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有長痘痘的煩惱吧,看見痘痘總會忍不住想要擠掉.
但是!亂擠痘痘竟然是有生命危險的!!(想想就後怕.)
寧波寧海19歲女孩小楊,因為擠了顆痘痘,直接顱內感染,差點連命都搭上了!
原來,那天小楊閒來無事發現自己臉上長了一顆痘痘,所以她就像平常一樣,隨手就把它給擠掉了。剛把痘痘擠掉,小楊的右眼周圍皮膚開始紅腫疼痛,不過她卻並沒有在意。
結果過了幾天,她的體溫一下子飆升到39.7℃,右眼也出現了腫脹,睜眼困難,隨後才連忙到當地醫院就診。
經過診斷,小楊患上了「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
醫生提醒,這是一種嚴重的顱內感染,這種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可導致患者死亡!
看到這裡是不是都驚呆了。
為什麼擠痘痘會導致顱內感染這麼嚴重的後果呢?什麼是面部「危險三角區」?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不管是用手擠痘還是用針挑痘,手和針上都有可能帶有致病菌。
這些細菌能夠粘附在痘痘的破口處,而且,擠壓動作還會促使破口處的細菌進入血液,回流至顱內血流中,導致顱內感染。
擠痘痘是可能引發顱內感染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主要和手部及面部的清潔度、個人免疫力、痘痘的具體部位等多種因素有關。
儘管並不是每次擠痘痘的行為都會直接導致顱內感染,但在「危險三角區」內擠痘概率會更大,等於是在拿生命冒險。
除了擠痘痘,在「危險三角區」的黑頭、粉刺及疤痕都切勿隨意擠壓、撓破,否則可能會損傷皮膚、導致感染,引發毛囊炎、癤腫等,增加顱內感染發生的風險。
面部「危險三角區」有「大三角」和「小三角」兩個概念。
我們常說的「危險三角區」,是指以鼻根部為起始頂點,以嘴巴為底線,從頂點向底線兩邊所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區域。
這個區域包含鼻骨、鼻翼兩側、上下嘴唇及其周圍區域,是「小三角」範疇。「大三角」區域則是從兩側眼睛到底部嘴巴的一個倒三角範疇。
因為該區域的靜脈常常無瓣膜。人體靜脈的靜脈壁有三層結構,由內向外分別是內膜、中膜、外膜。在口徑2mm以上的靜脈壁上常有瓣膜,位於管腔內面,有兩片,呈半月形彼此相對,其游離面指向血流方向,以防止血液逆流。所以瓣膜的作用可防止血液逆流。
由於口腔頜面部血液循環豐富,危險三角區內的靜脈又常無瓣膜,若是危險三角區內出現感染,如擠破的「痘痘」內的大量細菌會伴隨著靜脈血液逆流進入海綿竇,從而引發顱內感染,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另外,擠痘痘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皮膚內正常的毛囊壁,進而加重炎症反應,不僅不利於痘痘的快速恢復,還會延長痘痘存在的時間。而且,還會有色素沉著、痘印、痘坑等後遺症。
如果長了痘痘,在沒有感染的情況下,是可以通過身體的免疫力自然痊癒的。
對於症狀較輕的痘痘,可以塗抹一些具有殺菌消炎作用的藥膏。
而對於比較嚴重的痤瘡,建議直接就醫處理。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外用藥物和/或口服藥物。常用的外用藥物包括抗生素、過氧化苯甲醯等;常用的口服藥物有異維A酸等。
如果實在忍不住想擠掉痘痘,在擠痘痘前,應先清潔手部和面部,使用無毒不刺激的消毒劑對手部和面部痘痘處進行消毒。
不過還是建議哪兒的痘痘都不要擠,尤其是危險三角區內的,畢竟還是命要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