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跨度越長,天氣預報越不準的「魔咒」怎麼破?

2020-12-23 濟寧廣播電視臺

天氣、氣候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過去每天晚上7點30分準時守在電視前收聽中央氣象臺第二天的天氣預報,到如今隨時在智慧型手機上查看未來15天的天氣情況,足以可見人們對天氣、氣候的關注。

但是,細心的人們會發現,24小時之內的天氣狀況預報結果比較準,時間越往後,預報結果越容易出現偏差,而一個月之後的天氣狀況幾乎無法準確預測。

12月1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揭牌。作為首個落戶江蘇的基礎科學中心,該項目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王會軍教授牽頭,聯合中山大學共同實施。

作為項目首席專家,王會軍表示,該中心將著重解決10—30天延伸期天氣預報、2年內的厄爾尼諾現象以及未來全球氣候變化等科學問題,將有望成為全球氣候預測的重要智庫之一。

填補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之間的「縫隙」

「以前對於氣象預報的研究分為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能夠進行天氣預報的時限一般是1—10天,氣候預測的時限則是一兩個月至幾年,10—30天的延伸期領域的天氣預報相對來說涉及不多。」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羅京佳告訴記者。

天氣預報與氣候預測從字面上看起來差不多,但是研究的方法卻不相同。

羅京佳說, 天氣預報一般要考慮氣溫、氣壓、溫度等因素,這些都是大氣層本身變化的結果,並且這種變化速度非常快;而氣候變化則慢很多,科學家進行預測的時候,需要考慮大氣、海洋、陸地等多圈層之間的物質能量交換。

延伸期天氣預報則處於兩者之間,既要觀雲識天氣,也要計算海洋對大氣和陸地各項指標的影響,如果只是簡單地利用傳統預報天氣的方法就容易出現偏差。

目前,在全球大氣科學領域,延伸期天氣預報是懸而未決的難題。2013年,世界氣象組織把延伸期預報作為重點工作之一,並提出國際「次季節至季節預測計劃」,目前全球共有11個業務模式參與到這一計劃中,主要關注高影響天氣的次季節可預報性(即對暴雨、寒潮、乾旱等極端天氣幾周內的變化進行預報),我國開發的模式也在其中。

從時間尺度上看,延伸期領域的天氣預報可看做是常規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之間的「縫隙」。「填補這個『縫隙』非常難,在氣候模式中必須準確刻畫出天氣和氣候系統多尺度相互作用的過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徐邦琪說,課題組將加強季節內振蕩及其尺度相互作用的機理研究,提出新的延伸期預報理論和方法,「將有望提高延伸期預報的準確率,居民出行可以避免異常天氣,防災部門也能提前做好相關預防措施。」

向世界級氣候預測難題發起挑戰

「今年夏季,長江中下遊流域遭遇強降雨,局部地區發生超歷史警戒水位的大洪水,這就是厄爾尼諾現象在作怪。」羅京佳告訴記者。

厄爾尼諾現象是指在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熱帶海洋地區,海水溫度異常持續變暖,進而影響整個世界氣候。而東亞地區緊靠太平洋,氣候變化與厄爾尼諾現象息息相關。

據羅京佳介紹,課題組已經研發出一套高精度氣候預測系統,不僅可以耦合大氣、海洋、陸面等不同模式,對未來2年內的氣候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預測,而且還可以結合人工智慧算法,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對厄爾尼諾現象提前18個月的預報準確率已經可以提高到80%以上。目前,國際上只有這套系統可以提供未來2年的厄爾尼諾實時預測結果。

在今年3月,他們就依據這套系統向有關部門提交了今夏長江流域強降雨的預測。「今後我們還將繼續優化這套系統,比如對降雨強度、分布地區的預測將更加準確。」羅京佳說。

除此之外,東亞地區常年受季風影響。「季風地區海陸系統複雜,西面是青藏高原,東面是太平洋副高壓帶,北面有冷西伯利亞高壓,南面海溫較高。」中山大學教授楊崧介紹說,世界上同時受冬季季風和夏季季風影響的只有東亞地區,想要準確預測這個地區的氣候變化非常困難。

但是,我國減災防災、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等工作,都需要氣象科學研究提供穩定的支撐。

王會軍告訴記者,氣候預測是一個具有強烈社會需求的世界級科學難題,迄今為止還沒有建立起完整的氣候預測理論,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擁有成熟的氣候預測業務系統。「成立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的目的,便在於集中聚焦氣候預測研究的三大科學難題:厄爾尼諾和南方濤動(ENSO)與海溫的預測、延伸期天氣預報、年際—年代際氣候預測,我們將從季風系統動力學理論、精細化陸面過程模式、熱帶海氣相互作用、季節內振蕩、年際—年代際氣候預測理論方面展開科學攻堅,力爭實現若干關鍵突破,提高氣候預測科學水平和準確率。」(張曄)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網所轉載稿件、圖片、視頻等內容僅出於向公眾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公司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jnxww@163.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相關焦點

  • 時間跨度越長 天氣預報越不準的"魔咒"怎麼破?
    天氣、氣候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過去每天晚上7點30分準時守在電視前收聽中央氣象臺第二天的天氣預報,到如今隨時在智慧型手機上查看未來15天的天氣情況,足以可見人們對天氣、氣候的關注。
  • 中央氣象臺官方吐槽:天氣預報是不準的!
    如常刷天氣預報結果被中央氣象臺一番操作驚呆了!中央氣象臺官宣:天氣預報是不準的!結果一查,並不是颱風……只是一種強對流天氣。根據中國天氣網統計,颱風通常在6月-9月才會「光顧」中國。但是,網友並沒有因此放過氣象臺,紛紛舉例,你家天氣預報就是不準的!
  • 天氣預報準不準?——關於概率預測
    我總覺得小時候的天氣預報比較科學,該說啥說啥,明天中到大雨三級風,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至於下不下那再說。現在可好,降水概率60%,這叫啥態度,報不準你可以說不一定,啥叫60%?那到底是下雨還是不下雨?有沒有人也這樣質疑過?
  • 「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遲到,天氣預報還準不準了?
    天氣預報還準不準了?汛情期間有哪些注意事項?問題一:為何作出「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的判斷?有科學依據,還真不是隨便說的很多小夥伴都表示,從來沒有收到過這麼多的暴雨預警提示信息,加上公園景區都提前關閉,看來這雨會是「超出想像的大」嗎?也有人擔心,萬一預報不準,暴雨沒來,或者只是「雷聲大雨點小」,氣象部門豈不是讓大家白白擔驚受怕了?
  • 天氣預報一定是準確的嗎?聽聽濟南市氣象臺怎麼說
    每天下午2點到4點是天氣預報主要的製作時段,此時濟南市氣象臺裡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緊張的進行實時分析與總結。據濟南市氣象臺預報科科長張永婧介紹,現在天氣預報的製作主要是對大量資料的分析判斷,主要包括實況和數值預報兩種。其中,實況資料是指氣象觀測站實際測到的溫度、氣壓、溼度、風向風力等要素,既包括地面的情況也包括高空的情況。
  • 天氣預報百分百準確?誤會啦!實際準確率87%
    儘管事實證明其所稱的「颱風」乃強對流天氣,但天氣預報是否百分百準確還是成了眼下人們熱議的話題。昨日,福州氣象官方微博進行了回應:「天氣預報不可能百分百準確。」據介紹,曾經的天氣預報是人工基於經驗的推測,而現代天氣預報已經升級成了基於數據和方程的計算,但是,計算出一個天氣預報的結果是非常困難的。難到什麼程度?
  • 《動物森友會》天氣變化條件及天氣預報時間詳解
    《動物森友會》中包含多種天氣,許多昆蟲、魚類的出現條件也與天氣有關。大家其實可以通過天氣預報來得知天氣及變化,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動物森友會》天氣變化條件及預報時間,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天氣預報能做到100%準確嗎?這還要從「蝴蝶效應」說起
    二戰時期,美國陸軍航空兵團有一位普通的天氣預報員,他的名字叫愛德華·洛倫茲。可不要小看他,洛倫茲在參戰前拿到了哈佛大學的數學學位,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學霸。愛德華·洛倫茲那時的天氣預報經常有預測不準的情況。
  • 天氣這麼悶熱溼度預報卻取消了?氣象部門回應了
    炎炎夏日,溼度越大,人體散熱越困難,體感也就更加悶熱。然而近日來不少公眾卻發現,氣象部門的預報或是手機APP的天氣提示當中,對於溼度的預報往往「一帶而過」,有時甚至直接略過。有傳言表示,氣象部門已經不再預報溼度!那麼,溼度預報到底重要嗎?氣象部門真的取消溼度預報了麼?
  • 日本的天氣預報不報氣溫
    一次日語課,一位三十出頭的日本女性老師讓留學生進行「情景」對話練習,學生用日語複述頭一天電視的天氣預報。聽完後,這位老師不高興了,高聲說: 「日本的天氣預報根本不報氣溫!」 她的話音剛落,下面一片譁然。氣溫是天氣預報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雖然電視一天報導好幾次,有時確實不報導氣溫。
  • 相愛時間越長,這些星座越離不開你
    可是有些人,相愛的時間越久,反而情感會越好,也更能感受到愛人的珍惜。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十二星座裡哪幾個星座和愛人相處的時間越久,越離不開對方吧!天蠍座的愛情是神聖的,在TA們的心裡,愛情是不容褻瀆的,所以什麼始亂終棄的事情,這輩子都不會發生在天蠍座身上,從一而終就是TA們的愛情觀。
  • 科技創新助力,填補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之間的「縫隙」
    但是,細心的人們會發現,24小時之內的天氣狀況預報結果比較準,時間越往後,預報結果越容易出現偏差,而一個月之後的天氣狀況幾乎無法準確預測。12月1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揭牌。作為首個落戶江蘇的基礎科學中心,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王會軍牽頭,聯合中山大學共同實施。
  • 新知| 天氣預報是如何誕生的?智慧氣象揭秘風雲變幻
    《天氣預報》肯定有一席之地,作為每天出門前的天氣預警工具,它決定著你是否可能被淋成落湯雞。  製作天氣預報是個非常繁瑣的過程,需要依次搜集過去一段時間從地面到高空的氣象數據。這些氣象數據從何而來?又到哪裡去?江蘇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告訴你,天氣預報數據採集於「天地空」,經過分析和會商,一份天氣預報產品就誕生了。
  • 墨西哥電視臺天氣預報女主持身材太惹火 收視率大漲
    墨西哥電視臺天氣預報女主持身材太惹火 收視率大漲 資訊標籤: 墨西哥 天氣預報女主持
  • 今年清明節的天氣預報,與往年有何不同?
    今年清明節的天氣預報,與往年有何不同?(文/梁懌韜)【清明專題策劃 氣象篇】今年清明節的天氣預報,與往年有何不同?廣州市氣象局首席預報員高美譚,受訪者供圖華南地區汛期長,強對流天氣頻發,氣象預報員的值班壓力其實非常大。高美譚回憶自己在廣州第一次當上首席氣象預報員的時候,感受到的是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 時間越長越難治,三叉神經痛怎麼治才能好?
    怎麼治療才有效呢?不清楚的朋友們,就一起來看看太原紡織醫院的專家的介紹吧  三叉神經痛一旦確診,就會非常難治,單純吃藥是無法治療的,很多的患者經過很長時間都治不好三叉神經痛,以至於病情一拖再拖,那麼,很多年的三叉神經痛還能治好嗎?通過下面的介紹,您可以詳細的了解一下。  太原紡織醫院專家表示-時間越長三叉神經痛越難治!
  • 天氣預報app官網下載
    墨跡天氣是一款提供穿衣、洗車、紫外線、感冒、運動、旅遊等生活指數,是您日常生活、出行旅遊的必備天氣預報APP,此外app還提供15天天氣預報,5天空氣品質預報,實時空氣品質及空氣品質等級預報。特殊天氣提前發送預警信息,幫助用戶更好做出生活決策,從容應對各類天氣狀況。
  • 一招入睡:如何破除「越想睡 越失眠」的魔咒?
    但越是這樣就越睡不著……直到凌晨2點,腦子裡各種聲音和精彩的畫面還在轉來轉去。而且越睡不著,就越著急,越著急,越睡不著。他很捉急地問我:失眠到底要怎麼破啊?可能很多小夥伴都有類似的困擾,我就先把最後的答案放出來:So be it. 那就讓自己失眠吧。
  • 天氣預報通
    天氣預報通 生活工具 大小: 21.69MB
  • 老寒腿是怎麼來的?天氣越冷,越容易得?醫生:1類人要尤其小心
    老寒腿是怎麼來的?天氣越冷,越容易得?但是就現在患有老寒腿的患者而言,有很多都是年輕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周圍溫度過低的時候,對下肢部位的保暖工作沒有做到位,寒冷的空氣就會影響到下肢的肌肉以及骨骼,長時間