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奮鬥奔小康
砥礪奮進新徵程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成立40周年回顧與展望
中共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縣委書記 楊光旭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縣長 封志榮
1980年11月22日,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正式成立,揭開了元江縣歷史發展的新篇章。40年來,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元江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全面進步,不斷譜寫出一曲曲「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壯美華章。
櫛風沐雨鑄輝煌
自治縣成立以來,全縣各族人民始終沿著黨指引的正確方向,團結奮鬥,艱苦創業,不斷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縣各族人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砥礪奮進、闊步前行,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一個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元江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王建福 攝
綜合實力整體躍升。40年風雨兼程,我們始終堅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經濟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2019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17億元,比1980年的0.5億元增長233倍;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97億元,比1980年的0.08億元增長1211倍;財政收入4.6億元,比1980年的0.05億元增長91倍。三次產業比重由1980年的57.2∶25.7∶17.1調整到2019年的22∶29.3∶48.7,特色生物資源精深加工、康養旅遊等產業獨具特色,芒果、蘆薈等享譽省內外,先後躋身為省級縣域經濟先進縣、全省縣域經濟發展農產品主產區和特色產業發展先進縣、全省縣域跨越發展先進縣。
金芒果文化旅遊節
基礎設施大幅改善。40年篳路藍縷,我們始終堅持項目帶動戰略,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交通建設成績斐然,公路裡程由1980年的738公裡提高到2802.39公裡,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179.66公裡,行政村公路路面全部硬化,玉磨鐵路建設即將讓元江邁進「高鐵時代」。水利建設成效顯著,建有中型水庫5座、小型水庫44座,水庫總庫容從1980年的1978萬立方米增加到10928.8萬立方米。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清潔能源裝機佔全縣總裝機容量81606萬千瓦的42.6%,年發電總量是1980年的8倍。城鄉電網不斷完善,城鄉電網覆蓋率、通電率、戶均率均達100%;信息化飛速發展,行政村4G網絡覆蓋率100%。
靳浩 攝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40年勵精圖治,我們始終堅持城鄉一體推進,城鄉面貌發生歷史性巨變。突出規劃引領,高起點建設縣城新區,城區規模不斷擴大,縣城建成區面積從1980年的0.58平方公裡擴展到2019年的6.2平方公裡,城鎮化率達43.4%,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深化農業農村綜合性改革,持續推進鄉村振興,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立全國唯一的國家級乾熱河谷自然保護區,森林覆蓋率從1980年的28%提高到2020年的59.7%,榮獲省級生態文明縣稱號。
縣委宣傳部供圖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40年艱苦奮鬥,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生活實現歷史性跨越。2019年,全縣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9845元和14099元,是1980年的115倍和116倍。絕對貧困全面消除,2個貧困鄉、33個貧困村脫貧摘帽退出,6074戶24284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人均受教育年限達10.8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參保率分別達98%和96%以上。社會治理有力有效,榮獲「雲南省平安縣」稱號,連續8年被評為玉溪市「無邪教縣」,連續3年榮獲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
開展免費義診活動
民族團結堅如磐石。40年守望相助,我們始終堅持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歷史性進步。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制定出臺自治縣自治條例、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使黨的民族政策在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化、制度化。大力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哈尼棕扇舞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彝族「阿哩」、傣族「獅子舞」被列為省級非遺保護項目。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創建,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局面日益鞏固。
哈尼棕扇舞 李薇 攝
彝族「阿哩」 王建福 攝
傣族「獅子舞」 李薇 攝
黨的建設全面加強。40年矢志不渝,我們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內的意志為意志,自覺把黨的領導、黨的工作落實到元江各條戰線、各個領域,確保黨組織在同級組織中發揮把方向、管大局、定政策、保落實的領導核心作用。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不懈地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深入開展黨內集中教育和經常性教育,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持續深化反「四風」、正黨風、反腐敗、倡清廉各項工作,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制度建設全面加強,為元江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保證。
砥礪前行結碩果
撫今追昔,我們深深感到,40年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源於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和支持,源於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源於元江各族人民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奮鬥精神。40年來,歷屆縣委、縣政府一路創業,一路探索,積累了寶貴經驗,形成了廣泛共識,40年的發展讓我們更加深刻認識到:
李薇 攝
堅持黨的領導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根本保證。實踐證明,無論是在革命、改革和建設時期,只有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我們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才有堅強領導核心和組織保證。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黨的各項方針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實處,確保黨始終成為各族人民的「主心骨」。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必由之路。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也是促進各民族繁榮發展的基本航向。要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貫穿到定政策、促改革、抓落實的具體實踐中,最大限度凝聚起全縣各族人民的智慧,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確保元江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確道路奮勇前進。
縣委宣傳部供圖
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物質保障。實踐證明,40年來元江始終保持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面,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始終堅持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始終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不斷夯實民族團結進步的物質基礎。要把發展作為解決民族地區各類問題的「總鑰匙」,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不斷譜寫「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新篇章。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內生動力。實踐證明,40年來元江各族人民始終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其主要原因就在於我們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全縣各族人民普遍享有發展「紅利」。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人民,進一步增強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王建福 攝
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有力支撐。實踐證明,40年來元江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正是堅定不移走民族區域自治的正確道路,全縣各族人民才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要在實踐中不斷鞏固和發展這一制度,落實落細政策舉措,更好做到統一與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不斷激發制度活力。
堅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的思想基礎。實踐證明,文化認同,是更深層次的認同,只有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增進一體,民族團結才能更為長遠、更具生命力。要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著力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讓「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思想深入人心,全面構築起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園。
不負韶華再起航
千川匯海闊,風好正揚帆。面對「兩個一百年」交匯的新起點,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道路上始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沿著黨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乘勢而上,堅決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大三產,加快發展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經濟,著力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不斷提高縣域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何松陽 攝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城鄉發展,堅持「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理念,鞏固美麗縣城建設成果,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各族人民。要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縱深推進改革攻堅,持續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放管服、農業農村、社會治理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昆玉同城化建設,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要突出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推動科技的實踐應用,著力推進轉型發展、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要高舉民族團結旗幟,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大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著力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科學化水平,把元江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確保成功創建全省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元江常開長盛。要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著力建強基層黨組織,努力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人才隊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進一步提升能力素質,轉變工作作風,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提振精氣神、凝聚正能量、展現新作為,努力把元江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內陸港、濱江園林旅遊城市、現代熱區農業試驗區。
何松陽 攝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銳意進取,埋頭苦幹,砥礪前行,譜寫新時代新的篇章!
來源:縣民族宗教局
編輯:蓓蓓橙
審核:方 紅
責編:黎欣欣
監製:楊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