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人還記得,2008年汶川地震過後,參與搶險救災的解放軍空降兵某部「黃繼光英雄連」撤離時,送行的人群中有個小男孩打出了「長大我當空降兵」的手幅。他叫程強,子弟兵奮不顧身搶險救災的壯舉感動了他,他也由此立下從軍的志向。9年之後,程強成為「黃繼光班」第38任班長。2019年,他成為閱兵隊伍中的一員,在天安門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榜樣的力量,強大如斯。
今年年初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解放軍各軍醫大學均派出醫療隊,第一時間馳援武漢;夏季的洪澇災害之中,又是子弟兵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軀為人民築起永不倒塌的大堤。
這是一片從不缺少英雄的大地,這也是一個絕不缺少英雄的時代。子弟兵在各條戰線奮戰的身影,感動了無數站在人生岔路口的青年。他們的身影,就是最好的徵兵宣傳!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幾位今年報名參軍的熱血青年,聽聽他們的故事。
抗洪堤上從軍夢
■鄭州工程技術學院 黃登甲
今年開年就不太平,等到國內疫情終於基本得到控制,各地正在有序地復產復工,多地又遭遇嚴重洪澇災害。我的老家河南省固始縣,地處大別山山脈和淮河流域,縣內河湖眾多,連續多天的強降雨導致淮河幹流支流水位暴漲,抗洪形勢嚴峻。
我從小就聽大人們說,以前淮河時常泛濫,給河流沿岸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的困擾,威脅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可聽說畢竟只是聽說,隨著河道治理的加強,我從出生起,就沒有見過大人們說的洪水。可就在這不平凡的2020年,洪水逼近了我的家鄉。
大暴雨數日不停,一時間,河水逼近橋面,洪水淹沒河灘,長長的史灌河堤上出現了多處管湧。
正當我們感到無助的時候,武警官兵連夜冒雨趕來,他們疏散群眾,轉移財產,有序高效地開展搶險救援工作。官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百姓築起一道道堅固的安全堤壩。
正值暑假的我,從網上得知了官兵支援我家鄉的消息。看著視頻中武警官兵與雨水交融的汗水、浸泡在水中的雙腿、肩上重重的沙袋,我深受觸動。他們用身軀守護我的家園,我也理應肩負起時代青年的使命。可自己能力有限,我不知該用何種方式為抗洪出力,便決定買幾箱礦泉水,給他們送過去。
當我帶著水來到一線時,眼前的情景讓我動容:武警官兵個個渾身溼透,鞋子被洪水泡得開裂,手上磨出了老繭和血泡,臉上更是曬得黑一塊紅一塊。交談中我得知,這些武警官兵大多與我同歲,最小的甚至比我還小一歲。我難以想像,當我們在家中吹著空調、愜意地享受生活的時候,他們已用稚嫩的身軀扛起了大梁。
看著這些同齡人,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另一種可能性。我決定留在一線,與這些武警官兵共同奮鬥。
嚴峻的形勢容不得官兵有半點懈怠,沉重的沙袋壓彎筆直的脊梁。我只短暫地參與了抗洪救災,就累得腰酸背痛,皮膚也被曬傷了。可想而知,這群人民子弟兵,吃了多少常人難以想像的苦。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作為新青年,我們理應擔當起時代重任。奮戰在抗洪一線的官兵用血肉之軀築起了防汛抗洪的鋼鐵長城,身處大學校園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中去呢?回去後,我便在徵兵網站上登記了自己的信息。若能如願軍營,我定當不辱使命,讓「後浪」成為蓄滿能量的「厚浪」!
(翟小偉整理)
雷鋒精神照我心
■錦州醫科大學 高御濛
我的家在遼寧省遼陽市。60年前,雷鋒就是在這裡寫下《我決心應召》的申請書並參軍入伍。可以說,我是聽著雷鋒的故事長大的。
因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從寒假開始我便不得不一直宅在家裡。作為一名醫學專業的學生,我對疫情格外關心。當我在除夕夜刷到軍隊醫療隊火速馳援武漢的視頻時,眼淚不住地在眼眶裡打轉。
2月3日起,軍隊抽組1400名醫護人員承擔武漢火神山醫院醫療救治任務;2月12日24時,火神山醫院收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已過千人;2月13日,火神山醫院首批7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出院……接下來的每一天,我都時刻關注著解放軍醫療隊的消息,同時也不禁想著,如果自己是其中的一員該有多光榮啊!
不知不覺,時間臨近夏季,學校開始了徵兵宣傳活動。我知道近年來部隊敞開大門徵召優秀大學生入伍,雖然內心有過想法,但我對是否真的要去當兵還是有些猶豫不決,父母也讓我先完成學業再作打算。
遼陽市太子河區人武部的舒賢才部長看出了我的猶豫,卻沒多說什麼,只是發來了兩段視頻。我打開一看,一個是軍隊醫療隊援助地方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另一個是子弟兵參與抗洪搶險的。視頻雖短,卻十分震撼。在今年的疫情中,軍隊醫務工作者勇挑重擔,不負重託、不辱使命,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作出了突出貢獻;而面對著數十年不遇的洪水,又是人民子弟兵衝鋒在前,為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築起鋼鐵長堤。這充分體現了人民軍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強大力量。人民有難,軍人當先!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的,永遠是這群最可愛的人。我看得熱血沸騰,當即向舒部長表態:我願意去當兵!並馬上在網上報了名。
如此「先斬後奏」,我不免有些忐忑,怕父母回來後責怪我自作主張。和父母再次溝通後,他們見我已經做出了決定,也對我表示了支持。
那一夜,我興奮得睡不著覺。幸運的是,接下來的體檢、政考,我都順利過關,距離夢想中的軍營又近了一步。
幾天前,區人武部把我們這些體檢、政考合格的應徵青年帶到了遼陽雷鋒紀念館。在那裡,我們重溫了雷鋒光輝的一生,聽了「雷鋒班」戰士的報告,心靈再次受到了洗禮,從軍報國的信念更加堅定。
役前訓練馬上開始了。我知道這是對我們即將入伍的青年們一次錘鍊和考驗。不怕吃苦、不畏艱險,方顯軍人本色,我相信,這一點挑戰難不倒我。為了成為雷鋒式的好戰士,我一定會克服困難,加倍努力。
軍營,等著我,我來了!
(喬振友、倪勇整理)
脫貧不忘報黨恩
■雲南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 木金龍
走出獨龍江,邁向軍營,是一種青春的選擇、成長的歷練,更是一種回報。
我是一名獨龍族青年(圖三右一),從小生活在深山峽谷的獨龍江。這裡有巍峨的高黎貢山、險峻的峽谷、奔流洶湧的獨龍江,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與世隔絕,過去僅有一條公路通往外界,一直是雲南乃至全國最為貧窮的地區之一。
小時候常聽爺爺講,新中國成立的時候,我們獨龍族過的還是原始生活:沒有一寸公路,人們出門爬石巖、攀天梯、過溜索;住茅草房,狩獵捕魚、刀耕火種……1950年,解放軍徒步來到這裡,獨龍江開始出現歷史性的變化,一代代官兵把最美好的年華都無私地獻給了獨龍江。
戰士邱旦史在巡查界樁時被野獸襲擊遇難;戰士張枝繁為了給當地群眾探路,跌落懸崖,獻出了自己18歲的生命;北京籍戰士於建輝在搶修公路時,不慎墜入江中……每次爺爺給我講起這些故事,他的眼角都泛著淚光,在我幼小的心靈播下報國從軍的種子。
2010年1月,黨的富民政策惠及獨龍江,「獨龍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三年行動計劃」實施,開啟了安居溫飽、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素質提高、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六項工程的精準扶貧「獨龍江模式」,我的家鄉實現了千年跨越。
這幾年,我親眼目睹了家鄉的變化:寬闊的柏油路代替了人馬驛道和溜索,全村群眾從昔日跑風漏雨的茅草房搬到寬敞舒適的安居房,所有自然村都通了硬化路。
2016年,我考上了雲南省民族中等專業學校。我深知,如果沒有國家的扶貧政策,沒有部隊的幫扶,我就走不出獨龍江,享受不到優質的教育資源。2016年暑假,我回到家鄉,家裡正巧來了部隊幫扶工作人員,那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解放軍。他們身穿軍裝,英姿颯爽的樣子讓我羨慕不已。我問他,怎麼樣才能和您一樣?叔叔告訴我,你好好讀書,把身體養得棒棒的,以後就可以報名參軍。
從那時起,我就堅定了參軍入伍的志向。這兩年我努力學習、鍛鍊身體。今年,我應徵報名,順利通過上站體檢,希望今年我家也能掛上光榮牌!
去年4月10日,我的家鄉實現整族脫貧。脫貧不忘報黨恩,我立志走向軍營,報效國家,為建設祖國和自己的家鄉貢獻一份力量。
(徐楚寒、本報記者 柯穴整理)
追夢路上「行動派」
■仙桃職業學院 張 明
我來自湖北省宣恩縣曉關侗族鄉,自年少時,當兵的種子就在我心裡生根發芽。大學期間,我經常向學校和宣恩縣人武部諮詢徵兵的相關事宜。2018年我一畢業就報了名,但由於家裡的突發情況沒能進行完初檢。尊重父母的意願和期待,思量再三的我,在2019年成為曉關侗族鄉中心衛生院的一名醫務工作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武漢首當其衝。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軍隊也派出醫療隊馳援湖北,共同抗擊疫情。我身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同樣奮戰在家鄉的抗疫一線。大年三十兒那天,正在準備年夜飯的我突然接到單位的電話:「馬上到單位,召開緊急會議!」疫情防控不容耽誤。按照防疫分工,我被派往曉關高速路口和公安民警、退役軍人一道,對返鄉人員及車輛進行檢查。他們始終衝鋒在前的身影,一直在激勵著我。在各種物資緊缺的情況下,在凜冽的寒風中,我們一直堅守在卡點上。最難熬的就是值夜班,我穿著軍大衣都被凍得瑟瑟發抖。可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再苦再累也不能退縮!
隨著疫情愈發嚴峻,一個不好的消息傳來——我鄉出現了1例確診患者!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家人心惶惶。就在這時,一名退役軍人挺身而出,主動將病人從家中送往隔離病區。有人問他:你不怕嗎?他說:事關生命,我義不容辭!第一個進入戰場,最後一個退出戰場。這就是軍人!
這件事讓我感觸頗深,使我本就熱血的心再次燃燒了起來,立志要圓畢業時的從軍夢,穿上軍裝,保家衛國。獨自做了這樣的決定,我也有些擔心父母不願讓我離家遠行。在和父親的交談中,我推心置腹地說:「參軍是我兒時的夢想,不管能不能成,還是想去試一試,不給自己留下遺憾!」在得到父母的理解後,我第一時間在網上報了名。
對於我畢業兩年後報名參軍的決定,有很多親戚朋友不太理解:既然已經有了許多人羨慕的「鐵飯碗」,何必還要去當兵呢?面對這些質疑,我對他們說:「戰士的樣子,就是無論面對哪種困難都能堅持到底;中國軍人的樣子,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能不忘初心。沒有經歷過部隊錘鍊的人生,對我來說,就不算完整的人生!」
我始終懷著一顆赤誠之心,相信在那綠色軍營裡定會有我的一片天地。如果我被批准入伍,我將安心服役、嚴守紀律,將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國防建設中去。我在疫情防控中所見到的軍隊醫務工作者,就是我最好的榜樣!(童格整理)
本版照片由本人提供
來源:中國國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