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術研討會召開

2020-12-16 人大新聞網

12月5日,由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學研究基地、中國馬克思主義與文化發展研究院主辦,《山東社會科學》編輯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編輯部協辦的「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術研討會在北京交通大學舉行。來自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廣西師範大學、北京市委黨校、山東省委黨校等高校院所和研究機構的近百名學者,以及《中共中央黨校學報》《教學與研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共產黨》、光明網和中央編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等多家期刊和媒體代表參加會議。

北京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郭海出席會議並致辭。郭海介紹了學校的悠久歷史、辦學條件、育人成效和服務國家建設的貢獻,以及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發展歷程、師資隊伍、科研平臺和學科學位點建設水平,肯定了學校作為百年理工科重點高校在人文社會科學建設方面的深厚底蘊。他指出,在全國各族人民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喜迎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之際,「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術研討會的隆重召開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希望本次研討會與師生們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產生新的思想啟迪,並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

《山東社會科學》主編劉要停在致辭中表示,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此次會議恰逢其時,並代表在座學術期刊的主編們對各位領導、專家蒞臨指導表示熱烈歡迎。劉要停概括了當前學術界的研討熱點,並強調了研究中要注意的問題。

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炳林圍繞如何把握學習「四史」的主題和本質做了主題報告,他指出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中要分別突出英雄、復興、創新、信仰等主題。並表示研究歷史應堅持的最根本原則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於研究歷史的方法問題,文獻研究法是一個史學的重要方法,但不能包治百病,主要應用於文獻的文本考察和思想發展史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辛向陽圍繞如何理解和把握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堅持系統觀念的精神作大會報告,認為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蘊含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體現了系統觀念的科學內涵;同時要注重深入學習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把握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研討會四個階段的大會主題發言環節分別由《山東社會科學》主編劉要停、《中共中央黨校學報》副主編劉學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副主編趙英臣、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劉秀萍主持。

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楊生平,《教學與研究》雜誌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侯衍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青年長江學者趙義良,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建研究所所長王久高,中國社科院大學教授吳波,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趙淑梅,山東省委委黨校科社部主任張傳鶴,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海軍,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輯王麗,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士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孔明安,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智,廣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湯志華,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宮玉濤,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吳寶晶,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何玉芳,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施惠玲等圍繞會議主題作大會報告,就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思考進行了交流探討。

中國農業大學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王琳、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副教授劉漢峰、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裴植副分別對第一、二、三分論壇討論情況進行了匯報發言。

大會開幕式由北京交通大學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學研究基地執行主任、中國馬克思主義與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韓振峰主持。大會閉幕式由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高正禮擔任主持,高正禮在總結中表示,認為本次研討會具有時機良好、主題鮮明、響應熱烈、層次高端、會風端正等特點,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學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擔當與責任。

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本次會議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契機,圍繞「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把會議研討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這一重大政治任務結合起來,與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深入探討和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共產黨的輝煌歷史和豐功偉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部署、「四史」學習的主要精神和重要意義等,全面回顧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的發展歷程,科學總結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取得了豐碩成果。

原文連結:

[光明網]「中國共產黨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學術研討會召開

相關焦點

  •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研究」研討會在山東師範大學舉行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金嶺)12月18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研究理論研討會暨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基地工作總結會在山東師範大學舉行,來自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50餘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 著名畫家姚葉紅胡真來學術研討會在蓉召開
    姚葉紅、胡真來學術研討會現場學術研討會現場昨天下午(29日),向黨建一百周年獻禮暨「天府迎大運、盛世頌和平」姚葉紅、胡真來師生作品展學術研討會在成都百揚大夏召開。學術研討會由著名評論家陳榮主持。學術研討會現場來自書畫藝術界的呂卓、林躍、施秉偉、侯逸安、鄧代昆、代明道、朱夏江、葉瑩、謝江等近六十名專家、學者、收藏家和愛好者,就姚葉紅、胡真來的藝術風格及師承、發展和創新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環節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中孕育而生的文化軟實力,對內凝聚合力,形成中華民族共同體,對外向世界展示了獨特的中國大國形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 北京服裝學院舉辦2020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新華網北京12月19日電(記者馬曉冬)北京服裝學院19日在京舉辦了「2020中華民族服飾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並進行了主題為「服飾史研究」「少數民族服飾研究」「服飾傳承與創新設計研究」等分會場學術研討會。
  • 中國共產黨百年與百年大變局
    原標題:中國共產黨百年與百年大變局 第十一屆世界社會主義論壇暨《世界社會主義黃皮書》《世界社會主義小叢書》發布會召開11月1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第十一屆世界社會主義論壇暨《世界社會主義黃皮書》《世界社會主義小叢書》發布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
  • 清宮御藥傳承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清宮御藥傳承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2020年12月16日來源:網際網路 提要:中醫藥文化是中國的文化瑰寶12月10日,由中醫雜誌社主辦,好醫生藥業集團、好醫生瀋陽清宮藥業集團共同承辦「清宮御藥傳承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隆重召開。
  • 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大同召開
    研討會現場 (圖片源自山西省文物局)日前,由山西省政府、北京大學聯合主辦,山西省文物局、大同市政府、中國文物報社、山西大學、雲岡石窟研究院承辦的「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大同召開,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林武致賀信,省委常委、大同市委書記張吉福
  • 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大同召開
    12月7日,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北京大學主辦,山西省文物局、大同市人民政府、中國文物報社、山西大學、雲岡石窟研究院承辦的雲岡石窟·北魏平城與民族融合學術研討會在大同召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北京大學等高等院校、敦煌研究院等石窟寺研究單位的知名專家、學者專題研究雲岡學學科建設的任務與路徑,共同探討北魏平城在中西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 安徽省首屆書法學術研討會在亳州市召開
    12月12-13日,安徽省首屆書法學術研討會在亳州召開。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何穎,省書協主席吳雪及主席團相關成員參加。此次研討會由省文聯指導,省書協主辦,旨在關注安徽當代書法發展狀態,特別是關注安徽書法當下發展,為安徽當代書法發展提供學術支持和學術引領;發現和選拔一批具有一定理論素質的作者,逐步建立起安徽書法理論研究的隊伍;關注安徽書法歷史,充分挖掘安徽地域書法歷史文化,推動江淮書風研究的深入。
  • 「夾金山精神內涵挖掘」學術研討會在四川長徵幹部學院雅安夾金山...
    11月28日下午,由四川旅遊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長徵幹部學院雅安夾金山分院主辦的「夾金山精神內涵挖掘」學術研討會在四川長徵幹部學院雅安夾金山分院舉辦。此次召開「夾金山精神內涵挖掘」理論研討會,既是紀念革命先烈的英雄壯舉,也是更好弘揚長徵精神,不忘初心、開闢未來。懇請各位專家、來賓發揮各自專長和優勢,積極交流研究成果,踴躍發表真知灼見,相互啟迪思想、碰撞真理火花,進一步全面、深入、科學、精準的對夾金山精神進行提煉、解讀和宣傳。
  • 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價值維度
    在價值維度上,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具有鮮明的國家價值、民族價值、人民價值和世界價值,為國家獨立和富強提供了精神保障,為中華民族覺醒和復興提供了精神引領,為中國人民解放和幸福提供了精神支撐,為人類文明長久持續發展提供了精神啟發。  一、國家價值維度:為國家獨立和富強提供了精神保障  國家獨立和富強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前提和基礎。
  • 重慶市人大制度研究會年會暨理論研討會召開
    12月10日 重慶市人大制度研究會年會暨理論研討會召開 聽取了市人大制度研究會年度工作報告 通報了市人大制度研究會主題徵文評選結果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軒
  • 聚焦|中央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舉行揭牌儀式
    11月27-28日,由中央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主辦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中央民族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掛牌儀式暨紀念費孝通、林耀華先生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 「宗教建築與自然景觀」學術研討會在浙江佛學院圓滿閉幕
    閉幕式由原國家宗教事務局辦公室主任、研究員陳紅星主持(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浙江佛學院)11月24日,「宗教建築與自然景觀」學術研討會閉幕式在浙江佛學院太虛大講堂召開。浙江省民宗委二級巡視員莫幸福在致辭中向前來寧波奉化參與研討會的專家學者表示感謝。他表示,今年是中國宗教學會宗教建築文化專業委員會第四屆研討會,此次研討會將宗教學界、建築界等各界人才凝聚在一處,共同將宗教建築的研究推向更深廣的層面。此次研討會在奉化雪竇山召開,更加凸顯了「宗教建築與自然景觀」的研討主題,無論是彌勒大佛、還是在建的彌勒聖壇,都充分體現了宗教建築與自然景觀相融合的特點。
  • 「十四五」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在昆明召開
    研討會現場。沈豔 攝雲南網訊(記者 沈豔)以「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為主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於2021年在昆明召開。當前,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生態產品的定義內涵、價值實現、創新機制等開展的學術研究方興未艾,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圍繞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研討系列選題欄目設置,社科理論界和學術期刊責無旁貸。
  • 第29屆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聚焦新形勢新變化新路徑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趙博、劉歡)記者10日從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獲悉,該會主辦的第29屆臺灣民情學術研討會9日在河南信陽舉行。研討會上,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朱衛東認為,在多種因素疊加共振、影響衝擊下,兩岸關係內外環境條件正發生深刻變化,島內民意出現一些令人擔憂的趨向。然而,時間是和平統一的朋友,時與勢在大陸這邊。大陸方面始終掌握著戰略主動權、兩岸關係主導權,以及統一方式的最終決定權。
  • 習近平: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
    【習近平: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習近平說,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
  • 《從建國門到復興門——漫步長安街》:觀照中華民族奮進之路
    長安街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歷史的見證者,這部紀錄片從人文歷史、國家象徵、偉大復興三個維度,通過長安街上諸多建築的歷史跨度,展現了近百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華民族從篳路藍縷到蔚為大觀的偉大歷史奮進之路。長安街的歷史可追溯到明代,在明、清封建帝制的權力視野中,長安街並非是單純交通意義的街道,而是服務於皇家巡遊與權力實踐。
  • 清宮御藥傳承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_綜合_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12月10日,由中醫雜誌社主辦,好醫生藥業集團、好醫生瀋陽清宮藥業集團共同承辦「清宮御藥傳承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在這裡舉辦「清宮御藥傳承學術研討會」讓世人在此領略宮廷御藥的風採,助推傳統中醫藥文化發展,為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貢獻。國家領導人強調:「要加強古典醫籍精華的梳理和挖掘,建設一批科研支撐平臺,改革完善中藥新藥研發和產業發展」開啟中醫藥經典名方由「方」到「藥」的新路徑。開幕式
  • 《新中國70年》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
    本報訊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系列重要論述精神,深入探討和總結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輝煌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2019年12月27日,由中國社科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和科研局主辦、當代中國出版社協辦的《新中國70年》出版座談會在北京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