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到了要給小寶寶添加輔食的時間段,新手爸媽們常常會陷入糾結:從哪一頓開始加?輔食吃什麼好?寶寶會不會抗拒?
其實沒必要想那麼多,時機到了,小傢伙也會用行動來告訴爸媽:寶寶想吃輔食啦。具體的情況,就需要寶爸媽仔細分辨了。
輔食添加的重要作用
輔食的介入,是生長發育的重要一環,如果沒有及時加入,對寶寶發育不利哦,寶爸媽需要上心才行。
1)營養結構
母乳當中的蛋白質含量是非常高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自然食材裡的膳食纖維跟維生素,母乳是沒法比的。到了該吃輔食的月齡,寶寶的營養需要更寬泛了。
母乳屬於貧鐵的食物,小傢伙離開母體滿6個月,身體也需要補鐵了,是時候來一碗強化鐵米粉,給寶寶補一補了。
2)胃腸發育
植物性質的輔食當中富含膳食纖維,對寶寶的腸胃蠕動和消化能力有幫助。寶寶的腸胃在發育,對食物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化。
3)牙齒咀嚼
母乳是液體食物,到了6~8月齡,小傢伙的乳牙開始長出來,也需要攝入固體食物來「磨牙」啦,這對寶寶的口腔咀嚼有幫助。
輔食的引入原則
原則一:看好時間
輔食最佳的引入時間,是6月齡左右。根據寶寶不同的發育節奏,4~8月齡之間都是比較合適的。
原則二:看寶寶表現
小傢伙能穩穩地坐在嬰兒餐椅上,小脖子可以牢固地支撐腦袋寶寶可以吞咽勺餵的食物,挺舌反射消失面對媽媽吃飯的樣子,寶寶好奇想要嘗試原則三:一到多
擔心寶寶腸胃不耐受,或者對某種食物過敏,輔食添加急不得,需要一樣一樣來。單一食材連吃三天,確定沒有問題再更換輔食。
原則四:稀到稠
寶寶的腸胃需要一段過渡期,剛開始添加的輔食要儘量稀。隨著寶寶腸胃和乳牙的發育,7月齡再逐漸增稠,8月後從稀糊過渡到濃糊。
原則五:細到粗
剛開始就餵大顆粒輔食,寶寶的乳牙還咬不動呢。輔食的加入,需要從泥狀(6~9月齡),慢慢升級為顆粒狀(10~12月齡),最後才是塊狀(1歲後)。
原則六:先素後葷
很多長輩一上來就想給孩子喝雞湯,葷食主要含蛋白質和脂肪,而這些母乳已經具備了,寶寶前期真正需要的是素食。等到8月齡開始,可以逐漸加入肉泥、蛋黃。
輔食添加注意事項
加入輔食之路不會太順利,難免對遇到很多問題,媽媽們要多注意。
◆ 食物過敏
從沒吃過自然食物的寶寶,很難說對哪一種食物會產生過敏反應。添加輔食的時候,嘗試一樣食物先連續吃個三天,確定安全了再將其加入寶寶輔食的食譜。
如果寶寶對某一食物過敏,出現腹瀉、起紅疹等情況,可以先停掉,等到3~6個月之後,再嘗試重新加入。
◆ 加輔食後便秘
小傢伙在加入輔食後,攝入的營養結構發生變化,大便形狀和頻率出現改變都是正常的。
原本每天兩次大便,可能會變為兩天一次;原本稀稀的大便,開始逐漸成形。只要寶寶排便順利、無痛苦,那麼就不是便秘,媽媽不需要太擔心。
一旦發現寶寶排便困難、大便乾燥,可能是輔食太濃稠,或者母乳餵少了,媽媽們可以適當調整輔食和哺乳的節奏。
◆ 輔食禁忌
寶寶輔食要以天然為主,小傢伙有非常靈敏的味覺,可以品嘗純天然的食材味道,即使是毫無味道的土豆泥,小傢伙也喜歡著呢,這些「調味料」別給寶寶吃太早。
鹽:過早攝入食鹽,會降低寶寶對食物的興趣,等到長大以後,寶寶也會非常「重口味」。不建議給1歲以下的小傢伙吃鹽哦。糖:寶寶可以品嘗出南瓜泥、香蕉泥的甜味,不需要加糖,小心寶寶挑食。果汁:太早喝果汁,不僅會讓小傢伙更挑食,果汁中缺乏膳食纖維,還容易飽腹,會影響到母乳攝入。米湯:很多長輩喜歡給孩子喝米湯,米湯不同於米粉,主要成分是水,營養少得可憐。最好別給寶寶喝稀米湯,寶寶要吃乾貨呢。【孕育島寄語】
輔食的介入,是一項需要精心籌備的大工程,媽媽們準備好哦。
【今日話題】
你的寶寶開始加輔食了沒?有出現哪些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