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無數大學新生來說,大學等於遠離父母管轄、徹底放飛的「自由世界」。大學校園生活多姿多彩,除了枯燥的學習,還有各種周邊旅遊的安排,甚至還有浪漫的校園戀情發生,大學生的校園生活開支也自然不菲。
孩子上了大學後,家長和孩子面臨一個共同的話題,就是「生活費」。從大學生的角度來看,生活費當然是「多多益善」。從家長的角度出發,生活費給多了怕孩子亂花錢,給少了又擔心孩子不夠花。
阮雨今年剛上大一,父母約定每個月給她1600元的生活費。但是,大學生活剛剛過去半個月,阮雨就已經捉襟見肘了,兜裡的錢所剩無幾。她給媽媽打電話要生活費,媽媽直接傻了眼。
媽媽認為阮雨不懂得父母的辛苦,到了大學就亂花錢,根本不顧及父母的感受。阮雨也很委屈,她開學就參加了軍訓,跟著同學一起買了一些防曬用品,就花掉了幾百元。她又在室友的慫恿下,一起去買了兩條漂亮的裙子,又花了幾百元。而餘下的錢根本不夠這個月的生活費了。
媽媽向身邊的朋友們打聽,給孩子的大學生活費最少都是2000元。為了不讓女兒餓肚子,媽媽又給阮雨轉了800元,讓她節省著花。媽媽決定將阮雨每個月的生活費增加到2000元,但是擔心女兒花錢沒有計劃,生活費要分兩次給女兒,每次給1000元。
由於每個家庭的經濟實力不同,每個城市的消費水平存在差異,大學生的生活費並沒有固定的標準。而且每個大學生的金錢觀和消費觀都不一樣,對生活費的要求也就存在著一定的差別。
每年開學後,各個大學的生活費標準都會成為熱門話題,引起一撥又一撥的熱評。有好事的網友整理出大學生的「生活費等級榜」,被笑稱為象牙塔裡的「三六九等」。大學生的生活費等級一目了然,差距非常明顯。
一、大學生「生活費等級榜」,檔次天差地別
1、勤儉節約級別:1000元以下
每個月不到1000元的生活費,看起來似乎很少,但是對於從貧困家庭走出的大學生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一些生活費水平不高的二線城市,節省一些,勉強夠用。在生活費水平較高的一線城市,除了省吃儉用以外,大部分學生還要進行勤工儉學,為自己賺取生活費。
2、溫飽線級別:1000-2000元
每個月1000-2000元的生活費,大學生基本上可以解決溫飽問題了。除了吃飯的費用,大學生還可以適當為自己購買衣物。如果再考慮到其他費用,比如化妝品、背包等,或者出去遊玩的費用,同樣要考慮到勤工儉學,才能滿足每個人的不同需求。
3、小資級別:2000-3000
如果大學生的生活費可以達到2000-3000元,基本上達到小資水平了。除了基本的吃飯開銷外,還可以適當買些零食、護膚品、衣服等,或者偶爾和同學出去玩樂。這個等級的生活費,在一線城市也足夠花了。
4、土豪級別:3000元以上
如果家庭較為富裕,家長給孩子的大學生活費在3000元以上,也是非常「土豪」了。畢竟,一些普通人的月工資水平,可能也就在三千左右。每個月3000元的生活費,大學生活會相當滋潤,不僅飲食上會有更多選擇,業餘生活也會很精彩。
大學生的生活費標準並不好界定,其實比較隨性,主要看家長的經濟能力。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以及消費意識,讓孩子有正確的認知,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孩子在獨立自主生活後,才不會迷失自己。
二、大學生如何看待生活費等級差異?
1、正視生活費差異,多理解父母
每個家庭的收入情況不同,能夠為孩子提供的大學生活費也存在差異,這是正常現象。大學生也要正確認識到這種差異的必然性,多與父母溝通,多理解父母。
如果父母確實無法給出更多的生活費,大學生可以通過勤工儉學獲得收入,既能滿足大學生活所需,還能鍛鍊和提升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
2、不要盲目攀比,凡事量力而行
大學生應當堅守本心,認識到自己的真實家庭狀況以及到大學的真正目的,不要與同學之間盲目攀比消費,凡事都要量力而行。
任何時候,大學生都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消費,理性消費。尤其不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向同學或朋友借錢消費,甚至網貸消費,以免造成惡劣後果。
進入大學的門檻,通過學習可以改變自身的命運。擁有大學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在將來進入社會後,也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大學生不要以生活費的高低來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應以自身的努力來證明自己,讓自己更優秀,才會有機會改變,為自己與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