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路在疫情期間被封死了,至今也沒打開,我們賣菜賣水果的整天被攆來攆去,做不成生意,都快交不起房租了,不是說疫情期間允許臨時佔道經營嗎?」
近日,家住成都市金牛區兩河西一路附近的王女士稱,他們原本賣菜的地方被街道辦用鐵皮封死,連行人也無法通過。
一條封死的道路,事關多少人的喜怒哀樂穿衣吃飯?一起來看看。
▲路口被鐵皮封死
▲路中間的口子也被封死
附近商販:已快兩個月沒有收入
「不允許臨時佔道經營,附近也沒有正規菜市,我們商販只能東躲西藏,採用這種暴力手段治理,有效果嗎?」王女士告訴記者,和她一樣從外地來蓉打工,租住在附近的人不在少數,因為今年疫情的影響,他們已經快兩個月沒什麼收入了。「但房租要照給,孩子5月就要開學了,還有學費……」王女士無奈地說。
記者了解到,從今年2月10起,當地金泉街道辦就張貼通知,要求所有在兩河西一路擺攤的攤販自行搬離,並將這條近1公裡長的路用鐵皮封死,直至今日。
住戶:萬人社區,去正規菜市要走半小時
「我們買菜也不方便,到最近的益民菜市走路要半小時,到馬家場菜市趕車要半小時……」家住附近「河濱森鄰」小區的住戶們稱,附近居民約有幾萬人,卻沒有一個像樣的菜市,商販們原本聚集在兩河西一路擺攤,被驅趕後,大家買菜也很不方便。
走訪:道路被封死,行人也不許通行
記者在該路段看到,兩河西一路兩頭和中間一共三個口子,都被人鐵皮封死,車輛及人員均無法通行,而道路兩側是荒地和小區圍欄。
「這條路一側沒有住房,在這裡擺攤其實並不會對交通造成多大影響,如果因為影響交通不許擺攤,那為何將道路封死至今未打開,這樣一來,連行人也無法通行了。」家住附近的劉先生認為,這是暴力治理,搞「一刀切」。
▲鐵皮封路後,附近道路出現亂停亂放現象。
街道辦:是非法市場,不能死灰復燃
對此,當地金泉街道辦表示:是非法市場,疫情期間不能讓它死灰復燃,此道路還沒有移交。
▲附近居民表示,商販們被四處驅趕後,擺攤反而比原來亂且影響交通了
成都曾發文,允許臨時佔道經營
在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的當下,成都市曾針對臨時佔道經營商戶施行了「新政」——允許臨時佔道經營,疫情防控期間允許擺攤,允許流動商販販賣經營等,曾贏得了不少網友和市民的點讚。
對此,有媒體評論,非常時期行非常之策,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商戶的經營遭受無妄之災。城市,終歸是人的城市。一個路邊小攤,可能維繫著一家人的生活,也可能是社區街道的便民窗口。
編後記
一條小小的馬路,可以說曾是當地數千數萬人的幸福路。利用城市的閒置角落,開闢一塊欣欣向榮的小市場,攤販們規矩從業,用勞動掙生活;居民們呢,做飯時想起缺幾根蔥,下樓走幾步就能買到,甚至下班路上還能帶一把鮮花回家……多麼有人間煙火氣息。
可把路一封了之之後呢?
說為了交通吧,封路之後,車開不過去,人也走不了,帶來的就只有交通不便。
說為了疫情防疫吧,現在形勢持續向好,都在有序復工復產了,小商販們的謀生就不算工不算產,他們就沒有生存權益?
說為了市容環境吧,被迫打起「遊擊戰」來的商販們,東躲西藏,反而影響了周邊交通秩序和環境。
總而言之,一封了之,就是因噎廢食。
基層治理,是一個相當複雜細緻的活兒。在考慮「規範化」的同時,不妨也多考慮「人性化」。黑格爾有句名言——「存在即合理」。這句話即使不全對,但卻能給我們一些思考:為什麼大家會想念那個「非法市場」?
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