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特殊時期,2020年的寒假延長了一次又一次,在四月份的時候,全國接近一半地方的小學才開始開學。而在這個超長假期裡,同學們學會了更多地使用電子產品進行上網課,做到了停課不停學,但沒想到的是,除了對電子產品的熟悉,開學後一位男同學給了老師更大的「驚喜」。
這是在開學後一五年級的語文老師在修改抄字詞的作業本時,發現了一張夾在作業本裡的信件,上面寫滿了文字。但與眾不同的是,這封信上的字跡清秀,圖文並茂,不僅如此,字裡行間還透露著張愛玲式的文學氣息。
媲美張愛玲式的優秀「情書」
張愛玲是我國著名的女作家,被稱為「民國才女」,她的眾多文學作品都被翻拍成了電影,如著名的《色.戒》《不了情》《傾城之戀》都是改編自她的作品,深深影響了一代人。而如今這位小學生看來在這個超長寒假裡,也向張愛玲偷了師,寫了這篇帶有張愛玲文學味道的「情書」。
用故事表達「愛意」
張愛玲善用寫故事去表達男女之情,這位男同學也運用了這點。在「情書」上,他用了最貼近他自己的事:上課,並把自己在上課睡覺時、在夢裡發生的、「追女神」的經過寫了出來,並在最後時刻被同桌「裴永鑫」叫醒,非常真實。
「悲涼」的感情色彩
信中寫道「我們近在咫尺,但卻難以相見」一句,乾脆直接抄了張愛玲的「世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整篇「情書」的感情色彩頓時呈現出一片悲涼,那種想得到卻得不到的「痛」,永遠最「痛」。
細緻入微的人物關係描寫
這位男同學在描寫自己想成為甜甜的什麼關係時,也花了不少文筆,並且細緻入微:吃飯時要在天天旁邊,想在甜甜旁邊喝水,還想在甜甜旁邊上廁所,這不就是想成為甜甜的好閨蜜嗎?這人物關係是夠細緻了,但搞混了自己的性別。
不少網友看到這篇情書後,紛紛「豎起大拇指」,讚嘆這位男同學文筆精妙,同是九年義務教育,為什麼你這麼優秀?真的是「同九年,和汝秀」!
如何指導小學生們去處理好與異性同學的關係
不可置否的是,這種事情發生在高年級的同學身上,是不足為奇的。對異性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吸引力,這是正常的生理表現,我們老師與家長都要首先承認並且接納這一點,而不是著急批評他。對於學生們的「早戀」現象,梁老師提三點建議。
1-少幹涉,多傾聽
老師與家長們都不要過多地幹涉孩子們的「私生活」,不要像偵查員一樣偵查孩子是否有戀愛跡象,這樣只會讓孩子擔心被長輩們發現後,會批評他,所以想方法來躲避。其實很多的「早戀」影響學習,更多的是因為孩子們的注意力都在與家長老師「躲貓貓」的過程中了,回到學習上專注力都消耗光了,如何還提起精神去好好學習呢?
2-引導他處理內心衝動
青春期開始,孩子們就會產生荷爾蒙的分泌,過多的荷爾蒙會帶來他們內心對異性的悸動。但其實很多孩子內心是知道自己對異性這種衝動是錯的,就會陷入自責當中。家長和老師都要引導他去認識到自己有這些衝動是正常的,要讓他學會與內心的衝動相伴並找到自己的解決辦法。
3-培養「戀愛觀」
戀愛這一話題,其實對於我們這一輩人來說,都是比較隱晦的,但是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就不能那麼隱晦了,因為隱晦解決不了孩子對異性「胡思亂想」的問題。我們要在青春期的時候引導孩子去琢磨,等他長大後他想要一個什麼戀愛,戀人之間是什麼關係,彼此之間是被什麼吸引的?什麼樣的人讓他心生嚮往,所以產生了吸引力?引導孩子對優秀的重新定義,比如說上進、卓越才是定義優秀的標準,也是更能吸引「我」的原因,而不是單純的被「高」「帥」所吸引。
所以,未雨綢繆,別等孩子開始寫出情書再去和他打心理戰,早日培養成他們正確的戀愛觀、價值觀,這樣孩子才會在青春期時面對內心對異性的衝動才能做出很好的調整。當然了,一定程度上我們還是要表揚一下這位「裴永鑫」的同桌的,學習寫作的能力非常高,寫的「情書」的確很有意境。
各位看官們青春期的時候有沒有寫過「情書」呢?現在還保留著嗎?歡迎在評論區下方分享您的「故事」~
圖文編輯丨小梁,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