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於貨櫃嚴重短缺,法國達飛輪船決定暫停接受亞洲至北歐航線的貨櫃航運新訂單,直到12月底為止。據外媒報導,達飛輪船在發給客戶的公告中指出,受市場對亞洲貨櫃的強勁需求,以及過去數周積壓的訂單影響,第49周、50周和51周的亞洲至北歐航班暫停接受新訂單。
缺箱導致價格飛漲
「幹平臺的、乾貨代的、開船的,都幹不過玩箱的。」這是最近航運業流傳的一句調侃,反映了貨櫃市場的緊缺和價格暴漲。
青島港一家國際物流公司負責人稱,在青島港,往年一個二手40英尺貨櫃的價格約2000美元,今年11月27日價格漲到2850美元;僅僅過了三天,到11月30日,二手貨櫃的售價上漲到3200美元;到12月3日,再次上漲到了3400美元,幾乎是一天一價。缺箱現象從今年7月初開始顯現,到10月份逐漸加重,近期則是愈演愈烈,全行業都在到處找箱子,部分商家開始囤箱子炒作價格。
貨櫃租賃成本也在飆升。Refinitiv Eikon數據顯示,從中國到美國東海岸的一個40英尺貨櫃的租賃費本周飆升至近5000美元,較6月1日增加了85%。
缺箱也讓運價飛漲。12月11日,CCFI最新數據出爐:1411.98點,較前值漲6.7%,連漲4周,歷史性突破1400點;上一周,該指數上漲10.44%,創下歷史單周最大漲幅。而亞歐航線2948美元/TEU的運價,更是創下SCFI自2009年發布以來的歷史最高水平。
地中海航線的運價漲幅更大。12月11日,上海出口至地中海基本港市場運價(海運及海運附加費)為3073美元/TEU,較一周前大漲28.9%。
更有行業分析師認為,亞歐航線上,部分貨物的實際運價水平更高。行業權威諮詢機構SeaIntelligence Consulting執行長Lars Jensen認為,SCFI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嚴重低估了實際運價,因為沒有考慮與貨櫃和艙位相關的額外費用。他表示,坊間證據已表明,在亞歐航線,部分貨物的實際運價水平,已高達10000美元/FEU。
持續一段時間的貨量高漲、運價飆升、港口擁堵以及貨櫃短缺,使得供應鏈斷裂的風險加大,越來越多的班輪公司正在控制訂艙。赫伯羅特已宣布,由於面臨嚴重的貨櫃短缺,直到今年12月底,都不再接受德國、奧地利、瑞士、匈牙利和捷克五國碼頭場站的40英尺冷藏箱的提取。此外,不接受在德國漢堡的40英尺普通貨櫃的空箱提取。此外,馬士基、ONE也向媒體表示,在新年之前,將不得不減少在亞洲地區的訂艙量。
多因素共同作用
分析人士指出,在瘋狂的「箱子」的背後無不有著「供給側收縮」的魅影,但「需求端擴張」亦不容忽視——中國經濟強勁復甦,正展現出巨大影響力。貨櫃運價大漲與出口復甦密不可分,中國的出口貨物大多數通過貨櫃進行海上運輸。反映在數據層面上,運價指數和出口同比數據趨勢一致。
在出口方面,中國的出口貨物大多數通過貨櫃進行海上運輸。出口貨運量越大,貨櫃的需求量越大,運費越高,運價指數和出口同比趨勢一致。
在供給方面,高貿易順差下,空箱「有去無回」加劇了貨櫃短缺的狀況。
招商證券指出,今年以來,由於中國生產秩序恢復較早,承擔「替代生產」向海外輸送大量商品,中國進出口呈現「高貿易順差」特點。以11月為例,貿易順差為754.3億美元,創海關總署1994年有數據記載以來的單月最高值。在這樣歷史性的高貿易順差下,中國去程航線的貨運量遠高於回程航線,貨櫃從中國向海外單向流動,導致回程的可重複利用的空箱持續減少。
此外,中國出口目的地主要是美國、歐洲、東協等地,這些區域的疫情持續擴散,港口普遍存在用工不足問題,中國發貨的大量貨物到港之後無法正常靠岸、卸貨和離岸,容易出現「塞港」現象。如此一來,本就因為高順差導致回程的可用空箱數量較少,這些空箱的回流速度又受限於海外港口的運轉能力,使得國內空箱供應異常緊張。
海外船運公司運力削減則使得短缺狀況雪上加霜。今年5月以前,海外實施大範圍封鎖。無論是航運公司,貨櫃租賃公司,還是貨櫃製造企業,對下半年的貿易運輸需求都有著悲觀預期。上半年全球前11大貨櫃船運公司,有9家都削減了船隊數量。租賃和航運公司也沒有像往年一樣向生產企業下單採購新箱。這導致下半年貨櫃運力嚴重短缺。
持續到幾時
物流與貿易息息相關。運價的暴漲,貨櫃的緊缺,影響的是出口企業的生計。物流問題已經影響到外貿企業的交貨周期和回款時間,甚至造成部分企業產品過期或者違約。
中國貨櫃工業協會表示,由於美國和歐洲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削減運力,中國貨櫃的平均周轉時間已從60天躍升至100天,這加劇了中國的貨櫃短缺。有部分美國進口商已表示無法在11-12月購物季按時收到貨物,這將導致企業無法交付足夠商品,以滿足當地假期的消費需求。
貨櫃緊缺、運價大幅上漲已引起市場管理部門關注。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12月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推動加大運力投放,支持加快貨櫃回運,提高運轉效率,支持貨櫃製造企業擴大產能。同時加大對市場監管的力度,努力穩定市場價格,為外貿平穩發展提供物流支撐。
面對當前中國港口缺箱的局面,各大船運公司也加緊從歐美排空箱。為了儘快將歐美空箱運回亞洲,部分船運公司在歐美市場已儘量不收回程貨,尤其是美國內陸輸往亞洲的貨物,如屬出口旺季的美國穀物,貨櫃進出內陸約要花兩周時間,且穀物屬於重貨,影響船隻裝載量。今年10月,德國赫伯羅特輪船公司(Hapag-Lloyd)就公開宣布,暫停用貨櫃裝運美國大豆和其他美國出口農產品。
中國貨櫃行業協會會長、中集集團副總裁黃田華預測,貨櫃短缺情況可能還會持續半年左右。他說:「我們監控到,正常中國如果有50萬新的貨櫃,在碼頭或者港口待用的話,是一個完全健康的狀態,但目前偏緊一點,大概30萬新箱的庫存。我預計可能在未來三個月到半年,這種略顯緊張的平衡會有一個持續,這大概是目前行業的一個趨勢。」
赫伯羅特CEO Habben Jansen表示,為滿足市場旺盛的需求,該公司2020年已經增加了約25萬TEU的貨櫃設備,但近幾個月仍面臨短缺問題。「港口的擁擠和運輸量的增加加劇了這一問題,我認為再過6-8周,這種緊張的局面會有所緩和。」
(綜合自國際船舶網、中國經營報、中國財富網、 中國航務周刊、央廣網)
來源:中國水運網
責編:尹宇龍
審核:洪波
重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