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皇帝朱元璋唯獨喜歡釉裡紅,皇宮裡80%都是它

2020-12-26 碗姐陶瓷

釉裡紅是中國瓷器史上的一個特殊品種,無論是創燒時間還是工藝技術都與青花不相上下。然而青花瓷器自元代至今,歷經三個王朝卻從沒有間斷過,而釉裡紅卻因種種原因不斷停燒。由於釉裡紅燒制的難度較大,呈色不穩定,燒成的機率非常低,因此現存的釉裡紅瓷器數量較少。

明洪武 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

南京博物院藏

也正是因為釉裡紅瓷器的稀缺性,成就了它在中國陶瓷史上的特殊地位。歷史上,元代、明初和清康雍乾是釉裡紅瓷器燒造的三個重要時期,而最珍貴的釉裡紅瓷器卻燒造於明代洪武時期。

明洪武 釉裡紅松竹梅紋玉壺春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初洪武時期,釉裡紅瓷器盛極一時。與元代相比,洪武釉裡紅在工藝技術方面均有所提高,其整體風格處於元代和明代永樂、宣德朝之間,同時也保留了一部分元代釉裡紅瓷器的特徵。

明洪武 釉裡紅折枝牡丹紋花口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釉裡紅瓷器有著皇家血統,從考古出土資料及傳世品情況看,洪武瓷以釉裡紅器數量較多。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清宮舊藏洪武瓷100餘件,其中80%是釉裡紅瓷器,數量遠超當時的青花瓷器。南京明故宮遺址、南京郊區王公貴族墓、北京四中、景德鎮明代御器廠遺址等地出土的大量洪武時期的瓷器中也以釉裡紅瓷器為大宗。可以推斷,洪武朝的官方用瓷或者說是宮廷用瓷釉裡紅品種瓷器佔相當大的比例,這種情況與明太祖朱元璋以紅為貴的規定有密切關係。

明洪武 釉裡紅拔白纏枝花卉紋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釉裡紅的燒制需要複雜的配方和極高的燒造技術,由於古人對配方的掌握及燒制溫度的控制不到位,多數洪武釉裡紅呈色較淡或偏灰,有的甚至呈暗紅黑色,發色純正的釉裡紅器物相對較少。釉裡紅中的豔紅色,呈色純正濃豔,但線條外緣大多有暈散,行家也叫「飛紅」有些甚至整個釉面都呈淺紅色。釉裡紅中的暗紅色,呈色以黑紅為主,有些呈色黑灰的可見明顯的鐵褐斑,這是含較多鐵質之故,也有燒制溫度掌握不到位,釉料的配方有差別等原因。釉裡紅中的赭紅色,這種釉裡紅髮色比較純正穩定,渾散不明顯,有些釉中還帶有淺綠,這種釉層渾厚肥潤,折光漫射性好,可謂是洪武釉裡紅的巔峰之作。

明洪武 釉裡紅四季花卉紋石榴尊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洪武釉裡紅的繪畫裝飾紋樣多以龍鳳及四季花卉紋為主,花卉主要有纏枝牡丹、菊花、蓮花和茶花紋,另外「歲寒三友」也較多使用。輔助紋有卷草紋、回紋、靈芝紋、蕉葉紋、變體蓮瓣紋、海水紋等。但極少見洪武釉裡紅人物繪畫。洪武釉裡紅立器的裝飾紋飾中最多使用的是器物頸部的變形蕉葉紋和足根部的蓮瓣紋。洪武早期由於更多繼承了元代風格,這種蕉葉紋和蓮瓣紋是相互分開的,在洪武中後期蕉葉與蓮瓣之間的距離是合併的,這也是區分洪武早期與晚期產品的特徵之一。

明洪武 釉裡紅纏枝蓮紋玉壺春瓶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從現存的洪武時期瓷器實物來看,釉裡紅瓷器是洪武瓷器的主要品種,包括器形較大的陳設用瓷,以及圓器類的生活用瓷。陳設所用的釉裡紅常見器型有大罐、大盤、梅瓶、玉壺春瓶、玉壺春執壺、軍持等;生活用瓷器形豐富,以各式盤、碗、杯、盞託等為代表。洪武傳世瓷器延續元瓷粗獷豪放之風,不僅器形壯碩大氣,工藝粗放,畫風豪放,在中國陶瓷史上獨樹一幟。

相關焦點

  • 瓷中貴族(青花釉裡紅)不同時期的釉裡紅如何鑑定?
    ,甚至也不是一種瓷,而是一類瓷器的一個總稱——它可以分為單純的釉裡紅瓷、青花釉裡紅瓷和釉裡紅彩瓷等好幾種 釉裡紅髮展的不同時期 說完釉裡紅的來源,我們來看看不同時期的釉裡紅有什麼特徵 元代 釉裡紅最早出現於元代,當時的紅並不是那麼鮮豔,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技術掌握的並不是很好
  • 宣德釉裡紅琴棋書畫大罐考釋
    #釉裡紅#釉裡紅是由銅礦料作為呈色劑的瓷器釉下彩裝飾技法,最早創燒於元代的景德鎮。今天在景德鎮的老窯工中還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元朝時有一個銅礦場工人去景德鎮窯場找人,在和窯工聊天時,粘有銅礦屑的衣服蹭到了尚未乾的瓷胎上,由於銅礦屑細微,上釉的工匠未發現異常。
  • 劉伯溫去世前,給皇宮裡送去一筐魚,為何朱元璋17年後才明白?
    1375年,劉伯溫即將走到他生命的盡頭,臨終之前他卻做了一件令人感到疑問的事,那就是給當時的皇帝朱元璋送了一筐魚,難道是因為朱元璋想吃魚?可以朱元璋要想吃魚的話,身邊就會有人讓他吃到,又何必大費周折的讓劉伯溫送給他魚呢?劉伯溫給朱元璋送魚究竟有何深意呢?
  • 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最害怕一個河南人,他有彩色的眼睛!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是朱元璋,當時是朱元璋雖然天不怕地不怕,但是還是會怕一個河南人,而且這個河南人是漢化色目人,色目人什麼意思呢?就是擁有彩色的眼睛,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介紹吧!元朝皇宮部隊,因為某些原因,戰鬥力衰退的特別快,在當時平定紅巾軍的時候,還發生了夜驚,當時就有人提出建議,說元朝軍隊的主力都以蒙古色目人為主,不過這些人到了南方之後,通常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非常不能適應水戰,他們認為如果要對抗紅巾軍,必須要在本地招募一些身強力壯的士兵,然後訓練訓練他們,感覺要比正規軍強很多,也正是因為這樣,朝廷表揚了兩個身先士卒的兩個軍官,一個是潁州沈丘縣探馬赤察罕帖木兒
  • 釉裡紅瓷的特點及特徵
    釉裡紅瓷器始於元代,興於明初,成熟於永宣,精於清初。      釉裡紅瓷製作工序與同時代的青花瓷大體相同。它是以氧化銅作著色劑,於胎上繪畫紋飾後,罩施透明釉,在高溫還原焰氣氛中燒成。因紅色花紋在釉下,故稱釉裡紅瓷。
  • 明洪武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今人幸見古時瓶,今瓶曾伴古時人
    文、圖:墨華不冷明洪武釉裡紅歲寒三友紋梅瓶,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館之寶之一。它是唯一帶蓋子且保存完整的洪武釉裡紅梅瓶。它身上,沉澱著六百年的蒼老光陰,席捲著明代初期的時代風雲,暗藏著墓主人的跌宕人生。而它的缺陷——並非鮮紅,而是發黑,這體現了釉裡紅艱難前行的成長曆程,但這不妨礙它成為耀目的國寶。墓主人是誰?明成祖朱棣的駙馬都尉宋琥與安成公主。宋琥是明朝開國功臣宋晟的次子,安成公主是朱棣與徐皇后的第三女。宋晟曾跟隨朱元璋,南徵北戰,戰績累累,開國有功。
  • 中國歷史上唯一出身貧苦農民的開國皇帝
    在中國浩瀚的歷史潮流中,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傑出的古代皇帝。比如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那位「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再比如西漢開國皇帝劉邦,那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響噹噹的人物。但是,毫無疑問,這些人的出身,都還不錯!
  • 是什麼神奇的力量,使朱元璋當上了大明開國皇帝?
    我們的主人公朱元璋很不幸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母得病沒錢治病病死,家人兄弟姐妹們,因為家裡沒有糧食,都紛紛餓死,最後只留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現在他們兩個也要分手,他二哥要去其他地方討飯生存,而朱元璋太小,就去附近的寺廟當和尚,勉強能活下來,朱元璋為了生存就和二哥灑淚離別。朱元璋在寺院裡當了五十天的和尚就被寺院裡趕了出來,因為寺院裡也沒有糧食了,需要出去討飯吃,也就是化緣。
  • 迷信皇帝朱元璋:打仗祭風神,動土祭湖神,甚至給一根桅杆建祠
    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對風神、水神這類自然神靈頗為崇拜,信神信鬼。《明史·方伎傳》(卷299)記載,朱元璋在與陳友諒的較量中,便請術士張中祭過風神。朱元璋兵下南昌時,軍中總管鄧愈推薦了此人,之後朱元璋常將張中帶在身邊。陳友諒圍攻南昌時,朱元璋前去討伐,問惑於張中。張中告訴朱元璋,50天內,必能抓獲敵方將領。
  • 「名人百科」乞丐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陳氏用手接過大丹,一不留神,竟然情不自禁地把它吞了下去。她吞下大丹後,那個道士卻忽然不見了。不久,陳氏就生了一個男孩,就是朱元璋。傳說朱元璋出生的時候,自東南飄來一股白氣,貫穿房屋,奇特的香味瀰漫在整個屋子裡,歷經一夜都沒有散去。另一本叫做《龍興慈記》的書上說:朱元璋誕生時,本來位於路西的二郎神廟竟然搬了家,搬到路東數十步之外靠近河邊的地方。
  • 朱元璋賜侄女一條巷子,500年後,誕生一位開國偉人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疾苦,靠自身努力成為開國皇帝,令人敬佩。在封建社會,一朝成為天子,都會大範圍封賞自己的家人,朱元璋登基後,建立太廟,追封自己四代先祖為皇帝,昔日的親人,都一一追封。有人統計,朱元璋去世前,一共封了20位公主,除了自己的16個親生女兒意外,還封了另外四人為公主。
  • 朱元璋:吃飯時發現碗裡有頭髮,廚師立馬摘帽子答,我是光頭
    古時候的皇帝是擁有生殺大權的人,不僅全天下的百姓是自己的子民,甚至還能因為自己心情不爽,想發脾氣就發脾氣。所以在一個疑心病很重,脾氣也不好的皇帝身邊伺候,那麼沒有一點能力是不行的。了解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明朝皇帝朱元璋就是這樣一個人。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不僅從一個放牛的乞丐做到了天下最尊貴的位置上,甚至還成為很多人敬仰的對象,可以想像他的能力有多強。
  • 不是開國皇帝的朱棣,比開國皇帝更狠,更有魄力
    建文四年(1402年)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叔父,起兵造反,奪了侄兒的皇權,成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不是開國皇帝的朱棣,比開國皇帝更狠——確地說,他才是朱元璋的最佳接班人,強權政治在他手裡玩得溜溜轉。
  • 朱元璋偷吃了地主家的牛,把牛尾巴塞石頭縫裡,牛尾巴拔不出來?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加入起義軍之前就是一個窮小子,父母在的時候就很窮,朱元璋小的時候還放過牛,後來旱災、蝗災和瘟疫一起到來,十七歲的朱元璋失去了父母和兄長,窮得連給親人置辦棺材的錢都沒有,也沒有一塊地用來作為親人的墓地。
  • 朱元璋「黑歷史」:帶著徐達偷牛吃,怕被發現把牛尾巴插在石縫裡
    而後,郭子興手下又衍生出一批巨星,一批由小人物組成的巨星,也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及元朝的各開國大將軍。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元璋」兩字是後來加入郭子興的紅巾軍時所改。元朝時,元人曾把人分為四等:一等為蒙古族人,二等為色目人,三等為原被金國佔據區域內的漢人;四等則為原南宋領域內的漢人。
  • 古代皇帝都很在意自己的名諱,朱元璋稱帝後,明朝的豬叫什麼?
    說起朱元璋,相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開國皇帝,從一個放牛娃、和尚成為一個國家的開國皇帝,典型的屌絲逆襲。1368年朱元璋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後,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明王朝自此開始。我們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社會,皇帝是全中國最為尊貴的人,一般登上皇帝的寶座之後,都會採取一些措施來避諱自己的名諱與其他的東西相衝。而「豬」與「朱」同音,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以後,明朝的人們又是如何稱呼豬的呢?
  • 開國大將傅友德,因菜未吃完受到朱元璋責怪,轉身殺兩子後自殺
    自古君臣之間的關係都講究和平共處,一旦兩者關係劍拔弩張,那麼朝廷也會變得混亂不堪,所以在古代,皇帝和君臣之間都是和諧的。而歷史上卻有兩個開國皇帝,他們登基之後,就把一些和他一起徵戰沙場的大臣們都一一處死了,而這兩位皇帝就是劉邦和朱元璋。
  • 朱元璋把徐達灌醉抬上龍床,徐達醒後做1件事,朱元璋才放下戒心
    ,雖然歷朝歷代都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這樣的道理,但是各個皇帝的做法也不一樣,當然在中國歷史上的這幾百位皇帝裡,恐怕屬朱元璋最有名了,幾乎殺光了所有的開國大臣,哪怕是當年跟他從一無所有打拼的兄弟,今天要講的,就是和他一起打拼從小到大的兄弟,徐達的故事。
  • 瓷中貴族(青花釉裡紅)不同時期的釉裡紅如何鑑定 2
    釉裡紅瓷器最早創燒於元代,但是那個時候由於燒造技術不成熟,所以燒造出來的數量極少,可謂是鳳毛麟角,釉裡紅瓷器數量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是元人尚白,漢人尚紅,民族文化有別,所以當時的釉裡紅產量一直要比其他瓷器少,其二,是燒造技術不完善,釉裡紅瓷器會發紅色主要是銅離子在不同溫度下的反應,我們所看到的傳世元釉裡紅瓷器呈現的發色為黑紅色或灰紅色
  • 康熙青花釉裡紅瓷器從外表特徵看它的真偽
    釉裡紅有一個單獨的裝飾,但大多是與青花結合裝飾,稱為「青花釉裡紅」。它的特點不僅有「幽靚雅到致,沉靜」的藍白色特點,還加入了豐富瑰麗的釉裡紅,豐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典雅樸素的藝術風格。因此,青花釉下紅瓷已成為我國珍貴的品種之一。藏品外壁滿繪5層紋樣,由上至下為回紋、如意雲紋、變形蓮花紋、錦地紋,中間主題紋樣由如意雲紋和蓮花紋組成的百祥圖案。底部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