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神秘「蔚藍」的「利器」——世界海洋日看我國自主研發深海...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28

  新華社青島6月8日電  題:探索神秘「蔚藍」的「利器」——世界海洋日看我國自主研發深海探測裝備

  新華社記者張旭東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雖然人類對海洋的認識在加速,但對其依然知之甚少,特別是對深海的探索還處在「盲人摸象」階段。認知、探索深海首先需要探測「利器」,除了「蛟龍」號,我國還有一批自主研發的深海探測「黑科技」,「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機、深海原位拉曼光譜探針、「診脈」深海的實時潛標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科考隊員在布放「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機(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深海劃出優美「V」字形

  看上去猶如個頭不一的「火箭」,它們不是上天而是入海。

  「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機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發,是一種新概念水下機器人,通過調節自身浮力和姿態以實現在水中滑行,作業深度覆蓋300米至7000米,可連續工作幾十天至幾個月,航行範圍可達幾千公裡,將收集到的海水溫度、鹽度、濁度、含氧量,以及海流強度和運動方向等數據,實時回傳至陸地。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金文明說,「海翼」是靠浮力驅動,這一技術讓其在水下運行軌跡呈較大「V」字形,仿佛在坐「過山車」。「海翼」在每個運動周期的頂點和底端進行浮力調節,所以能跑得更遠、更節能,具有大範圍、長時間連續海洋環境觀測優勢。

  目前,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形成了300米、1000米、1500米、4500米、7000米、混合驅動型、聲學型等多種深度和類型的「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機。

  「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機在東海、南海、印度洋和太平洋完成多次海上試驗與應用,累計海上工作6400多天,觀測距離16萬多公裡,獲得4.6萬多條剖面數據。

  2017年7月至8月,12臺「海翼」水下滑翔機在南海開展組網同步觀測;2018年10月,「海翼」7000米在馬裡亞納海溝最大下潛深度達7076米。

  科考隊員對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的潛標進行維護升級(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一照」即知「何方神聖」

  熱液、冷泉是近年來深海研究熱點,但要想知道這些流體的準確組分卻異常困難。因為如果將熱液樣品帶回實驗室分析,受溫度、壓力變化及海水混入影響,熱液噴口流體的化學成分或濃度會明顯改變。雖然可以利用保壓、保溫儲存裝置獲得保真樣品,受取樣方法限制,分析數據與實際仍有明顯差異。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自主研發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譜探針就像「照妖鏡」一般,雷射打到目標探測物上就能立即知道其含有何種物質,以及各種物質的濃度如何。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鑫介紹,深海原位拉曼光譜探針應用的是拉曼散射原理。當雷射照射到樣品上,樣品中的分子使入射光發生散射,其中一種散射光頻率會發生改變,這就是印度科學家拉曼發現的拉曼散射現象。由於不同分子會產生不同的散射光頻率,利用雷射拉曼光譜設備獲得的拉曼光譜數據,和已知物質的光譜數據比對,即可知道樣品是何種組分。

  「國外研製出了能適應深海壓力環境的原位拉曼光譜儀,但熱液噴口高溫、高壓、強酸(鹼)和渾濁的流體環境,一直被認為是光學鏡頭禁區。」張鑫說,深海原位拉曼光譜探針成功突破普通光學鏡頭不耐高溫和防顆粒附著性能差等難題,可直接插入450攝氏度深海熱液噴口,為深海熱液化學性質研究提供了裝備支撐。

  藉助深海原位拉曼光譜探針,我國科學家已獲得多項突破性成果:在南海首次觀測到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氣水合物,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揭示深海「倒置湖」神秘現象……

  實時獲取深海「脈搏」

  海洋實時觀測數據長期依靠衛星遙感和浮標。用於觀測水下和深海數據的潛標只能每年回收一次,無法像衛星遙感和浮標那樣獲得實時數據。這是因為潛標最上面一個浮體距離海平面還有四五百米,數據很難穿透海水傳輸到衛星上。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汪嘉寧介紹,在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建立過程中,科研人員突破了潛標數據無法長期穩定實時傳輸的海洋觀測難題,並將實時傳輸觀測數據的深度由1000米逐步拓展至6000米。

  「科研人員在水面上安裝了一個實時傳輸數據的浮體,它與潛標通過無線和有線兩種方式連接。潛標將數據傳輸給浮體,浮體發射到衛星上,衛星再反饋回陸地實驗室。」汪嘉寧說。

  2019年,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開始由北鬥衛星實時傳輸潛標數據,提高了深海數據實時傳輸的安全性、自主性和可靠性。科研人員還依靠北鬥衛星實現了雙向通訊,數據不僅能實時回傳至陸地實驗室,科研人員也能在陸地遠程控制深海潛標。

  截至目前,由20套潛標和3套大型浮標組成的西太平洋科學觀測網,已持續穩定運行6年,服務於深海前沿研究、氣候預報和海洋環境預報等,特別是實時傳輸回的數據提高了氣候和海洋環境預報精度。

相關焦點

  • 開獎 | 用英文探索深海,邁出成為「海洋學家」的第一步
    ,小朋友們通過有資有料君提供的三個線索,完成了三個小任務,最終匯聚成別具一格的深海大猜想。了解深海基本定義 ➡ 聆聽沉沒海底的歷史故事 ➡ 探秘與海底文明共存的深海生物 ➡ 譜寫屬於自己的深海世界任務設置環環相扣,深入引導孩子自主探索,從已有知識不斷拓展創意邊界,這便讓我們看到了如下精彩:孩子們通過對深海的了解,拓展延伸到了自己所在的環境,大膽想像,為海洋生物們建造發電廠,用一個新想法為海底的魚類點亮了深淵,真是善良又可愛。
  • 小學生走進博物館,探索神秘海洋世界
    探索神秘海洋世界,開啟創造思維密匙。12月13日,濟南市東方雙語實驗學校2020級11班的同學們走進山東省博物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同學們來到「三千玲瓏——中國海洋貝類展」展廳,置身神秘有趣的深藍世界,透過小小的貝殼窺探自然、開拓視野、啟迪智慧,開啟了一場關於億萬年前的海洋精靈與人類文明衍進的探尋之旅。據悉,本次展覽集中展示了3000餘件珍貴的貝類標本及貝文化相關文物,是山東博物館有史以來展出標本數量最多的自然類展覽。
  • 中國成功挑戰海洋最深處:勝利返航
    新華社三亞11月28日電(記者趙穎全、陳凱姿)28日8時30分許,隨著一陣汽笛聲響,在「地球第四極」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米坐底紀錄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也隨船勝利返航。
  • 海南周刊 | 82歲海洋地質學家汪品先院士講述深潛南海故事
    新華社發  文\海南日報記者 王玉潔  5月24日,我國「南海深部計劃」西沙深潛科考航次圓滿結束,來自全國14個單位的60名考察隊員乘坐「探索一號」科考船返回三亞。在長達12天的科學考察中,科研人員乘坐4500米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共下潛13次,在南海首次發現「深水珊瑚林」和新的冷泉活動噴口。
  • 成功坐底10909米深海,外媒:怎麼又是中國?
    如今中國的又一超級工程問世,成功坐底1090米深海,外媒:這次怎麼又是中國?這一工程便是我國奮鬥者號工程,奮鬥者號是中國研發的萬米載人潛水器,以往我國曾經有過「蛟龍號」、「深海勇士號」等載人潛水器,但是萬米潛水器,是我國從未實現的成就,但中國人民敢於挑戰,並沒有畏懼這件事情,反而很快將萬米潛水器落實。
  • 中國人將出徵萬米深海!哈工程教授為你揭秘「舞動的水下精靈」
    資源寶庫、軍事經濟、國家權益、國土安全,在這浩瀚的深洋蔚藍之下,我們該如何探索那一片未知的神秘世界呢? 水下機器人作為海洋探索與開發的重要技術手段,是海洋技術裝備皇冠上的明珠。 今天就讓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孫玉山教授帶領我們一起探尋水下機器人的奧秘所在。
  • 真正的深海裡有什麼?《羅斐的海洋之旅》帶你一起探秘海洋生物
    但如果你向下看,蔚藍的海水會吸引你的視線,保證讓你帶著震撼和敬畏的心緒挪不開眼。人們不止在望向外太空時才會思索生命的奧秘,大海也一樣有這種攝人心魄的魅力。望著厚重的大海,海有多深?海下都有什麼?海底是否寂靜無聲、漆黑一片?自人類誕生以來,對海洋的思考和探索從未停止。
  • 帶你探索神秘的天津海昌極地海洋世界!
    天津海昌極地海洋世界以極地海洋動物和魚類為主題,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展示極地海洋生物品種最全的極地海洋動物館。在這裡,人們可以看到大小形態各異的南北極地、海洋動物,以及海洋魚類與生物匯聚一堂,帶人們進入神秘的極地深海世界,感受海洋的奧秘。
  • 暑期,帶孩子感受蔚藍海洋的美好與力量-光明日報-光明網
    作為海洋大國,我國有著悠久的海洋文化和豐厚的海洋資源。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海洋的重要意義與戰略地位。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海洋強國進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
  • 中國「深海蛟龍」現身萬米海底,龍宮真的存在?答案刷新認知
    近日,網上有消息稱:中國「深海蛟龍」現身距離海平面達萬米馬裡亞納海溝,從此,答案刷新了世界的認知。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馬裡亞納海溝,位於西太平洋,被稱為「地球第四極」,這裡的水下環境極其惡劣,水壓高、完全黑暗、溫度低,是地球上人類的禁區,其最深處達11000米,可謂是我國傳說中的「深海龍宮」所在地。
  • 世界海洋日:「蛟蛟」帶你探秘神奇的海洋世界
    【編者按】今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起源於海洋,現有的各種動物和各種植物,包括我們人類,都是原始生命的後裔及發展。海洋也是生物進化的主要場所,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發展成了「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生物世界。同時海洋又是一個用之不盡的天然生物資源寶庫。
  • 獨家|深海超級戰隊,向萬米海底出徵……|海洋|馬裡亞納海溝|潛水器...
    16世紀弄明白海洋有多大,20世紀弄明白海洋有多深。有了面積和深度,就可以算出大洋的體積。打個比方:長江每年的入海流量要流140萬年才能灌滿世界大洋。大洋深處有巍巍高山,有幽深峽谷,有間歇噴發的「溫泉」,有繽紛絢麗的「玫瑰花園」……大洋深處還有太多未知。根據統計,世界海洋的平均水深約3700米。
  • 《深海迷航》異星海洋探索指南 美麗水世界之行
    所以,是時候讓下面的這篇異星海洋探險指南助你一臂之力了。 一、遊戲背景和目的   遊戲主角在乘坐宇宙礦船極光號來到陌生的4546B星球時,被星球上的不明攻擊擊落,只能乘坐緊急逃生艙進行迫降。來到星球上才發現整個星球被海洋覆蓋,主角需要尋找失散的船員,弄清飛船墜毀的真相。
  • 奮鬥者號成功坐底10909米深海 對海洋探索有何實際意義?
    奮鬥者號成功坐底10909米深海 對海洋探索有何實際意義?時間:2020-11-28 10: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奮鬥者號成功坐底10909米深海 對海洋探索有何實際意義?
  • 深海載人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牽頭研製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致以熱烈的祝賀,向所有致力於深海裝備研發、深淵科學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研製是我國「十三五」海洋科技領域的重大攻關任務,於2016年立項啟動。2020年6月,「奮鬥者」號完成總裝集成與水池試驗。2020年7月,「奮鬥者」號開啟第一階段南海海試,先後完成17次下潛。
  • 聚焦海洋裝備國產化,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強有力的工具性支撐—新聞...
    由此在世界範圍內引發了愈演愈烈的新一輪海洋競爭,突出表現為新一輪「藍色圈地」、新一輪「資源勘察」、新一輪「科技競賽」。這一切歸根結底是一個國家海洋實力的競爭,關鍵是海洋認知能力的比拼,而最根本的是海洋裝備的較量。
  • 美麗水世界《深海迷航》深海主題沙盒冒險遊戲
    《深海迷航》是一款深海主題沙盒生存建造遊戲,背景設定在22世紀晚期,採礦船極光號在類地行星4546B墜毀,玩家所扮演的太空人掉落在4546B的海洋裡,玩家要在想辦法生存下去的同時,嘗試探索飛船失事的原因,且想辦法離開星球。
  • 獨家|深海超級戰隊,向萬米海底出徵……|奮鬥者|蛟龍號|海洋|馬裡...
    16世紀弄明白海洋有多大,20世紀弄明白海洋有多深。有了面積和深度,就可以算出大洋的體積。打個比方:長江每年的入海流量要流140萬年才能灌滿世界大洋。大洋深處有巍巍高山,有幽深峽谷,有間歇噴發的「溫泉」,有繽紛絢麗的「玫瑰花園」……大洋深處還有太多未知。根據統計,世界海洋的平均水深約37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