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咖啡變「綠」,她靠賣咖啡專用杯建立年收入500萬美元的公司

2021-01-20 創新拿鐵


近年環保意識抬頭,很多人都開始帶著隨身杯出門。但由於隨身杯大小不一,很多時候去買飲料;特別是咖啡時,店員會先用紙杯將飲料做好,然後再倒到隨身杯中。這樣不但沒有達到環保的目的,而且還增加店家的工作量。來自澳洲的Abigail Forsyth 決定要用「咖啡專用隨身杯」來解決這個問題。

創新點:不只要讓消費者買單,還要讓咖啡師都願意用,才算是成功的隨身杯。

本文5大重點:1. 從法律界轉戰咖啡廳,然後卻因為大量使用紙杯而產生警覺。2. 90% 的紙杯最後沒被回收,讓他決定打造「咖啡專用隨身杯」。3. 不自嗨,透過各種測試驗證自己想法的可行性。4. 先讓咖啡師愛用,才能確保消費者不會在使用時覺得尷尬。5. 盡力減少.地球付出的「成本」,打造出更「綠」的隨身杯。

1. 從法律界轉戰咖啡廳,然後卻因為大量使用紙杯而產生警覺

打造「咖啡專用隨身杯」的Abigail 其實在大學時期才開始接觸咖啡。Abigail Forsyth 出生於蘇格蘭的格拉斯哥(Glasgow),但他在澳洲墨爾本長大。從小他家人就是「喝茶派」的,除了爺爺。

Abigail 曾經說服爺爺讓他嘗試放涼了的咖啡,但喝了一口後,他就因為太苦而不再有興趣了。一直到了Abigail 進入墨爾本大學時,他才養成喝咖啡的習慣,因為那是「長大」、「帥」的表現。由於在大學附近的都是義式咖啡廳,所以Abigail 接觸都是這類咖啡。

1994 年從法律系畢業後,Abigail 開始向著成為律師的路邁進,於是就在一家律師事務所上班。有一天,他和在英國工作的弟弟Jamie Forsyth 聊到倫敦的生活。Jamie 提到在倫敦有一些「快速慢食」餐廳,將快速的服務和在地的食材搭配,讓上班族也能享受健康的食物。Abigail 和Jamie 都覺得這類型的餐廳在澳洲有市場,於是1998 年,他們一起開了一家名為BlueBag 的咖啡廳。

圖說:Jamie和Abigail(圖片擷取:BBC)

這家販賣三明治、沙拉、果汁與咖啡的小店生意很不錯,但不久之後,Abigail 開始發現自己對咖啡廳中使用的大量免洗餐具,特別是外帶咖啡所用的紙杯,變得非常在意。

2. 90% 的紙杯最後沒被回收,讓他決定打造「咖啡專用隨身杯」

於是,Abigail 研究了一下紙杯,發現它原來並非單純的紙類,而是複合式材質。為了要防水,紙杯的內部都會有一層由薄蠟或塑膠提煉的防水薄膜。而這層薄膜讓紙杯在回收處理上常常面對很多的困難。Abigail 發現,超過90% 的紙杯最後都沒有被回收,而是當成一般垃圾被掩埋或燒掉。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Abigail 想要找一些隨身杯放在店裡賣,以鼓勵顧客們改掉用紙杯的習慣。但他發現市面上根本沒有合適的商品。當時,在澳洲較常見的是美國的「 膳魔師」,但這些「保溫瓶」比較適合美國人喝美式咖啡那種衝一壺,然後喝一天的方式。澳洲人比較習慣用「杯子」喝咖啡,而且一次喝的量也沒有那麼多。有喝過澳洲小拿鐵Flat White 的人就知道它是多麼的「小」。

圖說:澳洲小拿鐵(圖片擷取:Wikimedia)

另外,「保溫瓶」對咖啡師來說也非常不方便,因為它的瓶身太高,在做飲料時都需要一直拿著,不能直接放到咖啡機的衝煮把手下。於是,Abigail 就開始思考是否能夠打造出一款適合澳洲咖啡愛好者的隨身杯。

3. 不自嗨,透過各種測試驗證自己想法的可行性

由於Abigail 和Jamie 都沒有製造業的經驗,所以他們決定要先試試市場的反應再決定下一步。於是,他們在2007 年底引進了一批「湯杯碗」在店裡售賣。Abigail 告訴顧客們下次來店裡點咖啡時,只要記得攜帶這些「碗」就能夠得到50 分澳幣的折扣。由於紙杯的成本是70 分澳幣,因此提供50 分澳幣的折扣可以說是締造了「雙贏」。

在經過短期的實驗後,Abigail 發現大概有15% 的客戶願意改用這些「碗」。這讓他們更有信心「隨身杯」是可行的。但當Abigail 開始和製造商接洽時,他得到的答案都是:「這只是一個塑膠杯,不會有人願意買的!」。這些負面的回饋,讓Abigail 由開始動搖,直到一天他在為他的小孩喝奶時忽然想起:「我不會用紙杯裝牛奶給小孩,那又怎麼可以用紙杯來裝咖啡?」。於是,Abigail 鼓起勇氣繼續尋找願意配合的廠商。 

圖說:傳統的「湯杯碗」(圖片擷取:Amazon)

後來,Abigail總算找到一家願意幫忙生產的廠商,但是工廠的老闆告訴Abigail,他生產過很多非常棒的產品,但很少能夠大賣,因為消費者不認同設計者的想法。因此,他建議Abigail在開模(製造生產產品的模具)前先嘗試去預售這個隨身杯,以確保這個想法是消費者可以認同的。

Abigail 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因此透過他開咖啡廳所建立起的餐飲業人脈,聯絡不同的餐廳,看看他們是否願意購買或販售Abigail 設計的隨身杯。Abigail 後來拜訪了150 家餐廳,途中不停的修正自己介紹產品的方法。最後,在正式開模前,他已經預售了10,000 個後來被命名為KeepCup 的隨身杯。

4. 先讓咖啡師愛用,才能確保消費者不會在使用時覺得尷尬

KeepCup 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那麼多餐廳的認同,最大的原因其實是它在設計上不但考量到了消費者,同時也顧及到了餐廳業者,特別是咖啡師的需求。

由於Abigail 有經營咖啡廳的經驗,所以他很清楚餐飲業的利潤非常薄。因此,在設計KeepCup 時,Abigail 完全參考一般紙杯以確保它不會加重咖啡師的工作量。

首先,KeepCup 的高度完全適合放在咖啡機的衝煮把手下,衝泡咖啡時可以直接在杯子完成,不用換杯。另外,KeepCup 的杯蓋採用硬式的設計,讓咖啡師可以放心的用力將蓋子蓋在杯子上。而這個杯蓋要夠緊,確保咖啡不會漏出但同時也要容易開啟,讓咖啡師和消費者不用費太多的力氣。

圖說:符合咖啡師需求的KeepCup(圖片擷取:KeepCup官網)

為了讓咖啡師能夠更輕鬆及精準的準備咖啡,Abigail 還在KeepCup 內加上了量測線。因此,就算是消費者購買了12 盎司的中型KeepCup 隨身杯但想要買一杯8 盎司的小杯咖啡,咖啡師也能夠用量測線衝泡出對的份量。

Abigail 深信讓咖啡師喜歡使用KeepCup,消費者才不會不好意思請咖啡師用KeepCup 來做咖啡。這才能夠鼓勵更多的人願意從紙杯改成用他們的產品。

為了要進一步的減少垃圾,Abigail 也為KeepCup 設計了隔熱杯環,讓消費者更好拿之餘,也避免他們在購買熱飲時需要另外向店家要紙杯套。 

5. 盡力減少.地球付出的「成本」,打造出更「綠」的隨身杯

KeepCup 在澳洲大賣後,很快的就將生意擴充到紐西蘭,然後到英國。為了確保生產的產品不會留下太多的「碳足跡」,Abigail 堅持要在澳洲完成所有的生產。當英國的銷售量達到一定的地步時,Abigail 也開始在英國設廠,減少貨運造成的碳排放。

當KeepCup的產品線開始從最初的塑膠材質擴充到玻璃和不鏽鋼時,Abigail發現澳洲或英國都無法生產這些商品。於是,他將策略改變為找一個可以完全生產該種商品的城市。

例如,Abigail在中國大陸的一個城市找到可以完全生產不鏽鋼KeepCup所需要的原料。於是,他就派遣團隊到那裡設立生產線。他們不但和工廠討論該如何有效的生產商品,而且還討論如何降低生產中浪費的物料。

Abigail 表示,很多工廠都無法理解為什麼他們要管那麼多。而更常見的是工廠會告訴他們這樣做不但不會「更節省成本」,反而會花更多錢。但Abigail 用了很多時間去說服工廠,他們注重的不只是當下付出的「成本」,地球付出的「成本」更是他們在意的。

KeepCup 對環保的重視,讓它們做到一個不鏽鋼隨手杯的碳足跡,等於8 個紙杯。所以只要用它們的不鏽鋼隨手杯喝超過8 杯飲料,在環保上就已經算賺到了!

圖說:KeepCup不鏽鋼杯和紙杯的碳足跡(圖片擷取:KeepCup IG)

KeepCup 不但在生產時儘量避免浪費,在消費者購買了它們的產品後也繼續鼓吹「環保」。它們產品的任何配件,包括杯蓋、杯環、杯身、活動扣都可以分開購買。所以任何配件壞了,只要買回該配件就可以繼續使用了。

去年(2019),KeepCup 也重新設計了產品包裝。這不僅加強了品牌的視覺形象,還將因郵寄導致的產品破損減少了91%,而包裝的材料消耗也下降了39%。

圖說:KeepCup各種產品(圖片擷取:KeepCup官網)

KeepCup 的銷售量這幾年來節節上升,而它們的客戶除了餐廳和消費者,也擴充到企業客戶,其中包括澳洲航空與英國央銀。公司的年收入目前也超過500 萬美元,這讓KeepCup 不需要找人投資也能夠穩健的成長。

今年初開始的疫情,當然也對KeepCup 造成一定的影響。很多咖啡廳(例如:星巴克)為了避免疫情傳播,開始建議消費者使用紙杯(因為患者的隨身杯上可能會帶有病毒並導致傳染)。但Abigail 認為這是不必要的,因為紙杯導致的「資源浪費」問題,不見得比疫情少。因此,KeepCup 還特別在官網中架設了專區,教導消費者如何安全的使用隨身杯,在疫情期間也能享受一杯更「綠」的咖啡。 

圖說:KeepCup官網中的疫情中使用隨身杯說明(圖片擷取:KeepCup官網)



▽▽▽▽▽


長按上圖識別碼二維碼關注我,也歡迎把創新拿鐵推薦給你的家人朋友


相關焦點

  • 綠山咖啡:賣K杯的咖啡巨子
    除了「品味」,還賣杯子  與星巴克只賣「品味」不同,綠山售賣品類豐富的咖啡之餘,還賣名叫克裡格的單杯咖啡機和跟它配套的咖啡杯 K杯。  「為什麼一次要衝一壺咖啡呢?我每次只喝一杯而已。」這促使克裡格公司創始人彼特·卓根和約翰·斯裡文發明了一次只衝一杯咖啡的克裡格K杯包裝。
  • 綠山咖啡:賣杯子的咖啡巨頭!
    在外行人看來,綠山咖啡的名頭跟星巴克完全無法相提並論,但事實上,這家公司2006-2010年來股價狂飈了九倍,遠超星巴克!它賣的一種咖啡機及「咖啡K 杯」,能即刻煮出口感很棒的咖啡,價格卻是星巴克的十分之一。它賣咖啡機不賺錢,但一年能賣掉10 億個K 杯!更酷的是,它允許其他飲料生產商生產K 杯,這樣,不僅顧客有更多選擇,自己也能獲得權益金。
  • 綠山咖啡:賣杯子的咖啡巨頭
    在外行人看來,綠山咖啡的名頭跟星巴克無法相提並論,但事實上,這家公司4年來股價漲了9倍,遠超星巴克。  綠山咖啡的K杯生意已超越咖啡!與星巴克售賣「品位」不同,綠山咖啡賣的是更實在的東西——除了品類豐富的咖啡,還有克裡格單杯咖啡機以及跟它配套的咖啡K杯。今年前3個季度,K杯的銷量已達6.83億個!
  • 咖啡界的低調巨頭,綠山咖啡的啟示
    不用磨咖啡豆、不用稱量、不用清洗、杯底無殘渣、每次正好衝一杯,而且從來不用掂量是否放多了材料,較之傳統咖啡機更便捷,咖啡香味也更濃鬱,而價格只有星巴克的十分之一。綠山咖啡的咖啡機只賣100多美元,基本是不賺錢的,主要靠銷售K杯賺錢,24杯裝的K杯通常賣12美元,相當於每杯0.5美元。
  • 一杯咖啡喝出一個帝國—綠山咖啡 價值革命
    加上同類競爭者日益增多,在既有市場的利潤也日趨攤薄,持續發展的後勁不足,綠山咖啡開始試圖尋求一條更具增長潛力的新路。正在這時,由兩個不知名的企業家彼特 •卓根(Peter Dragone)和約翰 •斯裡文(John Sylvan)經營的克裡格(Keurig)公司引起了斯蒂勒的關注。
  • 一杯賣500元的咖啡,到底貴在什麼地方?
    Klatch Coffee從中分到10磅,並以每杯75美元價格出售,主打「世界上最貴的咖啡」。現在全世界有好幾十項咖啡比賽與拍賣,例如咖啡界奧運「The Cup of Excellence」、由艾利達藝伎稱霸的「The Best of Panama」(巴拿馬之最),都在國際上備受矚目。在這些競賽中得到大獎的咖啡,價格當然遠高於1磅1美元。這些咖啡或許沒辦法賣到803美元,但大概每磅價格在100-300美元之間。
  • 《歡樂頌》裡安迪最愛的綠山咖啡是什麼鬼?
    ◆ ◆ ◆ ◆ ◆ 綠山咖啡綠山咖啡1981成立於美國,1993年在納斯達克上市,後來被德國財團以139億美元收購。綠山咖啡主要業務是生產克裡格(KEURIG)咖啡機和配套的K杯咖啡。所謂「K杯」是綠山的專利產品,是一個外表像紙杯的容器,裡面有一個小一點的紙杯狀的滲透裝置,只能滲透液體,上面用鋁箔蓋封口,以保證咖啡香味不會散發。
  • 6年 500 億美元的大小收購之後,咖啡市場如今已經成了一個資本的遊戲
    這也正是咖啡市場最近幾年的樣子。上周一,雀巢 152 年歷史中最大的咖啡交易達成,付給星巴克 71.5 億美元換來它的咖啡零售業務。但這一次雀巢不會從中獲得任何實物資產,僅獲得全球範圍內在咖啡店以外渠道使用星巴克品牌的權利,代其生產、銷售咖啡豆、速溶咖啡粉、茶葉和膠囊咖啡等產品。這是一攤年收入 20 億美元,佔星巴克全部營收 8% 的生意。
  • 咖啡業大震動:德國財團139億美元收購綠山咖啡
    12月7日,Joh.A.Benckiser GmbH(JAB)宣布以13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Keurig綠山咖啡(Keurig Green Mountain)。  這一消息令許多分析師和投資者大吃一驚。綠山咖啡的咖啡包以及單杯咖啡機曾經重新定義了美國市場,但是去年,單杯咖啡機面臨著市場飽和的困境,綠山咖啡的銷售額停滯不前。
  • 星巴克,如何僅用50年,建立起一個市值500億美元的咖啡王國
    星巴克在全球擁有近3萬家咖啡館,在美國咖啡館所有售出的咖啡銷售額裡,佔了57%。星巴克僅用了50年,從美國西雅圖開始,發展成為今天擁有800億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Alfred Peet非常了解整個咖啡行業,而且是當時美國少有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從事咖啡行業的人。在Alfred Peet 的幫助下,這三兄弟在1971年,在西雅圖著名的派克市場開了第一家星巴克咖啡烘培店。Alfred Peet 一直幫助這幾位年輕人,直到他們建立起自己的咖啡供應網絡。
  • 綠山咖啡:另一種賣咖啡的商業模式
    綠山咖啡,這是 一家生產咖啡機和咖啡的公司;表面賣咖啡機器實際上是賣咖啡的。一般的人來說,賣咖啡機就是賣賺差價,但是市場上成千上萬的咖啡機品牌,你要想在市場上分一杯羹,只有打破市場的規則,重新建立遊戲規則,才有可能顛覆市場。
  • 非主流人群五顏六色的頭髮,讓這家公司年入500萬美元|富日記
    ,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些非主流人群五顏六色的頭髮讓一家名叫Manic Panic的公司年收入500萬美元。Manic Panic是一家全球聞名的染髮劑公司,源自1977年成立於紐約的一家朋克商店。上世紀 70 年代的正值美國朋克搖滾興起,兩個朋克搖滾歌手Tish 和Snooky兩姐妹發現很多人喜歡她們的穿著打扮,於是湊了 500 美元在紐約East Village開了一家朋克商店,銷售她們喜歡的衣服、配飾、化妝品和美發用品。
  • 瑞幸咖啡支付1.8億美元達成和解 未來還能好好賣咖啡嗎?
    原標題:瑞幸咖啡支付1.8億美元達成和解,未來還能好好賣咖啡嗎?  監管層罰款正陸續抵達   1.8億美元,要賣出多少杯「小藍杯」才能掙回?
  • Slayer公司總裁專訪:花14萬隻為一杯完美義大利濃縮咖啡?
    普利方坦只好開始嘗試調試咖啡的製作配方,首先他製作了一杯味道還說得過去、口感卻略顯單薄、餘味有些偏苦的咖啡,在品嘗之後,普利方坦對咖啡機的設置稍作調整,要知道,Slayer是市面上唯一一款能夠調節單位時間出水量的商業咖啡機。普利方坦告訴我,調節單位時間出水量能夠使咖啡更濃一些,如果再搭配上流速、水溫、研磨程度上的細微調整,咖啡的品質將會不斷趨於完美。
  • 星巴克和綠山咖啡欲主導美國單杯式咖啡市場
    北京時間3月11日上午消息,美國咖啡連鎖店星巴克和綠山咖啡公司(Green Mountain Coffee Roasters,GMCR)欲達成合作關係,旨在美國單杯式(single-serve)咖啡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據了解,目前該市場的規模為40億美元。
  • 巴特勒園區賣咖啡20美元一杯童叟無欺,眾星:有點貴
    在雄鹿和熱火比賽後的採訪環節,巴特勒告訴馬上要接受採訪的克勞德,如果在採訪中提到他,那麼克勞德將獲贈巴特勒親手製作的咖啡一杯,價值20美元。這聽起來是不是有些無釐頭?原來在複賽進入園區時,巴特勒就想好了賺外快的可行計劃,他帶了全套的咖啡製造設備進入園區,並賣起了手工咖啡。比賽獲勝之餘,心情大好的巴特勒還不忘讓隊友幫自己打了一波「免費廣告」,這和場上兇神惡煞的惡棍形象簡直判若兩人。
  • 瞄準50萬個飯店房間 星巴克攻單杯咖啡
    全球最大咖啡連鎖集團星巴克(需求面積:150-350平方米)(Starbucks)15日宣布,已敲定協議,今秋起將透過Courtesy Products的CVI單杯式(single-serve)咖啡機,對50萬個飯店房間供應單杯咖啡。此舉顯示星巴克正積極進軍成長快速的單杯式咖啡市場。
  • 胡椒博士 187 億美元賣給綠山咖啡,這是一個怎樣的飲料公司?
    本周一,美國第四大咖啡銷售商 Keurig 綠山咖啡與美國第三大軟飲料製造商 Dr Pepper Snapple 達成協議,以 187 億美元現金獲得後者的控股權,兩家公司將合併成立 Keurig Dr Pepper,以此解決產品多元化和分銷能力的需求。
  • 那些靠賣咖啡活下來的書店
    那些靠賣咖啡活下來的書店 日期:2018-08-29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提示:書店是什麼時候開始賣咖啡的
  • 瑞幸咖啡收天價罰單!還清要賣4億杯咖啡,之後還有好戲
    按照售價13.75元/杯的拿鐵,以20%利潤計算,瑞幸需要售賣4.4億杯咖啡,才能還完這筆巨款。 要賣4億杯才能還完 瑞幸咖啡融資計劃書顯示,瑞幸咖啡平均單品售價為13.75元/件,以毛利20%也就是2.75元計算,需要售賣4.4億杯拿鐵,全國4000家門店,平均每家需要買11萬杯才能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