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表」的人,對自己戴的手錶要求要不格外地高,要不異常地低。
而Philippe Stern一定是「懂表」的人,作為家族的第三代傳人,他在1993年從父親的手上接下了管理權,繼任百達翡麗總裁。
Philippe Stern自己戴什麼表,必定引起表友們的關注。
這是一枚型號為Ref.3369的百達翡麗,其主人正是Philippe Stern。看似普通的小三針款式,卻大有來頭。十九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中葉左右,大概舉辦了近100年的Observatory Chronometer天文台鐘表競賽,各大鐘表品牌紛紛拿出自家最好的產品調教後參賽。
這枚百達翡麗Ref.3369手錶所搭載的編號為861115的小尺寸手動陀飛輪機芯,其製作出來的初衷正是用於參加瑞士Observatory Chronometer天文臺競賽。
除了這枚不僅見所未見,更是聞所未聞的「孤品天文臺陀飛輪」以外,其實Philippe Stern手上還有一枚愛表,那就是Ref.3940。
1925年,百達翡麗利用懷表機芯製作出了品牌首枚萬年曆手錶No. 97975。歷經幾代演變,品牌在1985年推出了Ref.3940。這一全新的表款,前25枚是特別為百達翡麗零售商Chronometrie Beyer 成立225周年而制,採用特別的香檳金錶盤和印字,同時帶有手雕銘文。從1985年Ref.3940公開發售,直至2007年被Ref.5140接替停產,其生產周期長達22年。
Ref.3940的美在於它的「端莊典雅、大氣沉穩」。
其採用了始於1932年的Calatrava殼形,彼時正處於懷表到手錶的過渡年代。直接在懷表表殼上焊接表耳,搖身一變成為手錶的做法,極不美觀。百達翡麗從德國的藝術及建築學派「包浩斯」汲取了極簡主義設計理念,堅守「形式必須服從功能」的原則。圓形表殼襯出機芯的圓形,也體現出清晰純粹的錶盤的易讀性,流線型表耳自然延伸收尾。
這一最先應用於Ref.96的Calatrava殼形也成為表圈不可逾越的經典,歷經近百年也從未熱度衰減。
除了殼形,Ref.3940的錶盤布局也極具美感。
這款Ref.3940帶有萬年曆功能,需要同時顯示星期、月份、日期、閏年指示,同時還要兼具月相。如何在錶盤上合理布局,可以說非常困難。百達翡麗採用了最為均衡的懷表對稱布局形式,錶盤中央乃「時分」兩針,6點鐘位置為月相及日期,右側小錶盤為閏年指示和月份,左側則是星期。
為了讓左右兩側錶盤顯示均衡,以及便於指示調節時間,百達翡麗還額外增加在左側錶盤增加了24小時晝夜顯示。同時為了增加辨識度,24小時晝夜顯示小錶盤還特意採用了雙色印刷,淺色代表白晝、深色乃黑夜。
繁複的功能顯示已經讓錶盤的空間利用到了極致,為了不產生擁擠感。百達翡麗這款Ref.3940採用了簡潔的子彈刻度和柳葉指針,配上米白色錶盤,有輕有重,恰到好處!
同時,錶盤6點鐘位置代表產地的Swiss字樣兩側的「σ」符號透露出其不凡的配置做工。
「σ」是希臘字母表的第十八字母Sigma,中文叫做「西格瑪」「適馬」。在上世紀70年代左右,瑞士成立了一個l』Association pour la Promotion Industrielle de l'Or協會,縮寫APRIOR。這個協會創辦的目的就是推廣黃金材質在手錶上的使用,因為黃金作為貴金屬具有較高的保值性,所以協會希望通過這個手段進而提高手錶的逼格和保值性。錶盤上帶有「σ」符號則表示錶盤、刻度、錶針之一乃黃金質地。
在1995年以前,瑞士除了要求在貴金屬手錶上打上「霍爾馬克公約」協定的「天平」印記以外,還帶有所在國印記。
這枚36毫米直徑的表殼,同樣採用了貴金屬製作。在其表殼的左側,戳記有瑞士官方認證的「女王」頭像,證明乃黃金製成。雖然歷經歲月,如果仔細觀察,依舊可以在女王頭像的下方看見一個字母「C」,其代表當年這枚表殼在瑞士西部城市La-Chaux-de-Fonds拉紹德封通過質檢。
1880年左右,百達翡麗開始為制表工坊註冊品牌名稱,有些類似於如今的公司標誌。 最初為「Patek Philippe et Compagnie」,註冊的品牌名稱提交於1882年,採用「PP&C」的首字母縮略方案,帶有花式字體裝飾,但不久之後放棄使用。1887年4月27日,註冊了Calatrava十字星作為公司的品牌標誌。
早期的Ref.3940配備針扣,後期更換為了採用這種標誌製作的圓框摺疊扣,也就是表友常說的「燈籠扣」,極具辨識度,10米開外也能一眼辨認。
Ref.3940的美並不止於它的外觀和配置,更絕的是其搭載的機芯。
在Ref.3940之前,百達翡麗有過3枚孤品定製、9款量產,共計12種的萬年曆手錶。他們的「不足」在於難以均衡實用性和佩戴舒適度。萬年曆需要遠遠不斷的能量供應,所以機芯乃自動上鏈最好。即使實現了自動上鏈,前面的萬年曆模塊、後面的自動陀,也會讓整表的厚度增加,作為正裝、休閒佩戴的手錶,厚度影響舒適度,也關乎優雅。
為了解決整表厚度的問題,1977年百達翡麗申請專利,推出了超薄自動機械機芯。這款機芯最大的特點就是採用「珍珠陀」設計,將自動陀和其他齒輪置於同一個水平面,而不是疊加在之上。機芯的上鏈效率和自動陀的重量、直徑、旋轉方向均有關係,因為珍珠陀尺寸較小,所以百達翡麗使用密度較大的22k黃金製作。同時乃「單向上鏈」,減少結構複雜程度,利於長期使用和售後。
同時這枚機芯配備了百達翡麗專利的Gyromax砝碼微調擺輪,通過5方位+冷、熱+等時性精度調校。精密細緻的打磨也符合日內瓦印記要求,在其夾板上雕刻有標誌性的老鷹+鑰匙Logo。因為是基於Cal.240增加萬年曆模塊演變而來,所以Ref.3940的機芯型號實為「Cal.240 Q」,這裡的Q乃萬年曆的意思。
百達翡麗之所以能贏得今天的地位,背後的原因很多很多。其中一個就是其官方資料庫裡面記錄自1839年品牌成立至今的表款信息。任何表齡超過5年的手錶,提供手錶資料,然後付款申請,就能獲得「後補證書」。這張證書包括手錶型號、款式、生產時間、出售時間、以及特殊備註等。
雖然後補證書不可視為「真品證書或保修文件」,但藉助這一張證書可以讓我們了解手中百達翡麗時計的真實過往。比如這枚機芯編號773.109的Ref.3940 G乃1992年生產,並於同年4月16日售出,距今26年。
為了讓這枚美麗的Ref.3940繼續精準地運行下去,它的主人還在18年將其送至百達翡麗北京源邸「前門23號」進行了全面保養,走時精準、性能如初。
相較於其他品牌的萬年曆,Ref.3940「端莊典雅、大氣沉穩」。
相較於那3枚孤品定製、9款量產共計12種的萬年曆手錶,Ref.3940均衡實用性和佩戴舒適度。
相較於其後繼任的Ref.5140,Ref.3940的機芯尺寸更為契合36毫米直徑表殼,帶有襯線的字體愈顯古味。
從1985年Ref.3940公開發售,直至2007年被Ref.5140接替停產,其生產周期長達22年。不過也正是這些優點,讓Ref.3940暢銷一時,存世量充裕,進而在二級市場上的拍賣反饋不及因「不足」而早早停產的其他百達翡麗萬年曆型號。
不過對於那些真正理解並欣賞Ref.3940的表友而言,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用最少的錢就可以購入這枚被百達翡麗總裁所認可的萬年曆時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