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具精潔,
茶愈為之生色。
小小的器物,
蘊含著茶人對生活的理解,
是茶人嚮往的悉心角落。
第四屆深圳國際茶器原創設計大賽 ·金獎作品賞析
靈心勝造物 ,
妙手奪天工,
一場屬於全世界茶器設計人的狂歡,
一個孕育未來創作大師的頂級賽事,
一場融古貫今再度創新的盛宴,
賞茶器美學之風採,
品匠心之!
第四屆深圳國際茶器原創設計大賽
主辦:中國工藝美術協會
承辦:深圳市茶文化促進會、深圳市華巨臣實業有限公司
茶器的藝術
建盞-五福
製作人、設計人:倪秉霞
單位:福建省武夷倪家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
茶趣——五福,五福的「福」是福建的福,「壺」通「福」,全套作品由建盞兔毫釉窯變燒制而成,一壺一託一公道外加兩杯,五件套共同組合而成,「五福」寓意第一福是「長壽」,第二福是「富貴」,第三福是「康寧」,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終」。
建窯-柴燒銀兔毫賞瓶
製作人、設計人:謝宗偉
單位:南平市茶宗盞建盞陶瓷工作室
建窯建盞在中國陶瓷地位不可缺失,曾宋代輝煌,明朝斷代。至今成功復燒建窯建盞兔毫紋,建窯茶盞聞名天下,次作品為高規格的賞瓶,自然柴燒窯變銀兔毫紋。遵循古法宋式龍窯柴燒,實屬難得。
太一柴窯-粉青釉茶器套組
製作人:張娟
設計人:方正
單位:太一窯·瓷生活美學
"惟千峰翠色、梅子青、豆青、乃為純青耳。天色本藍,有時為青。」粉青釉,釉色青綠淡雅,釉面光澤柔和,為青色釉中最佳色調之一。太一窯傳承雍正朝官窯燒制出的粉青釉蒼翠溫潤,與玉質之瑩潤如脂殊無二致!
陶瓷-柴燒金套組
製作人、設計人:何志標 何志平
本作品以德化高白泥為瓷胎,採用柴燒方式在1350度高溫燒制而成,高白瓷用柴燒獨特的表達形式將陶藝設計與自然天成的釉面完美融合,白瓷胎的細膩與柴燒的樸拙、陶瓷表面的金色質感與隨機的火痕形成有機統一,符合人們追求自我、彰顯個性的心理,作品將唯美融入生活之中,表達出與友人分享美好時刻的情誼。
陶瓷-郎紅茶器套組
製作人:劉曙昌
設計人:蔣麗媛
單位:獨一窯
郎紅釉是中國名貴銅紅釉之一,其釉色瑩澈濃豔,如同附著在陶瓷坯體上的紅寶石,明亮卻不刺目。貢品郎紅「脫口以雪頂為佳,流釉以牛毛絲為妙,不過足以雞翅紋為尊」,三者缺一不可。整套郎紅茶器套組均為撇口杯,口略往外撇,在使用過程中不易燙手,肚子略外鼓,較利於茶葉的悶泡。茶湯入口的圓潤度,聚香和聚味的程度更好一些。
龍泉青瓷-紅葉題詩
製作人、設計人:謝良旺
單位:土人齋
作品靈感來源於馬未都先生藏品《紅葉題詩盤》,屬青瓷窯變,釉面近看似青,遠觀若紫。青釉為底,以鐵發色,「紫氣東來,瑤池西望,翩翩青鳥庭前降」,該釉既滿足了龍泉窯石灰鹼釉乳濁、酥面的特徵,又在釉色上做出相應變化,符合現代的審美意識,是體現作者個人風格的集大成作品。
紫砂-福祿生香
製作人、設計人:範程明
此壺是泥與器的結合,是線與形的共鳴每一個角度都稜闊分明,每一處銜接都俊朗有力觀縱向,皆呈四方稜形觀橫面,均不離方器本質。線條在每一種器物空間裡隨性呼吸,自在輪迴。光線下每條稜線兩面,各蘊藏了一個美麗的光圈和一個沉醉的影子。
紫砂-境隨心轉
製作人、設計人:範建榮
作用運用變幻筋紋線條的裝飾手法,線條由壺底向壺蓋延伸,通體而流暢,上下圓弧構成虛實對照,表現出以柔克剛的哲理性,飽滿挺拔,整個S型線條為整器增添了動感,每條曲線都有著自己的方向,讓人感覺氣勢雄健,渾然一體,耐人尋味,佛語:相由心生,境由心轉,心系諸佛,珠可助道,意思是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及境遇會隨著心境的轉變而轉變,是積極、進取、奮發的表現。
紫砂-一品清廉
製作人:範勤芳
設計人:徐元明
「蓮」諧音「廉」,表示廉潔之風骨,蓮花有「清正廉潔」之寓意,民間多用一莖蓮花象徵「一品清廉」,此壺所承載的寓情和寓意順應時代,別具一格。
紫砂-由然而生系列靜照
製作人、設計人:雷罡
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正如王羲之在《蘭亭序》裡說:「仰觀宇宙直達,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樂,信可樂也。」,尋美之跡,傳達自然景觀,自然而然取之【靜照】
紫砂-鍾靈毓秀
製作人、設計人:顧學中
該作品以一塊玲瓏剔透的太湖石為創作素材,匯聚了自然之元氣,通達之胸懷,若能擁此壺入懷,生活便如「雨過竹風清,雲開山頂霧」一般靈動與淨明。大湖石為壺鈕,鈍拙劣其形,沉穩如山嶽,能納千峰之秀,壺底一秀竹穿透石縫,胥出自然,凝聚天地間的靈氣,竹與石的畫面形成了一幅山川秀美的畫卷。底槽清,全手工製作。
紫砂-劉海戲金蟾
製作人:黃麗萍
設計人:耿浩
釆用紅青鋪砂泥、鍛泥、青灰泥創作而成。劉海神情怡然,左手金蟾,右手反背,腰系銅錢,腳踩祥雲,俯身嘻笑。雕塑立體感強,人物形象逼真。作品寓意美好:招財納福,幸福美滿!
紫砂-鑽石套壺
製作人、設計人:婁豔芳
泥料陳腐老紫茄泥 整套壺以鑽石切割工藝為創作理念,一套四壺皆在傳統器型美人肩,半月,一粒珠的基礎上使用錦囊器的製作手法在壺身上做出陰陽線性。包括壺蓋也是同樣的工藝使得壺蓋與壺身一體化,另外在壺身上鋪有兩道段泥砂顆粒點綴使得蓋子更好對其壺身。
紫砂-雄風
製作人、設計人:唐朝軍
比壺是以古代青銅器為原形演變而成,壺身為光素圓形器,壺底和壺身街接處裝飾一線條。壺底為鐘形底,飾有回紋。壺嘴是渾四方直形嘴,整體裝飾成龍嘴型。把為渾四方如意形。蓋微拱。壺的以古代帝王調兵用的虎符為原型捏造。整體壺形穩重,霸氣。
紫砂-明蘊凝香
製作人、設計人:周俊智 曹競方
此組《明蘊凝香》組壺,壺身運用了傳統的泥片相接成型工藝技術,造型上充滿張力,比例寬裕闊綽,構件壯碩飽滿,整體線條走勢渾厚且自然暢達。將明式家具翹頭案運用到此外觀設計中,富於此組壺流動的美妙韻律。
銀茶具套裝-吉祥如意
製作人、設計人:韓愛麗
單位:遵化市蟠龍金屬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
意吉祥茶具套裝,一銀壺五瓷杯,由蟠龍工藝APEC國禮製作團隊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劍平共同傾力打造,首次將皇家金銀細工與骨質瓷藝術聯袂融合,獻禮盛世,饗愛知音。作品以中國傳統吉祥文化為主題,壺,靈韻華美,杯,端莊典雅,匠心與氣韻兼具,實用與藝術皆備,是蟠龍工藝又一款扛鼎力作。
銀壺-龍嘯天銀壺
製作人、設計人:穆懷玉
單位:遵化市蟠龍金屬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
此壺菊苞摘鈕,壓蓋設計,彎嘴微揚,身筒較高,沉穩如山,剛勁古雅,更多了一份恢弘大氣。壺身以高浮雕技法鏨刻海中遊龍,龍頭高高昂起,眼望雲霄,氣勢磅礴,縱身欲飛,似龍吟在耳,聲達天際。觀此壺,可謂「龍行踏絳氣,天半語相聞。」
高浮雕鏨是皇家金銀細工技藝中的高工藝手法,通過不同臺、採、落處理,釐清結構,分出不同部位的層次,以體現出翻轉摺疊的藝術魅力,使器物呈現立體浮雕效果。此壺高浮雕鏨刻將祥雲的高低錯落、金龍的虯曲翻轉處理得極為精妙,立體感強,栩栩如生。摘鈕、壺嘴處亦鍍金點綴,使得整個畫面金光銀輝交映,相得益彰。
仿古足銀一體壺-世外人家
製作人、設計人:李金銘
單位:鶴慶縣新華千錘佳藝民族首飾加工廠
非遺傳承人李金銘選用上好99足銀純手工打造而成,壺身採用了新華村特有的「一張打」技術一體打造而出,沒有經過任何焊接。壺身上布滿手工錘印痕跡,簡潔但不簡單的錘印讓茶壺看著更加古樸而富有靈魂。錘印下部分更加緊湊,上下對比也讓茶壺更加富有美感。壺身背面用手工鏨花技術雕刻有世外人家圖案,預示著茶人之志,就像陸羽在《茶經》中所寫「茶香寧靜卻可以致遠,茶人淡泊卻可以明志」。圖案雖為平面雕刻,但緊密相結、錯落有致,較之浮雕效果更顯李金銘的高超鏨刻技藝。壺蓋經過鎏銅工藝處理,和壺身的仿古色對比,讓茶壺更具觀賞價值。壺蓋旁邊雕刻祥雲圖案,中間鑲嵌麒麟造型壺摘,預示「麒麟祥瑞」之意。
銅器—銅壺
製作人、設計人:王玉革
單位:銅器時代
匠心源於生活,我們必須賦予銅器的靈魂,讓其在生活中體現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