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陽娜 王曉潔)5G遠程駕駛、AR試妝、「移動博物館」、5G網聯無人機、遠程醫療仿真操作……5G的應用會帶來哪些不一樣的生活體驗?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辦的2019世界5G大會上,一個個5G應用場景將未來科技生活的暢想「搬」到現實,這場科技盛宴讓人們「穿越」到了未來生活。
2019世界5G大會上,觀眾們被各種各樣的「黑科技」所吸引。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記者在中國聯通展臺看到了MR(混合現實)無人機應急系統的展示,了解到5G如何服務應急救援。戴上MR眼鏡,記者可以看到虛擬圖像混入現實圖景,高度模擬了應急救援現場。
中國聯通展臺講解人員劉毅告訴記者,5G大帶寬、低時延的特性有利於在應急救援中後方實時指揮前方。無人機可以實時採集畫面,後方看到畫面後迅速對前方救援現場進行有效部署,目前已在北京、江蘇、浙江等地開展相關試點。
展廳內人頭攢動,各展臺都聚集了不少觀眾,或仔細傾聽講解,或親自體驗。他們驚嘆於AR技術「復原」破損文物原始面貌的神奇;體驗基於5G技術的雲遊戲、應用5G技術的遠程駕駛系統;觀看5G全球異地同臺演出、「機械臂樂隊」彈鋼琴,與可穿戴仿生手互動……
11月21日,工作人員在2019世界5G大會的展覽中展示MR(混合現實)終端。新華社記者 任超 攝
北京電信展臺「5G隔空取物」的互動體驗吸引了眾多觀眾排隊嘗試。來自北京的柳先生站在展臺前,伸出右手開始做抓取物品的動作,展臺上的機械臂隨即同步張開「手掌」抓起面前的一瓶飲料並遞交到他的面前。
「太不可思議了,看來在科技領域裡,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未來這項技術要是能走進家庭生活就好了。」柳先生感嘆。
2019世界5G大會上,機械臂取物的展示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參與這項程序研發的跳躍互動公司程序開發員彭俊旻表示,這項互動主要基於傳感器將人手部動作的信息通過5G網絡實時傳輸給機械臂,該項技術將運用於遠程醫療、工業作業等領域。「在4G環境下機械臂的感應時長有1至2秒,而5G環境下只需要幾毫秒,幾乎是同步。」
還有哪些神奇又有趣的5G新玩法呢?只需要手持一個鏡子造型的終端設備,在屏幕上打開App就能進入攝像頭模式,將其對準文物的平面圖像,這面「鏡子」的屏幕上就即刻呈現出這個文物的立體動態圖像,並配有文字介紹和語音講解,這是展區內的「移動博物館」,是由北京郵電大學與企業共同研發的基於增強現實技術的產品。
2019世界5G大會上,參觀者在體驗「移動博物館」,通過AR增強現實技術,文物呈現出虛實融合的全新視覺效果。新華社記者 彭子洋 攝
北京郵電大學實驗室科研助理鄭靖雯說:「由於博物館的數據量很大,需要依靠5G和雲端進行傳輸,才能保證圖像等信息即時可靠地傳達。目前這項技術已應用在北京中華世紀壇、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的文物、藝術品介紹中。」
「80後」朱蕊和朋友在京東展區現場體驗3D虛擬在線購物。她按下手機上的幾個鍵,就可以全方位看到一款太陽鏡的外觀和構造。她站在手機鏡頭前「試戴」了這款眼鏡,表示「毫無違和感」。
「太神奇了,以後網購之前可以先『試戴試穿』。」朱蕊說,感覺科幻電影裡的場景就要在現實生活中出現了,很期待這些酷炫的科技能儘早地融入人們的生日常生活。
自動駕駛仿真測試,基於AI技術的帕金森病運動功能智能評估系統,集無線通信、路燈照明及智能安防等功能於一身的智慧燈杆……在騰訊「未來城市」展區,人們看到各類生活應用如何充滿「智慧」。
騰訊未來網絡實驗室主任張雲飛說,5G時代給萬物互聯帶來了新的可能,大數據、AI等新技術將低成本落地,這使人們對未來生活有了更廣闊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