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這是一篇非典型的跑鞋測評。首先,我不是一名專業人士,只是一個普通跑者。過去也寫過一些很裝的測評裝備文字,但實際上,我當時對鞋子並沒有很深的研究。很多專業的術語、提法實際上是邊寫邊學的,屬於現炒現賣。其次,隨著跑齡的增長,我的腳貌似越來越遲鈍,穿什麼樣的跑鞋感覺差不多,主要特點都能有體會,但相同定位的品牌與品牌之間、同一品牌不同款之間的細微差別,我真的很難察覺、區分。第三,今天的Altra Provision 2.5測評稿已經是第四版了。此前我對每一項都有打分,但轉念一想,我有什麼資格給它打分?一個非常年輕的「10後」跑鞋,能速躋身美國十大跑鞋之列的品牌,我的跑齡與知識都不足以給它評判。
索性,就實話實說,講講我測評的過程和具體感受。最後,感謝鬱金香的邀請,讓我能有機會接觸一款有趣、好玩、超酷的跑鞋。
一 測評背景
2016年2月24-27日,ISPO BEIJING 2016展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我非常榮幸受鬱金香之邀,參加了有關Altra跑鞋品牌正式擁抱中國的發布會。
會上,我有三個地方印象很深:
1,Altra是一個非常年輕的「10後」跑鞋品牌,居然迅速躋身美國十大跑鞋品牌之列,讓我非常震驚和嘆服;
2,Altra 跑鞋非常有個性:鞋底很厚,還是零落差,鞋頭圓頭圓腦,憨頭憨腦的。乍一看,很不習慣,哪有這麼怪的鞋?!有人喜歡它的憨,有人則認為是醜,爭來爭去都記住了它的怪樣子;
3,它旗下有一款智能跑鞋,自帶超薄傳感器,不僅可以進行跑步狀態的追蹤,還可對跑姿、足弓、衝擊力等進行測試,感覺好高大上。據我所知,智能鞋墊是繼跑步心率表之後新的兵家必爭之地。
二 開箱報告
第一印象 我收到的這款是Altra Provision 2.5,紅色,42.5,男款。不過,有一個不幸的消息,我上一個手機4月初在訓練時不慎進水,徹底掛了,拍的開箱照片因沒備份也跟著掛了。在此只能是一張資料圖:
上腳體驗 「零落差」對我並非很突兀,這些年我接觸過一些接近零落差的越野跑鞋。比如某品牌的越野跑鞋,前後落差非常小,而且鞋底整體偏薄,甚至其重量比不少路跑鞋還輕。當然,像Altra這樣真正的零落差跑鞋,於我還是第一次遇見並試穿。收到鞋的當天和第二天,我特地穿著上下班通勤。
首先,就感覺自己長高了幾公分;其次,感覺鞋底略硬;第三,有點不太會走路了。平時工作,走路自然隨意,不像跑步那樣,而前後都一致,猛地穿上,腳不知道如何發力了。一走感覺整雙鞋底都在動,而不是穿普通鞋那樣有彎曲、蹬地的連貫動作。第四,感覺足弓始終有支撐。跟我穿索康尼的第一感覺一樣,習慣了其他跑鞋的足弓設計,穿上Altra始終趕緊到足弓被支撐被保護,第一天脫鞋後,兩隻腳有酥麻的感覺,持續了一陣,不過僅僅一天也就適應了。
局部細節 第一,顏色是我喜歡的紅色,鞋底白色顯得很搭;第二,鞋頭居然是圓的,前腳掌寬。觀察了一下家裡的50多雙跑鞋,Altra是唯一的圓大頭跑鞋,唯一!第三,鞋舌居然是歪的,不像其它跑鞋,非常周正規矩。實事求是講,到測評結束,我也不知道這鞋舌為什麼歪、歪著有什麼妙用,因為自始至終沒遇到跟鞋舌有關的任何問題;第四,面料、做工啊什麼的,看起來很舒服,但更多的也看不出來什麼。
初步結論 如果從第一印象和簡單接觸來看,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Altra就像一個理工男。非常低調,其貌不揚,但仔細一看,衣著也有講究,談吐有分寸。更重要的是,實用,不花哨。這鞋應該暗合這種低調、實用、講究的氣質。
三 評測報告
1,測評裡程:
3月16日,收到鞋Provision 2.5。17日,第一次路跑,10KM 41分+,跑下來,脫鞋後足弓一陣酥麻。酥麻的狀態持續好幾天,約一周後酥麻消失,腳完全適應,再無任何不適感。
(後來發現跑鞋隨附一個說明,解釋了過渡的情況)
3月穿著Altra Provision 2.5 跑了75公裡。4月穿著跑了185公裡。5月跑了64KM。截止5月2日,Altra Provision 2.5專門測試跑結束,共計324公裡的跑量。(註:5月2日至今穿Altra 又跑了100公裡,共計424公裡。)
先交代一個有趣的小插曲就是,拿到手的是Provision 2.5,但陰差陽錯我聽錯了,以為編輯給我的是Superior 2.5 (後來一查,只有Superior 2.0 )。我就想當然地以為這是一款輕量級越野跑鞋,因此折騰完路跑後,我想方設法穿著去跑越野,用各種路況虐它。於是,有了下面非常複雜的系列測評,活生生把一雙路跑鞋折騰成越野鞋:
2,測評路況:
一,操場的塑膠跑道;二,奧森的水泥、塑膠、草地等混合路面;三,潮白河河床草地、沙地、礫石、水泥等綜合複雜路面;四,長城腳下的公社越野賽中的山徑、野路、柏油、農田、河床等綜合路面;五,華語商學院戈壁挑戰賽的比賽路線,黑戈壁+駱駝刺+沙地+山谷巖石+柏油路+土路等綜合複雜路面。
3,評測過程:
1次戈11探路模擬:5月1日、2日,探路戈11的比賽路線,共計64KM,恰逢當地30年一遇的雨雪天氣;
1次越野比賽:4月24日在長城腳下的公社30KM越野賽;
4次速度訓練:2次在操場的10個1000米間歇跑;2次賽前的強度跑(當時都是為了備戰4月18日的波士頓馬拉松);
3次模擬戈壁複雜路況的拉練:清明節期間在潮白河連續三天拉練,共計70KM;
其它節奏跑、慢跑等日常跑步訓練等200公裡左右(含5月2日至今)
四 綜合感受
根據主觀感受+實際表現+跑後反應等因素來給跑鞋做一個具體的反饋,純屬個人體驗,僅供參考。
鞋楦鞋頭 最滿意 個人以為Altra Provision 2.5最突出的特點在於,鞋楦夠寬尤其是前腳掌鞋楦很寬,對於我這樣的肥腳是最大的福音。腳趾頭在鞋裡面是有足夠的空間,很自由。我現在訓練的時候,基本能適應市面上大多數跑鞋,但具體到比賽中,比如馬拉松、越野賽的時候,會首選鞋楦寬的跑鞋。至於什麼品牌都不太重要,甚至減震等性能、重量等因素都讓位於寬度,畢竟夾腳、起泡、黑指甲的滋味不好受。Altra Provision 2.5的前腳掌部分是夠寬的,而看起來後跟部分是正常的鞋楦,具有一定的包裹性,這樣穿起來腳不會在裡面晃蕩。
我測試的時候誤以為Provision 2.5是越野鞋,當然後來鬱金香的編輯告訴我,這款路跑鞋也兼有越野的功能。我在潮白河拉練、長城腳下的公社越野賽和戈壁探路長達164公裡的測評中,Altra Provision 2.5應該是很好地幫助了我。跑後雙腳都沒有任何不適感,更沒有出現起泡、夾腳、磨破、黑指甲等情況。尤其是長城腳下的公社越野賽,從山上一路往下衝,不僅減震好,而且再也沒出現腳趾頭頂鞋頭的情況。
還需要提及的是,Altra Provision 2.5鞋頭的圓頭設計也超級贊。很多人跑山地跑越野,最怵下坡:一是下坡技術不過硬不紮實;二是有時下坡路段偏偏體能下降,控制不住自己,容易摔;三是腳容易在鞋子裡打滑,下坡的時候頂得腳趾頭生疼生疼的。而我在長城腳下的公社30KM越野賽的下坡路段,再也沒有頂腳趾頭頂的火辣辣的感覺了。這跟圓頭設計有關,基本接近於腳趾頭的外形,自然也就對腳趾頭形成了保護,而不是二次傷害。
鞋面鞋舌 實事求是講,我對鞋面不夠敏感,到底什麼材質做的也不清楚,也不關心。一般而言我們跑者會關注它的透氣性,但Altra Provision 2.5 透氣性如何,我沒有太多的發言權。鞋舌不對稱的設計,到底有什麼好處或作用,我的實際路跑與越野跑都沒有體驗到,或根本沒去考慮這個因素。
包裹性能 個人是很認可 Altra Provision 2.5的包裹性能的。客觀來講,它的前腳掌部分的寬,多多少少會影響整體的包裹性。這無法跟那種普通鞋楦或類似馬拉松鞋整體性的緊緻、貼合相比。但Provision的前寬後窄,在越野的下坡卻是很實用的。這種該有的包裹性,讓腳不會在鞋裡打滑,傷及腳趾頭。不過,這在日常路跑中不太容易體會出來。
需要提醒一下,如果一個跑者腳是偏瘦的,那麼這雙鞋對他而言,整體包裹性能肯定不是最出色的。
抓地性能 Altra Provision 2.5的鞋底跟很多跑鞋不同,乍一看,像鞋底附上了一副龍爪。也特別像運動員在腳底板打的那種肌效貼。龍爪一樣的鞋底,對應的是五個腳趾以及相應的筋脈。這個設計,顯然不僅僅追求所謂的抓地性能,而且是追求提高兩者合一的運動表現。當編輯告訴我,這款鞋主要是路跑,兼顧越野後,我恍然大悟:這種鞋底設計應主要為了提高運動性能,而不是專門針對越野的。
日常的路跑訓練多在操場、奧森,對抓地性能考驗並不多。Altra Provision 2.5鼓勵或誘導跑者進行前腳掌落地的,一旦適應以後,更多的感受到來自鞋底的回彈與支撐,而不是抓地。而在潮白河拉練中,不少路段是流沙、沙石,對抓地有考驗,但並不大,那時注意力多集中在穩定性上。
真正的考驗是,在5月1日、2日,我在戈壁探路,恰逢了當地人聲稱30年一遇的大雨和小雪天氣,非常溼滑,非常泥濘,虐到爆。比如第一天的16KM黑戈壁,不是一般的鬆軟,而是跑一步滑半步,車轍印很多地方都是爛泥。在駱駝刺的地方,更是沼澤地一樣,深一腳淺一腳,別說跑了,走都很困難。這兩種路況,什麼鞋都白搭,什麼抓地性能更是無從談起。
這次戈壁探路碰上中雨,也算是給測評及時地補課。在黑戈壁、駱駝刺的路段,任何鞋都白搭,只能靠腿部力量與核心力量艱難前行。所有人都是一腿泥,出了駱駝刺路段鞋上都裹著厚厚一層泥。接下來是山谷路段,就看出了一雙越野跑鞋的抓地性能,那時路面有沙、礫石、巖石、泥土,不斷變化。進山谷前,我使勁跺腳,收效甚微。就這樣, Altra 帶著不少泥,在不停變換路面的山谷裡前行。不過還好,抓地給力,毫不打滑。很快,鞋底的泥都蹭沒了。而山谷的下坡路段,是大片裸露的巖石,需要不停地跳躍,如果打滑,極容易崴腳或摔倒,但是 Altra Provision 2.5此刻讓我毫無後顧之憂。
緩震性能 很滿意 在424公裡的專門測試中, Altra Provision 2.5的緩震性能表現出色。不管是速度訓練,還是越野比賽以及後來的戈壁探路,它能很好地幫助我承受速度帶來的衝擊力。跑後膝蓋、小腿、踝關節等沒有任何的不適。
尤其是長城腳下的公社春季越野賽30KM,是我中斷2年越野比賽後的第一次越野賽。事先還是很擔心的,不知道能否完成,也擔心賽後的恢復。而真一開始比賽後,什麼顧慮全都拋諸腦後,撒丫子一通狂跑,下坡連蹦帶跳像跳舞一樣飛快下山的。結果是,賽後腳與膝蓋沒任何不適。
速度表現 最初我確實把 Altra Provision 2.5當做路跑鞋使用的,比如在操場上的日常訓練。在去波士頓馬拉松前,有幾次例行的強度訓練和間歇跑訓練, 它雖然很厚但依然能勝任速度的要求。
不過,我在此強調的是,它也只是能勝任而已,但別指望在速度方面幫助更多,因為還是偏沉偏重,還有些軟。此外,我平時不是前腳掌跑法,習慣全腳掌(有點裝哈,實際就是後腳掌落地)。因此,前幾次間歇跑訓練,跑起來,也跟腳,但總是覺得有那麼一點點不得勁兒。可能是自己習慣後跟落地,如此一來過渡慢了。
後來,也許是適應了Provision 2.5足弓的支撐設計,也許是Provision 2.5誘導或鼓勵我去前腳掌落地,至少在速度訓練時,我努力去前腳掌落地,跑起來就少了遲滯感,多了一些輕快。
越野表現 很出色 在潮白河模擬拉練、長城腳下的公社30KM越野賽和戈11探路模擬的各種實戰中,Altra Provision 2.5整體表現是出色的。個人覺得,能否提供良好的支撐、在複雜多變的路面能否保護腳與踝、在相對緩和的路面能否提供速度支持、在惡劣天氣下比如暴曬、雨雪的環境下能否不掉鏈子,還能防滑、抓地好、提供保護等,是判斷一雙越野鞋的基本面。我腳上的Altra Provision 2.5已經用表現證明了其優異性能。
在此,我想簡要談談零落差的感受。如上所述,我不太習慣前腳掌落地的方式。這樣,戈壁第一天探路後,我的足弓略有反應,判斷是足底筋膜有一些緊張。回到住處後,我冰水浸泡並用高球滾腳底板後,不適的症狀很快消失,而且此後再也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第二天的探路,一切正常。
個人的理解是,零落差的跑鞋,如果你是前腳掌跑法,那恭喜你,如魚得水,或叫如虎添翼。如果你是全腳掌或後跟落地的跑者,可能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五 綜合評定
個人認為是一款功能出色,面向大多數跑者的路跑鞋(兼越野鞋)不管是初級跑者還是資深大咖,都能Hold住它,不同的人穿會有不同的表現。
它不是一款靠速度來表現自己的跑鞋,而是一款對長距離耐力跑有很大幫助、支撐的跑鞋。同時,它也能適應多數複雜越野路況。
適宜人群:肥腳掌的跑者、耐力跑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