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湧騰運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方式為學生上音樂課。吳雁雲 攝
揭西縣塔頭小學紅了! 一所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鄉村學校,因為創辦了一個合唱團,音樂老師將學生的合唱視頻《好想愛這個世界啊》上傳至抖音而在網絡上迅速走紅,被譽為現實版《放牛班的春天》。之後,視頻登上微博熱搜,播放量近400萬次,獲贊近30萬。面對紛至沓來的讚譽和媒體的關注,合唱團音樂老師郭湧騰和學校的校長吳松山沒有過多的興奮和熱情,相反,他們更加希望「走紅事件」快一點過去,日子能夠逐漸回歸原來的平靜。 記者 張曉馴 老師的期待 「鄉村學校合唱團」不要被貼標籤 初冬時節,我們走進位於揭西縣塔頭鎮的塔頭小學。呈現在面前的是一個面積不大,但是乾淨素雅的鄉村校園風貌。課間操時間,一群低年級的學生正在操場上進行跑操活動,背景音樂放著學校合唱團演唱的歌曲《倔強》,陽光打在孩子們的臉上,校園裡生機勃發,畫面和諧溫暖。 音樂老師郭湧騰利用課餘時間,匆匆走進校長辦公室和我們交流。他是學校合唱團的打造者、視頻的推送者,也是塔頭小學目前唯一的音樂老師。現在,他負責學校2~6年級的音樂課、兼任3~5年級的體育課,還是學校合唱團的老師和足球隊的教練,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這樣不停切換「頻道」給學生上課的生活,他已經堅持了6年。 2014年,剛從廣東第二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的郭湧騰被塔頭小學招聘為專職音樂老師,來到學校報告那一刻,看著音樂室裡破舊的收錄機和接觸不良的電子琴,郭湧騰心裡有過失望,是校長吳松山「想辦個合唱團,希望歌聲充滿校園」的話和孩子們一雙雙渴望的眼睛,給了他信心。可這裡的孩子沒有器樂基礎、音樂素養不高,要辦一個合唱團,談何容易。執教以後,郭湧騰整整花了兩年時間,才在校長的支持下,成立了學校合唱團。之後,郭湧騰像個拼命三郎一樣,帶著孩子們一遍遍排練,每首歌的音準、每句歌詞的咬字都耐心摳,過程辛苦而漫長,而孩子們,卻從中掌握了節拍、節奏等樂理知識,知道了什麼是團隊協作,獲得了很多快樂。 今年8月份,合唱團的幾個學生要畢業了,作為一種相處6年的紀念,郭湧騰為孩子們錄製了合唱視頻《好想愛這個世界啊》,並用「音樂老師阿藤」的網名,上傳到抖音,後來登上了微博熱搜,視頻播放量近400萬次,還收穫了近30萬網友的點讚,上萬網友留言歌聲「好聽」「治癒」「給人安慰」……而「音樂老師阿藤」在籤名欄裡的一句話:「我希望我能像放牛班的春天一樣永遠有能量」也被網友紛紛引用傳播。此後,這個視頻在網絡持續走紅,各路媒體紛至沓來。 音樂給了郭湧騰能量,而意外走紅卻讓他感覺有些「猝不及防」,多個媒體開始聯繫學校採訪,合唱團被點名邀請參加省、市級活動表演……這些突如其來的榮譽和任務,給他緊張忙碌的教學生活增加了不少負擔。現在,合唱團的幾個骨幹學員都畢業了,團裡正面臨青黃不接的窘境,每天,郭老師只能利用午寫和放學之後的碎片時間來給新一茬學員們做指導培訓。他告訴記者,其實合唱團還存在很多有待進步的空間,原本拍攝視頻只是為了紀念,上傳抖音也只是他們90後的一個習慣操作,並沒有想到要紅。另外,他本人並不喜歡給合唱團貼上「鄉村學校」的標籤,鄉村學校的孩子可塑性很強,跟其他地方的孩子在音樂上的天賦和潛能並無二致,只不過他們沒有好的條件,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系統的培養而已,如果能夠堅持持續訓練和專業指導,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接下來,他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做好眼前的事,有更多的時間讓他專注於音樂,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對學生的培養,而不想因為視頻的走紅打亂了原來的生活節奏和正常的工作秩序。校長的心願 讓校園充滿讀書聲、歌聲和歡笑聲 對於合唱團的突然走紅,同樣低調的還有校長吳松山。他告訴記者,其實學校只是做了一件本來就應該做的事兒,沒有必要過度宣揚報導。這些年,學校一直在為推進美育和體育教育工作努力,現在,合唱團有了一些反饋,但現實問題依然不少,他更希望學校能夠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設想,實現藝體教育的全面開花。事實上,學校除了合唱團,2018年組建的學校足球隊,2019年組建的豎笛隊,還有2019年組建的美術興趣組(2020年10月拆分為書法組和國畫組)也同樣優秀。在吳校長眼裡,人才應該是不拘一格的,學生應該是全面發展的,一個學校如果只有書聲沒有音樂聲、歡呼聲,這樣的學校是不健全的。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從2010年來到塔頭小學當校長,吳松山在抓好考研教學工作之外也希望孩子們能有機會多接觸藝術。但學校條件有限、師資力量薄弱,藝術教育總也搞不起來,「數學是音樂老師教」這樣的戲謔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了。沒辦法,老師們都身兼數職,教起了數學、英語,而音樂課,就只能讓學生跟著錄音機唱唱歌了,美術課也便成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畫畫課,完全沒有什麼樂理知識或美術基礎方面的講授。 「在鄉下,能不能教語數外,能不能兼職其他科目,是副科老師們應聘時的必答題和必備技能之一。學校裡幾乎每個副科老師都在兼教其他科目,而我們卻把唯一的名額留給了專職音樂老師,確實要頂住一定的壓力。但慢慢的,看著學校藝體氛圍有了起色,大家也都還是挺理解支持的,也得到了鎮教育組領導的支持關心。」吳松山欣喜地告訴我們,暨音樂老師郭湧騰之後,2015年學校又招錄了一名專業美術老師林凱彬,有了專業訓練之後,學校的藝體氛圍日漸形成,現在,學校每周一至五都開設有興趣組,學生們普遍對藝術類課程表現了濃厚的興趣。除此之外,學校還會不定期舉行一些全校性的文體活動,如拔河、跳繩、接力跑、唱歌比賽等,雖都是一些「因陋就簡」的項目,但學校卻因此有了歌聲、喝彩聲和歡笑聲。吳校長覺得,提升鄉村學校藝體教育的水準,與教育者的專業素質息息相關,他希望,接下來能再招錄一個專職體育老師,這樣學校的文體生活會越來越好。 塔頭小學1954年成立,最初,村裡的孩子們在祠堂裡讀書掃盲。1996年,村民集資捐建了祠堂旁的塔頭小學教學樓,後來經過多輪改建,成了現在的模樣。小學周邊塔頭村、大園村、竹林美、袁厝寮村的孩子們都在這裡念書。這裡的學生,有一部分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孩子們除了學習、給家裡幫忙,一度沒什麼精神文化生活和娛樂。吳校長覺得,學習知識點,對學生固然重要,但是自信的人生,對他們的未來,影響可能更大。他相信,學校老師們苦心打造的藝體氛圍,能帶給學生更多的快樂、培養更多的自信,讓孩子們對生活多一點選擇和期待。記者手記 真心可貴 張 馳 塔頭小學的音樂故事,蘊含著基層教育者的大情懷。這裡的老師紮根鄉村、苦心育人,努力讓孩子們發光,卻只做不說,從不輕易將愛說出口。 合唱團「一夜成名」,外界轟轟烈烈,作為事件主角的他們一下子處在了輿論漩渦的中心,他們卻平平淡淡,低調冷靜。我們聯繫採訪,校長極力推辭,認為「只是做了理所當然的事」;我們詢問視頻點擊量,老師表示「已經很多天沒去關注了」。採訪中,他們毫不避諱現實的窘境和「成名後」的煩惱,卻對一切宏大敘事的東西都很謹慎,全程沒有提及「教育情懷」「育人理念」「文化打造」等能夠博人眼球的高大上字眼。 這是一群實實在在的基層教育者,他們追求比烈火烹油式「爆紅」更恆久的東西。育人之路充滿艱辛和汗水,他們直面困難,真心付出,默默耕耘,只想一心一意做好眼前的事,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小目標,最終讓孩子們獲得身心的健康,為孩子們今後的成長成才創造出更多的機會與可能。 所有的想法都很樸素、所有的願望都很樸實,從這群腳踏實地踐行育人信仰的基層教育者身上,我們看到了鄉村教育的春天!來源:揭陽日報網
【來源:揭陽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