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早接觸日本的校服是什麼時候呢?是在動漫上看到的校服?還是自己穿在身上的校服?今天我們就要聊一聊日本的校服。如果在日本走一圈我們會發現,日本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幾乎必須穿校服,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需要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在日本幼兒園,小學也有穿校服的情況,但是並不做要求,而初中生和高中生穿校服,基本是強制性的要求,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年齡階段性發展的需要
小學生和大學生不穿校服,但是中學生和高中生要穿校服,這個對於我們這個外人來說實在是理解不了。那麼日本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我們不妨從年齡發展階段上來考慮。
小學生的心智發育不是很成熟,對於顏色鮮亮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心,所以在小學裡我們會看到很多可愛的元素,同樣這個時候不讓學生穿校服也是為了讓孩子自由地發揮想像,不受到約束,可以讓孩子更多地釋放天性,甚至有利於保持愉悅的心情,有利於孩子健康發育。
到了中學和高中的時候,孩子們漸漸開始懂事了,開始了一些有自己獨立且執著的想法了,這個時候有些想法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傷害,因此需要加以約束,所以這個時候需要一種無形的東西來約束他們的思想,比如穿上校服要時刻告訴自己,自己是一個學生,必須幹學生該幹的事情。
到了大學之後後,我們的心智基本上成熟了,不需要一些外在的因素可能就會約束自己的行為,而且大學也需要學生們去發明,去創作,所以這個時候不應該約束視覺,也不應該約束思想,所以不會要求學生必須去穿校服。
所以說,日本學校的這項校服制度,其實和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規律有著很密切的聯繫。
為了防止相互攀比
攀比心最重的年紀,估計就是在中學和高中了吧。小學的時候每天想著玩,而到了初中和高中了之後,開始注重自己的外在,開始打扮,甚至會出現嚴重的攀比心理,這種情況在日本也很常見。
日本的校園裡,其實不僅僅是女生,男生也會討論一些人的家庭背景,或者相貌。這樣的話如果大家都穿不同的衣服,就會導致不同的學生會穿不同價位或者品牌的衣服,那麼從一個人的外在就能看出家庭環境如何。所以這個時候會容易出現攀比的情況或者學校霸凌事件,因此為了防止這些事情的發生,學校要求統一著裝,讓同學們之間從外表看不出一個人的家境,而會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內在。
塑造團結合作的意識
想必大家都知道日本人特別強調團結意識,而統一的校服就是一個團結的象徵。日本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校服,而且學校之間定期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比賽,這個時候校服團結的作用就體現了出來,穿著自己學校的校服大家就會團結一致為自己的學校而戰鬥。
不僅僅是校服,我們看到很多的公司,社會團體也會穿一樣的服裝,其實單單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出來,學校讓學生們穿上校服,就是要鍛鍊他們的團結意識,日後走進公司要和公司裡的人團結,走入社會要和自己的同伴團結,所以這也算是一種無形的團結教育。
為了讓學生能靜心學習
如果你仔細地看一下日本的校服,會發現有些校服是真得不好看,那麼為什麼要這麼設計呢?其實就是想告訴學生們,不要把寶貴的時間用在穿漂亮的衣服上,因為大家穿的都一樣,要把重要的時間放在學習上。
此外除了校服款式設計醜之外,顏色設計也很沉穩,我們會發現日本的校服藍色,灰色的居多,這兩種顏色給人一種安靜幹練的感覺,讓人能夠冷靜平和,所以這是從色調上來起到一個讓學生能安心學習的作用,所以日本校服的設計,還真是別有用心的啊。
為了塑造性別觀念
校服有那女之分,這是日本學校校服的一個特點,女孩子主要穿西裝和短裙,男孩子是西裝和長褲,這種明顯的區別能夠樹立一種性別上的認同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日本現在女裝大佬太多了。
如果學生在性別上沒有觀念,女生越來越爺們兒,男生越來越娘們兒,那麼總會讓人感覺有點彆扭吧,何況日本的出生率太低了,更希望未來的下一代能夠按正常的社會節奏繁衍吧,所以校服的裙子和西褲,在某種程度上還真起到了讓人認清自己性別的作用。
以上就是關於日本學校校服的一些事情,看完之後是不是也想擁有一套自己的校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