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胸」險

2021-02-07 界面新聞

「我覺得自己整個人都毀了。」看著胸上兩道長蟲狀的疤痕,小琳越來越無法忍受。

這兩條疤痕是半年前的一場手術留下的。2020年5月,小琳花了近10萬元做了巨乳縮小手術,但沒想到的是,花費所有積蓄換來的是一場人生噩夢的開始。遲遲無法癒合的傷口、嚴重不對稱的乳暈和千瘡百孔的乳房讓小琳意識到——手術出問題了。

「噩夢」由此開始。

掉入「黑醫美」的深淵

「我記得那個醫生剛見我,就用原子筆在我胸上畫了個圈,說你的乳暈要提升到這個位置,現在想想有點搞笑,就是隨便畫的。」今年5月,小琳在嫂子的介紹下,走進了廣州一家寫字樓內的整形美容機構。簡單的面診之後,打著只有今天有折扣的幌子,醫生助理帶小琳去交了定金。

定金之後就是響個不停的催促電話,「再不做就沒優惠了、「不然定金就浪費了」、「錢不夠也可以分期付款」······多番銷售「轟炸」,再加上多年來被「巨乳症」困擾,小琳辦理分期貸款後走進了手術室。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是否要做縮乳手術,小琳之前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從青春期發育開始,小琳就比同齡人的乳房更大,隨之而來的是周圍人的指指點點,「就自卑啊,站在那裡不敢抬頭挺胸。」小琳說。除了別人的目光,不到一米六的小琳也承受著一些來自巨乳症帶來的病症困擾,胸部過大並且下垂,導致小琳的肩膀經常會被內衣帶勒得酸痛。

今年3月,一直羞於向家人啟齒的小琳和嫂子說出了自己的困擾,做生活美容的嫂子給小琳推薦了一家醫美機構。「自己的親嫂子還會騙自己嗎?」小琳想。生活美容機構向醫美機構導流也是目前國內常見的一種醫美獲客方式,很多美容院、美甲店成為醫美機構的渠道商,以一定的優惠推薦來店顧客去合作的醫美機構進行醫美項目。但醫療美容和生活美容有著本質的差別,這種推薦渠道並無法保證醫美項目的安全性。

給小琳做修復手術的主刀醫生、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副會長吳毅平教授介紹,巨乳縮小術被定為難度級別最高的四級整形手術,即「操作過程複雜,難度高、風險大的美容外科項目」。根據原衛生部辦公廳印發《醫療美容項目分級管理目錄》,可開展四級項目的機構必須是三級整形外科醫院和設有醫療美容科或整形外科的三級綜合醫院。

因為是親戚介紹,小琳並沒有了解醫院和醫生的資質。手術失敗後,小琳才在朋友的幫助下了解到,給她手術的機構只是一個門診部,沒有麻醉科,也並不具備四級手術資質。

超範圍經營一直以來是醫美行業發展的痛點,生活美容機構違規開展醫美項目,醫美門診部、診所違規進行全麻手術,只能做一二級手術的機構,像是醫療美容門診部,打著醫院的旗號,超範圍做腹壁成形術、顴骨降低術、巨乳縮小術等三四級手術,甚至還有些沒有執照的機構,儀器、消毒、衛生環境等各方面規格都達不到標準的情況下招攬求美者……一些從業者利用醫美信息不對稱,瞄準了像小琳這樣對整形美容知之甚少的消費者,一個倉促的決定,年輕的女孩就被拉進了「黑醫美」的深淵。

醫美路上「一摸黑」

據艾瑞諮詢的數據,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000家,在合法的醫療美容機構當中,依然有15%的機構存在超範圍經營的現象,同時全國還有超過80000家生活美業店鋪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項目。吳毅平教授指出,現在很多生活美容機構打「擦邊球」,經營雷射、注射等醫學美容範疇的項目,這其實都是違規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除了黑機構,還有黑醫師。據《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2020)》,2019年醫美非法從業者有十萬名以上,合法醫師僅佔行業 28% 。

「有的醫生不具備資質,也沒有經驗,他就敢做,甚至通過這種方式『練手』,他們沒有對生命的敬畏和人權的尊重,脫離醫療本質太遠了,但別忘了醫療美容的本質還是醫療,不是『生意』。」吳毅平教授表示。

黑機構和黑醫師不是醫美亂象的全部,巨大的醫療美容市場面前,太多人想要分一杯羹,醫美黑中介是其中一環,並且頗具規模。線下的渠道中介大多是利用消費者對 「熟人」的信賴心理,引導消費者到黑機構或個人工作室甚至毫無消毒可能的酒店進行醫美項目。

小琳就是「熟人介紹」的典型代表,「親人把我帶去的,出了事我都不知道能說什麼。」小琳說。這樣的案例並不在少數,據2020年中國醫美用戶對醫美機構的認知渠道調查,有近4成的用戶是在熟人介紹下選擇醫美機構,在認知渠道中所佔的比例最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線上渠道的中介則多是利用社交平臺、論壇貼吧、問答等方式,通過分享個人經歷以「打折、有內部資源等」吸引消費者添加好友,然後介紹給黑機構從而分傭。由於醫美垂直平臺(如新氧等)大多會核實進駐機構及醫生的資質,對平臺內容分享實行嚴格監管,黑醫美難以滲透。

據吳毅平教授介紹,這種靠中介渠道推薦獲得客源的醫院,被業內稱做渠道醫院,渠道醫院則會支付高額的回扣給中介。據艾瑞研究的數據,黑醫美的渠道佣金比例高達70%及以上。利益誘惑面前,吳毅平教授補充道:「我還曾經見過被黑醫美害了的受害者,又做起黑醫美中介去害別人的案例。」

同時,小琳對醫美知識的認知匱乏,也是讓黑醫美有機可乘的重要原因。「我嫂子做了十幾年美容,我覺得她肯定懂啊」,小琳強調。但實際上生活美容和醫療美容完全不同,非手術類項目即輕醫美項目和手術類項目又有著千差萬別。像小琳這樣的消費者,不僅不了解開展醫療美容項目應該去正規醫美機構,而且對於哪些是輕醫美、微整形項目、哪些是高難度的手術類項目模糊不清。

小琳也不是個例,根據艾瑞用戶研究顯示,有60.9%用戶錯把手術類項目:抽脂、隆胸豐臀、手術 類面部整形、植髮錯認為輕醫美,顯著的認知錯位導致以美容院為代表的黑機構非常容易誘導消費者在黑場所開展醫美項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黑機構、黑醫師、黑中介以及對醫美認知的「一摸黑」,讓「小琳們」徹底被裹挾。《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2020年)》顯示, 醫療美容行業事故高發於黑醫美,平均每年黑醫美致殘致死人數大約10萬人,且多數消費者投訴維權困難。

抓住「最後一根稻草」

觸目驚心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備受煎熬的「小琳」。

直到現在回想手術的過程,小琳還有些後怕。在門診部的手術室裡,小琳經歷了一臺長達8個小時的麻醉手術,實際上一般巨乳縮小手術時間不會超過5個小時。

但手術結果依然給小琳帶來了致命的打擊。「她的乳房基本上看不得了,是一個毀損狀態,還不如術前。」吳毅平教授介紹。在此之後,帽子、圍巾、口罩和墨鏡成了小琳出門的標配,更多的時候是避免出門,不見任何人。「男朋友也和我分手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手術,我覺得自己整個人都毀了,變得很喪,沒有心思去上班,把自己封閉起來,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回憶起那段日子,小琳的眼睛一下子暗了下來。

「但是想到我死了父母怎麼辦啊,也許還能想想別的辦法。」小琳開始尋找可以做修復手術的正規醫美機構,想要抓住能讓自己回歸正常生活的「最後一根稻草」,但這並不容易。

找不到專業信賴的醫美機構、無力承擔昂貴的醫美修復費用、能做修復手術的醫生太少……今年4月,網際網路醫美平臺新氧曾做過一次調研,發現很多和小琳一樣的黑醫美受害者面臨著諸這樣那樣的現實問題。在新氧前期的調研中,中國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會長江華教授曾提到,他一年五分之三的手術都是在做修復手術,而且修復手術的費用遠遠高於首次手術。

「調研之後,我們發現黑醫美的受害者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受到的傷害也不僅僅局限於我們一眼看到的身體所受的傷害,更多的還有心理的傷害,他們不敢站在陽光下。」新氧公益負責人介紹。於是,新氧決定啟動專門針對黑醫美受害者的公益項目的計劃。

(選填)圖片描述

5月29日,由新氧科技與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聯合推出的、中國首個黑醫美修復救助公益項目正式啟動。新氧首期捐贈1000萬用於黑醫美等意外事故或先天畸形群體的救助,並先後在武漢同濟醫院、重慶星榮整形外科醫院成立公益救助基地,邀請專業醫美醫生加入公益行動。

尋回眼中的光亮

小琳就是新氧公益救助項目的的對象之一。

11月21日,小琳在重慶星榮整形外科醫院完成了巨乳縮小修復手術。

修復手術過程中,主刀醫生吳毅平教授發現,小琳第一次接受的縮乳手術其實是個假手術,簡單上提之外,沒有對內部腺體做太多實質性操作,這反而讓修復手術醫生鬆了一口氣。原有結構破壞過多,修復手術則會變得難上加難。「不幸裡又有一些幸運吧,好在活過了第一次手術,又遇到了新氧公益救助項目。」小琳說。

乳房修復手術後的第五天,小琳努力在病床上坐正,一笑眼睛彎彎的,帶著一點害羞。她告訴記者:「我的胸救回來了。」一起回來的,還有小琳眼睛裡的亮光。

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學分會主任委員李世榮教授還記得,小琳第一次來面診時,從頭到尾都在哭,和術後回歸平靜的小琳判若兩人。如今,小琳坐在病床上,開始聊起以後的打算,除了要找一份工作,「我還想出去走一走,散散心。」小琳說。

修復救助公益項目在半年多時間收到了上百位救助申請,但多數人在申請中都會說「我不想整成誰,我就想做回普通人。

目前,中整協新氧公益項目已經完成了多例修復,除了小琳之外,幫助46歲的貴州阿姨沈琳重建鼻子、幫助33歲的四川姑娘羅莉擺脫黑醫美後遺症······新氧科技表示,希望不僅能幫大眾找到合適的醫美機構和醫生,也可以為那些經濟困難又亟待醫美救助的群體提供必要的支持。「讓他們都能重回正常的生活,重新找回眼中的光亮。」

相關焦點

  • 醫美醫責險踐行理賠承諾!即科金融助推醫美行業規範建設
    「投保容易理賠難」 是醫美機構面對醫美醫責險最擔心的問題。投保機構的獲得感,終究還是需要通過理賠實現。用案例說話:以專業精神踐行理賠承諾近日,中國人保的「醫美醫師責任險」一例理賠案件,成功完成賠付,事故鑑定完成後,保險理賠僅用了3天。
  • 精準狙擊90後群體內心訴求,新氧醫美險催生未來市場藍海效應
    只不過和此前購入的第一份意外險不同,李闖新近收入囊中的是一份新氧平臺的醫美險「氧護保PLUS」產品。「既保重疾和意外,又能為我馬上計劃進行的醫美手術加一層金鐘罩鐵布衫,簡直不能更完美了。」但李闖這次的投保之路卻是一波三折,雖然一個想要變得更美的樸素願望和想要給自己更多安全感的理性訴求在心中已醞釀了好久,卻在保險市場產品的尋找中屢屢碰壁。
  • 春曉胸離罩:春曉與老公合唱秀恩愛 衣不貼身險走光
    春曉胸離罩:春曉與老公合唱秀恩愛 衣不貼身險走光 字號:小大 2013-04-11 11:34 來源:搜狐 我要評論() 核心提示:春曉胸離罩:春曉與老公合唱秀恩愛
  • ...美機構如何險中求生?|醫美機構|醫美行業|健康界|醫療美容|三石哥
    但他們同時也強調,雖然政策收緊對醫美營銷亂象產生了一定的壓製作用,但尚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醫美亂象問題。一直以來,醫美營銷是行業拉新的主要手段。在政策收緊趨勢下,醫美行業格局會受到什麼影響?未來醫美機構又該如何合規營銷?醫美定價權逐步轉移到渠道方長久以來,醫美機構和消費者皆苦營銷久矣。
  • 九州通副董事長劉兆年:構築「網際網路+醫+藥+險」生態圈
    在12月11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之上市公司領軍者分論壇上,國內最大民營醫藥物流企業九州通副董事長劉兆年表示,疫情催生了九州通在行業流通領域的一個新的經營模式的變化,未來「網際網路+醫+藥+險」會有大的發展。
  • 風控面前屢屢失守 醫美分期「富貴險中求」
    「去年以來,監管嚴打催收後,著實給醫美行業澆了盆冷水。」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網際網路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車寧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因為相較於其他分期場景,醫美分期更加依賴於催收,行業整體逾期率陡然升高。再加上疫情爆發後,人們對線下醫美項目的消費需求被抑制,多項線下業務也隨之遇冷。
  • 直播預告丨眾安網際網路醫院負責人黃佩佩:「醫+藥+險」的未來深水區...
    在供需雙方和政策的共同驅動下,網際網路+醫療正在逐步進化,從網際網路網絡文診,到複診開藥,再到醫保、商保支付,以及現在的診療線上、線下一體化,正在一步步實現產業生態閉環,使得部分場景下的「醫+藥+險」全鏈路在線化模式初步落地。作為國內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眾安保險持續布局大健康生態,並在2019年獲得網際網路醫院牌照,最近正式推出了「眾安醫管家」服務。
  • 水剝離祛眼袋|醫美詳解
    科學正確的醫美是會為皮膚帶來明顯改善的。在我的身邊,有一些沒有接觸過醫美的朋友,一聽到醫美兩個字,就覺得特別害怕,我可不想去做手術啊,一想到臉上要動刀子,就覺得太恐怖了,而且還怕老了以後也會垮掉的。也有的小夥伴說,醫美就是現在很流行的微調微整對吧?
  • 與黑醫美鬥爭的這一年
    原以為手術能讓自己胸型變美、不再自卑,沒想到,自己遭遇了黑醫美,結果是嚴重感染、大面積疤痕、乳頭乳暈錯位且可能再也無法哺乳。像小玲這樣想變美卻反遭毀容打擊的群體,不是小數目。根據艾瑞諮詢發布的《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2020年)》(下稱《醫美白皮書》),我國醫療美容行業事故高發於黑醫美機構,平均每年黑醫美致殘致死人數約達10萬人,且多數消費者投訴無門,維權艱難。
  • 醫美概念股大受追捧,國內市場空間達千億級別規模丨牛熊眼
    五連板朗姿股份收關注函,近一個月六批機構接踵調研上周五,醫美概念股朗姿股份收穫5連板。從11月3日起,朗姿股份陸續披露了6輪特定對象的調研記錄,重點均圍繞公司醫美業務展開與深入。據統計,11月3日,只有國泰君安、民生加銀、亞太資產3家機構前來調研;11月12日、13日,調研機構總數驟升至50家,其中包括10家券商、19家公募以及21家私募、險資。
  • 醫美「醫」得了美圖嗎?
    ,未來三年裡,將逐步布局醫美行業。預計2018-2023年,中國醫美市場仍將保持24.2%的高年複合增速,有望在2021年超越美國,成為醫美第一大市場,於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3600億元。 目前,業內人士通常將醫美行業分為上、中、下遊三個細分市場。
  • 1美App:七夕從線上P圖到線下約會,美圖的醫美算盤靠譜嗎?
    但穿搭和妝容只是點綴,要知道自身「硬體」不打理好,再美的衣服也是白搭。而有相對精準的醫美消費用戶,美圖看到了自己進軍該領域的可能性。整形和戀愛,亦如年輕和愛情,眾所周知,美顏相機可以快速修復臉部的缺陷,而醫美也會讓你快速變美不留痕跡。
  • 《醫美白皮書》:00後醫美消費者佔比快速提升,新一線城市醫美接受...
    封面新聞記者張越熙1月2日,《更美2019醫美行業白皮書》在北京發布。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純醫美市場規模高達2560億元,近五年的平均增速為30%左右,預計2025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突破萬億元。此外,00後入局醫美市場,也為醫美行業注入了新活力。意想不到00後是醫美市場的生力軍根據白皮書顯示,2019年,中國純醫美市場規模高達2560億元,近幾年市場增速均在30%以上,中國醫美療程消費量達到2500萬例。
  • 新鮮出爐---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美行業發展分析報告解讀
    2020年是尤其特殊的一年,在全球飽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醫美行業也無例外地受到了影響。   2020年的中國醫美市場規模近2000億元,受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醫美行業首次出現負增長。此外,有越來越多的父母支持自己的孩子接受醫美項目,因此中國醫美消費市場有進一步年齡下沉的趨勢。其中學生醫美用戶比例為全網用戶的近三倍。
  • 「誠信醫美·法治醫美·放心醫美」貴州利美康宣誓:要依法維權!
    2019年3月11日,「誠信醫美·法治醫美·放心醫美」大型公益活動——「美麗有約依法維權」中國行貴州站啟動儀式在貴州利美康外科醫院隆重舉行。「美麗有約依法維權」中國行活動在貴州啟動,讓貴州省的醫美行業法治化走向一個新臺階,成為西南地區醫美市場的標杆。
  • 醫美亂象屢見不鮮,美團醫美是力挽狂瀾還是推波助瀾?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於美麗與自信的需求日益凸顯,隨之而來的是國內醫美行業市場的快速發展與醫美平臺的高歌猛進。「雙十一」拆包裹的餘熱尚未過去,蹲直播、屯醫美的「小姐姐」們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預約醫美服務了。對於醫美行業,今年的「雙十一」被定義為醫美界的「雙十一元年」,在天貓、京東、美團等巨頭平臺,以及新氧、更美等垂直類平臺的共同參與下,陣容格外豪華。
  • 醫美 | 醫美機構是不是下一個「愛爾眼科」?
    在這個原地過年的春節裡,生意紅火的除了電影院、電商平臺以外,還有近年來在一二線城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醫美機構。根據相關媒體報導稱,不少醫美機構在這個春節的客戶量,較之往年同期至少增加了50%,不少醫院的醫生每天要做4、5臺手術,忙到晚上10點。醫美生意火爆的背後,是醫美機構狂轟濫炸的低價營銷。
  • 【裕美醫美】裕美醫美,美麗的神來之筆
    裕美醫美,由美業8位大神級總裁聯合入股組成,每一位總裁都是行業內叫得出名的佼佼者。什麼叫專業?裕美醫美,來自韓國的專家團隊。院長為韓國明星御用微整師,被韓國業界稱做神奇手。他所寫的微整書籍,是所有重整從業人的聖經。
  • 多加與星範醫美、臻美正醫、醫美聯合醫生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原標題:多加與星範醫美、臻美正醫、醫美聯合醫生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 女子做隱私處整形,術後胸裡全是硬塊,渾身問題,中介:怪你胸大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追求神仙顏值做醫美整形也很常見但是如果碰上不靠譜的醫美中介又整了特殊部位那真是後悔莫及 痛不欲生家住杭州的王小姐向我們反映:去年,王小姐聽了醫美整形中介介紹,來到上海慕顏門診部的診所,進行多項私密部位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