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度自信講好中國制度故事

2020-12-18 人民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制度故事,引導人們充分認識我們已經走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成功之路。」以高度自信講好中國制度故事,對於不斷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大歷史觀講清楚中國制度的來龍去脈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必須提高歷史思維的能力,他對很多問題作出的重要論述都體現了大歷史觀的思維方法。譬如,論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就、論述改革開放新時期的發展、論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都與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鴉片戰爭以來180年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成立近百年的奮鬥史、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發展史、改革開放40多年的創業史相聯繫,強調不能忘記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為用大歷史觀講清楚中國制度的來龍去脈提供了啟迪。

事物發展的聯繫性要求認識問題的全面性,割開和斷裂歷史就難以把握事物發展的真諦。這是堅持大歷史觀的理論依據。大歷史觀呈現長距離、寬焦距、大寫意的時空場景,形成人們認識特定事物的科學視野。中國制度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來的,它的形成有源頭之水,有發展之流,有成熟之果。中國制度的建立伴隨著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勇於開拓、不斷創新的實踐過程,必須把中國制度放到歷史的大視野中加以深刻認識和把握。

1949年成立新中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人民民主主義的國家。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義制度」。1956年完成生產資料所有制改造任務後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改革開放新時期,黨領導人民通過探索和創新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表明,中國制度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是黨領導人民不懈奮鬥打造出來的成果,凝結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孜孜不倦的心血。

認識中國制度不僅要了解它形成的過程,更要講清楚它的根脈。延綿5000多年歷史的中華民族創造的優秀文化為中國制度奠定了基礎,中華大地的沃土培育了中華民族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生於斯、長於斯的中國人民既努力學習世界先進成果,又堅持走自己的路。中國制度不是外部置入的「飛來峰」,中華優秀文化滋養著中國制度內生性的發展。講好中國制度故事必須與講好中華優秀文化故事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二十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堅持以大歷史觀講清楚中國制度故事的來龍去脈,有助於深刻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深厚歷史內涵。

以「兩大奇蹟」講明白中國制度的顯著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在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一些領域和某些方面走到了世界前列,位於先進水平。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優越性的體現。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13個方面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全面系統地闡述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既體現著中國經驗的提煉,又展示了社會主義現實的強大生命力。

講好中國制度故事,必須把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講明白。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優勢包含兩個極其深刻的意蘊,一是把制度體系與國家治理體系相掛鈎,突出制度優勢的國家治理效能轉化;二是把制度構建與國家長治久安相聯繫,突出制度優勢福祉人民、和諧社會、促進發展的作用。這兩個意蘊告訴人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示的不是某個方面的優勢,也不是幾個方面的優勢,而是整體性的優勢。講明白中國制度故事必須講明白13個方面優勢的合力作用和整體效應。

講故事就要講事實,講事實才能說服人。中國制度故事的精彩體現在制度優勢顯著表現出來的事實。《決定》指出:「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兩大奇蹟」的創造,正是中國制度顯著優勢合力作用和整體效應的收穫。改革開放後,世界看到中國發展的事實只是局限於經濟方面,沒有關注到社會穩定這個事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甚至還心懷以攻擊共產黨執政的制度來擾亂中國社會的企圖。黨中央首次把社會長期穩定作為一大奇蹟與經濟快速發展的奇蹟相併列,是對中國制度顯著優勢的認識升華。值得自豪的是,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國際上部分地區長期陷於動蕩的局勢下,中國創造的這「兩大奇蹟」尤其彌足珍貴。講好中國制度故事必須講充分創造這「兩大奇蹟」的事實。

以本土話語講透徹中國制度的理論邏輯

制度代表一種文明,它不僅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而且也是思想的理論積澱。不同的制度樣式、屬性、水平構成制度文明的差異,古今中外各國制度的生成和發展都離不開本土環境。中國制度生成和發展的實踐,有其自身的理論邏輯,把中國制度的理論邏輯講透徹,是講好中國制度故事的內在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加快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要求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加強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的發言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制度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引導全黨全社會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特徵和優越性,堅定製度自信」。制度理論研究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結合中國實踐,形成中國特色,以本土話語闡釋中國制度的理論邏輯。

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制度探索的實踐始終伴隨著理論的思考,並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如關於任何制度都受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傳統等因素制約,制度屬性由國家的性質所決定,世界上從來就不存在完全相同的制度,評價制度好不好本國人民最有發言權等觀點;如提出衡量和判斷制度的依據和標準,提出制度具有根本性、長期性、全局性、穩定性,提出堅持制度繼承和創新相統一,提出把權力關進位度的籠子,提出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提出強化制度執行力,提出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提出制度競爭是國際間最根本的競爭,等等。這些思想觀點為闡釋中國制度的理論邏輯提供了豐富的依據。

需要指出的是,西方一些國家奉行霸權主義,長期佔據著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霸權地位,把他們的制度作為獨一無二的標準,向全世界兜售,甚至採取強制手段要求別的國家照搬實行。他們尤其竭盡全力對中國制度橫加指責,肆意攻擊,反對共產黨領導,反對社會主義制度,表現出十足的制度霸權主義邏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加強制度理論研究,既要堅決抵制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外來思潮瓦解中國制度的危害,又要走出意識形態領域話語權上「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的境地」,增強我國制度話語權,以本土話語講透徹中國制度的理論邏輯。

講故事就要講道理,講道理才能影響人。理論邏輯建立在學理基礎上,中國理論寓於中國制度故事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好不好,最有發言權的是中國人民。中國制度故事不僅有充分的事實為內容,而且有豐富的理論為邏輯,講透徹中國制度的理論邏輯,是打破西方制度霸權主義理論的重要任務。

以高度自信講敞亮中國制度的發展前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制度自信是當代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不懈奮鬥的強大精神力量,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就能戰勝一切困難勝利前行。

高度自信來自於中國制度在國家治理效能上的顯著優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建設業績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奇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不斷發揮制度顯著優勢的結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中國70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 不斷提高國家治理效能,繼續創造新的奇蹟,黨和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持有高度的自信。

高度自信形成中國制度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目標追求中的政治定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黨領導偉大事業的國家制度,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制度,是福祉人民、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國家制度,是黨團結帶領人民不斷創造奇蹟和輝煌的國家制度,是保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宏偉目標的國家制度,是展示社會主義巨大優勢和強大生命力的國家制度。對於這樣的制度,中國人民沒有理由不自信。

中國制度在探索中形成,在發展中成熟,在完善中定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順應時代潮流,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必須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上下更大功夫。以高度自信講敞亮中國制度的發展前景,是講好中國制度故事的精彩之處。

(作者: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相關焦點

  • 姜輝:講好中國抗疫故事 更加堅定「四個自信」
    在這場人類大難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實際驗證和有效傳播,中國制度優勢得到充分體現和廣泛讚譽。面向全球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是當前中國理論界文化界的重要任務。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大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面加強對疫情防控的集中統一領導,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形成了中央統一部署、上下聯動的防控救治體系,舉全國之力有效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國內的蔓延,書寫了中國制度、中國速度、中國精神新篇章,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最大優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 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助力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劉 傑  12月1日出版的《求是》雜誌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講好中國歷史故事,走好大國復興之路,需要我們保護好、利用好歷史文化遺產,讓深埋於地下的文物遺蹟「浮上來」,讓記載於史籍文獻的文化「走出來」。  講好中國歷史故事,要堅持保護優先。浩如煙海的歷史文化遺產具有無比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對於揭示我國文明起源及其演進序列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性。
  • 鄭州高新一中第一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活動舉行
    知識競猜環節踴躍現場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擔當意識,把握時代脈搏,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匯聚力量。《穆桂英掛帥》講述了為國家安危的老年穆桂英披上舊日的鎧甲,滿懷豪情擂響出徵戰鼓的故事。武亦涵通過豫劇形式開啟了講好傳統文化及民族精神故事的壯麗篇章。在場掌聲不斷,紛紛驚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裡,我們擁有講好中國故事的豐富資源。本次活動主體環節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總決賽。
  • 外媒稱中國新聞發布日益透明:從揭開面紗到講好故事
    參考消息網12月2日報導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1月24日刊登記者蔡永偉的《從揭開面紗到講好故事》一文,對中國的新聞發布作了相關報導與探討。文章摘編如下:轉眼間年末將至,各個機構陸續發來年終聚會的邀請,一方面是要感謝媒體夥伴一年來的支持,另一方面是與大家聯絡感情。
  • 習近平:要向全世界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二、做好我國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   我多次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考古工作是一項重要文化事業,也是一項具有重大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
  • 塑造品牌形象 講好中國故事
    我們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領會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乘勢而上,在新徵程的道路上不斷推進中國品牌建設,講好中國品牌故事,為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展現我和平發展的負責任大國形象作出更大貢獻。在這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刻,大家匯聚一堂以「中國自信 品牌力量」為主題,深入交流研討,恰逢其時,很有意義。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抗疫故事
    魏金君認為很好的一點就是要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抗疫故事。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最大的一個影響就是使學生有更多的文化自信,對中國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表達更加準確,更有自信向世界介紹中國文化。讓學生既學英語又能用英語講述中國故事。用英語講好抗疫故事,就是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抗疫貢獻。對青少年學生來說,學習英語不僅僅是為了了解外國和與外國人交流,還更應該著眼於讓外國和外國人了解中國。
  • 凝聚廣大青年制度自信的磅礴力量——學習《中國制度面對面》有感
    可以說,《中國制度面對面》像一位學識豐厚的長者,用深刻的論述、豐富的史料、鮮活的事例、詳實的數據,把什麼是中國制度、中國制度為什麼好、怎麼完善中國制度等問題深入淺出地講給青年朋友們聽。掩卷而思,不禁為中國制度昨日的艱辛探索感慨萬千,為中國制度今天的偉大成就感到自豪,對中國制度未來的光明前景充滿希冀。
  • 講好新時代政法故事 凝聚正能量
    政法機關是黨和人民掌握的「刀把子」,要做好新形勢下政法宣傳輿論工作,必須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堅定正確政治方向,以更好回應人民群眾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唱響政法好聲音,講好政法故事,為政法事業發展進步凝聚起強大正能量。學懂弄通悟透,用新思想統領政法宣傳輿論工作。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是政法工作的最大優勢。
  • 以中國戰疫堅定「四個自信」
    原標題:以中國戰疫堅定「四個自信」  【教育探索】 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高校要通過在線思政課、形勢政策課、主題黨日、主題團日等途徑,講清楚戰疫中的四大事實,引導大學生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
  • 堅定製度自信!16名選手角逐廣州團幹部講黨團課大賽總決賽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梁茹欣、黃嘉欣、記者皮澤紅報導 11月18日,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中共廣州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聯合主辦的「綻放戰疫青春·堅定製度自信」第三屆廣州團幹部講黨團課大賽總決賽在廣州市團校志願綜合樓二樓禮堂舉行,活動以
  • 用「廣州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來到廣州,你可以品味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逐夢嶺南文化的廣闊舞臺,探尋幸福密碼的奧妙;來到廣州,你可以觸碰科技創新和數位化變革的經濟脈搏,讀懂中國高質量發展「大棋局」;來到廣州,你可以挖掘融匯古今、貫通中西的美食內涵,從美食到文化,從兼收並蓄到包容互鑑,廣州正以開放、自信的姿態拓寬自己的全球「朋友圈」。
  • 華僑城姚軍: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品牌故事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品牌故事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姚 軍35年來,華僑城集團從深圳灣畔的一片灘涂起步,逐步形成以文化、旅遊、新型城鎮化、電子科技、相關業務投資為主業的大型中央企業,成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獲評「全國文化企業30強」「中國旅遊集團20強」的企業集團,培育並發展了一系列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文旅產業集群和品牌。
  • 深入理解傳統文化 助力講好中國故事
    深入理解傳統文化 助力講好中國故事 2020年05月13日 08:5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徐兆壽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 深刻認識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優勢 進一步增強制度自信
    這一重大政治論斷和理論概括,對於我們進一步深刻認識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優勢,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建設,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具有重大意義。一、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有別於西方國家兩黨制或多黨制,是一項偉大的政治創造政黨制度是現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
  • 努力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有的放矢)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中,中國人民身上體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揚。當前,改進和加強對外宣傳,需要運用多種形式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講好中國抗疫故事,需要講事實、講情感、講道理,努力在國際社會贏得人心、贏得認同。
  • 講好刑訴法四十年發展的中國故事
    論壇主題為「中國刑事訴訟法制四十年:回顧與展望」。這是一次難得的學術盛會,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向度。研討的內容,既有四十年刑事訴訟法制的整體反思,也有庭審實質化、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證據制度與冤假錯案的防範、刑事法律援助等諸多專題的充分交流。 實際上,刑事訴訟法的精進之路,正是國家法治的現代化之路,是一國法治走向成熟與繁榮的縮影。
  • 講好中國扶貧故事
    中國扶貧是了不起的人間奇蹟,是人類歷史上亙古未有的偉大壯舉。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7億多人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特別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組織實施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中國為什麼扶貧?為誰脫貧?怎麼脫貧?脫貧後怎麼辦?
  • 吳為山:用雕塑講好中國故事
    「20世紀中國美術的重要特徵是中西合璧,在這一進程中極為重要的是中法之間的美術交流。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作品的這份深情,這份友誼,這份真情,將載入中法藝術交流史。」2020年11月25日,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捐贈揭幕儀式上說。
  • 西華大學外語課堂: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
    「外語教育是中西方語言、文化、思想的交融,如何用它講好思政?」外國語學院李學芹老師說,「相信有很多老師最開始都有這樣的疑問。對於李學芹、彭旭、王成珍來說,近年他們一直在嘗試探索課程思政,卻始終沒有一套完整的、具有西華特色的課程體系。「我們就想,借用參加比賽這個契機,好好在外語教學中挖掘思政元素,凸顯人文教育本質,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思政教育體系,能應用在外語課堂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