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話題
作為國民商業形態,菜市場與購物中心,是城市居民消費避不開的兩大產物。如果兩者結合,會產生什麼樣的奇妙反應呢?
——欄目《商業對對碰》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菜市場是這個樣子:隨處可見新鮮的、種類齊全的蔬菜、瓜果、肉類等,大爺大媽、主婦煮夫們每天必去的、略有點髒有些雜亂、很有「味道」的、熙熙攘攘、十分熱鬧喧譁。
購物中心呢?在普遍市民眼中,這是城市商業零售的主流場所,場內乾淨整潔、光線明亮、空間體驗感舒適、各色業態品牌裝修精緻,一看就想「花錢買買買」的商品陳列,年輕人喜歡逛。
僅從商品邏輯來看,菜市場「琳琅滿目的瓜果肉蔬」和購物中心「琳琅滿目的各色店鋪」有著異曲同工之意。如果把兩者放在同一個空間裡,也許有人會說:
簡而言之,這是個在絕大多數人認為的「偽命題」。但事實上,現在商業地產界已悄然興起了一波「新型菜市場+shoppingmall」的試水嘗試。
01
新型菜市場與現代商業空間結合
無論是國內國外,我們都可以看到一些優秀的菜市場與現在商業空間結合的案例,尤其是海外商業發達的區域。下面我們先列舉幾個:
◆ 泰國曼谷購物中心ICONSIAM—水上市場
作為體驗泰國本地生活的一項內容,熱鬧的水上市場是一處很多遊客不得不去的網紅景點。在曼谷最新開出的「巨型」購物中心ICONSIAM中,項目運營方特別規劃了一個Sook siam區域,佔地超過15,000平方米,薈萃全泰國四大部77府的3000多個泰國傳統工藝、名產、藝術創作、表演藝術…其中,就有泰國第一個室內水上市場(可以看做國內的菜市場)。
ICONSIAM水上市場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這個水上市場裡,設置了很多獨立的攤位,各個攤位上展示著各種泰國果蔬、特色食品、路邊攤美食等。消費者可以在這裡領略最傳統的泰國煙火氣。
組圖來源:公眾號 曼谷二小姐
◆日本大阪Aeon Mall 堺北花田店--MUJI菜市場
2018年MUJI選定了大阪人流量超高的「Aeon Mall 堺北花田店」開了一家全球最大的MUJI菜市場。
圖片來源:ins@muji_global
在這家店內,你就像逛超市和菜市場一樣,可以在這裡買到各種產地直送的新鮮食材。如,每天一早從近港捕獲的各類新鮮海產、來自宮崎縣的黑毛和牛、以及產自大阪本地的蓮藕和各種蔬果。挑選完自己所需要的食材之後,你還可以選擇在現場進行加工和試吃。
圖片來源:MUJI官網
感興趣的話,你甚至可以跟他們學著做,無印良品在這裡專門設置了一個料理教室,簡而言之,日本MUJI版的「Eataly」。
圖片來源:步步日本
◆東莞益田大運城邦—益民街市
益民街市位於深莞交界的大運城邦·益田奧特萊斯B1層,商業面積超過2000㎡,規劃了80餘個攤位,街市內有水產、蔬果、鮮花、糧油、熟食、禽畜、雜貨等多種業態,菜品種類達到2000+種,這也是國內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在購物中心開設的菜市場。
圖片來源:叮梆商業-式集
除了菜市場攤位外,街市還規劃了一些美食小鋪,街坊鄰裡可以順帶喝個早茶逛個菜場。該項目是基於大型居住社區大運城邦的家庭客群而設,由於社區周邊缺乏平價菜市場,益田集團為解決民生問題,在此規劃了益田街市。該項目為菜市場進駐購物中心的商業模式提供了全新的借鑑可能。
圖片來源:叮梆商業-式集
除了上述外,圍繞著「菜市場」打造的商業綜合體,這在國外就更多了,著名的案例有2017年刷爆網絡的荷蘭鹿特丹市中心的「繽紛菜市場」Markthal,曾被譽為全世界最美的菜市場之一。
其標誌性的建築特點、將菜市場、零售餐廳、商住公寓融為一體,成為感受當地居民文化的一個網紅旅遊打卡點。
從商品到場景需要融入現代商場環境
基於上述案例中,我們看到一個成功與現代商業空間融合的菜市場,具有了以下特徵:
基於傳統的攤位菜市場基礎上,對於商品和場所環境進行了革新,以消費者需求出發,滿足服務功能的同時,提升衛生品質和舒適度;在新型菜市場打造中,融入了更多的藝術創意元素、符合目標用戶定位的場景設計;以及多樣互動性設施設備或藝術裝置;新型菜市場不僅僅是出售生鮮商品,更有跨界融合的餐飲等內容,多業態融入讓功能配套更加齊全;社交屬性的進一步加強,菜市場已經不再是純粹的銷售生鮮產品的地方,不再是屬於特定人群愛逛的場所,也可以成為一個年輕化的社交空間,或是熱門旅遊打卡地。顯然,一個具有高顏值觀賞性、又滿足消費者的社交、購買需求的新型菜市場,是每一個物業開發商/運營商都喜愛的,也是消費者樂於接受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個成功的新型菜市場,可以讓商業地產空間價值提升,同時吸金又吸睛。這無疑是一個新的商業創新「風口」。
02
「新型菜市場」商業化前景分析
目前,很多的購物中心都面臨著一個困境,精品超市與大眾生鮮超市如何取捨問題,有的大型商業項目則需要招兩個才能滿足全客群需求。尤其是對於很多社區商業運營者而言,新型的菜市場必然比超市更能激活「社區消費力」。
因此,對於適合社區鄰裡生活中心或者大型商業體的新型菜市場,是有這個迫切需求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然而,對於「新型菜市場」這個業態,為什麼目前很多開發商會選擇觀望呢?其根本原因在於,雖然看著這些新型菜市場打造好像很容易,但想複製卻並不容易。
對於商業地產開發/運營商而言,相較於購物中心內的超市與其他品牌業態:第一,「菜市場」的成本投入就顯得高很多,同時對於菜市場行業不了解,也缺少相對應的資源;第二,「菜市場」無論是從空間設計到業態規劃與攤位招商運營,都跟購物中心其他商鋪嚴重不同。
在這個細分領域裡,其「門道」並不亞於新開一個小型購物中心。
問題一
空間設計如何兼顧煙火氣?
對於購物中心內的各業態所需的各類空間設計條件,絕不部分商業設計機構都能如數家珍。
然而菜市場各類蔬果、肉類、熟食、乾貨等各業態之間的燈光、陳列區、購物區、操作臺、排水區、運貨區、垃圾回收區、通風系統等各類細節設計,必須要懂菜市場又懂商業的設計師團隊,才能兼顧現代商業空間與傳統菜市場之間的融合。
近年來國內很多菜市場進行升級改造了,但是很多改造後的菜市場,卻「曲高和寡」,煙火氣沒了,消費者也不愛去逛了。其根本原因正是在於,過於炫耀空間場景設計,並沒有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問題二
菜市場的業態規劃落位
如何合理安排蔬菜、水果、肉類、乾貨類等配比,以及鋪位規劃,這也是門很大學問,如:
活禽經營區要相對獨立,與其他經營區域隔開;經營早點或快餐配套服務應相對集中設置在專門區域;乾濕分區,入口處為蔬果售賣區;海鮮攤檔位於停車場入口處,易於裝卸貨物……不同的攤位,不同的業態種類與相同的業態種類不同的攤位,在租金價格方面制定,亦有很深的門道。
問題三
如何進行攤位招商?
如何尋找菜市場內的各個品類的租戶?連鎖供應鏈企業、個體戶等等如何把這些資源對接上,這對於傳統的商業零售招商團隊而言,無疑是「完全沒有頭緒」的問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專業團隊最為關鍵
開發商已悄然關注該領域
跟購物中心類似的,如果上述這幾個問題都能解決了,那麼開一家「菜市場」就不難了。最核心問題是——需要專業的團隊。事實上,在菜市場細分領域,已經誕生了一些專業化的全案解決公司,上述的這些對於開發商而言,「難上加難」的問題,所謂「術業有專攻」,在專業的公司眼中,這都不是難事。
如一手打造了「益田街市」的華夏設計院旗下叮梆商業設計「式集」團隊,其善於從商業空間價值挖掘角度出發,提供菜市場的空間設計、工程建設到業態規劃、招商運營等專業化的全鏈條服務。在這個團隊中,有人擅長設計,有人懂得商業運營邏輯,有人更是精通傳統菜市場的招商運營規則,因此,才有了第一個走進商場的「菜市場」亮相。
目前,一些具有前瞻性的開發商/運營商,已經在悄然關注並圍繞著「菜市場」這個商業業態進行創新性課題研究。如亞洲最大的房地產信託基金-領展,就將其在香港50多個菜市場,改造成了現代菜市場,企圖重新激活香港的「鮮活街市」風貌。內地亦有知名開發商正在悄悄地建立相關團隊。
可以預見,在城市不斷發展過程中,菜市場需要更新換代,其「鮮活熱鬧」的本質,無論如何變化,都將保留下來。相信在不久之後,就會有一些「菜市場」衍生的新物種就會在國內出現。
參考資料:
阿布逛吃手記《MUJI開了全球最大旗艦店,把菜市場搬進市中心,14000㎡+,整整11層……逛過的人都想住裡面》
曼谷二小姐《打卡泰國首個「室內水上集市」,已被本地人擠爆的湄南河地標商場》
步步日本《無印良品世界旗艦店+MUJI HOTEL 從銀座向全世界傳遞無印良品的好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