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被劉墉寫進書裡的叛逆少年,現在活成了這樣……

2021-01-18 媽咪Jane

很多父母都發現,管教孩子可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鬆了容易跑偏,緊了容易變形。

那麼,這個尺度到底該如何把握呢?我們來看劉墉和劉軒這對父子。

劉墉:讓孩子成長的最好方法,就是讓他找到自我

說到劉墉,80後父母們一定都不會陌生。這位心靈雞湯「宗師級」人物,寫下了無數處世散文和溫馨勵志散文書籍,被稱為「溝通青少年心靈的專業作家」。

除了成功的事業,劉墉也擁有一雙足以令人驕傲的兒女:兒子劉軒是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小女兒劉倚帆畢業於美國長春藤盟校哥倫比亞大學。

劉墉還把對孩子的教育全部寫進了書中,書中的教育哲理給無數父母帶來了很大的啟示。

對兒子「強權式教育」

劉軒5歲時,劉墉到美國工作發展,直到劉軒8歲時,劉墉一家才一起從中國臺灣移民至紐約。不久,劉墉發現,被自己冷落兩年的兒子在陌生的環境裡顯得內向而懦弱,加上語言不通,沒有朋友,幾乎變得自閉。

劉墉決定用傳統的中國強權式教育來改造「兒子」:

·他給兒子制訂嚴格的生活制度,嚴格作息,不準偷懶。

·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僅要自己洗衣服,如果父母不在家,還要自己做飯。

·他帶劉軒到野外玩,給他講解有關動物的常識,甚至親自為兒子捉蝗蟲燒著吃,以改變孩子膽小怯懦的性格。

·為了培養孩子與人打交道的習慣,他還經常帶兒子去看電影,路上總愛讓劉軒問警察、路人、賣爆米花的「現在幾點了?」

·為了培養兒子遇到困難時不氣餒,永不服輸的精神,劉墉常常和劉軒玩比丟飛盤、投球、三級跳遠等遊戲,兒子輸了之後不許生氣、撒嬌、哭喊,還要立正向爸爸敬禮,高聲大喊:「您是真功夫!」

在劉墉的強權教育下,劉軒從小就被磨練得很獨立,洗衣、做飯,燒得一手好菜,而且很快就融入學校集體生活中,和同學打成了一片。

劉軒上中學時,劉墉依然堅持強權教育:

·兒子看電視他要管;兒子打電話他要限制;兒子交朋友他也要幹涉。

·為了鍛鍊兒子的膽量,他把兒子送到曼哈頓「毒蛇猛獸出沒」的地方上中學,每天路上要花三個小時。

·不僅如此,劉墉還讓劉軒利用假期去外面打工掙錢。有一年暑假,劉軒找了份擦車的工作,一天下來,汗流浹背,腰酸背疼,才掙了二十五美元。

為什麼要對兒子採取如此「強權教育」呢?

劉墉認為,「強權」只是手段,孩子不是用規則就可以教得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因此,父母應該用規則的手段,強化孩子良好的思考與行事的習慣,塑造孩子堅強自信的性格,長大才能做真正的自己。

給女兒相對的自由

對兒子如此「強權」,但在與哥哥相差十七歲的小女兒劉倚帆身上,劉墉採取了中西合璧的教育方式:

·女兒可以趴在地毯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做功課;

·女兒半夜還在洗澡、聽音樂,劉墉只是提醒一次,不聽就算了,讓她自己承擔由此引發的後果;

·女兒穿衣打扮可以自己做主;

·女兒犯了錯,母親忙著責怪,可父親劉墉卻總在一邊安慰……

但劉墉給女兒的自由是相對的,在某些方面嚴格要求,原則問題堅決不放任自流,比如最初在學漢語時,劉倚帆一點都不在意,讀不準就不讀了,嘻嘻哈哈地跟父親笑鬧。劉墉就板起臉,責令她一遍遍重讀,不讀準不許吃飯。這讓劉倚帆十分委屈,但漸漸地她也終於明白,學習中文,對於華裔後代是一門不容忽視的必修課。

劉墉承認,自己給兒子較少的自由,而給女兒較多的自由。因為女兒心思細膩,感情相對脆弱,所以教育方面要講究方法,多加鼓勵。而養兒子就要讓他志在四方,放開雙手,讓他走出去,讓他走得穩,給他一顆能夠感受生活的心。

劉軒:不做劉墉第二,只做劉軒第一!

不過,在劉墉「強權教育」下的劉軒可並不是標準的教科書式的「乖孩子」。

因為強權教育,也曾經叛逆

青春期的劉軒經常跟劉墉唱反調,考大學時,他報的是心理學系,他對父親說:「你知道我為什麼報心理學系嗎?因為你有病,將來好給你治。」而父親對妹妹和對自己截然不同的管教方式,也使得劉軒不無抱怨:「你為什麼老是管著我,而對妹妹卻那麼溫柔?」

因為父親名氣太大,而且又把自己寫進了書裡,基本上每到一個地方,總會有人見面跟劉軒打招呼說:「我看過你爸的書」或「我是看著你長大的」,這讓劉軒一度感覺自己的生活被完全暴露給公眾而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甚至想要反抗父親。

不過,劉軒在進入哈佛大學獨立生活之後,才逐漸明白了父親強權教育的良苦用心:

自己就像只風箏,爸爸就是放風箏的人,是爸爸的正確牽引,使自己乘著風勢,越飛越高。

大學畢業後,劉軒本以為父親會在選擇志願、就業地點和婚戀情感諸方面「橫加幹涉」。沒想到,劉墉壓根不問不管:「你翅膀硬了,可以放飛了。」

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自由的劉軒卻說:二十一年來,我討厭他的嚴加管束,二十一年後,我感謝他的寬宏大量。我該起飛了,卻莫名其妙地有點捨不得。

不做劉墉第二,只做劉軒第一

劉墉對兒子的教育顯然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如今的劉軒是個斜槓青年,除了心理學博士的身份之外,他還是茱麗叶音樂學院的高材生,身兼作家、企業講師、品牌顧問、音樂製作人和節目主持人等多種跨界身份。

身為新銳作家和譯者,劉軒出版了10多部作品,包括《屬於那個叛逆的年代》《Why Not?給自己一點自由》《放任心中的100次流浪》等散文集,以及《幸福的最小行動》《助你好運》等心理學書籍,被李開復譽為少見的「增加人們的積極情緒」的心理學作家。

這其中,當然離不開「雞湯王」父親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劉軒說:

我父親對我的影響很多,早年的影響,基本上都被他寫在了《肯定自己》《創造自己》《超越自己》這三本書裡。我從生活習慣、寫作演講訓練,到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都有他的影響。他對待生活、對待創造以及對待自己的人生哲學,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照。

雖然同為「雞湯」,劉墉的作品比較生活化,用很簡單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年輕人;而劉軒的圖書更側重於從心理學的科學角度幫助讀者提升效率、改善生活狀態,其中蘊含更多的是劉軒自己掌握的情緒管理方面、親子心理、人際溝通等方面的心理學理論與多年的實踐經驗。

除了作家的身份,劉軒還是充滿激情的專業音樂DJ和音樂製作人,擁有超過20年的DJ經驗,為Cartier, Gucci, Dior, Jaguar等眾多國際知名品牌做過音樂指導。2015年,他還奪得了《我是演說家》第二季總冠軍。

當年父親筆下的叛逆小孩,終於找到自我,樂觀並自信地認同自我。

對待孩子的方式,與父親也完全不同

如今的劉軒也擁有了一雙兒女,大女兒千千五歲,小兒子川川三歲。在成為一家之主後,劉軒越來越能理解爸爸當時的想法,甚至與爸爸的關係更緊密,開始理解當時爸爸做的決定。

但他並沒有延續父親那種「強權教育」,而是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用心陪伴孩子成長:

當孩子有自己的機會學習成長時,做父母的我們,只需要好好照顧自己,吸收很多最新的資訊,然後蹲下來好好地跟小孩子溝通,看著他們,仔細觀察他們,再從旁邊協助和決定,找出最適合他們的那一條路,這個就是用心的教養,這個就是我對家庭、對教育最基本的觀念和期許。

而對於如何當好一位爸爸,劉軒說:

當爸爸要更懂得如何去投資事業、去塑造自己的事業系統,讓家人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就算有任何事情發生在我的身上,他們都可以不用擔心會沒錢生活或什麼的,這就是當一個爸爸心裡覺得最重要的事,這就是所謂的責任感,我覺得這也就是所謂的爸爸心。

現在的劉軒再也不是當年劉墉筆下那個叛逆的小男孩,而是一個充滿責任而羽翼長成豐滿的爸爸,也是一個能夠扛起一整個家的偉大父親。

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臺了多項減負政策,而近期圍繞著「減負」問題,不少父母也為孩子的過於放鬆而擔心不已。

那麼,對於孩子的教育,到底應當是嚴厲,還是寬鬆;是加壓,還是減負呢?相信在看過劉墉和劉軒父子的教育故事之後,父母們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如果你是嚴厲型家長,給你的建議是:

雖然嚴厲地管教孩子,仍然要明訂賞罰,給孩子信心。

與孩子溝通時,避免情緒性字眼,防止出現情緒失控,甚至是怒罵孩子的舉動。

就算要採取嚴格的教養方式,最好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嚴厲背後的關心,這樣才不容易形成親子問題。

如果你是寬鬆型家長,也建議你:

不要對孩子過於寵溺或放任,不論有多愛孩子,為了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力,適度的生活常規訓練仍是必要的。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在《什麼是教育》中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有獨特的個性與優勢,作為父母,無論採取什麼樣的教養方式,都要讓孩子感受到愛,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並給予孩子適當的發展空間,孩子的未來才能有創造力、想像力及競爭力,孩子也才能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劉墉談育兒:叛逆少年的成長
    我怔了一下,笑道:「好!今年暑假交給你自己,你去尋找自我吧!正巧,今年要為臺南的德蘭啟智中心募款,你如果感興趣,可以自己去參加活動。你不必再跟我一起演講,完全自己挑大梁!你也不用住在家裡,自己去找地方住!」隨後我又強調一句:「去不去也由你自己決定,跟我無關!」6月20日清晨,劉軒搭飛機到達桃園中正機場。我沒去接,他自己坐車到臺北,中午又上飛機去高雄,在文藻語專演講。
  • 兒子哈佛,女兒哥大,父親劉墉:小學到初中,我堅持陪伴孩子
    劉軒初到美國時很不適應,經常受到周圍小孩的嘲笑,他變得內向,加上從小由奶奶和媽媽帶,比較嬌慣,很叛逆。對此,劉墉採取中國式強權教育,教兒子皮實一點,儘快獨立起來。比如他常帶兒子到野外玩,一起抓蟲子,還帶他一起種菜,讓他做扛土這樣的體力活。有了這些親身體驗,劉墉再教兒子把這些經歷寫進作文裡。劉軒寫得妙趣橫生,得到老師好評,這讓他變得自信起來,和同學的交流也更多了。
  • 劉墉:兒子「找到自我」的一個小故事
    你知道為什麼孩子會叛逆嗎?那是因為他找不到自己在哪裡「你知道我高中時為什麼那麼叛逆嗎?」你也不用住在家裡,自己去找地方住!」再強調一句,「去不去也由你自己決定,跟我無關!」你可能一輩子都脫不開別人的陰影,但最重要的是,千萬別活在自己的陰影裡6月20日清晨,劉軒搭飛機到達桃園中正機場。我沒去接,他自己坐車到臺北,中午又上飛機去高雄,在文藻語專演講。
  • 劉墉:美術才是我的主業 寫作屬於「不務正業」
    因為太愛畫畫了,劉墉在參加高考後,只填了四所大學的美術系和某校的中文系,「最後那個是以防萬一,假如畫畫不過關,還有中文系可進」。他考取了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後,受到了嚴格的專業訓練,並先後師從藝術大師黃君璧、林玉山。  讓劉墉沒有想到的是,28歲成為美國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的自己,後來竟然是以作家的身份著稱。
  • 一位叛逆少年的獨白:我想當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如果說《小王子》是用溫和柔軟的筆觸保護每一顆純真的心靈,《麥田裡的守望者》就是以一個青春叛逆少年的視角來表達對虛偽社會的反抗,對純真善良的永遠守護。村上春樹曾回憶說:「當時的年輕人如果沒有讀過《麥田的守望者》,簡直就無法與同齡人進行交流。」
  • 歷史上真實的劉墉與電視劇裡截然不同,你知道嗎?
    這個六王爺在歷史上出生下來大概是30歲就夭折了,根本沒活那麼大歲數。所以說這個劉墉成為王府的女婿,還娶了格格,這是子虛烏有,是扯淡!就跟我們現在保送差不多,而這種保送完全是因為你家裡頭的事。是因為你祖上積德了,就是你祖上給大清立的功勞。 就這麼他以身份參加會試和殿試,不錯。得了二甲進士第二名,最後封他為翰林院庶吉士,這算是進入了官員序列。
  • 劉墉首次來京辦畫展 望曾被遮蔽畫家身份曝光(圖)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我一直是那個畫畫的劉墉,不是只寫暢銷書的劉墉」,近日劉墉用「水雲氤夢·劉墉藝術展」證明了自己的繪畫功力。事實上,劉墉是不折不扣的美術專業科班出身,很長時間裡暢銷書作者的身份遮蔽了劉墉藝術家頭銜。而擅長講故事的他畫起畫來也暗藏了許多故事。5月16日,新京報藝術新聞微信公眾號「文藝sao客」組織10位微友在北京畫院美術館參加劉墉導覽的活動。
  • 「濃墨宰相」——劉墉
    ■劉墉行書詩軸軼事清乾嘉年間,帖學風行,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等人書法更是風靡一時,當時還有一位與之齊名的人物,他就是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裡的主角——劉墉,他善於學習歷代名家的長處,大膽創新,韻味特殊,備受世人讚賞。
  • 父母心聲叛逆少年的成長
    我怔了一下,笑道:「好!今年暑假交給你自己,你去尋找自我吧!正巧,今年要為臺南的德蘭啟智中心募款,你如果感興趣,可以自己去參加活動。你不必再跟我一起演講,完全自己挑大梁!你也不用住在家裡,自己去找地方住!」隨後我又強調一句:「去不去也由你自己決定,跟我無關!」  6月20日清晨,劉軒搭飛機到達桃園中正機場。
  • 別被影視劇劉墉智鬥和珅給欺騙了,其實他是諳熟為官之道的
    有人說你耿直不行,忠臣會難免一死,你的學奸臣比如和珅,和珅拍乾隆爺馬屁,溜須拍馬的功夫最好,像這樣的大臣才能得勢,可是這話又不絕對,你看誰得勢得看他是否能夠得到善終?得勢得看誰活的比較時間長,誰能壽終正寢?誰能最終獲得好下場?這麼一看一比較咱們會發現劉墉比和珅得勢。在官場上劉墉走的更遠。
  • 劉墉上海辦畫展,自稱「老頑童」,想在畫裡表現「趣」
    而此次出現在寶庫琺瑯廳的劉墉,頭髮、鬍子已然全白,但步履矯健,談吐風趣,自稱是「老頑童」,要在畫裡表現「趣」。畫展現場劉墉為觀眾導覽繪畫科班出身的作家劉墉最為人熟知的身份是作家,他的散文集《螢窗小語》、《超越自己》、《我不是教你詐》為人所熟知。
  • 乾隆讓劉墉跳河自盡,劉墉接旨卻只回家洗了個澡?為何這樣做?
    乾隆作為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之一,平日裡非常喜歡和大臣們開玩笑,很多時候,大臣們都揣測不出他的話是真是假,所以時常會出醜。劉墉是乾隆朝時著名的大臣,一生為官清廉和政績卓越而得到乾隆的重視。劉墉作為大學士劉統勳的兒子,天資聰穎並從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於乾隆十六年考中進士,從此進入官場。
  • 康有為推崇的劉墉書法是醜書嗎,陳忠康:寫得太漂亮,不是好兆頭
    小野道風書法也難怪現在很多網友批評「醜書」沒有想停下來的意思,多半是因為喜歡二王系統的構字造型,不喜歡怪模怪樣的字法結構。他們都會寫字,也都會寫畫。黃道周字的功力較深,畫的功力少些;倪元璐剛反一個面,所以倪字沒有像黃字那樣規模之大。倪元璐、黃道周們是古代知識分子的典範,他們遵守儒家正統,是做人的典範。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有了這個人品打底,再來看書法,就很容易判斷出書品。還是白蕉說得好:德成而上,藝成而下。
  • 劉墉:我對這晚來的女兒,有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
    現在女兒劉倚帆去年已經幸福的走進婚姻殿堂,在沃頓商學院MBA畢業的女兒同樣出色的事業女性。看到白髮蒼蒼的劉墉挽著女兒幸福的瞬間,豁然明白,這些年他對兒女的用心之深,那一封封家書,是寫給孩子們,也是寫給整個家庭的成長烙印。
  • 那個唱《水手》鄭智化,消失這麼多年,現在怎麼樣了?
    02叛逆的少年時代鄭智化從小就是個有主見的孩子,和同齡的孩子比起來他的想法要多很多。因為覺得自己在床上躺了很多年,耽誤了很多時間。所以鄭智化拼命的學習了很多東西,想要彌補浪費的時間。骨子裡,他還是那個叛逆的少年。03一戰成名進入歌壇的鄭智化迅速推出了《單身逃亡》、《墮落天使》、《年輕時代》等專輯。童年的生活,少年的經歷和在廣告公司的歷練,讓他的歌曲極具深度。
  • 宰相劉羅鍋(劉墉)墓五八年被挖掘破壞經過
    劉墉墓位於現高密市方市鄉(現柴溝鎮)白家莊後。劉墉墓,葬有劉墉及其結髮妻子單氏的屍骸,墓室高約1.8米,為清磚壘砌,劉墉在東,妻子在西。墓頂為二合土夯實而成,堅固無比,當地百姓稱這一種墳頂為金頂子。劉墉墓在1958年被挖掘破壞,因為是村民破壞性挖掘所以很多文物遭受破壞,值錢的被賣給青島的珠寶店,一些珠寶店沒看上或被毀壞的據傳後來運往北京,在那個特殊年代這批墓中挖出遺物也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現在劉墉墓是原方市鄉黨委書記範錫寶(後任高密市文化局局長)在原墓附近重立,墓碑是劉氏後人所立。
  • 當年那個穿著黑婚紗的「叛逆新娘」,結婚後把紋身全部洗掉,現在...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當年那個穿著黑婚紗的「叛逆新娘」,結婚後把紋身全部洗掉,現在怎麼樣了? 當時這個叛逆新娘在網上還是非常火的,結婚的時候她選擇了一條黑色的婚紗,很少有人在結婚的時候穿黑色婚紗,因為大家都覺得那樣很不吉利,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紅色。
  • 劉墉收到一封家書。牛思凝三升官,夫人死後才明白
    劉墉不但以皇帝的名義下了聖旨,他自己還親筆寫了個金字大匾「清正廉明」四個大字,賜給了牛思凝。並派人從京城送到了諸城。到了諸城還敲鑼打鼓,吹吹打打,那個熱鬧勁就甭提了! 本來,牛思凝去劉墉家府催皇糧,很正常。
  • 華裔作家劉墉與臨安有啥關係?他來臨安省親了
    按照中國傳統宗譜,劉墉本姓姚。民國時期臨安縣有一任民事長,叫姚筱樓,劉墉正是他的嫡孫。民事長大抵相當於如今縣長職級,在當時算是不小的官員。劉墉的親生父親就是錦城街道勝利村人,原來住在府前路一帶,就是現在綠城錢王文化廣場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