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禪"
【禪】 佛教"禪那"的簡稱,梵語的音譯。也有譯為"棄惡"或"功德叢林"者。其意譯為"思維修"或"靜慮"。是佛教的一種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師禪與佛祖禪的區別。言思維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維研修為因,得以定心,故謂之思維修。言靜慮者是依體立名。其禪那之體,寂靜而具審慮之用者,故謂之靜慮。靜即定,慮即慧,定慧均等之妙體曰"禪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講的參禪。虛靈寧靜,把外緣(外在事物)都摒(bing)棄掉,不受其影響;把神收回來,使精神返觀自身(非肉身)即是"禪"。
禪的本質是什麼
禪的本質無非是要使人獲得心靈自由,從種種造作和心理防衛機制中解脫出來,去過有創造性和清心自在的生活。然而現代人似乎正處於被名利和物慾所蒙蔽的不自在狀態;無盡的物質享受和引誘,迫使心靈變得貪婪,變得貧困,變得渾身不自在,變得感情與理性發生疏離,而使精神生活陷入困境。現代人是福裕的,不愁吃,不愁穿,但是精神上是赤貧的,貧窮到露出蒼白、浮躁、緊張和不安的神情。
禪有怎樣的特徵
此處所要解釋的"禪"的特徵,一般指禪宗中的"禪"。禪宗興起之後,它所提倡的"禪"與原來的"禪觀"或"禪定"雖有其相同的一面,更有其不同的一面。禪的特徵決定了它的修行方式區別於其他宗派。
首先,禪宗的"禪"應該是一種認識。所以它不應該是六度中的"禪定度",而是六度中的"智慧度"。而在修持上獨立承擔、自我追尋、自我完成,這是禪的最大特色。
其次,禪宗在方法上重視師徒之間的直接對話,以啟發學人的智慧。
第三,禪宗提倡的第一步是開悟,認為只有"悟後起修",才能事半功倍。所以禪首先要求追尋自我,其過程和手段雖然往往違反常理,但卻可能是通往成佛的唯一道路。
第四,禪宗不脫離日常生活,禪宗的修行是將日常生活與人心的淨化緊密結合,認為"平常心是道","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業。
最後,我們要說禪還有幽默性。學禪,要有悟性,要有靈巧,明白一點說,就是要有幽默感。古來的禪師,沒有一個不是幽默大師,在幽默裡"禪"是自然而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