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勝衝
暮春時節,在吉首市丹青鎮白雲村,辛勤勞作的鄉親正在搶抓農時,送糞、鬆土、開犁、育苗……大家紛紛投入到一年的備耕生產中,在農田裡播種下新希望。久負盛名的「白雲貢米」就產於此。
五彩貢田。寒山鳴鐘 攝
據史料記載,早在乾隆三年(1739年),丹青鎮白雲村生產的稻米便被欽定為宮廷御用稻米直供皇室,民間素有「白雲米三角巖女」之說。1950年,地方上曾將「白雲貢米」作慰問中南軍政委員會民族慰問團和中國人民解放軍41團官兵的慰問品;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便有「白雲貢米上北京」的流行唱句。
「白雲貢米」是吉首市富有特色、有前景的品牌農業資源,卻一度沉寂在歷史的長河中。如今,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戰略引領下,昔日貢米正在以全新姿態重回市場,端上了更多百姓餐桌。
【視頻】湘西吉首「水墨丹青」:一處世外田園裡生產的「白雲貢米」(龍三姑娘 攝)
塑品牌 煥發新生
如何使「白雲貢米」品牌重新煥發生機,是擺在吉首人面前的一道現實課題。吉首市率先從抓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等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入手,把「白雲貢米」品牌重新樹立起來。
吉首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楊昌富介紹說,「白雲貢米」在2013年就已進入湖南省地域特色農產品目錄,現在走品牌發展之路,是適應市場需求、提升吉首農業標準化水平、保障農產品消費安全的戰略決策,有助於推動吉首農業數量、質量、效益的有機統一,對於構建農產品品牌體系、鄉村振興、全面小康建設等具有重要助推作用。
2019年11月26日,吉首市申報的「白雲貢米」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順利通過專家評審,吉首市在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方面實現零的突破。據了解,國家農業農村部評審專家對「白雲貢米」大加讚賞,一致認為「『白雲貢米』人文歷史悠久、產品品質獨特、地域特色明顯、知名度較高、發展前景廣闊,是值得推介的農業品牌」。
「白雲貢米」入選國家地理標誌保護品牌的消息傳回吉首,令吉首市「白雲貢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陳千米高興萬分。「有了這一品牌,我們種植白雲貢米的幹勁更足了。」陳千米說,「通過北京專家評審後,我們合作社生產的50多噸『白雲貢米』銷售一空,我們的產品成為了搶手貨,市均價雖然達到每公斤24元,仍然不夠賣。」下一步,他計劃爭取年內成功註冊 「白雲貢米」大米商標,強勢入駐省城超市、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創新線上線下銷售模式,做好產品產銷對接,暢通產品銷售渠道。
謀發展 力鑄輝煌
由於地理條件制約、設施配套落後、農田的抗災能力較差,相比平原地區,湘西山區的稻米產量也更少,種田「沒錢賺」也導致吉首市600多戶農戶有的改種大豆、生薑等經濟作物,有部分農戶種植水稻只當自家口糧,有的棄耕外出務工。
如今,「白雲貢米」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再一次激發出來。丹青鎮河坪村村民符吉盛前幾年都是在外務工,家中的5畝稻田都拋荒了,聽說去年「白雲貢米」市價每公斤24元,每畝收入可達4000多元,今年也沒有打算外出務工,把拋荒5年的稻田又重新耕作起來。「我加入了合作社,今年種植的這個玉針香品種是經過市農業農村局篩選的,我們放心,而且還有他們的技術指導,今年肯定會成功。」符吉盛信心滿滿地說。
據了解,吉首市「白雲貢米」申報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成功後,根據標準劃定的區域保護範圍,覆蓋全市72個行政村,面積達到6.15萬畝。2019年12月即啟動實施3.15萬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為「白雲貢米」旱澇保收打下堅實基礎。2020年年初相繼出臺《吉首市白雲貢米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吉首市白雲貢米種植技術規程》等措施文件,同時市農業農村局當即成立了「白雲貢米」產業技術指導小組,開展優質稻育秧、規範化栽培、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等關鍵種植技術培訓。
吉首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李靜介紹說:「根據標準,我們在品種選育、投入品的使用以及田間管理過程中都有嚴格的操作規程、建立生產記錄檔案,從技術上保證大米的品質。同時,作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白雲貢米』納入了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中,消費者可放心購買。」此外,吉首市農業部門還結合實際,指導「白雲貢米」產區農戶提高稻田的複種指數,提高優質大米的產量,保證市場供應。
來源:團結報
·END·
監製/角角
主編/麻麻
編輯/王向遠 李艾家 石群方
審核/黃沙沙 尚欣
更多資訊
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