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薌齋拳學遺著:論樁功之境界

2022-01-05 國學與修行

       持樁需經歷三種境界,體認有得,方為功夫。所謂境界,即持樁時所有之心理狀態與生理狀態也。蓋心理作用於生理,生理作用於心理交相輝映也①。

      清末學者王國維先生嘗謂:凡成事者皆須經歷三種境界,一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二曰: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三曰: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習拳亦應如是②。

      樁功之第一境界,從心理上講謂之「不悔」。學者需堅信不疑,有百牛挽之不動決心。從生理上講堅持百日即有感覺。堅持三、四年,即覺四肢膨脹,手足發熱,有灌鉛之感。四肢陰面有感覺較易且快,其陽面有感覺則較難且慢。四肢之陰陽面皆須有灌鉛膨脹之感,方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學功③。

樁功之第二境界   

      樁功之第二境界,從心理上講謂之「望盡天涯路」,此際須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爾獨尊,而他家所無也。從生理上講持樁至五、六年即覺兩耳膨脹,眉鼻梁覺如有物在內鼓動,頸項挺拔猶如頂上有大繩吊引,頭皮發脹、鬚髮飛漲,覺有大石壓頂之感。此即持樁時頭直頂豎之功也。同時上肢之感覺漸漸蔓延至臀部及小腹。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臻此境界,即覺天趣盎然矣。然所發之力還非源自腰脊而是梢節之機械之力也④。

樁功之第三境界   

     樁功之第三境界,從心理上講謂之「回首」,此時本能活力如蛇。「神莊意靜」,彈指揮手,無非天籟。回過頭來再看,十年來所操各法,皆如敝履,理應棄之溝壑而不惜,初步所練即為正果。從生理上講堅持十年左右即覺腰脊有膨脹之感。此種感覺直達谷道臊根,卻覺體整如鑄,身如鉛灌,肌肉如一,行走似趟泥,抬手鋒稜起,身動如挾浪,腰脊板似牛。臻此境界,動則自有奇趣橫生之感,所發之力始能均整。至此技擊之資備矣⑤。以上所談之年限,皆系我自身體識所得。在於學者或可略長,或可略短,均在於個人天賦與功力然耳。曾文正公曾謂:「成就事業天資僅作三分,而勤奮則佔七分。」此非虛語也,學者勉之⑥。持樁雖日久,但見效不著,須求之於己身,不是姿勢不正確,或既是心理起副作用於生理,或既生理起作用於心理,總之必有問題,當求證於高明,莫自以為是,切要!切要⑦!又持樁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須交替輪流,每日如此。同時又須有站臥之分,站式與臥式尤須堅持。如是始有調配生理機能之作用。各式樁法雖皆可培育內勁,但各式之效應不同(故以樁功治病,才因人設式)若死持一式,從技擊角度看則為偏頗,學者慎之⑧!

       每日之中持樁時間以一小時至一個半小時為宜。每日持樁之時間應佔練功總時間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試力,就我之經驗而論,如此為宜。蓋樁功為意拳之基本功之故也⑨。【題名解】持守站樁的內功修煉,由於功法的不同則內景象亦不相同,則先後陸續經歷的境界、藝境就有不同的感受。但是,這篇文章中所論述的樁功之境界有站樁的信念、信心,要經歷不悔,望盡天涯路,回首等三個階段。並在後文中談到站樁修煉的時間問題,都是非常重要的論述。讓我們從註解中更好的了解這些內容的具體情況吧!

【註解】

體認有得,方為功夫   

①、持樁需經歷三種境界,體認有得,方為功夫。所謂境界,即持樁時所有之心理狀態與生理狀態也。蓋心理作用於生理,生理作用於心理交相輝映也:站樁修煉內功總體上說需要經歷三種境界,在於體認有得。所謂境界,乃站樁內功修煉的法身界的種種景象,非常人能體會得到的,這是站樁內功修煉自我開發功能的成果。

【註解】

清末學者王國維先生嘗謂   

②、清末學者王國維先生嘗謂:凡成事者皆須經歷三種境界,一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二曰: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三曰: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習拳亦應如是:清末學者王國維先生引用北宋詩人柳永「蝶戀花」詞中的言語常說:凡成事業者皆須經歷三種境界,一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銷得人憔悴。」說的是精心勵志的修煉,消耗掉多餘的脂肪而清瘦了;二曰「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說的是修煉了一段時間似乎有了明白的感覺,而又覺得面前天涯無盡而路茫茫;三曰:「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再修煉一段時間,頓覺開悟,歷經過多少境界尋覓的道,如同驀然回首,卻在光明境中而得之。修煉樁功者,亦是如此的三種境界的感覺。

【註解】

樁功之第一境界   

③、樁功之第一境界,從心理上講謂之「不悔」。學者需堅信不疑,有百牛挽之不動決心。從生理上講堅持百日即有感覺。堅持三、四年,即覺四肢膨脹,手足發熱,有灌鉛之感。四肢陰面有感覺較易且快,其陽面有感覺則較難且慢。四肢之陰陽面皆須有灌鉛膨脹之感,方為有得,臻此境界始可學功:所以,站樁之第一境界,雖然「衣帶漸寬終不悔,」所說不悔,乃是學者需要堅定信心而不疑,要有百牛挽之不動的決心。從境界上說只要能堅持百日既有明顯松靜的感覺。堅持三、四年的光景即能覺到四肢存在內勁的膨脹,導致手足發熱,自身有如灌鉛的沉重之感覺,四肢的陰陽面的感覺亦不相同,陰面有感覺內勁的流動較容易且速度快,陽面有感覺內勁的流動則較艱難且速度慢。只有四肢的陰陽面皆須有灌鉛膨脹的感覺,方為站樁有得,達到這種境界始可以學習攻防功夫了。此為「尾閭中正神貫頂」的藝境。

【註解】

樁功之第二境界   

④、樁功之第二境界,從心理上講謂之「望盡天涯路」,此際須信天下拳道之妙,唯我自爾獨尊,而他家所無也。從生理上講持樁至五、六年即覺兩耳膨脹,眉鼻梁覺如有物在內鼓動,頸項挺拔猶如頂上有大繩吊引,頭皮發脹、鬚髮飛漲,覺有大石壓頂之感。此即持樁時頭直頂豎之功也。同時上肢之感覺漸漸蔓延至臀部及小腹。至此四肢之感有日增焉。臻此境界,即覺天趣盎然矣。然所發之力還非源自腰脊而是梢節之機械之力也:所以,站樁之第二境界,雖然從法身境界上說是「望盡天涯路」,此即必須相信自己無形的法身道體之精妙,為我自爾獨尊,而他家所無有也,這就是信念。從法身界的景象來說持樁五、六年的時候即覺得兩耳膨脹,眉、鼻梁部位覺得內如有物在內鼓動;頸項挺拔猶如頭上有大繩吊引,頭皮發脹、鬍鬚毛髮飛漲的感覺,覺得有巨石壓在頭頂的感覺,此正是持樁修煉頭直頂豎之功夫景象也。也就是「滿身輕利頂頭懸」的境界。同時上肢的松空內勁勢飽滿的感覺漸漸蔓延至臀部及小腹部位。至此四肢及身軀的松空內勁勢飽滿的感覺日益增後。到此藝境,即覺得天然情趣蓬蓬然興致大增。然所發之勁勢還非源自虎背熊腰的腰脊之勁勢,而是外形梢節之機械的勁力。

【註解】

樁功之第三境界   

⑤、樁功之第三境界,從心理上講謂之「回首」,此時本能活力如蛇。「神莊意靜」,彈指揮手,無非天籟。回過頭來再看,十年來所操各法,皆如敝履,理應棄之溝壑而不惜,初步所練即為正果。從生理上講堅持十年左右即覺腰脊有膨脹之感。此種感覺直達谷道臊根,卻覺體整如鑄,身如鉛灌,肌肉如一,行走似趟泥,抬手鋒稜起,身動如挾浪,腰脊板似牛。臻此境界,動則自有奇趣橫生之感,所發之力始能均整。至此技擊之資備矣:站樁修煉內勁的攻防功夫,即「拳道「攻防功夫的第三層境界,從心理上講,是「回首」的階段;從攻防功夫藝境上說乃是「聽探、順化相互為用」的靈活能力如龍蛇,就是遂感而應,一觸即發而無誤的自動化階段的功夫了。神情莊重,意氣形體安靜自如,就是一彈指一揮手,無非天然而成的自然能力之體現。回過頭來再看,十來年所操練的各種方法,皆應當拋棄,理應棄之溝壑而不可惜了,此時初步所練即可為正果視之。換句話說就是:「得來萬法皆無用」,故而都可拋棄了,只有即時的功夫才是正果。從生理變化上講,自己堅持了十年的站樁修煉,即覺得腰脊有內氣膨脹的感覺,而這種感覺直達谷道臊根,的確覺得自身體整如鑄勢整、身如灌鉛之松沉、肌肉若一之輕靈、毛髮如戟之銳利,行走如趟泥之穩健、抬手如鋒稜豎起、身動如挾浪波湧、腰脊板整似牛之勢強。功臻此藝境,動則自有情趣橫生之妙感,所發之勁勢始能均整自如。至此,技擊之資本備矣!文中「腰脊板似牛」的說法,就是古傳「虎背熊腰」的身法功夫說。有關「虎背熊腰」的身法功夫,詳細論述於「點評」之後,可供參考觀之。

【註解】    

天資僅作三分,而勤奮則佔七分    

⑥、以上所談之年限,皆系我自身體識所得。在於學者或可略長,或可略短,均在於個人天賦與功力然耳。曾文正公曾謂:「成就事業天資僅作三分,而勤奮則佔七分。」此非虛語也,學者勉之:以上所談的年限、藝境,都是我修煉時的自身體認所得出的結論。在於學拳者或可略長,或可略短,均在於各個人的天性稟賦與用功能力而出現分別的。曾國藩曾經說過:「成就事業天資僅作三分,而勤奮則佔七分。」此並非虛語也,希望學拳者勉勵而為之,自由顯著效果。

【註解】

持樁雖日久,但見效不著   

⑦、持樁雖日久,但見效不著,須求之於己身,不是姿勢不正確,或既是心理起副作用於生理,或既生理起作用於心理,總之必有問題,當求證於高明,莫自以為是,切要!切要:持守站樁修煉拳道功夫,雖然操練的日久天長,但是見效不顯著,須求之於己身:不是姿勢不正確,或者就是心理障礙起了副作用於生理狀態;或就是生理起作用於心理狀態,總之必有問題存焉!當處此境,必須求助於功夫藝境高明的人,且莫自以為是而踏入歧途,切記此要點,切記此要點。

【註解】

站式與臥式尤須堅持   

⑧、又持樁切忌死持一式,各式須交替輪流,每日如此。同時又須有站臥之分,站式與臥式尤須堅持。如是始有調配生理機能之作用。各式樁法雖皆可培育內勁,但各式之效應不同(故以樁功治病,才因人設式)若死持一式,從技擊角度看則為偏頗,學者慎之:又持樁修煉且忌諱死持守一個姿勢,須要各種姿勢交替輪換的修煉,多方面體認,每日都是如此。同時又須有站、坐、臥、行的分別,站式、臥式猶須要堅持。如是始有調節生理上聽探、順化相互為用的機能之作用。各式樁法雖然皆可以培育內勁的功能完善,但各式之功能效應不完全相同(又以樁功修煉內功養生術,才因人而設具體功法內容不同。)假若死守一個姿勢,從技擊角度看則為偏頗,學拳者、學內功養生術者,都要謹慎之。

【註解】

「建體、至用」   

⑨、每日之中持樁時間以一小時至一個半小時為宜。每日持樁之時間應佔練功總時間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做試力,就我之經驗而論,如此為宜。蓋樁功為意拳之基本功之故也:每日之中持樁修煉時間,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為適宜。按兩次修煉,每次只需要半個小時到45分鐘的時間。再有一種算法,就是每日持樁練功之時間應該佔用練功總時間的三分之二,以三分之一時間作動煉法的「試力」內容。就我修煉之經驗而論,如此為適宜。蓋樁功為意拳之「建體、至用」的基本功之緣故爾。

【點評】此篇文章是了解王薌齋先生站樁內功修煉「拳道」功夫的重要篇章之一。在本篇文章中基本上談到了兩個內容:一是樁功修煉內勁功夫;二是樁功修煉的時間內容。不管其他人如何的說,王薌齋先生談拳論道,是以內修為主要內容;而在修煉的過程中始終要求保證心理、生理上的健康,是充分發揮自身固有的聽探之良知,順化之良能,及其相互為用的能力。這須要精心體認。

相關焦點

  • 王薌齋先生遺著《拳學言談集錄》
    學習樁功,貴在持之以恆。精於體會,信心應增。決心堅定,方可功成。明性、潛堅、抑欲、視籟、掭髓、摘疑。動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動,其意在動靜之間,有靜方有動,有動方有靜,白天人多動,夜睡多靜,一動一靜之間在拳中應體會在於用。神意的動靜,形骸的動靜,一是在外,一是在內,有別又關,合拳意而為之。
  • 矛盾老人王薌齋
    學習樁功,貴在持之以恆。精於體會,信心應增。決心堅定,方可功成。明性、潛堅、抑欲、視籟、掭髓、摘疑。    動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動,其意在動靜之間,有靜方有動,有動方有靜,白天人多動,夜睡多靜,一動一靜之間在拳中應體會在於用。神意的動靜,形骸的動靜,一是在外,一是在內,有別又關,合拳意而為之。    「合意運動」指本意運動。
  • 王薌齋站樁功
    王薌齋站樁功是根據王老幾十年的練功經驗從意拳裡面提煉出來的專門養生的一門功法,以渾圓樁為主,以於永年,秘靜克,王玉芳等幾個得到真傳,其他幾個人是大成拳的得法徒弟不是養生樁為主
  • 論樁功之肩撐肘橫
    用」混合而論的述拳方法。「肩撐。肘橫」既是技擊時肩肘技術的要點,又是修煉肩肘功法的要點。如何理解「肩撐肘橫」之體用?「肩撐肘橫」和「沉肩墜肘」之功夫內容。技擊技術要點是否相同?這兩個問題引起了現在一些習拳者的關注和爭論。最近見有文章評論「肩撐肘橫」和沉肩墜肘孰優孰劣,其結論筆者以為離薌齋先生本意較遠。下面簡述一下筆者的認識,以響應《武魂》編者所說的「走近王薌齋」。
  • 武聞軼事丨意拳創始人王薌齋一生傳奇,雲遊天下集各家所長只為發揚中國拳術!
    王薌齋,河北深縣人。生於1886年,即光緒12丙戌年,光緒33年(1907年)離師。1963年去世。王薌齋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武術大家、武術改革家,武術哲人。晚歲號「矛盾老人」。王薌齋是「中國拳學」之奠基者。
  • 樁功三步功法解密
    後人將兩種按摩術「中西合璧」,創編成了《易筋洗經》,從此奠定了拳學樁功的豐碑的基石。世傳曰《易筋經》盛唐即有之,實非空穴來風。   目前拳學樁功屈指難數,百脈同流,皆莫外《易筋洗髓經》,功架或不相類,而功理功法則一。樁功千變萬化,不外乎動靜兩種。其動功不外乎平立斜三種圓運動及離心向心式直線運動,其靜功不外乎中庸平和的「松」和層層加力的「緊」。
  • 王薌齋的空勁功夫 ——不招不架,就是一下(凌空勁探秘)
    大成拳的發力與日常生活中用力是不同的,她能隨時隨地,應感而發,王薌齋老先生在其《大成拳論》說:「今夫本拳之所重者,在精神,在意感,在自然力之修煉,統而言之,使人體與大氣相接合,分而言之,以宇宙之原則原理以為體,則有感即應。」
  • 王薌齋拳道解密
    此種蠕動正是功夫到了體成一塊的整勁之動。蠕,是一種爬行的軟體肉蟲,它的動作很微小,但一動則全身皆動,這是它特有的本能。我原意是說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蠕動。可能是由於不理解或理解得不深,有人卻把我的話說成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請問,不動怎麼能打人呢?這也可能是因為不理解,也可能因為蠕動二字與不動的讀音易混吧。」  動是絕對的,不動是相對的。
  • 【大成拳】王薌齋拳學遺著:大成拳譜[語音版]
  • 王薌齋先生練拳心得體悟(值得一讀)
    不在地區之處所,不在身體之強弱,不在體重之輕重,身材之高低。如若如此,瘦小、體輕、有病的人就不用練拳了,不少名家瘦小而功高,所以是在個人的修為如何。只要正確堅持,恆心修練,終有收穫。目正是不歪斜,當從心正入手。功深是超常人,當從勤練入手。明理是知懂透徹,當從精研入手。無功不進自有原因,如自不能解,當求學於名師指導如手。武不善作。學習樁功,貴在持之以恆。精於體會,信心應增。
  • 站樁功十大項功能及六大收穫
    站樁功的十項功能 一、大量增氧; 二、腹式深呼吸; 三、增強腦力; 四、協調生理七大系統; 五、提高新陳代謝能力; 六、動員大量肌群並增強肌肉; 七、增強免疫力; 八、增加燃脂能力; 九、運動強度適中; 十、身體精神靈魂之融合。
  • 混元一氣樁功
  • 站樁功與法華經,獨立守神與站樁二十一覺
    一、站樁功與「獨立守神」,修煉身心《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裡有一段話:「黃帝曰:餘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其中的「獨立守神」,過去醫家教徒弟,光這四個字就要講個一年半載。
  • 腰脊之力是渾圓力的核心
    兩者相互聯繫共同作用,體現拳學的精華所在,但是它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何訓練才能得到所謂的平衡之力呢?、嚴格的、科學的、系統的、直接進入拳學核心的訓練。十五:腰脊之力:在太極拳裡有「一身備五弓」之說,什麼意思呢,就是說身體兩隻手臂和兩條腿是四張弓,身體的脊椎是一條中心最大的中心弓,大成拳把脊椎這張弓的源泉力就叫做「腰脊之力」,只有達到「四如」境界,「腰脊板似牛」的層次,才能說是得到了真正的意拳(大成拳)的渾圓力,就是說最高境界是腰脊之力,只有掌握了以上的所有的知識,才能窺視到拳學的真諦和精華。
  • 咱不爭王薌齋的名兒行不?
    一、開中國教育普及之先河的孔老夫子,被後人尊為「大成至聖先師」;二、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以其「梅蘭芳表演體系」,與德國的布萊希特、俄國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並駕齊驅,被公認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可謂「大成」;三、中國武術界的王薌齋先生,為道破當時拳術界的流弊
  • 太極拳四個基本樁功練習方法
    太極拳四個基本樁功練習方法 太極拳基本功法—樁功練習方法樁功是一種靜站的練習方法,是太極拳基本功中下肢練習的重要內容。
  • 太極樁功 | 陳氏太極拳站樁要領
    先天無極門的樁功,為充分發揮人體潛能,將勁力有效調動起來,在上述意念誘導訓練的同時,更注重丹田開合及周身氣血鼓蕩。因為丹田乃氣機發起之源,只有充分啟動丹田,才能實現身如氣囊力貫周身。通過站樁,可達到內外三合(即神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並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爭相抗,不偏不倚。
  • 什麼是樁功
    現在網上有很多所謂的太極傳人直播太極練法,太極樁功,你已點開就讓你交費:19.5元,24.5元或者讓你購書299元,這是一種騙錢的方法,太極飛飛在網上交大家原地直立不動,雙手上下擺擺,就是太極樁功了?這能練什麼呢?她還收費呢?什麼是樁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