寒氣襲人,飛雪像刀子一樣打在臉上,她凌晨五點就要起床走到幼兒園燒鍋爐。寒冷的氣息是常人無法想像到的,可是再苦再難她也心甘情願,一看到孩子們的笑臉,所有的疲憊、委屈都會通通拋開。孩子的快樂就是C園長生命的全部!
但好事難從人願,原想奮鬥三四年是可以還清貸款的,沒料到一個又一個困難接踵而來,把她推到懸崖邊。
第一個困難是「幼兒園得不到政府一點幫助」。她的園是正規園,30裡路以外有一所公辦園,路途太遠,孩子入園很困難;在8裡路遠的地方政府新蓋了一所園,一是條件差,二是家長不信任,開園後沒有孩子去。C園長的園收費低,老師對孩子好,特別受家長歡迎,周邊5個自然村的適齡兒童基本上都在這裡入園,而且絕大多數孩子都是C園長教過的學生的孩子。但是村裡適齡兒童少,都入園也不夠60個孩子,上級規定小於60人的園不能成為普惠園,不進普惠就沒有理由申請補助,政府也不會補助。孩子就那麼多,為什麼不能按孩子實際數量給補助,非要死死咬住60個? C園長怎麼也想不明白。
第二個困難是「沒有正規貸款渠道」。C園長是在自家宅基地建園,根據國家政策,農村房不能做抵押物貸款;自己年齡大了,超出了規定的貸款年齡,正規個人貸款也不行;唯一的出路只有私人高利息貸款,壓力可想而知。
第三個困難是「政府對民辦園的幫扶不足」。C園長認為,國家花大力氣幫扶很多行業克服困難復工復產,比如對小微企業、個體戶、困難戶等都有幫扶政策,對刺激消費也有政策,但支持幫助民辦幼兒園的政策卻很少,部分地區甚至沒有任何幫扶。面對幼兒園的求助,教育局說「沒有給民辦園的明確政策,我們不好辦」。「主管部門都不管,別的部門就更說不上了。」 C園長說。
C園長說:「因為我的幼教夢,當初給老公畫了一幅美麗的圖畫,告訴他幾年就可以還貸,雖然不能掙大錢,吃飯還是沒問題的。哪想到現在債主輪番上門,吃飯都成了問題,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老公一跑了之。儘管兒子堅定支持鼓勵我,老大不小的也不處對象,就惦記如何幫我還利息還貸款,努力開拓掙錢,但是杯水車薪,談何容易。」
C園長在信中寫道:我每每在床上以淚洗面,不知道身體還能不能堅持下去,就為了這個所謂的事業,因為愛孩子,有了幼兒園,沒有了家。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誰能理解我們這些愛幼教愛孩子的民辦幼兒園舉辦人?
雖然現在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只是睡有一張床、餐有一個饃,雖然有人叫她傻子,C園長表示也要堅持到最後,因為她愛孩子,愛她的幼兒園,喜歡這個職業。「走到今天這一步,砸鍋賣鐵都認了,深信政府能夠看到她那顆火熱的心,早晚會拉他們一把。因為在這個地方,孩子不能沒有這個幼兒園。」
建議:國家出臺專門對民辦園量身定製的幫扶政策
三位園長的真實故事是千百萬民辦園長疫情下生存現狀的縮影,他們已經到了生死存亡最危險的時候!急切祈盼著政府的緊急救助,幫扶民辦園迫在眉睫。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是包括全體民辦幼兒園規範發展的指導方針,今天同樣應該給予全體民辦幼兒園政策上的支持,經濟上的幫助,而不是只局限於少數民辦園的部分支持與幫助。目前只有北京、上海、浙江省等十二省區市出臺了相關政策,不足全國省會城市數量的1/3,涉及的民辦普惠園數量不足民辦園總量的15%,剩餘85%的民辦園不應該排除在外。民辦幼兒園在提高我國幼兒園毛入園率、提供普惠學前教育上做出了重要貢獻,政府救難的時候同樣應該一視同仁,希望教育部能依據民辦園的實際困難對民辦幼兒園給予支持!
民辦園是民辦學校中的小微企業,是民辦非企業中的特殊行業,是國家學前教育事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說「辦民辦幼兒園的人是鑽了國家的空子,就是為掙錢」。但其實不然,單純為了掙錢而辦園的人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是積極響應了國家發展學前教育的號召,是急政府之所急,解政府之所難。三位園長活生生的事實說明他們辦幼兒園是為了國家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他們如果不投資幼兒園也可以生活得很好,或者掙的錢更多,為什麼放棄舒坦的日子不過,舍家借債,自討苦吃?在掙錢與讓更多的兒童受到更好的學前教育之間,顯然辦學者選擇的是後者。
而即便說是為了掙錢,也沒有錯。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嚮往美好的生活是人之常情,關鍵是否通過正當勞動獲得。民辦園長響應國家號召,通過正當合法勞動,通過嘔心瀝血為孩子健康成長服務,得到一定的經濟回報,過上體面的生活是完全正當的。
通過既往的調研,發現真正通過辦幼兒園掙了大錢的人真是少之又少,絕大多數只是溫飽而已,更多的後來者是入不敷出、負債經營。疫情當中孩子不入園,公辦園不用為教師工資、生活發愁,但同樣為是為孩子服務的民辦園老師要為工作和生活發愁。我認為,疫情當中,公辦和民辦教師應該享有同等待遇。
幫扶政策應該從民辦學前教育辦學者的辦園本質出發,從他們95%以上的絕大多數出發,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國家是時候出臺幫扶民辦園的政策了,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因為得不到政策幫扶,或將有近以萬計的民辦園破產,目前我國的學前教育學位還不足,大量民辦園關閉,會加劇學位短缺,最終會影響學前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導致大量兒童無學可上。
建議國家出臺專門對民辦園量身定製的幫扶政策,有利於各個部門執行政策的一致性、整體性,有利於克服民辦園既是「社會公益性」又是「民辦非企性」、實際確屬經營性的多元屬性帶來的不確定性,有利於解決他們在接受政府幫扶中被「踢皮球」的尷尬境地。
建議政府對民辦園的經濟支持以在園幼兒數量為基本標準,打破以幼兒園的經濟所有制為標準的界限,打破以民辦園分類現狀為出發點的界限。凡是民辦幼兒園都應該得到政府幫助,凡是疫情前正式在冊的民辦幼兒教師應該統一發放一定數量的基本生活補貼。
建議政府對民辦園使用場地租金的支持不以場地產權為標準,只要是民辦幼兒園都應該得到一定的支持。所有普惠園一律免除房租,普惠園使用小產權場地的資金困難由地方政府解決。
建議金融機構明確對於民辦園優惠貸款的專有政策。同意用幼兒園信譽申請貸款,可以把舉辦的幼兒園作為貸款抵押物,放寬貸款中對貸款人年齡和相關條件的限制,支持民辦園貸款自救。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辦好學前教育、實現幼有所育,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黨和政府為老百姓辦實事的重大民生工程,關係億萬兒童健康成長,關係社會和諧穩定,關係黨和國家事業未來。」這是制定對民辦園支持幫扶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
一切都是為了民族強盛的希望!
一切都是為了祖國美好的明天!
(編輯:孟慶偉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