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降價陷商品真假疑雲
近日,一個以低價折扣為主打的網上購物App「閃電降價」,瘋狂在微博、今日頭條、騰訊視頻、UC等主流平臺打廣告。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該平臺商品最低可達到市價的1折,部分消費者購買後在論壇上發帖稱擔心是「山寨品」。對此,閃電降價客服自稱「商品都有正式授權」,但記者採訪到平臺上出售的主流品牌如耐克、阿迪達斯的相關負責人,被告知「未經耐克官方授權」、「與阿迪達斯品牌沒有關係」。此外,記者從上海市網上受訪受理(投訴)中心等平臺看到多條「閃電降價售假」的投訴。業內資深人士透露稱,高仿鞋的維權之所以艱難,也在於品牌方不願開放鑑定功能,擔心不法商家竊取相關技術,令山寨品更逼真,更難鑑定。
聯名耐克鞋低至1折售
2月12日,北京商報記者接到了來自張先生的投訴稱,一個名為「閃電降價」的電商平臺近期頻繁在微博、今日頭條、騰訊視頻、UC和抖音等熱門社交或媒體平臺推廣折扣商品,於是嘗試在該平臺上購物,買了一雙市價數千元的聯名款耐克鞋Undefeated×Nike Air Max 97,平臺上顯示的「新客專享價」僅為499元。據了解,Undefeated×Nike Air Max 97系列於2017年9月發售,發售價為180美元,約為1135元人民幣。目前,該鞋款的代購市場價為4000元人民幣,以此計算,閃電降價平臺的價格相當於市場價的1折左右。
不過,張先生表示,收到貨後發現,該鞋做工較粗糙,「散發一股刺鼻的氣味,與耐克門店內的鞋有所不同」。隨後,張先生根據網絡上盛行的「鞋標對比辨別法」教程發現,該款鞋的鞋標字母距離偏大,不確定該鞋是否為正品。隨後,張先生在閃電降價App的評論中看到,其中一位網友在評論稱,「閃電假貨,別被他們自己刷的好評騙了」。此外,北京商報記者還發現,評論中有部分文字內容極為相似的評論,如,從12月6日-23日之間,有8條五星好評文字幾乎完全一樣。目前,該App共有16875條評論。對此,記者嘗試在新浪微博、百度貼吧等平臺搜索「閃電降價」關鍵詞,看到部分提及質量問題的留言。其中一位名為吳琦的網友留言稱,「閃電都是這樣的東西嗎?賣出去就不管了,假貨啊百分百」;還有網友留言稱,「我上個月也買了一雙鞋,到了一看就是假的,連低仿都不如,舉報什麼的並沒什麼用」。
隨後,北京商報記者嘗試在閃電降價平臺註冊帳號,立即獲得18.2股的「閃電股」,在平臺內「我的財富」模塊下顯示已有2元人民幣,當記者邀請他人註冊閃電降價帳號後,又獲得了2元現金獎勵。在「閃電股」的介紹中稱,這些股票可隨著消費而增加等級和邀請好友進行增長。
自稱授權被「打臉」
對於張先生的鞋款「是否是正品」疑問,北京商報記者從閃電降價客服人員處得知,「平臺所售商品都是正品」。當記者詢問上述鞋子是否是耐克官方授權時,客服人員給予了肯定的答覆。
張先生還提到,自己所購的耐克鞋,快遞顯示發貨地為福建,並非閃電降價官網所示的公司所在地上海。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閃電降價的PC端官網上描述稱,「閃電降價將堅持只賣正品、只賣好貨、只賣實惠……」。此外,北京商報記者瀏覽閃電降價App所售商品的過程中看到,一款COACH(蔻馳)經典C標的雙肩背包,顯示原價2299元,平臺售價為779元,約為3.4折。但頁面上將品牌標註為MK(MICHAEL KORS)。
不過,耐克公司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證實,「閃電降價平臺上所銷售的耐克品牌產品未經耐克官方授權」,並建議,消費者應該通過耐克官方渠道購買產品。目前,耐克官方銷售渠道包括耐克自營和授權的實體店鋪,以及Nike.com、耐克天貓旗艦店、Jordan天貓旗艦店、獨門鞋會(SNKRS)手機應用及其他耐克自營和授權合作夥伴的電商渠道。這些官方銷售渠道會清晰地註明由耐克自營,或由耐克出具書面授權經營。在閃電降價平臺上銷售的另一運動品牌阿迪達斯也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該平臺並未取得阿迪達斯的官方授權,與阿迪達斯沒有任何關係。
在閃電降價官網的最下面「聯繫我們」的項目下寫到,「目前累積入駐國際國內知名品牌超過3600家」,並顯示出「品牌入駐」電話,但記者始終未能打通該電話。由此可見,閃電降價更接近以供貨商家入駐形式經營,不過平臺頁面的明顯位置未給出這一介紹。
一位鞋服行業資深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現階段高仿市場利潤很大,市面上除了品牌自營、朋友代購以外的大量貨品都在福建等地生產,非官方渠道的假鞋比例高達80%以上」。他稱,以一雙進價為300元的高仿鞋為例,商家可加價500元,以800元來出售,淨利潤高達400元左右,是進價的133%。「部分商品普通消費者很難辨認,甚至官方也很難鑑定真偽」,他說。
鞋履緣何鑑定無門
北京商報記者查詢發現,閃電降價母公司為上海歡尚電子商務公司。記者在上海市網上信訪受理(投訴)中心官網看到一條「上海歡尚電子商務購物App閃電降價首開售假欺騙消費者」的投訴信,收信日期顯示為2017年11月27日。信中提到,「閃電降價這個騙子App裡面幾乎絕大多數銷售的品牌都沒有授權,基本都是偽造產品,但是都有正品保證,商家和平臺都說保證正品」。
此外,北京商報記者看到,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曾於2017年8月30日發布了一條名為「用戶質疑閃電降價商品真假 已聯繫解決」的公告,內容顯示,接到用戶單先生投訴,稱閃電降價疑似售假。單先生在投訴中表示,「在閃電降價購買的商品不是正品,面料不對,而且做工非常粗糙。客服也以搪塞的方式解決問題。且平臺沒有得到相關授權」。
對於消費者遇到疑似假貨但維權困難的問題,天津世川律師事務所律師蘇昊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如果消費者買到假貨,可以和賣家進行協商,許多商家都明白銷售假貨的後果,直接協商有時可省去很多麻煩。如果無法解決,可向消協或工商等有關部門投訴,實在無法解決時可向法院或仲裁機構起訴或者仲裁。建議消費者保存好相關證據。同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規定顯示,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
一位在鞋服行業從業多年的權威人士表示,現階段消費者維權難主要是由於大多數品牌方沒有開放官方鑑定渠道。他稱,品牌方大多數是擁有假貨鑑別能力的,但由於智慧財產權較為複雜,鑑別技術保密級別高,如果開放鑑定部門可能會導致不法商家竊取技術,運用在山寨商品上,這樣會造成山寨商品製作更為逼真,最後使品牌官方都無法鑑定商品的真偽,從而擾亂市場銷售。
北商研究院特約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消費者在電商平臺購物,無法看到商品的真實狀態,加之平臺的大肆宣傳,消費者很容易被平臺方誘導。雖然閃電降價多次被投訴,但未見到公開的處罰,「往往商家即使被處罰,平臺的收益也可能遠超過罰金,所以平臺才能屹立不倒,但若累積大量不良口碑,會導致平臺走向衰落」。
對於鞋履商品的鑑定,賴陽認為,平臺方並非不願開放鑑定,而是鑑定難度較大。如一些生產商獲得品牌的官方授權,在管理不嚴情況下,也可能私自超訂單量生產,並將多餘產品以私自渠道出售。當生產商違反與品牌方的協議而失去授權後,該商家仍可能繼續以品牌的名義生產並銷售,這部分產品的品質可能與正品差異不大,品牌方對這類違規產品的鑑定難度加大。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