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紙說的對
恭喜你,如果有同性向你表白,這說明你很有魅力啊!如果你感到很慌張,甚至開始躲著TA疏遠TA,那你對同性之戀的認識可能有些誤區。
街訪 | 面對同性表白,直人會作何反應?
1同性戀≠同性性行為
定義上來說,同性戀是指同性個體間產生愛慕、情感以及性吸引,所以和異性戀一樣,性也僅僅是同性戀生活的一部分而已。相對應的是,某些情境容易促成同性性行為的發生,例如在監獄或軍隊等同性佔主體的場合。但發生這樣的同性性行為,卻並不意味著同性戀。
2同性戀≠近代發明
從同性戀這一詞彙被西方現代文明創造,到之後被定義為道德敗壞、病態,再到逐漸獲得自由,這些都是發生在19世紀以來的最近兩三百年間,然而事實上,同性戀現象在人類有記載的歷史中記憶只存在從未中斷,早期文明甚至把同性之愛神聖化。在出名的古希臘文明,把同性之愛作為全社會的風尚潮流,哲學家柏拉圖就認為,只有同性間的愛是高貴的。
3同性戀≠愛滋病
相比陰道黏膜,肛管直腸黏膜更脆弱,更容易被病毒入侵,同時因為沒有陰道潤滑液的分泌,肛管黏膜也更容易損傷,所以無保護的同性性行為,感染HIV病毒的機率的確更大。但歸根到底同性戀並不會導致愛滋病,HIV病毒才會導致愛滋病。
4同性戀≠違反自然法則
人們都明白相戀、結婚的目的,顯然不只是為了生育,各種避孕工具、情趣用品被發明出來讓我們輕鬆享受性愛。既然我們可以輕鬆寬容丁克家族,為什麼不能寬容同性愛人呢?其實即便是在動物界,同性戀現象也有很多。目前已經觀察到有同性戀行為的動物就有1500多種。所以即使是自然法則,也並不排斥同性戀。
5同性戀≠遺傳
統計數據表明,男女同性戀者的兄弟姐妹比普通人群更容易成為同性戀。但遺傳並不代表100%,只是概率上看更容易而已。還有相當普遍的情況是在成長過程中性取向發生了改變。所以總而言之包括同性戀、雙性戀在內,人們性取向的成因,目前並不清楚。
6同性戀≠男陰柔女陽剛
事實上,多數同性戀者表面上看起來和異性戀者表面上看起來和異性戀者並無二樣,甚至更加陽剛、嫵媚。更重要的是陽剛-陰柔、攻-受、T-H-P、1-0,這些都是異性戀中的角色關係,而同性戀人群對此往往並不認同。
7同性戀≠純同性戀
與通常的三分法不同,性學家金賽提出了一個7分制的性取向量表。最左端表示純異性戀,最右端表示純同性戀,因此中間對應的是所謂雙性戀。而大部分人位於1分-5分之間,也就是並非純直或者純彎。所以在外因刺激下,人們對同性或者異性很可能都產生興趣,這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在早期文明中,同性戀現象如此普及,以及成長經歷中性取向的轉變。
所以,不用刻意排斥同性間的情感,如果被同性告白了,不能做戀人還可以做朋友的嘛
→ LES交友訪問:woiles.com 免費快速找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