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選擇什麼樣的運動手錶要看個人對跑步中各項數據的了解程度和對跑步成績要求。
監測心率是所有運動手錶和手環的基本功能,各家產品使用的基本上都是光電法,技術原理相同,只是使用的零件性能和心率算法有所差異。光電法本身存在一定誤差,再加上心率算法上的差異,不同品牌的心率表測出來的心率一般都會有所差異,即使是相同品牌和型號的心率表也會有所差異,當然這種差異會很小,這一點在選購之前要做好心理準備。
其次,要能夠監測最大攝氧量、步頻、步幅,實時顯示配速、跑量,手錶顯示地圖功能在我看來並不是特別重要,一般情況下戶外跑步路線都是比較熟悉的固定路線,多數手錶或手環都有定位功能,在手機APP上可以看到地圖,能否能在手錶上實時顯示地圖對我來說並不重要。
消耗的熱量等指標,我認為很多運動手錶計算的都不太準,如果只是收入身高、體重、年齡、性別等簡單指標,只能說完全是在估算,誤差比較大。如果還需要輸入肌肉量、體脂率、內臟脂肪等級等指標,計算出來的消耗熱量則相對要準確一些。
有的運動手錶通過綁在腳上的配件能顯示出腳掌著地方式,我沒試過這個功能,不知道準不準,可以用手機慢鏡頭拍攝在跑步機上跑步的過程來判斷腳掌著地方式,也可以自己體會腳掌著地方式。
對於想要提高跑步成績的跑者來說,需要關注更多的跑步指標。以觸地時間為例,觸地時間越短,配速越快,反之則慢。可通過改變腳掌著地方式,提高跟腱彈性等方式來縮短觸地時間。步幅與步頻、速度、腿長關係最密切,其它因素也會影響步幅。左右平衡可以反映跑姿、擺臂、身體左右兩側力量不對稱等問題,一般在48.5-51.5%之間比較正常,超過這個範圍,身體一側受傷的風險會加大。
對大多數跑者來說,只要了解心率、步幅、步頻、最大攝氧量、跑量、配速等簡單幾個指標就可以了,跑步時能隨時看到配速、步頻、步幅、跑量等指標即可,一般不需要實時顯示地圖。
如果想要進一步提高跑步成績,則需要更深入分析跑步各項指標,這時候對運動手錶的要求就更高。需要了解的指標越多,單純依靠運動手錶是不夠的,通常需要配件。比如佳明運動手錶搭配跑步動態傳感器。華為和榮耀的運動手環也有具備跑步動態傳感器的功能,但不知道能否與運動手錶搭配使用。
了解跑步數據,也需要跑者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和執行能力,否則即使買到能監測各項指標的運動手錶,要麼是看不懂,要麼是看懂了不知道如何改善,即使知道如何改善,也不能通過訓練改變自己。買了更好的運動手錶,實際上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常見的運動手錶,大品牌包括佳明、松拓,國產的比如各大手機品牌都有相應的運動手錶。如果論能夠監測的數據指標量,國產手機品牌的運動手錶基本上都差強人意,還是佳明的性價比比較高,但也要兩三千,甚至更貴。不是長跑發燒友或者是土豪,一般不需要買這麼貴的運動手錶。
運動手錶的音樂功能對一些人來說可能不太實用,雖然有證據證明跑步時聽適合的音樂能夠提高跑步成績,但還要佩戴適合的藍牙耳機,在長跑時邊跑邊聽歌的人其實並不多,汗水可能會進入耳機,或者感覺不舒適。我剛開始跑步也聽歌,現在完全不聽了,反而感覺是個累贅。
運動手錶的支付類功能只能算是錦上添花的功能,與跑步無關,有這個功能當然最好,沒有也無所謂。
總之還是看個人需要和經濟能力,有需要就買,有經濟能力隨便買。
#誰是運動爆款#跑步機專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