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自然書》《大大自然書》
適齡:0-3歲
作者:[德]卡特琳·威勒
譯者:張在
出品:讀庫
出版:新星出版社
老子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間萬物,生長繁衍,遷徙定居,都是根據自然之「道」進行的。我們常說「順其自然」,就表示了對自然發展規律的尊重。認識世界、認識自然,是生而為人的第一課。這套書的編輯說:「成長有時不易覺察,對世界周遭的探索一天天變大變多,恰是對成長的直接記錄。」
《小小自然書》和《大大自然書》是兩套「姐妹版」紙板書,採用環保材質製作,書頁是撕不壞的圓角紙板,不會和小讀者互相傷害。
《小小自然書》共有五冊:《 我的小小森林》、《 我的小小叢林》、《 我的小小海洋》、《 我的小小花園》和《 我的小小池塘 》,每本書由生活在該自然環境的小動物為小讀者介紹身邊的植物、動物、食物等等,淳樸自然,生動有趣,是優秀的自然認知啟蒙讀本。
《大大自然書》系列共有兩本:《我的大大農場》和《我的大大四季》。《大》、《小》風格一脈相承,簡單生動,《大》的開本畫幅拓寬,提供更豐富的自然細節,非常適合大人孩子一起坐下來平鋪翻閱,尋找自然界中隱藏的小美好。冬天兔子換上白毛,春天鮮花開滿枝頭,吃草的羊很像天上的雲……都會給孩子帶來滿滿的新鮮感。書中還別具匠心地設計了考驗眼力的小問題,有助於培養小讀者的專注力。
《一粒種子》(雙語)
適齡:3歲以上
作者:[中] 葉聖陶|著 楊永青|繪
譯者:李朝淵
出版:朝華出版社
古代中醫認為,五穀雜糧可養五臟。《黃帝內經·素問》記載:「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五穀這一說法,並不僅指五種穀類,而是小米、大米、高粱、小麥、豆類等種子的總稱,概括了中國人日常食用的主要糧食。
中醫認為,五穀不僅可以果腹,還可養生,因為種子中既藏著營養的精華,還攜帶了來自土地的渾厚之氣,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
那麼,種子怎麼才能長成植物呢?《一粒種子》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粒特殊的種子,被國王、富翁、商人、士兵得到後,用了各種不同的方法盡心照顧,都沒有發芽;而農夫把它種下,像尋常照管莊稼一般對待它,結果種子開出了美麗神奇的花。
這本書是中國經典故事繪本中的優秀作品,在葉聖陶富有哲思的故事之上,由著名畫家楊永青繪製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插畫,十分優美,在讓孩子了解故事和道理的同時,在心中種下一顆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書中還有對五穀文化的講解和趣味小問題,更能加深孩子的認知與記憶。
《飛鳥集》
適齡:0-99歲
作者:[英]讓·盧梭|著 埃曼紐爾·沃克|繪
譯者:陳晨
出版: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這不是泰戈爾那本詩集,而是一本關於鳥的藝術畫冊,火烈鳥、琴鳥、信天翁、白鷺、貓頭鷹、食蜂鳥……39種鳥類在大開本的書頁中翱翔、舞動、歌唱,形態各異,精美絕倫。每一幅畫都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色彩濃烈,構圖新奇,配以詩歌點睛,令人觀之難忘。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喜愛這樣一本像美術館的展品般值得一看再看的繪本。
春天萬物復甦,雛鳥誕生,南雁北歸。小區裡的樹叢中,有鳥鳴傳出來了吧?孟浩然說:「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白居易也曾有詩句提到春天的鳥:
「誰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枝頭鳥,
子在巢中望母歸。」
佛家化用這首詩的意思,作了一首勸善歌:
「勸君莫食三月鯽,萬千魚仔在腹中。
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待母歸。
勸君莫食三春蛙,百千生命在腹中。
勸君莫殺春之生,傷母連子悲同意。」
春天,我們一起欣賞《飛鳥集》,在教孩子認識鳥類的同時,也給孩子講講愛惜生命的道理吧。
《蒲公英電車》
適齡:2-6歲
作者:[日]三枝寬子著 廣川沙映子|繪
譯者:彭懿
出品:耕林童書館
出版: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
哪個小朋友不愛春遊呢?尤其是和幼兒園的夥伴們一起,別提多好玩了。可是,如果好朋友突然生病不能一起去春遊了,該怎麼辦呢?
《蒲公英電車》用非常可愛的故事和繪畫,讓小讀者明白如何與朋友相處,如何表達關心。書裡的一對好朋友樂樂和娜娜,樂樂發燒了,不能和幼兒園一起去春遊,也不能出門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不過,娜娜和其他小朋友並沒有忘記她,用可愛的方式送去了自己的心意,送去了美麗的春天。
每個春天都是流行病高發的季節,今年尤其如此。不妨問問孩子,如果你的好朋友生病了不能出門,你會怎麼辦呢?你會不會為他做些什麼呢?
《七彩下雨天》
適齡:2-6歲
作者:[韓]金靜華|著 姜香英|繪
譯者:蒲蒲蘭
出品:蒲蒲蘭繪本館
出版: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雨水是立春之後的第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就是說,雨水節氣後,氣溫漸升,降水增多,春天就要到了。
宅在家裡的雨天,孩子無聊地在窗邊看雨的時候,除了「春雨貴如油」,我們還可以告訴他們什麼呢?這就該《七彩下雨天》出場了。
《七彩下雨天》講的就是一個小姑娘在窗邊看雨,幻想出各種顏色的雨的故事。赤橙黃綠青藍紫,每種顏色的雨都讓女孩有不同的感受,有的讓她想起蝴蝶,有的讓她想起水果,也有的讓她覺得可怕。配合她馳騁的思維,畫面夢幻、美麗又富有童趣,每個孩子腦海中的想像世界,都是這樣豐富美好的吧?
年齡很小的孩子,或許並不能真正明白「春雨貴如油」的意義,卻一定能看懂這本書的趣味。有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只在陽臺上站著看看雨,也不會覺得無聊了。
《奇趣昆蟲立體書》
適齡:3-10歲
作者:[英]帕特·雅各布斯|著 彼得·布爾|繪
譯者:王旭華
出品:樂樂趣
出版:未來出版社
雨水過後的節氣是驚蟄,標誌性特徵是春雷乍起、萬物萌動。所謂「驚蟄」,就是春天的第一聲驚雷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春雷驚百蟲」。雖然現在不一定能下樓觀察土地裡的小蟲子,但家中廚房又開始出現蟑螂,鳥兒飛來飛去尋找食物,都可以作為昆蟲甦醒的佐證告訴孩子。如果想讓孩子對昆蟲有更多興趣和了解,《奇趣昆蟲立體書》是個很好的選擇。
這本立體書開本較大,製作非常精美,富有創造力。全書共有12幅立體場景,還有大量拉頁、翻頁等匠心獨具的機關設計,介紹了60多種神奇的昆蟲。孩子看書的過程就像在做遊戲,揭開一張翻頁就是打開了一個蜂巢,翻過一頁就看見兩隻立體的甲蟲雙角交錯地在紙上對戰,拉動標籤就能給大沙螽餵食胡蘿蔔……
不只是孩子,當看到那長度驚人的大竹節蟲、偽裝成花朵的蘭花螳螂、美得超出想像的毛毛蟲,大人也覺得有趣得很呢!
《園丁》
適齡:3-10歲
作者:薩拉·斯圖爾特|著 斯莫爾|繪
譯者:馨月
出版: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園丁》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小姑娘莉迪亞來到城裡舅舅家寄居,將愛心和樂觀帶給人們,最後種出了一個充滿生機的樓頂花園,讓舅舅綻開了久違的笑臉。
我們住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卻都喜歡在家裡擺放鮮花和綠植,因為人類的基因裡還留著古代農業生活的印跡,對自然的親近是一種本能。
《牛媽古法育兒啟蒙》中講到,人是天地化生的產物,是一個隨時和天地交換能量的開放系統,離天地太遠,生活在空氣汙濁的現代都市裡,孩子就容易生病。有的家長在育兒過程中十分緊張,對孩子保護過度,大量使用消毒產品,孩子反而容易體弱。農村孩子比城裡孩子發生過敏、哮喘的機率要低得多,就是因為他們身處自然環境,有機會接觸各種動植物。
要讓孩子接天地之氣,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自然環境中玩耍。我們現在雖然不能出門,但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種植植物,利用春天的好時機,讓孩子經歷一粒種子埋進土裡、發芽、抽葉、長高、開花結果的過程,像莉迪亞一樣,在陽臺上造出自己的秘密花園。
有沒有發現,小孩一見泥巴就興奮?給一堆泥巴能玩半天,比什麼高級玩具都好玩。那就讓他在花盆裡盡情地玩吧,玩泥巴也是很好的補脾方式呢。玩完了記得好好洗手哦!
《寫給孩子的山海經》
適齡:10-14歲
作者:[中]竹馬書坊
出版: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奇書《山海經》誕生的時代,是華夏文明的童年時期,因此,《山海經》中充滿了未經汙染的質樸之氣,大巧若拙,渾然天成。書中描繪了一個古老的世界,遍布奇花異草、神人異獸。許多古代經典都受到《山海經》的影響,比如《莊子》、《離騷》、《鏡花緣》、《紅樓夢》等,現在流行的許多玄幻作品都借用了其中內容,比如《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裡的「四海八荒」、《大魚海棠》裡的大魚、《大聖歸來》裡的混沌等等,可以說,《山海經》是中國玄幻的始祖。
《寫給孩子的山海經》貫通古今,將《山海經》原著內容進行了梳理和節選,配以原典插圖和注釋、拓展解說,為小讀者打開一扇想像之門。其中植物、動物和礦物的介紹中,都有該物食用和藥用價值的說明,不但可以滿足讀者作為吃貨的想像,也可以作為中醫中藥的一種啟蒙。這也可以看出,藥食同源,中醫誕生於古人的日常,和中國人的生活是融會貫通、密不可分的。
教育家吉姆·崔利斯在美國家喻戶曉的著作《朗讀手冊》中,有這樣一句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讓我們用閱讀為孩子創造最寶貴的知識財富吧。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