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一些想說的話需要整理,如果現在不說大概就再也沒有想說出來的衝動了,索性別睡了,起身給咖啡續了半杯水又坐回來。
四個月最有感情的地方當然是生活和學習的學校,「臺灣最美大學」的稱號可不是浪得虛名,路思義教堂是學校和整個臺中市的標誌性建築,每一縷陽光的照射和教堂多邊形的任意角度都可以搭配出不同的藝術效果。
➤路思義教堂
早晨伴隨著教堂的鐘聲,新的一天開始了。陽光充足的正午有許多來拍婚紗照的美麗新娘,父母帶著孩子在草地上曬太陽,下午夕陽的餘暉打在層層疊疊的金色瓦礫上波光粼粼,夜晚三三兩兩的學生聚在一起利用照明燈在側壁上玩手影。
文理大道一年四季都是綠樹成蔭,路的盡頭是乳白色莊嚴古樸的圖書館,上上下下不知道走過多少遍也不覺得太長。
每次在圖書館讀完書就一路向下到二校區看牛哞哞們,路過乳品小站買一盒絕頂新鮮的酸奶,走在綠蔭密布的棧橋上偶爾遇見幾個赤腳的跑步愛好者,他們在享受他們的運動時刻,我也很享受。
周末必須去逢甲夜市吃地瓜球配青蛙下蛋啊。
除了生活的臺中,跑去臺北的次數算是最多的了,都說這裡是時尚的寵兒,是繁華的臺灣華爾街,可是這裡沒有強大的關係網和濃濃的金錢味,即使初來乍到的人,只要願意行走和聆聽,都會感覺到一個不一樣的臺北。
蔡康永曾說,臺北是可以隨意行走的城市,走路走得到是臺北市的一個特色,靠兩條腿走路的人,在這都市裡都不會感到渺小。
臺北收留每一個為了聽故事而來的旅人,溫羅汀、新生南路一帶的天空是文學的顏色,陳綺貞的忠孝東路有許多的咖啡店,西門町已不見《臺北人》書中所寫的夜巴黎舞廳,但是大街小巷還是有許多穿著入時的女郎和雜沓的高跟鞋聲。
除了那些小有名氣的文化角落,我最喜歡一個人在大稻埕附近漫步,這個位於臺北西南部的老城區是清末到日據時期最繁華的地段,可能是受那部《大稻埕》電影的影響吧,總覺得時光倒流,自己會像男主角被吸入畫中,然後談一場老上海式的愛情,雖然沒有許文強和馮程程那樣驚心動魄,應該是一種夾雜著菸草味的淡淡的苦澀。
臺北是一座有個性的城市,就像一些新興建築爭先恐後的想要超越101大樓,而它卻從不盲目追隨,依舊作為時尚本身佇立在繁華的街頭,以不可複製的姿態定格在自己的高度。
➤聖誕節 101大樓
一個人旅行的時候,那種感覺就像心裡一直有一個幽閉的小人打開了房門,看見陽光,路上的各種小麻煩想想都變成可愛,目的地的設定有時候會給人時間上的緊張感,不如走到哪裡算哪裡。
➤臺南的民俗文化
➤臺南神農街
➤高雄白天的城色
➤高雄港
➤佛光山
➤七星潭的天空和大海
➤花蓮名產——老蕭
➤基隆凌晨三點半熱鬧的魚市場
➤熱愛音樂的基隆人
➤九份與悲情城市
最美的風景是人,忘不了那些一起折騰的小夥伴還有臺灣的學長學姐們作為東道主熱情的招待,喜歡你們軟軟糯糯的語調和甜甜的心思,交往起來就像奶茶一樣喝一輩子也不會覺得膩味。
萌萌噠北大學姐,性感還在新加坡約會的清瑤,學霸加超會玩的一琳和某隻
➤出鏡率極高的一隻長腿學妹多肉涵
➤逍遙遊小分隊最美麗活波的梅學姐,藝術家丁老師和阿鎮學長
還有許多好胖友就不一 一po圖啦,認識你們炒雞幸運的,
比心
臺灣最初給我的印象是很小,寸土寸金,公路狹窄經常車馬難行,各式各樣的小廣告牌林立,密密麻麻地排在人行道的上空,但是我走過很多文創園,獨立書店和大學校園。
都給人一種寬鬆而優雅的感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足夠的私人空間去做事,學校有24小時的通宵自習室,休閒的咖啡廳或是討論室,綠化和一些裝飾性的城市設計絕不會因為土地緊張而擱淺,也許這些一草一木在他們看來本身都是文明的一部分,每一個生活的細節都是這座島嶼的一種可能性
我不希望我對臺灣的記憶是熱鬧的,像摩肩接踵的大街,我更希望這裡簡單的生活情懷和自由的性格可以一直與我融合,下次再見,又會是一場怎樣奇妙的邂逅。
-END-
(本文經由作者投稿並同意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