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地區人口老化拉警報,15縣市老人比小孩多

2021-01-07 澎湃新聞
臺灣地區人口老化拉警報,15縣市老人比小孩多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人口持續老化,內務部門昨天(9日)示警,臺灣老化指數指標在今年2月首度破百,達到100.18,代表老年人口首度超過幼年人口;臺灣22縣市中,有15個縣市老化指數破百,意味著臺灣有6成8的縣市,街上的老人比小孩還多。

2026恐躋升超高齡社會

所謂老化指數,係指老年人口對幼年人口的比例,當老年人口大於幼年人口時,指數便會大於100。今年2月指數達到100.18,較去年同期2月底的93.50增加6.68,反映臺灣老化情形嚴重。

臺內務部門指出,臺灣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在1993年超過7%,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之後老化速度持續增加,直至去年5月底,老年人口已佔總人口數的12.78%,今年2月更攀升至13.33%。

如果依據「國發會」2016年提出的人口推估,老年人口比例將在明(2018)年超過14%,正式步入「高齡社會」;而2026年恐將再超過20%,屆時臺灣也會與日本相同,躋升「超高齡社會」之列。

嘉義縣最老 新竹市最年輕

臺內務部門官員表示,臺灣社會的高齡化與低生育率如加速發展下去,人口老化恐一去不復返,很難逆轉,首當其衝的是青壯年人口養育負擔重,時間拉長一看,將面臨產業勞動力缺工、社福資源偏向老人福利,屆時臺當局財政恐更形吃緊。

根據臺內務部門統計,2011年只有3個縣市老化指數破百,但至今年2月,除了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新竹縣、嘉義市、連江縣外,其餘15個縣市的老化指數都破百。

臺北市老化指數 「六都」之冠

全臺名列「最老」縣市前3名為嘉義縣(177)、雲林縣(141.87)、南投縣(139.48),而「最幼」縣市的前3名則是新竹市(63.87)、桃園市(67.62)及新竹縣(70.59)。而「六都」之中,臺北市的老化指數則最高。

臺內務部門官員分析,人口老化最嚴重地區,集中在嘉義、南投、屏東等傳統農業縣,主要是因工業化發展,青壯年人口逐漸往北部移動,尋找工作機會,進一步「落地生根」。

該名官員也說,近年「六都」升格後,臺當局對「六都」的資源挹注較一般縣市多,有能力規劃產業發展,待產業進駐後,進而造成人口的「磁吸」效應,如果其他縣市未有妥適產業規劃,缺乏就業機會,青年人口外移會更嚴重,老化當然加劇。 

(原題為《臺灣地區人口老化拉警報 15縣市老人比小孩多》)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臺灣

相關推薦

評論(12)

相關焦點

  • 臺灣拉響「人口警報」 2019年將出現零增長
    臺灣拉響「人口警報」 2019年將出現零增長 2014-11-06 05:12:55來源:人民日報作者:責任編輯:羅攀   孫立極(臺北):「國發會」的分析指出,臺灣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於2015年達最高峰,為1737萬人,2016年開始遞減且漸呈高齡化;民眾平均壽命延長,65歲以上人口所佔比率、人口年齡中位數及老化指數均向上調升;總人口高峰點提前3—4年到來,人口問題惡化快速。為了提升生育率,推後問題發生時間,「國發會」建議鼓勵生育。
  • 臺灣2019年人口增長創新低 老化指數不斷攀升
    新華社臺北3月23日電(記者吳濟海 查文曄)臺灣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底,臺灣地區戶籍登記人口為2360.3萬人,較2018年底增加1.4萬人,增幅為0.6‰,人口增長數及增幅皆為歷年新低。人口老化指數續升至119.8。
  • 臺灣地區人口跳水式下降 臺北市260萬大關恐不保
    臺媒圖    華夏經緯網1月9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地區人口數跳水式下降,成為2356萬1236人,人口正式負成長。以縣市別而言,人口增加率最高的是連江縣,但全縣僅有1萬3279人,是全臺人口最少縣市;臺北市反而人口減少最多,來到260萬2418人,再減下去,恐260萬人大關不保。
  • 臺北市人口流出居臺灣各縣市之首
    新華社臺北6月28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臺灣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到5月份,臺北市因人口遷出減少近1.9萬人,減幅達千分之7.16,在全臺各縣市中居首位。  統計顯示,戶籍遷出多於遷入的縣市中,彰化縣淨減少3055人,減幅為千分之2.4,居第二位;屏東縣減少1181人,減幅為千分之1.44,居第三位。  在人口遷入多於遷出的縣市中,新竹縣淨增加2579人,增幅最高,達千分之4.56;第二位是桃園市,增加4888人,增幅達千分之2.17;新北市居第三位,增加7574人,增幅為千分之1.88。
  • 臺灣人口性別比例統計數據:女多於男 指數創新高
    臺當局內務主管部門昨天公布最新一期人口結構分析,統計顯示,至2014年6月底,臺灣戶籍登記人口為2339萬人,較2013年同期減少0.4個千分點,主要因為龍年生育潮消退。  進一步檢視人口在各縣市的分布情況,則臺灣有68.69%的人口集中在「五都」及桃園,其中又以新北市的3956728人居冠。
  • 臺北市人口流出成為臺灣各縣市第一
    作者:秋白編輯:枯木臺灣當局內部事務主管部門最新對社會發布了各縣市人口的數量。人們通過數據可以得知今年1到5月份,臺北市因人口遷出減少近1.9萬人,位居全臺灣之首。臺北市人口遷出的原因臺北是臺灣的第一大城市,經濟基礎較好,發展前景也被人看好,然而最近幾年民進黨當局在臺北市不斷的製造社會階層之間的衝突和矛盾,這樣就使得臺北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比較緩慢。
  • 臺灣工作年齡人口佔比創10年新低 少子化高齡化嚴重
    中新網2月3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內務部門2019年2月2日公布,截止至2018年底,臺灣工作年齡人口佔比為72.52%,佔總人口比率創近10年新低。對照臺灣「發展委員會」2018年預估,人口紅利2027年將消失,更凸顯臺灣少子化與高齡化問題嚴重。
  • 臺媒評臺灣各縣市生育競爭力 宜蘭臺中彰化表現佳
    臺海網8月30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生育率超低,但各縣市提供父母足夠的養育後援嗎?臺灣康健雜誌最近評比臺灣各縣市的「生育競爭力」,其中宜蘭縣、臺中市和彰化縣整體表現最佳,最不利於生養小孩的縣市則是雲林縣、嘉義縣、基隆市和高雄市。至於年底選戰激烈的「五都」,只有臺中市表現較佳。
  • 湖南省的一個縣,人口超百萬,一縣派生出兩個地級市和一個縣級市
    湘潭縣位於南嶽衡山北部,位於湘江下遊的西岸,東臨株洲市、株洲縣,南接衡東縣、衡山縣、雙峰縣,西抵湘鄉市、韶山市,北接湘潭市,15個鎮,管轄4個鄉,共管轄645個行政村,14個居民委員會,1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總面積2513平方公裡,總人口112萬人,湘潭縣被稱為「湘中的珍珠」,是中國湘湖的發祥地
  • 臺灣女性人口超過男性 女多男少臺北排首位
    中國臺灣網7月27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臺灣「內政部」26日表示,因為男女性人口死亡率差異,以及近年女性大陸、外籍配偶移入人口增加所致,自2013年11月底起,女性人口開始超過男性.統計至今年6月,性別比例(每百女子所當男子數)續降至99.82,其中又以臺北市92.2最低。
  • 10日深夜,臺灣傳來令人揪心消息,島內警報大響,福建多地受波及
    12月10日深夜,臺灣宜蘭縣海域發生5.8級地震,島內警報大響。中國地震臺網對震源及震幅測定表示,福建多地受波及,震感強烈。據海外網12月10日報導,臺灣宜蘭縣海域於10日21時19分發生5.8級地震,地震強度相當於5.6顆原子彈爆炸的威力。針對此次宜蘭縣海域地震對臺灣地區造成的影響,臺灣地震專家、氣象部門前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這幾年因為釋放能量較少,適度能量釋放有助於臺灣地區。
  • 人口負增長!臺灣一年減少4萬多人 臺北人口只有260萬
    據臺媒報導 臺灣人口數跌到2356萬1236人,人口正式負成長引發關注。臺灣「內政部」統計2020年12月比起去年同月減少4萬1885人,等於每天就有114人從你我身旁消失,以縣市別而言,人口增加率最高的是馬祖,但只有1萬3279人,是全臺人口最少縣市;臺北市反而人口減少最多,來到260萬2418人,再減下去,恐260萬人大關不保。
  • 這個地區是閩南文化核心地帶,寶島臺灣有十分之一的人口來自這裡
    廈門市同安縣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地區,是閩南地區金三角中心地帶,東邊連接泉州市南安市,西接漳州市長泰縣,西南與廈門市集美區接壤,北面緊鄰著泉州市安溪縣,東南則與臺灣省金門縣隔海相望。同安縣有山有海,西北地區為山區,中部為邱區,東南則為濱海地區,自古以來,這裡都是被人們稱之為風水寶地。同安歷史悠久,考古學家發現,在這裡人們活動的跡象可以追溯到商周兩朝,這裡靠近大海,人們多活動再沿海地區,以捕魚為生,所製造的石器、陶器以及青銅器都以捕魚器皿為主,當然一些常用的建築房屋的石錛、石戈、石鑿等也有大量存在。
  • 繼大別山地區後,黃岡市又一縣有望「撤縣設市」,以前竟是最窮縣
    引言縣----是中國行政區劃分之一,也是基本的行政部門基層單位,其行政部門影響力和許多 的地區,地級市,自治縣基本都是一樣的,並且縣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統一中國時實行郡縣制,是縣制宣布設定的開始。
  • 中國人口大遷移:3000個縣全景呈現
    2017年,在全國338個地級行政單位中,有34個未公布常住人口數據,佔比10.1%;在2177個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已合併地級市市轄區,未合併前全國有2851個縣級單位)中,有453個未公布常住人口數據,佔比20.8%。從地域看,2017年數據缺失地區主要為黑龍江、吉林、遼寧、新疆、青海、西藏等省份的多數地區,和山東、江西等省份的部分地區。
  • 永州管轄的大縣 人口79萬 可以撤縣立市了嗎?
    是湖南通往廣東、廣西、海南及西南地區的交通要塞,是珠三角產業轉移的承接基地。南北長77千米,東西寬62.6千米,土地面積2448平方千米,。道縣被評為中華詩詞之鄉、中國龍舟之鄉,道縣入選湖南省旅遊資源重點縣,
  • 「臺灣人一生最不想去的縣市」是哪裡?墾丁新竹榜上有名
    臺灣網友問卦「臺灣人一生最不想去的縣市」。(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中國臺灣網1月10日訊 日本某網站前段時間發起「這輩子可能不會去的縣」投票活動,詢問了20歲至60歲間共1349名網友,沒想到日本觀光勝地衝繩縣榮登寶座,引起大家熱烈討論。
  • 嘉義縣想與嘉義市合併,面積不大的臺灣地區會出現第七個「直轄市...
    縣市合併有先例 縣市合併,在臺灣地區並不是沒有先例。 過去,臺灣地區的縣市同名情況比較普遍。比如,既有臺北市,也有臺北縣,既有臺中市,也有臺中縣,既有臺南市,也有臺南縣。與我們的理解相似,「市」主要是城市化程度較高、人口較為密集、經濟社會較為發達的地區,而「縣」往往就是郊區的概念,因此,往往出現同名的「縣」把「市」全部包圍其中的情況。但與大陸不同的是,「市」與「縣」並不互相管轄,各自選舉縣市長、縣市議會,大致可以理解為平級行政區。 不過從本世紀開始,島內掀起了市縣合併潮。
  • 臺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達到14.05%
    ­  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臺灣當局最新統計指出,臺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達到14.05%,相當每7個人中就有1個是老人,臺灣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達到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是「高齡社會」,一旦超過20%,就是「超高齡社會」。
  • 臺灣地區2020年人口負增長 死亡人數超越出生人數
    來源:澎湃新聞臺灣地區2020年人口負增長,死亡人數超越出生人數統計數據顯示,臺灣地區人口在2020年首度呈現負增長態勢。中時新聞網消息2021年1月8日消息:據臺當局內政部門最新統計,臺灣地區去年出生死亡人數正式出現「黃金交叉」,全臺出生數16萬5249人「創歷年最低」,而死亡人數則為17萬3156人,臺灣地區人口首度負增長。另外,全臺結婚對數12萬1702對,也是「48年以來次低」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