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版《放牛班的春天》網上火了,學校老師校長卻有點不習慣...

2020-12-14 教育信息速報

郭湧騰運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方式為學生上音樂課。吳雁雲 攝

揭西縣塔頭小學紅了! 一所原本名不見經傳的鄉村學校,因為創辦了一個合唱團,音樂老師將學生的合唱視頻《好想愛這個世界啊》上傳至抖音而在網絡上迅速走紅,被譽為現實版《放牛班的春天》。之後,視頻登上微博熱搜,播放量近400萬次,獲贊近30萬。面對紛至沓來的讚譽和媒體的關注,合唱團音樂老師郭湧騰和學校的校長吳松山沒有過多的興奮和熱情,相反,他們更加希望「走紅事件」快一點過去,日子能夠逐漸回歸原來的平靜。 記者 張曉馴 老師的期待 「鄉村學校合唱團」不要被貼標籤 初冬時節,我們走進位於揭西縣塔頭鎮的塔頭小學。呈現在面前的是一個面積不大,但是乾淨素雅的鄉村校園風貌。課間操時間,一群低年級的學生正在操場上進行跑操活動,背景音樂放著學校合唱團演唱的歌曲《倔強》,陽光打在孩子們的臉上,校園裡生機勃發,畫面和諧溫暖。 音樂老師郭湧騰利用課餘時間,匆匆走進校長辦公室和我們交流。他是學校合唱團的打造者、視頻的推送者,也是塔頭小學目前唯一的音樂老師。現在,他負責學校2~6年級的音樂課、兼任3~5年級的體育課,還是學校合唱團的老師和足球隊的教練,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這樣不停切換「頻道」給學生上課的生活,他已經堅持了6年。 2014年,剛從廣東第二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的郭湧騰被塔頭小學招聘為專職音樂老師,來到學校報告那一刻,看著音樂室裡破舊的收錄機和接觸不良的電子琴,郭湧騰心裡有過失望,是校長吳松山「想辦個合唱團,希望歌聲充滿校園」的話和孩子們一雙雙渴望的眼睛,給了他信心。可這裡的孩子沒有器樂基礎、音樂素養不高,要辦一個合唱團,談何容易。執教以後,郭湧騰整整花了兩年時間,才在校長的支持下,成立了學校合唱團。之後,郭湧騰像個拼命三郎一樣,帶著孩子們一遍遍排練,每首歌的音準、每句歌詞的咬字都耐心摳,過程辛苦而漫長,而孩子們,卻從中掌握了節拍、節奏等樂理知識,知道了什麼是團隊協作,獲得了很多快樂。 今年8月份,合唱團的幾個學生要畢業了,作為一種相處6年的紀念,郭湧騰為孩子們錄製了合唱視頻《好想愛這個世界啊》,並用「音樂老師阿藤」的網名,上傳到抖音,後來登上了微博熱搜,視頻播放量近400萬次,還收穫了近30萬網友的點讚,上萬網友留言歌聲「好聽」「治癒」「給人安慰」……而「音樂老師阿藤」在籤名欄裡的一句話:「我希望我能像放牛班的春天一樣永遠有能量」也被網友紛紛引用傳播。此後,這個視頻在網絡持續走紅,各路媒體紛至沓來。 音樂給了郭湧騰能量,而意外走紅卻讓他感覺有些「猝不及防」,多個媒體開始聯繫學校採訪,合唱團被點名邀請參加省、市級活動表演……這些突如其來的榮譽和任務,給他緊張忙碌的教學生活增加了不少負擔。現在,合唱團的幾個骨幹學員都畢業了,團裡正面臨青黃不接的窘境,每天,郭老師只能利用午寫和放學之後的碎片時間來給新一茬學員們做指導培訓。他告訴記者,其實合唱團還存在很多有待進步的空間,原本拍攝視頻只是為了紀念,上傳抖音也只是他們90後的一個習慣操作,並沒有想到要紅。另外,他本人並不喜歡給合唱團貼上「鄉村學校」的標籤,鄉村學校的孩子可塑性很強,跟其他地方的孩子在音樂上的天賦和潛能並無二致,只不過他們沒有好的條件,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和系統的培養而已,如果能夠堅持持續訓練和專業指導,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接下來,他希望有更多的時間做好眼前的事,有更多的時間讓他專注於音樂,專注於自我提升和對學生的培養,而不想因為視頻的走紅打亂了原來的生活節奏和正常的工作秩序。校長的心願 讓校園充滿讀書聲、歌聲和歡笑聲 對於合唱團的突然走紅,同樣低調的還有校長吳松山。他告訴記者,其實學校只是做了一件本來就應該做的事兒,沒有必要過度宣揚報導。這些年,學校一直在為推進美育和體育教育工作努力,現在,合唱團有了一些反饋,但現實問題依然不少,他更希望學校能夠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設想,實現藝體教育的全面開花。事實上,學校除了合唱團,2018年組建的學校足球隊,2019年組建的豎笛隊,還有2019年組建的美術興趣組(2020年10月拆分為書法組和國畫組)也同樣優秀。在吳校長眼裡,人才應該是不拘一格的,學生應該是全面發展的,一個學校如果只有書聲沒有音樂聲、歡呼聲,這樣的學校是不健全的。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從2010年來到塔頭小學當校長,吳松山在抓好考研教學工作之外也希望孩子們能有機會多接觸藝術。但學校條件有限、師資力量薄弱,藝術教育總也搞不起來,「數學是音樂老師教」這樣的戲謔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了。沒辦法,老師們都身兼數職,教起了數學、英語,而音樂課,就只能讓學生跟著錄音機唱唱歌了,美術課也便成了學生自由發揮的畫畫課,完全沒有什麼樂理知識或美術基礎方面的講授。 「在鄉下,能不能教語數外,能不能兼職其他科目,是副科老師們應聘時的必答題和必備技能之一。學校裡幾乎每個副科老師都在兼教其他科目,而我們卻把唯一的名額留給了專職音樂老師,確實要頂住一定的壓力。但慢慢的,看著學校藝體氛圍有了起色,大家也都還是挺理解支持的,也得到了鎮教育組領導的支持關心。」吳松山欣喜地告訴我們,暨音樂老師郭湧騰之後,2015年學校又招錄了一名專業美術老師林凱彬,有了專業訓練之後,學校的藝體氛圍日漸形成,現在,學校每周一至五都開設有興趣組,學生們普遍對藝術類課程表現了濃厚的興趣。除此之外,學校還會不定期舉行一些全校性的文體活動,如拔河、跳繩、接力跑、唱歌比賽等,雖都是一些「因陋就簡」的項目,但學校卻因此有了歌聲、喝彩聲和歡笑聲。吳校長覺得,提升鄉村學校藝體教育的水準,與教育者的專業素質息息相關,他希望,接下來能再招錄一個專職體育老師,這樣學校的文體生活會越來越好。 塔頭小學1954年成立,最初,村裡的孩子們在祠堂裡讀書掃盲。1996年,村民集資捐建了祠堂旁的塔頭小學教學樓,後來經過多輪改建,成了現在的模樣。小學周邊塔頭村、大園村、竹林美、袁厝寮村的孩子們都在這裡念書。這裡的學生,有一部分是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孩子們除了學習、給家裡幫忙,一度沒什麼精神文化生活和娛樂。吳校長覺得,學習知識點,對學生固然重要,但是自信的人生,對他們的未來,影響可能更大。他相信,學校老師們苦心打造的藝體氛圍,能帶給學生更多的快樂、培養更多的自信,讓孩子們對生活多一點選擇和期待。記者手記 真心可貴 張 馳 塔頭小學的音樂故事,蘊含著基層教育者的大情懷。這裡的老師紮根鄉村、苦心育人,努力讓孩子們發光,卻只做不說,從不輕易將愛說出口。 合唱團「一夜成名」,外界轟轟烈烈,作為事件主角的他們一下子處在了輿論漩渦的中心,他們卻平平淡淡,低調冷靜。我們聯繫採訪,校長極力推辭,認為「只是做了理所當然的事」;我們詢問視頻點擊量,老師表示「已經很多天沒去關注了」。採訪中,他們毫不避諱現實的窘境和「成名後」的煩惱,卻對一切宏大敘事的東西都很謹慎,全程沒有提及「教育情懷」「育人理念」「文化打造」等能夠博人眼球的高大上字眼。 這是一群實實在在的基層教育者,他們追求比烈火烹油式「爆紅」更恆久的東西。育人之路充滿艱辛和汗水,他們直面困難,真心付出,默默耕耘,只想一心一意做好眼前的事,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小目標,最終讓孩子們獲得身心的健康,為孩子們今後的成長成才創造出更多的機會與可能。 所有的想法都很樸素、所有的願望都很樸實,從這群腳踏實地踐行育人信仰的基層教育者身上,我們看到了鄉村教育的春天!來源:揭陽日報網

【來源:揭陽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豆瓣9.3分,《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裡的音樂可以如此美好
    「放牛班的春天」譯的很巧妙,片中的那些調皮搗蛋的差生們,的確有如放牛娃。但當他們在馬修老師的調教下,組成了合唱團,演唱出動聽的歌聲,他們的童年如沐春風,人生也跟著改變。《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音樂電影,但它又完全有別於好萊塢式的音樂歌舞片——那種演唱替代了臺詞的演繹,而是將音樂和歌聲完美的鑲嵌入劇情,用老師和「少年合唱團」的故事傳遞著音樂的力量,營造著美好溫暖的氛圍,引發對教育的思考。
  • 《放牛班的春天》:傷師事件頻發,感動一代人的教育電影有何啟示
    大家好,這裡是易川故事,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不錯過最新更新文章。隨著傷師事件的頻發,師生關係日益緊張。這裡小編給大家推薦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在這裡我們或許能找到理想的師生相處模式。《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用寬容、溝通、理解和愛改變孩子和自己命運的故事。馬修老師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名為「池塘底教養院」的助理教師。
  • 以《放牛班的春天》為例,看影片背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啟示
    文/小莉子前段時間,一位朋友給我推薦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影片快結束時,看到馬修老師老師離開的時候,學生們為他折的紙飛機和唱歌送別時,我淚目了。不是因為這部電影精彩的劇情,而是因為學生對馬修老師的愛,讓我為之觸動。唯有真正愛學生的老師,才能收穫孩子的愛。
  • 影史上最偉大的教育電影——評《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是由克裡斯託夫·巴拉蒂執導的一部法國音樂劇情片,本片導演原為音樂家,故事改編自一部1947年的電影,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生命的故事。
  • 淺析豆瓣9.3《放牛班的春天》中蘊含的人本主義思想
    《放牛班的春天》「童年的歡樂,轉瞬消逝被遺忘,一道絢爛金光,在小道盡頭閃亮……」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結束時,這首悠揚的歌迴蕩在林蔭道上一所輔育院,校長自私冷漠、專制暴力,從不關心學生,一心只為自己的前途謀劃。老師們執行著校長的一套「行動——反應」管理方式,學生稍有不對,便會面臨禁閉、毆打、辱罵。這是一所監獄般的學校,死氣沉沉,一如它的校名——池塘之底。如果我在這樣一所學校任教,我又會做一個怎樣的老師呢?會成為校長的幫兇嗎?
  • 重溫「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與音樂
    8月2日晚,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原唱傳承者聖馬可室內童聲合唱團登上盛京大劇院的舞臺。合唱團的團員們分成兩排站開,一身藍黑色上衣的他們,沒有太多花哨的修飾與肢體動作,但在指揮尼古拉斯·博特的指揮與鋼琴手的伴奏下,歌劇廳內流淌出優美的旋律。
  • 看廣州電影《點點星光》——中國版《放牛班的春天》
    而它淳樸的故事,平實的手法,轉折而動人的電影鏡頭,讓我們仿佛看到了熟悉的世界經典名片《放牛班的春天》。所有熱愛電影的人們都不應該是首先追求名和利的,譬如這部影片《點點星光》。也許你想像不到會有如此充滿精神生活然卻物質貧乏的故事。什麼叫充實的精神生活?為什麼它又發生在物質貧乏的環境當中?電影是為心靈而書寫的,這就是《點點星光》在質樸的畫面背後告訴我們的一切。
  • 90後音樂老師改編「勵志版」流行歌 唱火了「村裡的孩兒」
    老師改編「勵志版」流行歌唱火「村裡的孩兒」暖陽下我迎芬芳為家鄉把歌唱黑色的土地多麼寬廣養育了我成長北方姑娘的小倔強它代表著堅強小夥子生活的嚮往勇敢追求理想「村裡的孩兒」音樂班老師「村裡的孩兒」音樂班老師 張雨:基本上吧,不跑的可能就那麼幾個。其他的都跑,就是不敢唱,才導致的跑調。因為一般都是家庭父母離異的或者父母不在身邊的,剛開始就不樂意跟你說話,你問他,他也不怎麼說。「村裡的孩兒」音樂班老師 李平:最難的就是能夠讓他們建立自信吧。慢慢通過薰陶,你應該怎麼去做,你應該放鬆自己,展現自己,勇敢地去唱歌。
  • 90後音樂老師改編「勵志版」流行歌唱火了「村裡的孩兒」
    老師改編「勵志版」流行歌唱火「村裡的孩兒」暖陽下我迎芬芳為家鄉把歌唱黑色的土地多麼寬廣養育了我成長「村裡的孩兒」音樂班老師 張雨:基本上吧,不跑的可能就那麼幾個。其他的都跑,就是不敢唱,才導致的跑調。因為一般都是家庭父母離異的或者父母不在身邊的,剛開始就不樂意跟你說話,你問他,他也不怎麼說。
  • ...某學校老師喊話龍崗學校校長」事件,龍崗回復:培訓學校與龍崗無關
    近日有漢中某私立學校的老師在百度貼吧發帖稱,懷疑漢中市龍崗學校公開和社會教育培訓機構合作,聲稱該校在招生等問題上產生私利和不公平現象,並喊話質問龍崗學校負責人。11月27日,漢中市龍崗學校發布「關於漢中某學校老師喊話龍崗學校校長」網帖的回覆。明確表示:龍翔培訓學校與漢中市龍崗學校沒有任何直接的從屬利益關係,龍崗也從未與任何培訓機構進行過合作招生。
  • 如何教育孩子,父母和老師都該看看
    前言:《放牛班的春天》是04年上映的法國電影,豆瓣評分高達9.3分,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位失意但是很有音樂才華的馬修老師被分配到了一個名字叫做「池塘底」的教養院裡面做代課老師,這是一間寄宿學校,專門為「問題少年」的「再教育」而設立。
  • 南京學校開學典禮秀創意 校長發紅包老師編漫畫
    昨天是開學第一天,不少小學的孩子們都沉浸在開學第一天的新鮮和興奮中,學校準備了獨具特色的開學典禮,給了孩子一個大大的驚喜。開學典禮哪家強?一起來看看!  北小陽光分校  新校長給學生發「紅包」  操場上,孩子們互相派發「紅包」;而主席臺上,語文、數學等6科老師也一起給孩子發「紅包」和糖果。記者發現,這些「紅包」裡面裝的並不是錢,而是寫或印在紙上的祝福。
  • 瀋陽綠島學校:8歲女孩被老師打渾身是傷:校長的電話並不是校長
    家人現在都在上班,就把孩子送到了綠島學校,現在是三年二班,兩萬一學期,當時看中了疑有外教和大操場,重要的是班上孩子不多,就是希望孩子能得到好的照顧,有個快樂的童年。孩子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看到孩子害怕老師,我們作為父母肯定會擔心,甚至害怕。我也聯繫了群裡的家長,問問有沒有別的孩子挨打的,群裡還真有幾個家長說,孩子也被老師打了,我們找到校長,校長告訴家長已經對老師進行了留校察看的處罰,現在還帶擔任三年二班的班主任。筆者告訴家長:搞清楚為什麼被打,前因後果是什麼。
  • 去雲端電影院感受春天與生命的美好!
    《放牛班的春天》《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助理教師馬修,用音樂改變一群沒有希望的熊孩子的故事。對於這個片名,很多人不理解,影片法語是「les choristes」,是指合唱隊隊員,翻譯為「放牛班的春天」,小奕覺得名字翻譯得很巧妙,「放牛班」是沒有人重視和管教的班級,與片中輔育院中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相對應。而《放牛班的春天》有「放牛班」就像春天一樣充滿希望的寓意。
  • 趙洪波:當校長當老師要有點情懷和夢想
    天氣雖然有點陰,但一天的學習下來,收穫滿滿。 殷校長是齊魯名校長,聽了他的報告,讓我感覺他更是一個充滿教育情懷,務實實幹的好校長。 能夠讓他一以貫之十年而毫不動搖,並不斷地從每一件發生在學校裡的小事著手,我想,這就是一位校長的教育情懷,這就是一位接地氣的校長真抓實幹、真心為家鄉教育增光添彩的教育理想。 其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因為這種理想的實現必定付出大量的心血。
  • 「勵志版」流行歌唱火了「村裡的孩兒」
    老師改編「勵志版」流行歌 唱火「村裡的孩兒」 暖陽下我迎芬芳 為家鄉把歌唱 這首改編後的《孤芳自賞》勵志版,不僅點擊量超過20萬,而且還被很多學校的學生們傳唱。
  • 泰安市高中學校校長寄語!(東平篇)
    東平高級中學東平高級中學校長 趙景喜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2020年的春天註定會成為我們難以磨滅的記憶。我們要用對夢想的執著追求,激勵自己不虛度每一份可貴的光陰,理想的光芒不會因為偶爾的陰霾而泯滅。無論是在校學習還是居家學習,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夠堅定理想,朝著自己的大學目標不懈努力。相信你們在學校的科學指導和周密安排下,在各科老師的全心陪伴和精心指導下,一定會頑強拼搏,逆襲而上。你們要堅信,那些書聲琅琅的清晨,那些奮筆疾書的夜晚,那些為夢堅守的每一分每一秒,已經為我們鑄就了通往美好明天的路基。
  • 青島博格思學校學術校長Robert Taylor專訪
    校長領導力是此次調研的重點環節,國際學校校長作為掌舵人不僅需要具備一系列超越普通教師能力的素質,還需要具備強有力的領導力、品牌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優質教育教學人才的鑑別與吸引能力。校長領導力是學校辦學成功的關鍵所在,本次百校調研團隊專門對青島博格思學校學術校長Robert Taylor進行了專訪。
  • 劉德華也帶不動這爛片
    你瞅瞅,這設定是不是和9.3分的法國經典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挺像的?《放牛班的春天》 / 劇照但這部《熱血合唱團》,如果跟《放牛班的春天》比,簡直就是登月碰瓷。結果給我看呆了的是,就在盧校長這話說完餘音還沒散的時候,他一轉臉就開始羅列這些孩子的問題——比如,有個女孩每天不學習滿腦子光想著談戀愛,動不動就要拿美工刀往自己手臂上割刀刀道自殘。有個小男孩說話大舌頭,發音口齒非常不清。
  • 校長兒子作文《我的自畫像》火了,女老師調侃:這個女婿我預定了
    作文群裡每天都會上傳幾篇作文,我們老師有空的時候就隨便侃侃,十天半個月的都會出現一兩篇優秀的作文,我們也會下載下來帶回班級作為範文。這不,昨天群裡一篇作文又火了,一個小男生寫了一篇《我的自畫像》。先不看內容,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我們校長的兒子,正在讀4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