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的某平臺自製熱門綜藝《演員請就位》第二季中,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引起了大量觀眾的熱議,他就是曹駿。
而引起熱議最重要的一點原因,竟然是在最初的演員市場評級中,他是最後一名。
也就是說,參與節目的製作人們,覺得如今的曹駿在娛樂圈,是一個商業價值極低的演員。
既尷尬,又令人唏噓。
要知道,作為童星出身的曹駿,起點是很高的。他曾經參演的《真命小和尚》、《九歲縣太爺》、《寶蓮燈》等作品,都曾經是螢屏之上的「寵兒」。
然而並不是人人都如張一山、楊紫一般,從童星到真正影視明星之間的過渡極其自然、流暢,沒有所謂空窗期。即使最近張一山的《新鹿鼎記》飽受批評,但依然掩蓋不了張一山的觀眾基礎和知名度,早已經在如今的影視圈打上了屬於自己的烙印。
楊紫更不必說,熱門綜藝和各種大製作影視劇輪番上,登上一線似乎指日可待。
曹駿這樣的,似乎才是常態:幼年成名,長大後卻幾乎無戲可演,慢慢被影視圈淡忘,直至退出。
《演員請就位》第二季中,我們看到了已經處於困局中的曹駿。
在一片遺憾聲中,曹駿的新作,《我們的逆青春》今天迎來了首播。
很多直呼「爺青回」的觀眾們,再次看到了他主演的電視劇,這會是他的翻身之作麼?
難說。
近些年來,但凡影視劇名稱中帶有「青春」字樣的,在質量上可謂是一言難盡。
比如吳亦凡、劉亦菲的《致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或者趙燕國彰的《正青春》,又或者英寧的《逆青春》。第一個屬於「娛樂圈頂級流量」作品,第二個則是王子文主演的號稱國內第一部「殘酷青春代表作」,第三個則是參與製作過《我愛我家》等精品的英寧導演作品。
等這些東西真正拿出來的時候,幾乎全部拉胯。
《我們的逆青春》的首播,其實用一個詞就可以概括:平淡。
演員平淡、劇情平淡、收視更平淡。
在有著平臺宣傳的前提下,《我們的逆青春》首播半日,在豆瓣上的評論僅僅只有一條,小組討論量為零。
這是什麼概念呢?
就是比那些央視非黃金段播出的最、最、最主旋律的劇集,還要低迷。
不同的是,那些劇最起碼有著央視平臺的支撐,依然能夠被很多年紀較大的觀眾看到。
而《我們的逆青春》的劇情所對應的收視群體,和豆瓣上較為年輕的主要活躍對象高度契合。然而,就是這麼「悽涼」。
到底是觀眾們「不識貨」?還是《我們的逆青春》問題太多?
我們可以大致看一下。
小久和鐵子(曹駿飾)是髮小,一個為了和父親兩代的音樂夢想,進入了一家頂級音樂公司,一個在安保公司入職。
小久入職的第一天,在鐵子連番的電話催促之下,仍然險些遲到。
在公司裡,小久粗心大意的性格特點,暴露無遺。
先是在為公司內重量級人物「紅姐」端茶倒水的時候,因為走神不小心將水灑到了紅姐的胳膊上,從而失去了跟隨紅姐到現場的機會。
接著自告奮勇要到公司高層會議上作記錄員,然而接著走神,記錄了個亂七八糟。
為了看一下公司新來的帥氣的音樂總監,也是「太子爺」,小久和同事們拿出相機拍照,卻尷尬的和包括太子爺在內的公司高層們,來了一個面對面。
屢屢犯錯的小久,開除是不可能被開除的,反而給音樂總監Alan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反觀這邊的Alan,就是一個典型的霸道總裁:受命回國,雷霆手段,開會全靠PPT,規劃全是舊石器。
小久和Alan,從初遇到人設,和我們已經看到的大量霸道總裁文,沒有任何區別。
至於鐵子這邊,目前還是「工具人」的屬性更多一些。唯一看到鐵子最為重要的作用,除了陪伴小久
喝酒聊天蹭時長,就是對於小久父親當年事件的調查。
目下看來,《我們的逆青春》是一部集合了霸總爽文,豪門內鬥,以及懸疑諸多元素的小成本網劇。假如回歸到曹駿身上的話,這樣的一部劇,能起到多少推動演藝生涯的作用?
殘酷一點的說,聊勝於無吧。
畢竟近些年,曹駿能夠擔當主演的劇,實在是太少了,連一隻手都用不了。
曹駿翻紅的路,一部綜藝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