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是亞洲女生的一個執念,甚至古代女子為了「膚如雪、凝如脂」,做的荒唐事簡直數不勝數:用鉛敷面、以水銀入藥、給自己放血…
聽起來就瘮得慌是不是~
然鵝,現代的我們也沒好多少,隨便刷刷某書就能刷出「白醋洗臉美白」、「淘米水美白法」等等,簡直是各種美白迷惑行為大賞。
但…這些美白方法真的有效麼?
今天,壹姐姐就跟大家一起掃下「美白」雷!
雖然醋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具有「美白」作用,比如皮膚科醫生臨床治療一些感染性疾病就會用冰醋酸,塗抹後有發白現象。但是,「發白」≠「美白」,兩者還差得遠呢!而且,醋對皮膚的刺激性非常明顯,即便是專業人士,對醋的濃度以及使用時間的把控,也不一定準確。
而且白醋的PH值只有2.4,酸性很強!即使加水稀釋,皮膚也很有可能會被灼傷,破壞角質層。如果連續好幾天都用白醋洗臉……臉皮越削越薄,不變敏感肌才怪!
淘米水裡有大米留下來的礦物質和維生素、以及澱粉,洗完臉之後會像遮瑕霜一樣,「遮蓋」掉毛孔和痤瘡,讓我們看起來比較白。但是,這種「白」只是短暫的假白,當皮膚變幹之後就會恢復原狀。最重要的是,如果大米存放過久,其灰塵、黴菌和寄生蟲還可能造成皮膚過敏和黴菌感染。
小蘇打成分是碳酸氫鈉,水溶液呈弱鹼性,而我們健康皮膚表面呈弱酸性。用鹼性的小蘇打溶液敷在皮膚上會破壞皮膚的天然屏障,皮膚更容易乾燥敏感,某些敏感皮膚還容易刺痛紅腫甚至引起感染,長期使用易致刺激性皮炎。
牛奶中90%以上都是水,剩下的10%是脂肪、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如果你直接喝掉,優質蛋白質能讓你滿滿膠原蛋白,我還比較相信。用來洗臉美白,怕是沒用,因為這些營養分子根本進不去皮膚裡面,更別談吸收了。
如果用牛奶洗臉又清洗不乾淨的話很容易導致其成分殘留在毛孔中,這樣不僅會堵塞毛孔,還會發生殘留牛奶酸化引發細菌造成皮膚皮炎感染等,讓皮膚變得暗沉、粗糙以及屏障受損。
檸檬中確實含有大量的檸檬酸,但食用會被更強大的胃酸給分解掉,轉化的營養成分會以蛋白質胺基酸的形式參與新陳代謝,對於美白的作用就可以忽略不計了。同理喝醋什麼的都沒用,時間長了還傷胃。
吃維生素C也一樣,首先攝入量有限,其次經過消化道吸收,能發揮作用就微乎其微了。曾經有專門的實驗來對照,發現服用了幾個月的維C的人並沒有出現皮膚變白。所以呢,想美白,還是通過外用護膚品更靠譜。
一個檸檬裡的檸檬酸濃度有時候高達8%,高濃度的檸檬酸對角質層的強剝落性會大幅度破壞皮膚屏障,還會灼傷表皮細胞,被檸檬酸灼傷的皮膚會又紅又腫,嚴重者更會感覺到無比刺痛,同時隔天有褪皮的現象,如果是痘痘肌可能還會引發痘痘破損發炎,新的痘痘生長。
顏色白的東西不代表能幫我們變白呀…
在古代典籍中有很多記載,也有的護膚品牌以珍珠粉為核心賣點炒作。實際上,珍珠粉的主要成分不過只是一些碳酸鈣,和你家用來刷牆的差不多的化學構造,用它敷在臉上完全沒有美白的效果。
有些包含雲母、珍珠粉的護膚品,塗抹上去皮膚就會白一些,這其實是一種假象,洗完就沒有了。因為雲母、珍珠粉都屬於不溶解不可吸收的鈣,放在散粉中還可以,但不是真正的美白。
牛奶、珍珠粉好歹還是白色的,能讓你產生變白的錯覺,這次連綠色的黃瓜也不放過了?
一般來說不是滑滑的食物,就能讓我們臉部也光滑美白。黃瓜敷臉只是暫時的水分停留,並不是讓我們的皮膚吸收。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天然食物切片敷臉帶來的風險性,有可能會導致您的痤瘡再次感染,也有可能會導致皮膚發炎、過敏。
醬油顏色很深,也確實含有少量的黑色素形成原料「酪氨酸酶」,但它的含量非常低,而且它有一個弱點,就是不能耐受強酸。它一旦被吃進進胃裡,就要遇到PH值只有2的胃酸,迅即被滅活,無法催化黑色素的形成。酶都傻了,哪來的力氣再對我們的皮膚作祟呢?
首先要看你是不是光敏體質,如果不是的話,吃了光敏類食物也沒關係,不需要忌口,不過吃了大量光敏類食物之後還是要注意防曬;如果出現光敏,首先會引發光變態反應:會變紅、皮炎、灼熱,甚至出現光毒樣反應導致疼痛感,才會導致膚色變黑。
一味地追求美白很容易就會陷入激素的坑,使用激素的美白效果驚人,往往能夠讓你的肌膚快速變得白嫩細膩,聽著是不是很心動?
可一旦停用添加激素的護膚品,便會讓你的肌膚變得敏感、出現紅血絲、開始潮紅、瘙癢、老化、萎縮,這就是所謂的激素反跳現象,繼續使用激素就會變好,停用後會一次比一次嚴重,只好一次又一次地「飲鴆止渴」,最後毒害的還是自己。
最後再叨一句,一切的民間自製土偏方都是無效的!不僅無效,還有可能損傷皮膚,造成膚色加深、皮膚敏感、長痘等等後果。很多患者就是把自己抗造的城牆皮,硬生生折騰成了敏感皮。
所以想要科學美白,還是護膚比較靠譜哈。以理性的態度去好好護膚,美白就是簡單有效、有理可循的,而不是繁瑣盲目,可望不可即的。在這個「一白遮百醜」的世界,相信不再走彎路的你,會越白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