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作為中國特有的動物已然名聲在外了:在國外,前有魔性的panda奶酪廣告,後有好萊塢的《功夫熊貓》系列,甚至連著名遊戲《魔獸世界》中也在後期更新中加入武僧職業(熊貓形象)。各種或可愛賣萌、或憨態可掬的角色已在國外收攏了一大波粉絲。前段時間上映的陸川導演新作《我們誕生在中國》之中也有黑白國寶的大量戲份。靠著大量的露出以及熊貓外交,國寶們儼然已經成了外國人眼中中國的代名詞。
而作為我們中國人認識熊貓最早還是從國寶、活化石、瀕危物種這些標籤中得知的。我對「瀕危」的理解就是「基本嗝屁」直到我看到了「易危」這個詞。好吧,反正說了你也不會有很多感覺。那我們再形象一點……
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首先說到「瀕危」「易危」這個詞就是出自IUCN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它是由IUCN的物種存續委員會(SSC)及幾個物種評估機構合作編制,每年評估數以千計物種的絕種風險,將物種編入9個不同的保護級別,根據數目下降速度、物種總數、地理分布、群族分散程度等準則分類,最高級別是滅絕(ex),其次是野外滅絕(ew)、「極危」(cr)、「瀕危」(en)和「易危」(vu)3個級別統稱「受威脅」,其他順次是近危(nt)、無危(lc)、數據缺乏(dd)、未評估(ne)。
目前的形勢
然後一定會有人恍然大悟:原來搞了半天還在「受威脅」之中啊。但是你可別小看這一小步,這可是國寶熊貓的一大步。
從數據顯示1985-1988年期間,我國僅有圈養大熊貓164隻,野生大熊貓1114隻。而到了2013年底,我國圈養大熊貓375隻,野生大熊貓1864隻。別看就幾百的差別,這可是讓中國政府足足創立67個自然保護區呢。同時我們也可以明顯感受到大熊貓其實數量也遠遠沒有多到你可以領養一隻帶回家的數量,而且隨著中國城市化節奏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熊貓棲息地被破壞,目前形勢還是不容樂觀。
總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
除了熊貓我們還需要關愛的
在為熊貓歡呼雀躍的同時,我們自然不能厚此薄彼。讓我們再看看還有別的名錄上的其他「小夥伴們」,結果當然有喜有憂:同樣在中國家喻戶曉的藏羚羊也從「瀕危」降低到了「易危」可喜可賀。但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靈長類動物——東部大猩猩,被列入「極度瀕危」物種,想想身為靈長類的我們是不是能為他們做一些什麼。還有「鯨鯊」也從「易危」變成了「瀕危」可見目前保護動物還是需要大家引起足夠的重視,就像姚明說的「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而我們同樣可愛、同樣在《我們誕生在中國》有演技擔當的金絲猴中的一種——黔金絲猴仍然還是處於「瀕危」狀態。
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難道以後小編童年的回憶金絲猴——奶糖就要成為回憶?嚇得小編趕緊吃了一塊金絲猴的新產品「饞嘴猴Q逗幹」回味一下,不知道以後會不會連猴子也只能出現在書本裡……
最後還是呼籲大家:不管是不能拍彩色照片的熊貓還是五光十色的猴子請都要好好保護,脫「瀕」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