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跟隨三元鄉政府工作人員袁毅和勝發村黨支部書記羅鵾,來到三元鄉勝發村獼猴桃種植基地。遠望獼猴桃種植基地,村民們身穿「白色蓬蓬裙」,正在土地上辛勤勞作。 「他們腰上系的是種植獼猴桃時使用的白色地膜,每天每個村的基地裡有20多名村民在務工。」三元鄉政府工作人員袁毅介紹道。
位於大方縣東北部中心腹地的三元鄉,距縣城37公裡(大方—鳳山—三元),三元鄉轄8個村75個村民小組,總面積93.68平方公裡,現有農業戶籍人口6039戶20611人。 2019年5月,經大方縣農牧投資有限公司實地考察,發現三元鄉的勝發村、群豐村、勝興村和群興村,無論是氣候條件、海拔高度還是土質土壤都適合種植獼猴桃,在村黨委組織領導下,黨員幹部發揮基層壁壘作用,多次走訪村民家中,經多次洽談,結合群眾意願,決定在勝發村、群豐村、勝興村、群興村發展獼猴桃產業園7600畝,淨作1230畝,通過與2300畝楊梅、1200畝李園融合共生,帶動周邊群眾就業增收。
獼猴桃基地的打造,為三元鄉產業發展多樣化,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其次結合林下種植、林下養殖、鄉村旅遊以及科教園地建設,傾力打造萬畝複合產業帶,形成山地生態高效農業園。 通過五個月的前期籌備,2019年10月開始丈量土地,11月初開始翻土,按照土地流轉協議一畝500元支付涉及農戶土地流轉費,截至2020年10月預計支付615000元。
「基地提供樹苗和地膜,還有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村民們只用帶著鋤頭就能在家門口務工。」袁毅介紹,為保障獼猴桃產業落地生根,三元鄉通過組建獼猴桃產業發展專班,採取公司+黨支部+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採用「三變」模式(即: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村民通過土地入股,公司支付土地流轉費,按照流轉30年期限與村民籤訂流轉協議,前五年租金每畝500元,在此基礎上每五年按10%遞增,獼猴桃掛果後進入銷售期間村民享受其利潤的5%分紅,並且在前三年獼猴桃未掛果期間採取套種辣椒、大豆等經濟作物以短養長,保障村民務工收入。
「我是第一個來這裡上班的,雖然現在天氣寒冷,但是有活兒幹這心裡是暖和的,要是在家待著不僅冷還沒錢,還不如和大家一起出來,不僅熱鬧還能掙錢。」家住群興村營盤組的羅林瓊一邊種植獼猴桃一邊高興地說,每天她和同村另5名村民一起到勝發村獼猴桃基地務工,2個男生畫線,4個女生種樹苗,100元種1畝,1畝70株左右,6人每天能種400多株,算下來每人每天約有100元的務工費。
目前,三元鄉每天參與獼猴桃種植的群眾達100餘人,在公司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村民們邊做邊學,在家門口就能務工,有效控制勞動力的流失,增加了群眾收入。
當記者站在獼猴桃基地中間的通村路向兩邊望去,一個個鼓起的白色地膜整齊排列在基地裡,腰系「白色蓬蓬裙」的村民依然在基地裡忙碌著,在家門口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吳悅月
通訊員 羅紅葉
編輯 王遲
編審 胡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