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僅400多億元,卻要花900多億元投資新項目,恆逸石化的錢哪裡來?
近日,恆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恆逸石化」)發布公告稱,下屬子公司恆逸實業(汶萊)有限公司(下稱「恆逸汶萊」)擬投資建設大摩拉島(PMB)石油化工項目二期工程(下稱「汶萊二期項目」),預計投資136.54億美元(按照9月17日匯率計算,折合人民幣約924億元)。恆逸石化表示,汶萊煉化二期項目建成投產後,將新增「乙烯-丙烯-聚丙烯」產業鏈,有利於提升汶萊煉化一體化項目集約化、規模化和一體化水平。
據了解,汶萊二期項目主要包括「煉油、芳烴、乙烯、聚酯」四部分。項目建成落地後後,工廠年均新增營業收入可達110.45億美元,平均每年可新增淨利潤17.16億美元。同時,該項目的財務內部收益率18.67%,投資回收期7.25年。
截至記者發稿時,恆逸石化報收於11.74元/股,漲幅1.47%,最新總市值432億元。
一期項目已實現盈利
2018年恆逸石化在規劃汶萊項目之初,恆逸汶萊執行長陳連財曾表示,恆逸汶萊PMB項目總投資150億美元,分兩期實施,一期投資34.5億美元,二期投資近120億美元。項目建成投產後,恆逸將在汶萊PMB形成2200萬噸煉油化工一體化基地。
目前,上述項目運行已有一年多。其中,一期項目已於去年11月全面投產,投資總額為34.45億美元,可加工800萬噸原油,生產150萬噸對二甲苯(PX)、50萬噸苯、以及600萬噸的汽油、煤油、柴油等產品。
此前,曾有不少市場人士擔心恆逸石化的汶萊項目未來盈利情況可能不佳。但從今年上半年的業績情況來看,汶萊項目確實給公司帶來了一定的業績增長。據恆逸石化2019年年報顯示,上一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96.21億元,同比下滑9.56%;實現歸母淨利潤32.01億元,同比增長70.97%。對於業績的大幅增長,恆逸石化表示,主要得益於汶萊PMB石油化工項目重點項目投產,且公司的主營產品競爭力繼續增強,產品毛利率持續保持良好水平。
此外,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94.14億元,同比下滑5.55%;實現淨利潤19.02億元,同比增長48.99%。其中,恆逸汶萊實現營業收入114.93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比重達29.16%;實現淨利潤5.64億元,佔總淨利潤的比重達29.65%。
一位期貨行業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無論是國內布局還是國際布局,PX產品盈利與否一方面與成本相關,另一方面則離不開市場供求關係變化。從這兩方面看,恆逸石化雖然享受了汶萊的稅費優惠政策,但影響其產品成本的因素還有許多,如建成項目設施的成本、原材料(原油來源)、國際匯率變化、運輸成本、負債壓力、當地政治風險等。反觀國內煉化企業近年來緊緊依附國家規劃的產業基地發展,享受了部分園區建設優惠項目,相對而言成本可控。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擔憂。其稱,除非恆逸石化在汶萊能拿到廉價原油,原材料成本有優勢,產品利潤方面的優勢才能得到進一步保證。因為作為頭部民營石化企業,其它同行的類似項目早已布局並投產,且運輸成本不涉及海外運輸部分。所以,恆逸石化的二期項目投入多多少少會承壓。
高負債下錢從哪來?
此前,恆逸石化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曾否認過「汶萊二期項目將投資100億美元」,為何如今又宣布將投資136億美元用於汶萊二期的項目建設?如此大筆的投資額又從哪裡來?
恆逸石化表示,汶萊二期的投資資金主要來源於公司自有資金、銀行借款或其他融資方式。然而,財務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恆逸石化帳面上貨幣資金106.88億元,總流動資產285.75億元,而未使用的銀行授信額度也僅剩274.23億元。這兩項累計不到560億元,與其136億美元的投資額相差甚遠。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因恆逸石化不斷加碼投資,導致公司資產負債率較高。截至今年上半年,其總負債已高達627.3億元,同比增長38.05%,且資產負債率高達67.26%。其中,短期借款達302.2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達35.18億元。
此外,除汶萊項目外,自2018年開始,恆逸石化先後併購了嘉興逸鵬、太倉逸楓、海寧新材料等公司的全部股權或部分股權,累計斥資63.87億元。
此前,恆逸石化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資產負債率總體仍處於同業平均水平以下,相關數據顯示,其他同業公司資產負債率保持在70%及80%以上。目前公司負債水平短期內處於臨界值,未來也可能逐步下降,且後續新增負債主要是子公司正常經營所需。」
恆逸石化進一步指出,未來公司將通過多種措施降低公司的有息負債規模,以有效管控公司整體的資產負債率,公司經營效益可以保障公司債券兌付情況。同時,公司也非常注重資本負債端的安全邊際,因目前在建產能需要導致現金流端需求增加,公司選擇多種融資方式,包括但不限於銀行授信、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等多種產品,以滿足公司擴張期的資金需求。隨著公司各個在建項目的陸續投產實現經營效益,公司將逐步降低負債水平,以達成長期穩定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