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時光編輯部的@甄甏甏我已經完全治好了。
最近,《哈利·波特》原著作者J·K·羅琳,在推特上的言論引起軒然大波。
她在推特上轉發了一篇文章,文章題目為「為來月經的人,創造一個更平等的後新冠肺炎世界」。
羅琳在轉發語中說,「『來月經的人』...我相信曾經有個詞是用來形容這些人的——女人。」(意即來月經的人=女性)
剎那間,這一言論惹惱了外網網友,許多人留言稱並非所有「來月經的人」都是女性。
比如,有些跨性別(transgender)男性、非二元性別(Non-binary,性別認同為非傳統意義的男女劃分)人群也會來月經。
而且,也不是所有女人都會來月經。比如,有些吃了激素藥物抑制來月經的女性、絕經的女性以及切除子宮的女性等等。
羅琳此前還發推表示,「如果性別不是真實的,也就不會有同性間的感情。如果性別不是真實的,全球女性活生生的現實會被抹殺。我認識也熱愛跨性別人群,但去除『性別』這一概念,也抹殺了很多人討論自己生活的能力,說真話並不代表我仇恨他們。」
「像我這樣的女性,幾十年以來對於跨性別人群都很同情,我們和他們是共同體,他們和我們女性一樣脆弱,都要面對來自男性的暴力。如果因為我說性別是真實的,就說我仇恨跨性別人群,這是胡說八道。」
大部分外網網友的意見是,身為公眾人物,羅琳應更謹慎使用「非性別化」的語言,這樣可以避免「女性=子宮」這一刻板印象。
「說『來月經的人』這個詞現在看上去很尷尬,但這就像改變其它帶有偏見性的語言一樣(比如管fireman改叫firefighter,中文都是『消防員』)。來月經是一種生物特性,不是『女性特性』,將身體部位性別化是不必要的,也會限制有需要的人得到醫療幫助。」
羅琳對跨性別人群的言論發表後,無數哈絲對於童年英雄形象的崩塌表示失望。
有的粉絲憤怒發推:「我曾想自殺,後來因為想知道《哈利·波特》的結局而放棄了,《哈利·波特》是讓我活下去的原因。後來我遇到了我的另一半,他幫助我學會如何愛與生活,但是你侮辱了他,我恨你。」
在與網友的討論/爭論中,羅琳也轉發了普通網友的評論,這種「掛素人」的行為,也引發了網友們一邊倒的抗議。
羅琳的這些言論,在外媒的報導中稱為「恐跨性別人群」言論,外媒稱她為「攝魂怪」。
針對這些爭議,「哈利·波特」本人丹尼爾·雷德克裡夫撰寫了長文。
在感謝了羅琳對於他人生的巨大改變後,他表示,「跨性別女性也是女性,任何與之相反的言論,都抹殺了跨性別人群的身份認同與尊嚴,也與專業醫療服務給出的建議有悖,而他們對於這件事情比J·K·羅琳和我都專業多了。」
丹尼爾
「78%的跨性別人群與非二元性別人群,都由於自身的性別身份認同,受到過歧視。我們要為跨性別人群和非二元性別人群給予更多支持,而不是否認他們的身份,不要造成進一步傷害。」
丹尼爾最後還總結了許多哈利·波特粉絲現在的複雜心情,並鼓勵大家繼續熱愛羅琳寫的書。
「那些認為自己對於《哈利·波特》書籍的美好回憶被玷汙了的人,如果羅琳的這些話傷害到了你們,我非常抱歉。我希望你們不要忘記《哈利·波特》故事中,那些對於你們有價值的東西。」
「如果這些書告訴你們,愛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如果這些書告訴你們,多樣性中有力量,對於『純淨』的教條主義追求,會導致針對脆弱群體的壓迫;如果你相信某一個角色是跨性別人群、非二元性別、流性人,或者同性戀、雙性戀。」
「如果你能在這些故事中找到共情之處,在你的人生中幫助過你,這是你和這些書之間的聯繫,這是神聖的,沒有人可以觸碰到這一點。這些書對於你的意義不會改變,我希望羅琳的那些言論不會玷汙這一點。」
丹尼爾的言論讓人想起了《魔法石》中的一句話,「要面對自己的敵人,需要莫大的勇氣,但站出來反對我們的朋友,更需要勇氣。」
丹尼爾發聲沒多久,「赫敏」艾瑪·沃森、「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秋·張」梁凱蒂等一眾《哈利·波特》系列演員,也表達了與羅琳相反的意見。
艾瑪發推表示,「跨性別人群說他們自己是誰,他們就是誰,他們的身份不應不斷被質疑,也不該有人跟他們說,他們不是自己所說的樣子。」(意即:跨性別女性說她是女性她就是女性,別人不該說她不是女性。)
她也在評論中寫到,「我希望我的跨性別粉絲們知道,我和世界上的很多人看到你們、尊重你們,也愛你們。」並且列出了兩家為跨性別人群爭取權益的組織,稱已為他們捐款,鼓勵粉絲們也來捐款。
埃迪·雷德梅恩曾出演《丹麥女孩》
曾在《丹麥女孩》中出演過跨性別女性角色的小雀斑則對外媒表示,「我和J·K·羅琳以及跨性別社區的成員都合作過,我想要完全澄清自己的立場。我不同意羅琳的觀點,跨性別女性就是女性,跨性別男性就是男性,非二元性別的身份認同是合理的。」
「我不是在替跨性別群體說話,但我知道,我親愛的跨性別朋友與同事們,已經厭倦了對於他們身份無休止的質疑,而這些質疑往往會帶來暴力與虐待。他們只想平靜地過好生活,讓他們這樣過吧。」
梁凱蒂
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演哈利·波特初戀女友的梁凱蒂,也發推列出了一批支持跨性別人群的組織與請願清單。
在舞臺劇《哈利·波特被詛咒的孩子》中飾演「黑人赫敏」的諾瑪·杜梅溫尼,在推特上列出了諸多跨性別女性的名字,最後寫到,「請維基百科」。
「盧娜」伊文娜·林奇寫了長文,「我想像身為跨性別人群,學著要接受和熱愛你自己,已經足夠具有挑戰性了,我們社會不應再給他們增加這樣的痛苦」。
兩代「赫敏」同框
演過《美國恐怖故事》等熱播劇的「香蕉姐」莎拉·保羅森,也在推特開懟。
她轉發了一條罵羅琳罵得很難聽的推特,原文是——「這個女人就是完全的人渣,可以收聲了。如果你不承認他們的身份,就說明你根本不認識,也不愛任何跨性別的人,謝謝你毀了我童年的書。」
眼看事情鬧大了,《哈利·波特》與《神奇動物》電影版權方華納出來說話,「過去幾周中發生的事,讓我們公司下定決心,要面對艱難的社會問題。華納對於種族包容性的立場一直很正,對於公司和觀眾來說,營造多樣性與包容性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事。」
「我們很珍惜故事作者的工作,他們與我們分享了許多靈感與創意。我們有促進同理心的責任,也要為所有人和所有社群提倡更多理解,特別是那些我們一起工作的人,以及我們的內容所感染到的人。」
同一天,羅琳又發表了長文,再次強調並認可之前的言論。
這次,她分享了更多看法。比如,她相信「跨性別人權就是人權」以及「跨性別人群的生命很重要」,她只是希望跨性別女性可以更安全。
她認為性別認同這件事情是不變的,「如果你對於任何相信或感覺自己是女人的男性,敞開洗手間和更衣室的大門,你就相當於對任何想進來的男性都敞開了門,這是事實。」
「雖然我已經成為了眾矢之的,但我拒絕向這樣一個輿論運動低頭。我相信這樣的運動,正在對於女性政治和生物分類產生了可預見性的傷害,也為性侵者提供了掩護,以前就有過這樣的事。(她說的是之前的一個新聞,男性犯人聲稱自認為是女性,進了女子監獄後強姦了很多女性犯人)」。
在長文中,羅琳也提到了她20多歲時所經歷的一次性侵,說她從來沒有公開討論過。
「我無法將這些回憶拒之門外,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憤怒與失望,因為我相信相關人員對於女性的安全措施,做得不夠好。我提到這些事情不是為了爭取同情,而是想讓與我有過相似經歷的女性團結起來,她們因對於同性空間產生顧慮,就被定義成了有偏見的人。」
事情鬧到這種程度,不僅多位演員開懟,連電影公司也出來發聲。從雙方的角度來看,立場不同,確實很難調和。而且按照羅琳的個性,這件事可能還沒完......
但無論出發點是什麼,「如何看待跨性別群體」,都不是一件可以簡單二元對立、黑白分明的事情。
你怎麼看待J·K·羅琳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