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當腳上散發出難聞的味道時,這就稱為腳臭,但這並不是腳氣。那腳臭和腳氣的區別是什麼呢,你知道嗎?最直接的辨別方式是有腳氣的人一般都會出現多汗、腳臭、腳癢等症狀,嚴重的患者趾縫間會出現掉皮、紅腫、水泡、裂口、潰爛等。而腳臭則是因為腳部皮膚排汗較多,有臭氣,長期下去會發展成嚴重的腳氣。總而言之,腳氣要比腳臭嚴重得多。
那首先來了解一下腳臭和腳氣是如何產生的。腳臭是由於在走路、運動狀態下導致腳部出汗量過多,加之腳部的汗腺發達,進而使得腳部細菌大量繁殖分解角質蛋白,且還會與腳部的皮脂或死去的細胞相結合,加上汗液中的尿素和乳酸,會讓腳散發出臭雞蛋以及腐爛的味道,這就是腳臭產生的原因。而且,鞋子內部大多溫度高、遮光、潮溼,成為了細菌繁殖的最佳培養皿。
腳氣則是一種病,是足癬的俗稱,是一種叫真菌的細菌腐蝕腳掌皮膚,而導致的皮膚疾病。患有腳氣的人一般都會有出汗、腳臭、腳癢等症狀,嚴重的患者還會伴隨著趾縫間出現掉皮、紅腫、水泡、裂口、潰爛等症狀。而腳臭時間長了以後也會導致腳氣的產生。
腳氣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皮膚病,大部分成年人多多少少都會受到腳氣的侵害,所以及時治療腳氣很重要。根治腳氣需要有一個正確有效的方法。 根治腳氣不僅僅可以拔除腳氣水泡等頑固真菌,更能預防真菌給我們的健康造成極大危害。而腳氣之所以難以根治,是由於細菌及真菌隱藏在角質層內,也就是腳底粗糙厚重的老皮內,由於有了一層厚厚的角質層盔甲保護,雖然用盡百般招數,也難解腳氣隱患。
腳氣這癢得令人難受,需要怎樣進行預防呢?3個小妙招,可以了解一下。
1.注重個人衛生
當出現了腳氣,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自身出現了腳臭的現象,另一方面是因為不注重個人衛生導致的。平時應勤換洗襪子和鞋子,保持個人衛生清潔,減少細菌的滋生。
2.不接觸油炸食物
得了腳氣的患者,不宜吃油炸類、溼熱性質的食物。
3.可以用中藥泡腳進行調理
用中藥治療,效果較好。在泡腳盆中加入配好的中藥包:蒲公英40克,蘇木30克,茯苓20克,白礬20克,鉤藤30克,防風20克,防己20克。再加入水2500毫升,煮沸後放置一邊,待變溫涼後泡腳,每天一包,早晚各一次,每次泡腳時常不長於40分鐘。
其實腳氣也有可能是由於內因造成的,每個人體質不一樣,用同樣的方法治療,效果也是不一樣的,所以還是要因人而異。
【本文由「熊貓營養課堂」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霏羽,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